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装式耐磨环以及包含该耐磨环的雾化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69524发布日期:2021-06-15 20:1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拼装式耐磨环以及包含该耐磨环的雾化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拼装式耐磨环以及包含该耐磨环的雾化盘。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厂常用旋转喷雾法对烟气脱硫,旋转喷雾法关键是使作为吸收剂的石灰浆形成雾滴状态,进而与烟气接触进行脱硫。旋转喷雾法的核心部件是雾化盘。目前雾化盘采用硬度高、耐腐蚀性好的哈氏合金材料,但寿命依然较短,且在雾化盘出线磨损之后,修复比较困难,更换的成本比较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公布号为cn103657905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旋转雾化器专用的雾化盘,包括喷雾分配盘、顶部盘、分配块,所述分配块均布于所述喷雾分配盘、顶部盘所形成的环面之间,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耐磨片,所述喷雾分配盘、顶部盘相对应的面之间分别开有相同的环形凹槽,所述耐磨片为扇形结构,所述耐磨片的外端面开有安装凹槽,每块所述分配块的上、下端面分别嵌装于对应的所述耐磨片的安装凹槽内,安装完成后的所述上部、下部的所述耐磨片分别组合形成环形结构、并嵌装于所述喷雾分配盘、顶部盘的环形凹槽内,紧固件分别依次贯穿所述喷雾分配盘、耐磨片、分配块、耐磨片、顶部盘形成整体紧固,所述耐磨片和所述分配块的材质均为硬质合金。该雾化盘在分配块上下两端与喷雾分配盘以及顶部盘之间设置环形耐磨结构,并且所述耐磨结构由多个呈扇形的耐磨环构成,这样环形耐磨结构将石灰浆与喷雾分配盘以及顶部盘分隔开,从而避免石灰浆对喷雾分配盘以及顶部盘的直接磨损,提高雾化盘的使用寿命,而且该耐磨环是由均匀分布的耐磨片组成,因此在出现磨损后,便于拆装和修复,降低维护费用。但是该高速强化型雾化盘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该旋转雾化器用雾化盘每一个分配块的顶部以及底部对应一片耐磨片,雾化出口由相邻的两块分配块与上下两片耐磨片构成,这样导致了在雾化出口处形成上下两条沿径向延伸的拼接缝,而在离心力作用下,石灰浆沿径向高速向外排出,高速运动的石灰浆持续冲刷位于雾化口处沿径向延伸的拼接缝隙,使得上盘以及下盘位于拼接缝隙处的位置磨损严重,影响使用寿命。

2、该旋转雾化器用雾化盘每一个分配块的顶部以及底部对应一片耐磨片,所述耐磨片的外端面开有用于容纳分配块的安装凹槽,该安装凹槽为在耐磨片表面向下凹陷的盲孔,在加工该安装凹槽时,由于耐磨片硬度非常高,因此通常采用单次进给量较小的磨削方式进行加工,加工时,刀具由上往下进刀过程中,刀具整个底部平面区域与耐磨片同时接触,接触的一刹那,切削力瞬间突增,极易造成崩刀,一方面,对机床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因此需要采用价格高昂的高稳定性的机床进行加工,普通机床由于稳定性不够,机床微小振动即会导致崩刀,另一方面,对刀具的要求也较高,需要采用高价格的刀具,使得耐磨片的加工难度大,成本非常高,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拼装式耐磨环,该拼装式耐磨环能够有效防止雾化盘在雾化出口处的磨损,且该耐磨片容易加工,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拼装式耐磨环的雾化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拼装式耐磨环,包括多个沿着圆周方向分布的耐磨片,所述多个耐磨片依次拼接构成环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耐磨片的两侧均设有半封闭槽,该半封闭槽在耐磨片的侧面处形成开放结构;相邻两个耐磨片之间的半封闭槽组合在一起形成用于容纳导流柱的端部的安装凹槽。

上述拼装式耐磨环的工作原理是:

