镭射转移膜用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32844发布日期:2021-09-04 12:5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镭射转移膜用烘箱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镭射转移膜用烘箱。


背景技术:

2.镭射转移纸已经成为中;高档烟包;酒包的首选;它是根据防伪要求;将特种制版;计算机光刻;精密电铸;激光全息模压;进行化工和高精度玻离等多项高新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防伪;环保;包装材料;由镭射转移膜与纸进行转移复合而成;然而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镭射转移膜表面不可避免形成版缝;根据具体生产工艺要求;缝宽通常控制在0.1~0.5mm这种带有版缝的镭射转移膜会给后续生产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工序较多;如一道工序出问题将会报废处理;每道工序必须环环相扣;不仅导致烟包废品率上升;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原辅材料。
3.因此,对镭射转移膜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需要使用到五级烘箱进行烘烤,从第一节烘箱到第五节烘箱所述五节烘箱的烘烤温度依次为:83~87℃、112~116℃、143~146℃、150~165℃、98~102℃。现有的五级烘箱为单独的五个烘箱成一字型排列,需要占用很长的生产空间,而厂房的竖直空间上却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镭射转移膜用烘箱,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五级烘箱长度过长造成厂房空间浪费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镭射转移膜用烘箱,包括相连的一级烘箱和二级烘箱,所述一级烘箱内设有至少两个水平布置的第一导辊,所述二级烘箱内设有环形的烘干通道,所述烘干通道包括左通道、弧形通道、右通道和底通道,所述左通道和右通道均为竖直设置,所述左通道的下部为第一加热区,左通道的上部为第二加热区,弧形通道为第三加热区,右通道为第四加热区,所述第一加热区和第二加热区之间设有第一空气冷却装置,所述第二加热区和第三加热区之间设有第二空气冷却装置,所述第三加热区和第四加热区之间设有空气加热装置,所述底通道内设有第三空气冷却装置,左通道的左下角为烘干通道的入口,右通道的右下角为烘干通道的出口,所述底通道内还设有循环风机,循环风机使烘干通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与镭射转移膜的运动方向相反。
6.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区内设有多组第一导辊,所述第一导辊成左右交替设置,增加镭射转移膜在第一加热区内的运行距离,降低整个第一加热区的高度。
7.优选的,所述第二加热区内设有多组第二导辊,所述第二导辊成左右交替设置,增加镭射转移膜在第二加热器内的运行距离,降低整个第二加热区的高度。
8.优选的,沿所述弧形通道的内侧圆弧壁设有多组第三导辊;或者,所述第三加热区内设有多组上下交替设置的第三导辊;第三导辊既可以防止镭射转移膜与弧形通道内壁接触,也可以增加镭射转移膜在弧形通道内的运行距离。
9.优选的,所述第四加热区内设有多组第四导辊,所述第四导辊成左右交替设置,增
加镭射转移膜在第四加热器内的运行距离。
10.优选的,所述烘干通道的出口和入口均设有第五导辊,第五导辊设置防止镭射转移膜触碰到出口或者入口。
11.优选的,所述出口下方的右通道的内壁上设有向上倾斜的挡板,降低由循环风机喷出的热空气从出口逃逸的量。
12.优选的,所述空气加热装置为电加热丝或者红外加热装置,加热效率高,便于布置。
13.优选的,所述第一空气冷却装置、第二空气冷却装置和第三空气冷却装置均为冷凝管,所述第一空气冷却装置的一端位于第一加热区和第二加热区之间,所述第二空气冷却装置的一端位于第二加热区和第三加热区之间,所述第三空气冷却装置的一端位于底通道内,所述第三加热区和第四加热区之间从下至上依次为第三空气冷却装置的另一端、第一空气冷却装置的另一端、第二空气冷却装置的另一端和空气加热装置,针对不同加热区对温度的需求,通过冷凝管调节不同区域的温度,节约能源。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一级烘箱水平设置,对涂布在基膜上的涂料进行预干固定,防止在进入二级烘箱内,镭射转移膜变为竖直运行状态时涂料向下流动,通过竖直设置的左通道和右通道,充分利用厂房高度方向的空间,将镭射转移膜高度方向拉升,并且整个烘干通道为循环通道,让热空气在其中充分的流动并且与镭射转移膜的运动方向相反,增加热空气与镭射转移膜的接触,缩短镭射转移膜烘干的时间,从而也可以缩短二级烘箱的高度。在各个加热区之间设置空气冷却装置或者空气加热装置,保证各个加热区的温度在工艺所需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镭射转移膜用烘箱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镭射转移膜用烘箱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0.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1.实施例一:
