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净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65626发布日期:2021-06-22 15:3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废气净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金属锰生产的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废气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电解金属锰生产过程中,在制浆、制液工艺段会产生废气,废气中包含有粉尘及酸雾,如果废气直接排出,会对厂区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也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因此需要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将粉尘及酸雾分离后才能排放,以达到大气排放标准的要求。

目前,通常采用水幕净化处理塔对废气中的酸雾进行净化处理,通过喷淋泵往水幕净化处理塔内喷淋循环净化液,废气输入水幕净化处理塔内,净化液将废气中的粉尘及酸雾分离,得到净化的气体后排出。现有的水幕净化处理塔存在如下问题:(1)喷淋泵进液口连接到塔的底部,出液口连接至塔的顶端,通过喷淋泵将净化液在塔内循环使用,在对粉尘浓度较高、或净化液更换周期较长的情况下,循环中的净化液会含有较多的泥渣或颗粒杂质,在喷淋过程中容易造成净化液粘稠、管路堵塞的情况,泥渣或颗粒杂质进入喷淋泵内,还会损坏喷淋泵内的密封件,使喷淋泵的密封失效,降低喷淋泵的使用寿命;净化液经过长时间的循环使用后,浓度会越来越高,吸收效果会越来越差,进而影响废气的净化效果;(2)废气的进风管沿径向垂直设置在塔体上,管体仅贯穿至塔体的壁面、导通它内部,而不往塔内伸入,废气气流垂直进入塔体内部,碰到塔体内壁面即分散再聚集向上流向出风口,废气气流与净化液接触的时间相对较短,废气净化效果不够好;(3)除尘塔的塔底平面通常为水平底面,掉落在塔底的泥渣或颗粒杂质不容易排干净,会沉积在塔底,进而腐蚀塔底平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净化处理塔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净化液经沉淀池将大部分泥渣或颗粒杂质滤除后再循环使用,确保净化效果,避免损坏喷淋泵内的密封件;进风管采用有角度的弯管伸入塔内,改变进风流向,增加废气气流与净化液的接触时间,净化效果更好;塔底采用倾斜底,泥渣或颗粒杂质排出得更干净、彻底。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净化塔上进风管、出风管、至少一层的喷淋管及溢流口,喷淋管连接到喷淋泵上,喷淋泵的进水管连接到沉淀池上,所述溢流口通过溢流管连接至沉淀池上;工作时,从溢流口溢流出的净化液经沉淀池滤除泥渣或颗粒杂质后,再进入喷淋泵进行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从塔底段溢流出的净化液经沉淀池将净化液中的泥渣或颗粒杂质滤除后,再进入喷淋泵进行循环使用,在喷淋时,不会造成净化液粘稠、管路堵塞的情况,而且泥渣或颗粒杂质不会进入喷淋泵内,不会损坏喷淋泵内的密封件,保证喷淋泵的密封性,延长了喷淋泵的使用寿命;净化液每次循环均经沉淀池滤除泥渣或颗粒杂质,即使经过长时间的循环使用,每次喷淋的净化液的浓度也不会变高,吸收效果不会降低,保证了废气的净化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沉淀池为具有二级沉淀的二级沉淀池,或具有多级沉淀的多级沉淀池。

净化塔包括塔底段、净化段、塔帽;塔底段的中上部设置溢流口;净化段的下部穿设进风管,上部布置若干层喷淋管;塔帽的顶端设置出风管。

在净化段内、对应进风管的出风口设置废气引导结构,引导废气朝向塔底段内净化液的液面向下吹。

所述废气引导结构为进风管伸入净化段内部的弯管部,弯管部朝向净化液的液面方向弯曲一定角度。

本实用新型经弯管部引导向下吹向净化液的液面,经净化液液面反弹后再转向向上,改变了废气的流向,延长了废气的流程,减缓了废气流向出风管的速度,延长了废气与喷淋的净化液的接触时间,增加了废气吸收的时间,使废气与净化液充分接触,废气净化效果更好,而且吹向净化液的部分废气还会进入塔底段的净化液内,经斜面反弹后再转向,与净化液的接触更充分,净化效果更好。

塔底段的下部设置排空口,塔底段的内侧底面为斜面,斜面向下倾斜一定的角度,排空口位于斜面的低位一侧。

斜面低位处的上表面与排空口的下边沿平齐。

本实用新型塔底段的内侧底面为斜面,斜面向下倾斜一定的角度,排空口位于斜面的低位一侧,在打开排空口排出净化液时,斜面对净化液有一个导流作用,利于净化液及其夹带的泥渣或颗粒杂质排出得更干净、彻底,避免净化液及泥渣或颗粒杂质沉积在塔底段底部而腐蚀塔底平面。斜面低位处的上表面与排空口的下边沿平齐,避免存在死角,更利于净化液及泥渣或颗粒杂质排出得更干净、彻底。