由于每个耐磨片的两侧均设有半封闭槽,该半封闭槽在耐磨片的侧面处形成开放结构;相邻两个耐磨片之间的半封闭槽组合在一起形成用于容纳导流柱的端部的安装凹槽,即相邻两个耐磨片的拼接缝位于导流柱的中线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耐磨环安装到雾化盘上后,由相邻两个导流柱与上、下两个耐磨片构成的雾化口不存在拼接缝,在石灰浆从雾化口高速排出的过程,封闭的雾化口将石灰浆与上盘、下盘隔离开,从而避免了石灰浆对上盘以及下盘在雾化口位置处产生的磨损,延长雾化盘的使用寿命;同时,耐磨片的硬度非常高,通过设置所述半封闭槽,在加工走刀的时候,刀具从耐磨片的两侧进去,通过控制进刀量从无到有逐渐增加,使得刀具的受力过程也从无到有逐渐增加,从而能够避免刀具因突然受力而崩刀的情况,一方面,降低了对机床的稳定性的要求,采用普通的机床即可完成加工,降低设备成本,也可降低刀具的性能要求,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一种雾化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盘、下盘、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上盘与下盘之间的导流柱以及所述的拼接式耐磨环;所述的拼接式耐磨环分为上耐磨环和下耐磨环,所述上耐磨环中的耐磨片为上耐磨片,所述下耐磨环中的耐磨片为下耐磨片;所述上耐磨环设置在上盘的下部,所述下耐磨环设置在下盘的上部,所述导流柱的上部嵌入在相邻两个上耐磨片之间的安装凹槽中,所述导流柱的下部嵌入在相邻两个下耐磨片之间的安装凹槽中。

上述雾化盘的工作原理是:

石灰浆从雾化盘中间的进料口进入,雾化盘高速旋转;进入到雾化盘的石灰浆扩散至下盘的上表面,高速旋转的雾化盘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到石灰浆上,使得石灰浆从由相邻两个导流柱与上耐磨片以及下耐磨片构成的雾化口排出,从而在雾化盘的周围形成一层均匀的薄雾;由于每个耐磨片的两侧均设有半封闭槽,该半封闭槽在耐磨片的侧面处形成开放结构;相邻两个耐磨片之间的半封闭槽组合在一起形成用于容纳导流柱的端部的安装凹槽,即相邻两个耐磨片的拼接缝位于导流柱的中线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耐磨环安装到雾化盘上后,由相邻两个导流柱与上、下两个耐磨片构成的雾化口不存在拼接缝,在石灰浆从雾化口高速排出的过程,封闭的雾化口将石灰浆与上盘、下盘隔离开,从而避免了石灰浆对上盘以及下盘在雾化口位置处产生的磨损,延长雾化盘的使用寿命;此外,在高速运动的石灰浆撞击到导流柱的内端面往回反冲时,石灰浆冲击到上耐磨片以及下耐磨片上,即上耐磨片以及下耐磨片避免了石灰浆撞到导流块端面时反向运动对上盘以及下盘造成的磨损,提高雾化盘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上盘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上耐磨环的上凹槽,所述下盘顶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下耐磨环的下凹槽;其中,所述上盘包括上盘外环部以及设置在上盘外环部上的上盘内环部,所述上盘外环部底部设有开口槽,所述上盘内环部的外圆侧面底部设有凸起台阶,所述开口槽与上盘内环部外圆侧面以及凸起台阶顶面构成了所述上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导流柱的内端面为半圆面,所述导流柱的外端面的轮廓为一段劣弧或直线;所述导流柱的两侧以及内端面均设有导流凹槽。

优选地,所述导流柱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居中设置在导流柱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导流柱的内端面以及外端面均为半圆面,所述导流柱的两侧均设有导流槽。

优选地,所述两侧导流槽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导流槽包括第一导流面以及第二导流面,其中一侧的第二导流面沿导流柱内端面的方向向另一侧的第二导流面倾斜;所述第一导流面设置在导流柱内端面以及所述第二导流面之间,为一个圆弧面。

优选地,所述导流槽包括设置在靠近导流柱内端面一端的内导流部以及外导流部,所述内导流部包括第三导流面以及第四导流面,其中一侧的第四导流面沿导流柱内端面的方向向另一侧的第四导流面倾斜;所述第三导流面设置在导流柱内端面以及所述第四导流面之间,为一个圆弧面;所述外导流部包括第五导流面,所述两侧的第五导流面互相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下盘包括下盘本体以及用于与转动轴连接的轴套;所述轴套包括位于下端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轴套通过该外螺纹与下盘本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轴套的安装部的顶部设有沿径向扩大的凸环,所述凸环远离安装部的一端设有抛物线曲面;所述凸环的底面压紧在下耐磨环的顶面。

优选地,所述轴套上对称设有两个键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上盘在与每个导流柱对应的位置设有定位销孔或螺纹孔,所述定位销孔以及螺纹孔在圆周方向上互相交错;所述下盘也对应设有定位销孔以及螺栓安装孔,所述导流柱通过定位销以及螺栓安装在上盘以及下盘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纸垫,所述纸垫分别设置在导流柱的顶面以及底面。