22.参阅图1为本发明镭射转移膜用烘箱的实施例,镭射转移膜用烘箱,包括相连的一级烘箱1和二级烘箱2,所述一级烘箱1内设有至少两个水平布置的第六导辊3,所述一级烘箱1内设有空气加热装置14,所述二级烘箱2内设有环形的烘干通道,所述烘干通道包括左通道4、弧形通道5、右通道6和底通道7,所述左通道4和右通道6均为竖直设置,所述左通道4的下部为第一加热区8,左通道4的上部为第二加热区9,弧形通道5为第三加热区10,右通道6为第四加热区11,所述第一加热区8和第二加热区9之间设有第一空气冷却装置12,所述第二加热区9和第三加热区10之间设有第二空气冷却装置13,所述第三加热区10和第四加热区11之间设有空气加热装置14,所述底通道7内设有第三空气冷却装置15,左通道4的左下角为烘干通道的入口16,右通道6的右下角为烘干通道的出口17,所述底通道7内还设有循环风机18,循环风机18使烘干通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与镭射转移膜的运动方向相反。
23.一级烘箱1水平设置,对涂布在基膜19上的涂料进行预干固定,防止在进入二级烘箱2内,镭射转移膜变为竖直运行状态时涂料向下流动,通过竖直设置的左通道4和右通道6,充分利用厂房高度方向的空间,将镭射转移膜高度方向拉升,并且整个烘干通道为循环通道,让热空气在其中充分的流动并且与镭射转移膜的运动方向相反,增加热空气与镭射转移膜的接触,缩短镭射转移膜烘干的时间,从而也可以缩短二级烘箱2的高度。在各个加热区之间设置空气冷却装置或者空气加热装置14,保证各个加热区的温度在工艺所需的范围内。
24.为了降低整个二级烘箱2的高度,延长镭射转移膜在每个加热区内移动的时间,第一加热区8内设有多组第一导辊20,所述第一导辊20成左右交替设置;第二加热区9内设有多组第二导辊21,所述第二导辊21成左右交替设置;第三加热区10内设有多组上下交替设置的第三导辊22,第四加热区11内设有多组第四导辊23,所述第四导辊23成左右交替设置。当然,第三加热区10内也可以沿所述弧形通道5的内侧圆弧壁设有多组第三导辊22。
25.而在烘干通道的出口17和入口16均设有第五导辊24,通过第五导辊24防止镭射转移膜触碰到出口17或者入口16。在出口17下方的右通道6的内侧壁上设有向上倾斜的挡板25,通过该挡板25,阻挡从循环风机18吹出的热风从出口17流出,减少二级烘箱2内的热量散失。
26.另外,上述空气加热装置14均采用电加热丝或者红外加热装置,第一空气冷却装置12、第二空气冷却装置13和第三空气冷却装置15均可以采用现有成熟的冷却系统,比如水冷却系统等。
27.需要对镭射转移膜进行加热时,涂有涂料的基膜19从一级烘箱1左侧进入一级烘箱1内,此时一级烘箱1内的温度保持在83~87℃,对基膜19上的涂料进行烘干,降低涂料的流动性,然后基膜19从二级烘箱2的入口16进入第一加热区8,第一加热区8内的温度保持在112~116℃,基膜19经过第一导辊20延长在第一加热区8内运行距离,从而经历足够的固化时间,然后进入到第二加热区9,第二加热区9内的温度保持在143~146℃,随后进入第三加热区10,第三加热区10内的温度保持在150~165℃,然后进入第四加热区11,第四加热区11
内的温度保持在98~102℃,最后从二级烘箱2的出口17离开。
28.根据图1中所示,基膜19是沿顺时针方向经过各个加热区进行加热,而二级烘箱2内的热风是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即从第四加热区11、第三加热区10、第二加热区9、第一加热区8回到第四加热区11,此过程由循环风机18提供动力,让热风不断循环,而为了保持各个加热区内的温度,在各个加热区交界处,使用空气加热装置14或者空气冷却装置来进行调节,确保各个加热区内达到适合的温度。
29.实施例二:
30.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空气冷却装置12、第二空气冷却装置13和第三空气冷却装置15不同,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空气冷却装置12、第二空气冷却装置13和第三空气冷却装置15均为冷凝管,所述第一空气冷却装置12的一端位于第一加热区8和第二加热区9之间,所述第二空气冷却装置13的一端位于第二加热区9和第三加热区10之间,所述第三空气冷却装置15的一端位于底通道7内,所述第三加热区10和第四加热区11之间从下至上依次为第三空气冷却装置15的另一端、第一空气冷却装置12的另一端、第二空气冷却装置13的另一端和空气加热装置14。
31.本实施例,是利用冷凝管来调节二级烘箱2内的热量的分布,充分利用二级烘箱2内的热量,有利于降低损耗。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