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制药用快速蒸馏提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16177发布日期:2021-11-09 23:55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制药用快速蒸馏提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加工生产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制药用快速蒸馏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2.蒸馏是一种热力学的分离工艺,它利用混合液体或液

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单元操作过程,是蒸发和冷凝两种单元操作的联合,与其它的分离手段,如萃取、过滤结晶等相比,它的优点在于不需使用系统组分以外的其它溶剂,从而保证不会引入新的杂质,在中药的生产加工行业中,需要使用到蒸馏提取釜对中药原料进行蒸馏处理,从而得到需要的物质,满足生产加工的需要。
3.现有中药制药用快速蒸馏提取装置中的蒸馏釜和冷凝釜均为单层结构,蒸馏釜和冷凝釜与外界接触进行热交换,因此保持蒸馏釜温度恒定和冷凝釜温度较低的过程中,需耗费更多的能量,浪费大量电能;现有的中药制药用快速蒸馏提取装置中的冷凝装置用水对蒸汽进行降温液化,冷凝效果不佳,同时浪费大量水资源。
4.因此,发明一种中药制药用快速蒸馏提取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药制药用快速蒸馏提取装置,通过将蒸馏釜和冷凝釜外侧包括壳体,隔绝蒸馏釜和冷凝釜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以节省电量,通过在冷凝釜和外壳之间设置冷凝管,增强了冷凝效果,解决传统装置浪费大量电能、冷凝效果不佳和同时浪费大量水资源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中药制药用快速蒸馏提取装置,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上设有蒸馏装置和冷凝装置;
8.所述蒸馏装置包括蒸馏釜和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内壁固定安装橡胶垫和连接杆,所述第一外壳前端设有第一玻璃窗,所述连接杆右端固定连接蒸馏釜,所述蒸馏釜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设有盖子,所述蒸馏釜前端设有第二玻璃窗,所述蒸馏釜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上固定安装第一阀门,所述蒸馏釜外壁套接加热管,所述蒸馏釜右端内壁固定安装导管,所述第一出料口下方设有第一收集箱,所述蒸馏釜内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搅拌杆,所述转轴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毛刷,所述转轴顶部固定连接在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
9.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冷凝釜,所述冷凝釜外侧设有第二外壳,所述冷凝釜底部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外壳内壁和冷凝釜外壁之间设有冷凝管,所述第二出料口下方设有第二收集箱,所述冷凝釜左侧内壁固定安装导管。
10.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左端上方固定连接左支撑板,所述底板右端上方固定连接右支撑板,所述底板中部上方固定连接中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右侧外
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右端固定连接在中支撑板上,所述中支撑板右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右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右支撑板上。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第一外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外壳上,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第二外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外壳上。
12.优选的,所述毛刷底部紧贴蒸馏釜底部。
13.优选的,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固定连接蒸馏釜,所述转轴与蒸馏釜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14.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和蒸馏釜之间为真空状态,所述第二外壳和冷凝釜之间为真空状态。
15.优选的,所述蒸馏釜右侧内壁固定安装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右端固定连接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右端固定连接冷凝釜,所述第一导管为倾斜设置。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将待蒸馏的物料通过进料口倒入蒸馏釜内,加热管对蒸馏釜进行加热,伺服电机通过转轴带动搅拌杆和毛刷进行旋转以加快蒸馏速度,均匀分布的加热管使蒸馏釜内的温度均匀,使蒸馏效果更好。
18.蒸馏釜内的蒸汽通过导管进入冷凝釜中,蒸汽在冷凝釜的低温环境内液化成液体,打开第二阀门,液体通过第二出料口进入第二收集箱内,蒸馏过程中,可通过第一玻璃窗和第二玻璃窗对蒸馏釜内的情况进行观察,蒸馏完成后,打开第一阀门,固体残渣通过第一出料口进入第一收集箱中;第一外壳和蒸馏釜之间形成的真空层能减少蒸馏釜的热量损失,第二外壳和冷凝釜之间形成的真空层能减少外界热量进入冷凝釜中,有助于节省电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蒸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冷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蒸馏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支撑装置、2蒸馏装置、3冷凝装置、11底板、12左支撑板、13 中支撑板、14右支撑板、15第一支撑板、16第一固定板、17第二支撑板、18 第二固定板、21减震橡胶垫、211第一玻璃窗、212连接杆、213橡胶垫、22蒸馏釜、221进料口、222盖子、223第二玻璃窗、224第一出料口、225第一阀门、 23加热管、24导管、241第一导管、242第二导管、25伺服电机、26转轴、27 搅拌杆、28毛刷、29第一收集箱、31第二外壳、32冷凝釜、321第二出料口、 322第二阀门、33冷凝管、34第二收集箱。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6.实施例1:
27.参照说明书附图1