塔底段的外侧还设置有液位视镜管。

液位视镜管采用透明管。

本实用新型塔底段的外侧还设置有用于观察净化液液位的液位视镜管,液位视镜管采用透明管,可以及时观测塔底段内净化液的浑浊程度,看清液位,便于观察、操作,及更换喷淋液等,减少维护保养的次数,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净化塔、喷淋泵、沉淀池依次布置在基础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从塔底段溢流出的净化液经沉淀池将净化液中的泥渣或颗粒杂质滤除后,再进入喷淋泵进行循环使用,在喷淋时,不会造成净化液粘稠、管路堵塞的情况,而且泥渣或颗粒杂质不会进入喷淋泵内,不会损坏喷淋泵内的密封件,保证喷淋泵的密封性,延长了喷淋泵的使用寿命;净化液每次循环均经沉淀池滤除泥渣或颗粒杂质,即使经过长时间的循环使用,每次喷淋的净化液的浓度也不会变高,吸收效果不会降低,保证了废气的净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经弯管部引导向下吹向净化液的液面,经净化液液面反弹后再转向向上,改变了废气的流向,延长了废气的流程,减缓了废气流向出风管的速度,延长了废气与喷淋的净化液的接触时间,增加了废气吸收的时间,使废气与净化液充分接触,废气净化效果更好,而且吹向净化液的部分废气还会进入塔底段的净化液内,经斜面反弹后再转向,与净化液的接触更充分,净化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塔底段的内侧底面为斜面,斜面向下倾斜一定的角度,排空口位于斜面的低位一侧,在打开排空口排出净化液时,斜面对净化液有一个导流作用,利于净化液及其夹带的泥渣或颗粒杂质排出得更干净、彻底,避免净化液及泥渣或颗粒杂质沉积在塔底段底部而腐蚀塔底平面。斜面低位处的上表面与排空口的下边沿平齐,避免存在死角,更利于净化液及泥渣或颗粒杂质排出得更干净、彻底。

本实用新型塔底段的外侧还设置有用于观察净化液液位的液位视镜管,液位视镜管采用透明管,可以及时观测塔底段内净化液的浑浊程度,看清液位,便于观察、操作,及更换喷淋液等,减少维护保养的次数,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图中箭头为废气的流向。

图中:1、基础;2、净化塔;21、塔底段;22、净化段;23、塔帽;3、喷淋泵;4、沉淀池;5、进风管;51、弯管部;6、出风管;7、喷淋管;8、出水管;9、进水管;10、溢流管;11、斜面;12、排空口;13、液位视镜管;14、净化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础1上依次布置有净化塔2、喷淋泵3、沉淀池4。如图2、图3所示,净化塔2从下至上依次为塔底段21、净化段22、塔帽23;塔底段21用于存放循环使用的净化液14,其下部设置排空口12,中上部开设有溢流口,溢流口通过溢流管10连接至沉淀池4上;净化段22的下部穿设有进风管5,净化段22的上部、从上至下依次布置若干层喷淋管7,喷淋管7通过出水管8连接到喷淋泵3上,喷淋泵3的进水管9连接到沉淀池4上;塔帽23的顶端设置出风管6。实际使用时,废气从进风管5进入净化塔2内,喷淋管7往净化塔2内喷淋净化液14,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的废气从出风管6排出;喷淋的净化液14汇集到塔底段21,从塔底段21经溢流管10流到沉淀池4内,将泥渣或颗粒杂质滤除后,再通过喷淋泵3输出至喷淋管7,依此反复循环使用。本实用新型从塔底段21溢流出的净化液14经沉淀池4将净化液14中的泥渣或颗粒杂质滤除后,再进入喷淋泵3进行循环使用,在喷淋时,不会造成净化液14粘稠、管路堵塞的情况,而且泥渣或颗粒杂质不会进入喷淋泵3内,不会损坏喷淋泵3内的密封件,保证喷淋泵3的密封性,延长了喷淋泵3的使用寿命;净化液14每次循环均经沉淀池4滤除泥渣或颗粒杂质,即使经过长时间的循环使用,每次喷淋的净化液14的浓度也不会变高,吸收效果不会降低,保证了废气的净化效果。

如图2所示,塔底段21的内侧底面为斜面11,斜面11向下倾斜一定的角度,排空口12位于斜面11的低位一侧,在打开排空口12排出净化液14时,斜面11对净化液14有一个导流作用,利于净化液14及其夹带的泥渣或颗粒杂质排出得更干净、彻底,避免净化液14及泥渣或颗粒杂质沉积在塔底段21底部而腐蚀塔底平面;斜面11低位处的上表面与排空口12的下边沿平齐,避免存在死角,更利于净化液14及泥渣或颗粒杂质排出得更干净、彻底。塔底段21的外侧还设置有用于观察净化液14液位的液位视镜管13,液位视镜管13采用透明管,可以及时观测塔底段21内净化液14的浑浊程度,看清液位,便于观察、操作,及更换喷淋液等,减少维护保养的次数,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如图3所示,进风管5伸入净化段22内部的端部为弯管部51,弯管部51朝向净化液14的液面方向弯曲一定角度形成废气引导结构,废气从进风管5进入后,经弯管部51引导向下吹向净化液14的液面,经净化液14液面反弹后再转向向上,改变了废气的流向,延长了废气的流程,减缓了废气流向出风管6的速度,延长了废气与喷淋的净化液14的接触时间,增加了废气吸收的时间,使废气与净化液14充分接触,废气净化效果更好,而且吹向净化液14的部分废气还会进入塔底段21的净化液14内,经斜面11反弹后再转向,与净化液14的接触更充分,净化效果更好。在其他实施例中,进风管5也可以为直管,而在净化段22内、对应进风管5的出风口设置废气引导结构,引导废气朝向净化液14的液面向下吹,也可以实现废气转向,与净化液14充分接触的目的。

如图1所示,沉淀池4为具有二级沉淀的二级沉淀池,也可以采用具有多级沉淀的多级沉淀池,净化液14经多级沉淀后,可以将泥渣或颗粒杂质滤除得更彻底。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