一种核桃破壳取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16607发布日期:2021-05-04 10:23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核桃破壳取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桃破壳取仁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上出售的核桃仁大部分是靠手工砸取,劳动生产率非常低下,同时还造成了核桃仁的卫生状况难以达标以及核桃壳的浪费。机械化核桃破壳取仁,不仅可使核桃原料升值,还可回收核桃壳,避免了零售带壳核桃造成的核桃壳浪费。核桃壳可以制成活性碳过滤器中的滤料和堵漏材料等,因此加工核桃壳可使核桃再升值。可是国内核桃加工技术装备的研制现仍处于起步阶段,核桃初加工方面的成型机器还几乎是空白。因此,加快核桃初加工设备的研制迫在眉睫。

对破壳后的核桃壳仁进行分离是核桃进行深加工前的一个重要处理工序。然而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核桃壳仁分离机应用于实际生产,企业主要还是通过手工捡取的方法来解决核桃壳仁分离问题。此方法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还极易造成核桃仁的污染,阻碍了核桃仁产品档次的提高,降低了核桃的综合利用能力,制约了核桃产业的发展。这就迫切需要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分离效果理想的核桃壳仁分离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核桃破壳取仁机,使用分选对核桃壳仁进行分离,分离效果较好。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核桃破壳取仁机,包括机箱本体,机箱本体从上到下依次分为相互连通的筛分区、破壳区和分选区,筛分区内设置有筛分板,筛分板倾斜设置,破壳区由隔板分隔成第一破碎区和第二破碎区,第一破碎区和第二破碎区内分别设置有破碎辊组,筛分区设置在第一破碎区顶部,第一破碎区和第二破碎区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下料口和第二下料口,第一下料口和第二下料口底部在分选区内设置有第一下料板,第一下料板底部的设置有风机,第一下料板伸出分选区设置,破碎辊组和风机均由外部电源供电。

进一步,筛分区顶部设置有料斗,料斗内倾斜设置有第二下料板,第二下料板的倾斜方向与筛分板的倾斜方向相反。

进一步,第一破碎区内设置有第一对辊组,第二破碎区内设置有第二对辊组,第二对辊组两个辊筒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对辊组两个辊筒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第一对辊组和第二对辊组的每个辊筒的外壁均设置有不粘胶层。

进一步,在分选区侧壁设置有第一接料槽和第二接料槽,第一接料槽垂直设置在第一下料板下方。

进一步,第一下料板上表面设置有缓冲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分选区设置有风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开启第一对辊组、第二对辊组和风机,通过筛分箱筛分的核桃,直径小于筛分板孔径的经过筛分板掉落入第一破碎区内,经过第一对辊组破碎后从第一下料口排出,直径大于筛分板孔径的掉落入第二破碎区内,经过第二对辊组破碎后从第二下料口排出,从第一下料口和第二下料口排出的粉碎混合物掉落到第一下料板上,经过吹风机的风吹后,重量较大的仁掉落在离分选区近的第一接料槽内,壳等轻的物质掉落在分选区远的第二接料槽内。

2.第二对辊组两个辊筒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对辊组两个辊筒之间的距离,将核桃经过筛分后在破碎,能够避免使用相同距离的对辊组,小粒径的核桃没有破碎到,大粒径的核桃又破碎过度的情况。