优选地,所述轴套底端对称设有用于调节动平衡的螺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上盘以及下盘的材质均为钛合金材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拼装式耐磨环,由多个设有半封闭槽的耐磨片依次拼接构成环形结构,相邻两个耐磨片之间的半封闭槽组合形成用于容纳导流柱端部的安装凹槽,即相邻两个耐磨片的拼接缝位于导流柱的中线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耐磨环安装到雾化盘上后,由相邻两个导流柱与上、下两个耐磨片构成的雾化口不存在拼接缝,在石灰浆从雾化口高速排出的过程,封闭的雾化口将石灰浆与上盘、下盘隔离开,从而避免了石灰浆对上盘以及下盘在雾化口位置处产生的磨损,延长雾化盘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拼装式耐磨环,在耐磨片的两侧面设置半封闭槽,在加工走刀的时候,刀具从耐磨片的两侧进去,通过控制进刀量从无到有逐渐增加,使得刀具的受力过程也从无到有逐渐增加,从而能够避免刀具因突然受力而崩刀的情况,一方面,降低了对机床的稳定性的要求,采用普通的机床即可完成加工,降低设备成本,也可降低刀具的性能要求,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3、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盘,包括上盘、下盘、多个导流柱、下耐磨片以及上耐磨片,在高速运动的石灰浆撞击到导流柱的内端面往回反冲时,石灰浆冲击到上耐磨片以及下耐磨片上,即上耐磨片以及下耐磨片避免了石灰浆撞到导流块端面时反向运动对上盘以及下盘造成的磨损,提高雾化盘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拼装式耐磨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拼装式耐磨环中耐磨片的立体图。

图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盘第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为俯视图;图4主视剖视图;图5为立体图。

图6为图3中隐藏上盘和上耐磨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图5所示雾化盘中导流柱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盘第二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隐藏上盘和上耐磨环后的俯视图)。

图9为图8所示雾化盘中导流柱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盘第三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导流柱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盘第四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导流柱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参见图1-2,一种拼装式耐磨环,包括多个沿着圆周方向分布的耐磨片1,所述多个耐磨片1依次拼接构成环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耐磨片1的两侧均设有半封闭槽2,该半封闭槽2在耐磨片1的侧面处形成开放结构;相邻两个耐磨片1之间的半封闭槽2组合在一起形成用于容纳导流柱5的端部的安装凹槽。

参见图2,所述耐磨片1上在半封闭槽2的中间位置设有用于避开定位销6或螺栓7的半圆孔2-1。设置上述结构的耐磨片1,相邻两片耐磨片1互相贴合,相邻的上半封闭槽2构成了用于容纳导流柱5端部的封闭槽,定位销6以及螺栓7穿过由相邻两个半圆孔2-1构成的避空孔将上盘3、上耐磨片1-1、导流柱5、下耐磨片1-2以及下盘4连接固定成一个整体的雾化盘结构。

上述拼装式耐磨环的工作原理是:

由于每个耐磨片的两侧均设有半封闭槽2,该半封闭槽2在耐磨片1的侧面处形成开放结构;相邻两个耐磨片1之间的半封闭槽2组合在一起形成用于容纳导流柱5的端部的安装凹槽,即相邻两个耐磨片1的拼接缝位于导流柱5的中线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耐磨环安装到雾化盘上后,由相邻两个导流柱5与上、下两个耐磨片1构成的雾化口不存在拼接缝,在石灰浆从雾化口高速排出的过程,封闭的雾化口将石灰浆与上盘3、下盘4隔离开,从而避免了石灰浆对上盘3以及下盘4在雾化口位置处产生的磨损,延长雾化盘的使用寿命;同时,耐磨片1的硬度非常高,通过设置所述半封闭槽2,在加工走刀的时候,刀具从耐磨片1的两侧进去,通过控制进刀量从无到有逐渐增加,使得刀具的受力过程也从无到有逐渐增加,从而能够避免刀具因突然受力而崩刀的情况,一方面,降低了对机床的稳定性的要求,采用普通的机床即可完成加工,降低设备成本,也可降低刀具的性能要求,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实施例2

参见图3-图7,一种雾化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盘3、下盘4、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上盘3与下盘4之间的导流柱5以及所述的拼接式耐磨环;所述的拼接式耐磨环分为上耐磨环和下耐磨环,所述上耐磨环中的耐磨片为上耐磨片1-1,所述下耐磨环中的耐磨片为下耐磨片1-2;所述上耐磨环设置在上盘3的下部,所述下耐磨环设置在下盘4的上部,所述导流柱5的上部嵌入在相邻两个上耐磨片1-1之间的安装凹槽中,所述导流柱5的下部嵌入在相邻两个下耐磨片1-2之间的安装凹槽中。

