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叶片大型喷漆房自动喷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71669发布日期:2021-05-14 15:5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电叶片大型喷漆房自动喷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电叶片制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电叶片大型喷漆房自动喷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的逐渐耗尽,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能源领域最具商业推广前景的项目之一,目前在国内外发展迅速。风电叶片是风电部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力发电机兴起100多年的历史里,叶片材料经历了木制叶片、布蒙皮叶片、铝合金叶片等,现有的风电叶片均采用复合材料为主体制造,已成为市场容量较大的行业。
3.现有风电叶片喷涂采用人工喷涂方式,由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主观性,流动性导致叶片喷涂质量不稳定,同时叶片直径和长度尺寸大,造成人工喷涂工作效率低,单张一片喷涂时间长,作为产能瓶颈的喷漆房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人工喷涂对涂料的利用率低,材料成本增加,后续修补加工工序多。操作人员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下个人需全面防护,有职业病患病风险。由于工作环境差,人员流动性大,人员招聘难度大,新员工培训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电叶片大型喷漆房自动喷漆装置,实现对整个风电叶片径向表面进行360度喷涂。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风电叶片大型喷漆房自动喷漆装置,包括喷漆房本体、供风主风管、供风静压箱、喷漆区域、顶部供风过滤器、顶部喷涂机器人、喷枪、顶部机器人拖链、顶部机器人直线运动机构、顶部轨道支架、底部喷涂机器人、底部机器人拖链、底部机器人直线运动机构、工件搬运小车、小车轨道、排风过滤器、排风支管和排风主风管,所述供风静压箱和所述喷漆区域设置在所述喷漆房本体内,所述供风主风管与所述供风静压箱相通设置,所述顶部供风过滤器设置在所述供风静压箱和所述喷漆区域之间,所述顶部轨道支架一端设置在所述喷漆区域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喷漆区域的顶部,所述顶部机器人直线运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顶部轨道支架上,所述顶部机器人拖链设置在所述顶部机器人直线运动机构上,所述顶部喷涂机器人与所述顶部机器人拖链连接,所述底部机器人直线运动机构和所述小车轨道设置在所述喷漆区域底部,所述底部机器人拖链设置在所述底部机器人直线运动机构上,所述底部喷涂机器人与所述底部机器人拖链连接,所述喷枪设置在所述顶部喷涂机器人和所述底部喷涂机器人的端部,所述工件搬运小车设置在所述小车轨道上,所述排风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喷漆区域连通设置,另一端与所述排风主风管连通设置,所述排风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排风支管的端部。
6.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风电叶片大型喷漆房自动喷漆装置还包括
供风风机,所述供风风机设置在所述供风主风管上。
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风电叶片大型喷漆房自动喷漆装置还包括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与所述供风风机连接设置。
8.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风电叶片大型喷漆房自动喷漆装置还包括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设置在所述喷漆房本体外。
9.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喷涂机器人为两个,所述底部喷涂机器人为两个。
10.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风电叶片大型喷漆房自动喷漆装置还包括顶部照明灯,所述顶部照明灯设置在所述喷漆区域的顶部。
11.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风电叶片大型喷漆房自动喷漆装置还包括侧墙照明灯,所述侧墙照明灯设置在所述喷漆区域的侧壁上。
12.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风电叶片大型喷漆房自动喷漆装置还包括排风风机,所述排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主风管上。
13.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风电叶片大型喷漆房自动喷漆装置还包括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与所述排风风机连接设置。