4,该实施例的一种中药制药用快速蒸馏提取装置,包括支撑装置1、蒸馏装置2和冷凝装置3。
28.进一步地,支撑装置1包括11底板、12左支撑板、13中支撑板、14右支撑板、15第一支撑板、16第一固定板、17第二支撑板和18第二固定板,具体的,底板11左端上方固定连接左支撑板12,底板11右端上方固定连接右支撑板14,底板11中部上方固定连接中支撑板13,左支撑板13右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15和第一固定板16,第一支撑板15右端固定连接在中支撑板13上,中支撑板13右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17和第二固定板18,第二支撑板17右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右支撑板14上,第一固定板16 靠近第一外壳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外壳21上,第二固定板18靠近第二外壳3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外壳31上。
29.进一步地,蒸馏装置2包括21减震橡胶垫、211第一玻璃窗、212连接杆、213橡胶垫、22蒸馏釜、221进料口、222盖子、223第二玻璃窗、224第一出料口、225第一阀门、23加热管、24导管、25伺服电机、26转轴、27搅拌杆、 28毛刷和29第一收集箱,具体的,第一外壳21内壁固定安装橡胶垫213和连接杆212,第一外壳21前端设有第一玻璃窗211,连接杆212右端固定连接蒸馏釜22,蒸馏釜22顶部设有进料口221,进料口221上设有盖子222,蒸馏釜 22前端设有第二玻璃窗223,蒸馏釜22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224,第一出料口 224上固定安装第一阀门225,蒸馏釜22外壁套接加热管23,蒸馏釜22右端内壁固定安装导管24,第一出料口224下方设有第一收集箱29,蒸馏釜22内部设有转轴26,转轴2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搅拌杆27,转轴26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毛刷28,转轴26顶部固定连接在伺服电机25的输出端上,毛刷28底部紧贴蒸馏釜22底部,转轴26通过轴承固定连接蒸馏釜22,转轴26与蒸馏釜22 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第一外壳21和蒸馏釜22之间为真空状态,步进电机25 设置为jsf 57

15

30

bf

1000,步进电机25为搅拌杆27和毛刷28的旋转提供动力,第二玻璃窗223作用是便于观察蒸馏釜22内的情况,加热管23均匀的安装在蒸馏釜22的外壁上,对蒸馏釜22均匀加热,搅拌杆27作用是对物料进行搅拌以加快蒸馏速度,毛刷28作用是刷蒸馏釜底部,避免蒸馏釜22底部固体物料堆积而影响蒸馏效率,同时又有对蒸馏釜22底部进行搅拌的作用,第一外壳21作用是与蒸馏釜22形成真空层,对蒸馏釜22进行保温。
30.进一步地,冷凝装置3包括31第二外壳、32冷凝釜、321第二出料口、322 第二阀门、33冷凝管、34第二收集箱,具体的,冷凝釜32外侧设有第二外壳 31,冷凝釜32底部设有第二出料口321,第二出料口321上设有第二阀门322,第二外壳31内壁和冷凝釜32外壁之间设有冷凝管33,第二出料口321下方设有第二收集箱34,冷凝釜32左侧内壁固定安装导管24,第二外壳31和冷凝釜32之间为真空状态,第二外壳31作用是与冷凝釜32形成真空层,对冷凝釜32 进行保温。
31.实施场景具体为:将待蒸馏的物料通过进料口221倒入蒸馏釜22内,加热管23对蒸馏釜22进行加热,伺服电机25通过转轴26带动搅拌杆27和毛刷28 进行旋转以加快蒸馏速度,蒸馏釜22内的蒸汽通过导管24进入冷凝釜32中,蒸汽在冷凝釜32的低温环境内液化成液体,打开第二阀门322,液体通过第二出料口321进入第二收集箱34内,蒸馏过程中,可通过第一玻璃窗211和第二玻璃窗223对蒸馏釜22内的情况进行观察,蒸馏完成后,打开第一阀门225,固体残渣通过第一出料口224进入第一收集箱34中。
32.实施例2:
33.参照说明书附图5,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蒸馏釜22右侧内壁固定安装第一导管241,所述第一导管241右端固定连接第二导管242,所述第二导管 242右端固定连接冷凝釜32,所述第一导管241为倾斜设置。
34.实施场景具体为:
35.第一导管241倾斜设置,能有效防止第一导管241内的蒸汽液化成的液体回流到蒸馏釜22内,有利于提高蒸馏效率。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