参见图4,所述上盘3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上耐磨环的上凹槽,所述下盘4顶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下耐磨环的下凹槽;其中,所述上盘3包括上盘外环部3-1以及设置在上盘外环部3-1上的上盘内环部3-2,所述上盘外环部3-1底部设有开口槽,所述上盘内环部3-2的外圆侧面底部设有凸起台阶3-2-1,所述开口槽与上盘内环部3-2外圆侧面以及凸起台阶3-2-1顶面构成了所述上凹槽。这样,上凹槽由开口槽与上盘内环部3-2外圆侧面以及凸起台阶3-2-1顶面构成,上耐磨环安装在上凹槽内时,上耐磨环贴合在凸起台阶3-2-1顶面上,凸起台阶3-2-1将上耐磨环的内圆侧面包合,避免石灰浆从上耐磨环的内圆侧面进入相邻两片上耐磨片1-1之间的拼接缝,从而对上盘3位于拼接缝的位置起到保护作用,延长雾化盘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4-图7,所述导流柱5的内端面为半圆面,所述导流柱5的外端面的轮廓为一段劣弧,该劣弧的圆心与下盘4的外圆轮廓的圆心重合;所述导流柱5的两侧以及内端面均设有导流凹槽8。传统的导流柱5外端面为半圆面,使得雾化口外端形成由导流柱5的侧面延长面与导流柱5外端面切面构成的空间,导致石灰浆在该空间内堆积,时间久了会在雾化口外端会形成石灰结垢,影响雾化效果;通过将导流柱5外端面的轮廓设置为一段劣弧,且该劣弧的圆心与下盘4的外圆轮廓的圆心重合,这样导流柱5两侧面能够向外端面延伸更长的距离,使得雾化口外端由导流柱5的侧面延长面与导流柱5外端面切面构成的空间大大减小,降低了石灰浆在雾化口外端结垢的空间,从而减小雾化口外端处的结垢;所述导流柱5外端面还可以是平面,这样导流柱5两侧面能够向外端面延伸最长的距离,使得雾化口外端由导流柱5的侧面延长面与导流柱5外端面构成的空间大大减小,降低了石灰浆在雾化口外端结垢的空间,从而减小雾化口外端处的结垢;此外,导流柱5两侧面向外端面延伸更长的距离能够使得两侧面的导流凹槽8具有更长的距离,从而延长了对石灰浆的加速时间,增加石灰浆向外排出的速度,提高雾化效果。

参见图4-图7,所述导流柱5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居中设置在导流柱5上。将安装孔居中设置在导流柱5上,这样导流柱5的两个侧面关于安装孔对称,方便加工制造,并且各个导流柱5具有互换性的特点,使得装配时不需要分辨左右方向,方便装配,提高效率。

参见图3-图5,所述下盘4包括下盘本体以及用于与转动轴连接的轴套4-1;所述轴套4-1包括位于下端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轴套4-1通过该外螺纹与下盘本体固定连接。设置上述结构的下盘4,轴套4-1与下盘4本体可拆卸连接,由于下盘本体对材料要求比较严格,价格贵,而轴套4-1则可以采用价格更低的普通钢材制作,一方面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加工难度,另一方面也方便后续维护。

参见图4,所述轴套4-1的安装部的顶部设有沿径向扩大的凸环,所述凸环远离安装部的一端设有抛物线曲面;所述凸环的底面压紧在下耐磨环的顶面。设置上述凸环,在轴套4-1与下盘本体连接时,凸环的端面抵紧所述下耐磨环,既对下耐磨环起到固定作用,又将下盘4本体覆盖住,从而进一步保护下盘本体;在凸环的一端设置抛物线曲面,在石灰浆进入雾化盘时起到导流作用,降低石灰浆对下盘4的冲击力,从而进一步保护雾化盘。

参见图3-图6,所述轴套4-1上对称设有两个键槽。雾化盘通过轴套4-1与转动轴连接,具体为轴套4-1与传动轴通过键连接,对称设置的两个键槽,使得连接更牢固,保证了雾化盘在高速旋转时连接位置的安全性能。

参见图3-图6,所述上盘3在与每个导流柱5对应的位置设有定位销孔或螺纹孔,所述定位销孔以及螺纹孔在圆周方向上互相交错;所述下盘4也对应设有定位销孔以及螺栓安装孔,所述导流柱5通过定位销6以及螺栓7安装在上盘3以及下盘4之间。设置上述定位销孔以及螺纹孔,通过定位销6以及螺栓7将上盘3、导流柱5、上盘3连接固定,构成整体的雾化盘。