14.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排风过滤器为排风漆雾过滤器。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风电叶片大型喷漆房自动喷漆装置,提高了喷涂质量,节约油漆,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能用于风电叶片大型喷漆房中,实现对风电叶片进行自动喷漆。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风电叶片大型喷漆房自动喷漆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提供一种风电叶片大型喷漆房自动喷漆装置,包括喷漆房本体1、供风主风管2、供风风机、第一电动机、供风静压箱3、喷漆区域4、顶部供风过滤器5、顶部喷涂机器人6、喷枪7、顶部机器人拖链8、顶部机器人直线运动机构9、顶部轨道支架10、底部喷涂机器人11、底部机器人拖链12、底部机器人直线运动机构13、控制部件、工件搬运小车14、小车轨道15、顶部照明灯16、侧墙照明灯17、排风过滤器18、排风支管19和排风主风管20。所述喷漆房本体能够隔离喷涂区域和外部环境,建立符合喷涂所需温度、湿度、洁净度和光照度等
工艺要求的受控环境,同时具有集中收集喷涂废气的作用。
20.所述供风风机设置在所述供风主风管上,所述第一电动机与所述供风风机连接设置。所述第一电动机能够产生动力,是所述供风风机的一个动力部件。所述供风风机能够产生风,并对所述供风主风管供风设置。所述供风静压箱和所述喷漆区域设置在所述喷漆房本体内,所述供风静压箱设置在所述喷漆区域的上部。所述供风主风管与所述供风静压箱相通设置,所述顶部供风过滤器设置在所述供风静压箱和所述喷漆区域之间。所述供风主风管供的风先在所述供风静压箱中平稳,再经过所述顶部供风过滤器的过滤达到所述喷漆区域中。
21.所述顶部轨道支架一端设置在所述喷漆区域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喷漆区域的顶部,所述顶部机器人直线运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顶部轨道支架上,所述顶部机器人拖链设置在所述顶部机器人直线运动机构上,所述顶部喷涂机器人与所述顶部机器人拖链连接。所述底部机器人直线运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喷漆区域底部,所述底部机器人拖链设置在所述底部机器人直线运动机构上,所述底部喷涂机器人与所述底部机器人拖链连接。所述喷枪设置在所述顶部喷涂机器人和所述底部喷涂机器人的端部。
22.所述控制部件设置在所述喷漆房本体外,所述控制部件与所述顶部机器人、所述底部机器人和所述喷枪连接设置,同时还与所述风电叶片大型喷漆房自动喷漆装置中其他需要控制的部件相连接。所述控制部件能对这些部件进行控制,给机器人手腕部的自动喷枪提供符合工艺要求的油漆,控制喷漆的工艺参数等,实现对整个风电叶片径向表面进行360度喷涂的效果。
23.所述顶部喷涂机器人为两个,所述底部喷涂机器人为两个。所述顶部喷涂机器人和所述底部喷涂机器人的关节对喷枪的喷涂运动轨迹和姿态速度进行精确控制,由于风电叶片直径方向尺寸较大,为了让机器人手腕的运动范围能覆盖整个叶片圆周方向,本实用新型在叶片底部和顶部位置一共布置了4台机器人,所述顶部机器人直线运动机构和所述底部机器人直线运动机构能直线运动驱动机器人本体沿喷漆房长度方向的位置和移动速度进行精确控制,因此机器人以及机器人直线运动机构的组合覆盖了整个叶片表面喷涂区域。所述顶部机器人拖链和所述底部机器人拖链的作用是在机器人移动时,保护连接机器人的电缆,控制线,喷涂用管路等不受损伤,并配合机器人移动。所述顶部轨道支架的作用是支撑顶部机器人直线运动机构和拖链。
24.所述小车轨道设置在所述喷漆区域底部,所述工件搬运小车设置在所述小车轨道上,所述工件搬运小车在所述小车轨道上运行,所述工件搬运小车能够对风电叶片工件21进行搬运,输送到需要的位置。所述顶部照明灯设置在所述喷漆区域的顶部,所述侧墙照明灯设置在所述喷漆区域的侧壁上,所述顶部照明灯和所述侧墙照明灯具有照明的效果,能够使喷漆过程更好的进行。所述排风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喷漆区域连通设置,另一端与所述排风主风管连通设置,所述排风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排风支管的端部,即所述排风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喷漆区域内部。所述排风过滤器为排风漆雾过滤器,能够对排出的废气进行过滤。所述排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主风管上,所述第二电动机与所述排风风机连接设置。所述第二电动机能够产生动力,是所述排风风机的一个动力部件,使所述排风风机能够排风。
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6.一、提高了喷涂质量,喷涂机器人精确地按照轨迹进行喷涂,无偏移并精确地控制
喷枪的移动,确保指定的喷涂厚度,偏差量控制在最小;
27.二、提高了喷涂质量稳定性,喷涂机器人各项运动及喷涂参数能精确控制,并且每次喷涂参数都保持不变,而人工喷涂由于主观性,技术熟练程度,操作模糊性,人员流动等原因造成喷涂质量不稳定;
28.三、次品零件率和手工补漆减少,同时减少超喷而无需研磨和抛光等后续加工;
29.四、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从3

5年甚至更长时期来计算,即使机器人及设备首次投资成本高,但分摊的单件成本比人工喷涂的单价成本低。机器人喷涂速度快,可以连续工作,尤其是提高了生产流程中产能瓶颈的喷漆房的利用率,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30.五、节约油漆,喷涂机器人能精确控制运动轨迹喷涂参数,大幅减少油漆浪费,延长空气过滤器寿命,降低喷房漆渣堆积,同时也降低耗材及人工维护成本;
31.六、更换产品的灵活性更高,可适应复杂形状的产品,对程序进行更新即可进行新产品更换;
32.七、可靠性高,可连续作业,可适应恶劣环境。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