3.设置有第二下料板,能够减缓进料速度,增大筛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筛分区、2-分选区、3-筛分板、4-第一破碎区、5-第二破碎区、6-第一对辊组、7-第二对辊组、8-第一下料口、9-第二下料口、10-第一下料板、11-风机、12-料斗、13-第二下料板、14-第一接料槽、15-第二接料槽、16-缓冲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核桃破壳取仁机,包括机箱本体,机箱本体从上到下依次分为相互连通的筛分区1、破壳区和分选区2,筛分区1内设置有筛分板3,筛分板3倾斜设置,破壳区由隔板分隔成第一破碎区4和第二破碎区5,第一破碎区4和第二破碎区5内分别设置有破碎辊组,筛分区1设置在第一破碎区4顶部,第一破碎区4和第二破碎区5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下料口8和第二下料口9,第一下料口8和第二下料口9底部在分选区2内设置有第一下料板10,第一下料板10底部的设置有风机11,第一下料板10伸出分选区设置,破碎辊组和风机11均由外部电源供电,在分选区2侧壁设置有第一接料槽14和第二接料槽15,第一接料槽14垂直设置在第一下料板10下方,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开启第一对辊组6、第二对辊组7和风机11,通过筛分箱筛分的核桃,直径小于筛分板3孔径的经过筛3分板掉落入第一破碎区4内,经过第一对辊组6破碎后从第一下料口8排出,直径大于筛分板3孔径的掉落入第二破碎区5内,经过第二对辊组7破碎后从第二下料口9排出,从第一下料口8和第二下料口9排出的粉碎混合物掉落到第一下料板10上,经过吹风机11的风吹后,重量较大的仁掉落在离分选区近的第一接料槽14内,壳等轻的物质掉落在分选区远的第二接料槽15内,将壳仁进行分离。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筛分区1顶部设置有料斗12,料斗12内倾斜设置有第二下料板13,第二下料板13的倾斜方向与筛分板3的倾斜方向相反,能够减缓进料速度,增大筛分效果。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破碎区4内设置有第一对辊组6,第二破碎区5内设置有第二对辊组7,第二对辊组7两个辊筒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对辊组6两个辊筒之间的距离,第一对辊组6和第二对辊组7的每个辊筒的外壁均设置有不粘胶层,能够避免使用相同距离的对辊组,小粒径的核桃没有破碎到,大粒径的核桃又破碎过度的情况。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下料板10上表面设置有缓冲凸起16,减缓下料速度,增大分选效果。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

本技术:
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技术特征:

1.一种核桃破壳取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本体,机箱本体从上到下依次分为相互连通的筛分区(1)、破壳区和分选区(2),筛分区(1)内设置有筛分板(3),筛分板(3)倾斜设置,破壳区由隔板分隔成第一破碎区(4)和第二破碎区(5),第一破碎区(4)和第二破碎区(5)内分别设置有破碎辊组,筛分区(1)设置在第一破碎区(4)顶部,第一破碎区(4)和第二破碎区(5)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下料口(8)和第二下料口(9),第一下料口(8)和第二下料口(9)底部在分选区(2)内设置有第一下料板(10),第一下料板(10)底部的设置有风机(11),第一下料板(10)伸出分选区设置,破碎辊组和风机(11)均由外部电源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桃破壳取仁机,其特征在于:筛分区(1)顶部设置有料斗(12),料斗(12)内倾斜设置有第二下料板(13),第二下料板(13)的倾斜方向与筛分板(3)的倾斜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桃破壳取仁机,其特征在于:第一破碎区(4)内设置有第一对辊组(6),第二破碎区(5)内设置有第二对辊组(7),第二对辊组(7)两个辊筒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对辊组(6)两个辊筒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核桃破壳取仁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对辊组(6)和第二对辊组(7)的每个辊筒的外壁均设置有不粘胶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桃破壳取仁机,其特征在于:在分选区(2)侧壁设置有第一接料槽(14)和第二接料槽(15),第一接料槽(14)垂直设置在第一下料板(10)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桃破壳取仁机,其特征在于:第一下料板(10)上表面设置有缓冲凸起(1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桃破壳取仁机;包括机箱本体,机箱本体从上到下依次分为相互连通的筛分区、破壳区和分选区,筛分区内设置有筛分板,筛分板倾斜设置,破壳区由隔板分隔成第一破碎区和第二破碎区,第一破碎区和第二破碎区内分别设置有破碎辊组,筛分区设置在第一破碎区顶部,第一破碎区和第二破碎区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下料口和第二下料口,第一下料口和第二下料口底部在分选区内设置有第一下料板,第一下料板底部的设置有风机,第一下料板伸出分选区设置,破碎辊组和风机均由外部电源供电;使用分选对核桃壳仁进行分离,分离效果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姚保生;赵毅;陈博;巩国洋;张卢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卢氏县原荣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2
技术公布日:2021.05.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