参见图4,还包括纸垫,所述纸垫分别设置在导流柱5的顶面以及底面。这样,在导流柱5与上耐磨片1-1之间、导流柱5与下耐磨片1-2之间均安装了纸垫,避免导流柱5与上耐磨片1-1以及下耐磨片1-2之间的刚性接触,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

参见图4,所述轴套4-1底端对称设有用于调节动平衡的螺孔4-2。这样,通过调节安装在螺孔4-2上的螺钉,可以调节雾化盘转动时的平衡性能,使得雾化盘在高速旋转时具有极好的平衡精度。

参见图3-图6,所述上盘3以及下盘4的材质均为钛合金材料。钛合金具有很高的比强度,相比于传统的钢材料,在相同的体积下具有更轻的质量;另一方面,钛合金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在烟气脱硫的酸性环境中,不易腐蚀,使得雾化盘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上述强化耐磨型雾化盘的工作原理是:

石灰浆从雾化盘中间的进料口进入,雾化盘高速旋转;进入到雾化盘的石灰浆扩散至下盘4的上表面,高速旋转的雾化盘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到石灰浆上,使得石灰浆从由相邻两个导流柱5与上耐磨片1-1以及下耐磨片1-2构成的雾化口排出,从而在雾化盘的周围形成一层均匀的薄雾;由于每个耐磨片的两侧均设有半封闭槽2,该半封闭槽2在耐磨片的侧面处形成开放结构;相邻两个耐磨片之间的半封闭槽2组合在一起形成用于容纳导流柱5的端部的安装凹槽,即相邻两个耐磨片的拼接缝位于导流柱5的中线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耐磨环安装到雾化盘上后,由相邻两个导流柱5与上、下两个耐磨片构成的雾化口不存在拼接缝,在石灰浆从雾化口高速排出的过程,封闭的雾化口将石灰浆与上盘3、下盘4隔离开,从而避免了石灰浆对上盘3以及下盘4在雾化口位置处产生的磨损,延长雾化盘的使用寿命;此外,在高速运动的石灰浆撞击到导流柱5的内端面往回反冲时,石灰浆冲击到上耐磨片1-1以及下耐磨片1-2上,即上耐磨片1-1以及下耐磨片1-2避免了石灰浆撞到导流块端面时反向运动对上盘3以及下盘4造成的磨损,提高雾化盘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3

参见图8-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流柱5的内端面以及外端面均为半圆面,所述导流柱5的两侧均设有导流槽。设置上述结构的导流柱5,石灰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排出的过程,导流槽对石灰浆起到引流作用,提高雾化效果。

参见图8,所述两侧导流槽平行设置。将导流槽平行设置在导流柱5两侧,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同时也具备导流作用,提高雾化效果。

实施例4

参见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流槽包括第一导流面9以及第二导流面10,其中一侧的第二导流面10沿导流柱5内端面的方向向另一侧的第二导流面10倾斜;所述第一导流面9设置在导流柱5内端面以及所述第二导流面10之间,为一个圆弧面。设置上述结构的导流槽,两侧的第二导流面10之间形成一个夹角,第二导流面10与导流柱5内端面通过第一导流面9圆弧过度,这样石灰浆在离心力的作用向外运动时,由于导流柱5内端面呈尖角形,因此石灰浆对导流柱5的冲击会大大降低,从而能够降低雾化盘在高速转动时的震动,提高雾化盘的稳定性;同时,石灰浆冲击到导流柱5内端面后,通过第一导流面9以及第二导流面10的导流作用,提高雾化效果。

实施例5

参见图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流槽包括设置在靠近导流柱5内端面一端的内导流部以及外导流部,所述内导流部包括第三导流面11以及第四导流面12,其中一侧的第四导流面12沿导流柱5内端面的方向向另一侧的第四导流面12倾斜;所述第三导流面11设置在导流柱5内端面以及所述第四导流面12之间,为一个圆弧面;所述外导流部包括第五导流面13,所述两侧的第五导流面13互相平行。设置上述结构的导流槽,两侧的第四导流面12之间形成一个夹角,第四导流面12与导流柱5内端面之间通过第三导流面11圆弧过度,这样石灰浆在离心力的作用向外运动时,由于导流柱5内端面呈尖角形,因此石灰浆对导流柱5的冲击会大大降低,从而能够降低雾化盘在高速转动时的震动,提高雾化盘的稳定性;同时,石灰浆冲击到导流柱5内端面后,通过第三导流面11以及第四导流面12的导流作用到达第五导流面13,第五导流面13不仅起到导流作用,还延长了对石灰浆的加速时间,从而提高雾化效果。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