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子生物实验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65132发布日期:2021-08-31 13:56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子生物实验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验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子生物实验台。



背景技术: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基础生命科学。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通过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来阐明生命现象的本质。实验台即进行试验的平台。实验台是研究科学的地方,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离不开实验台,只有实验才能促进分子生物学进步。

现有的分子生物实验台,其废料不便挥发而导致污染环境、危害人员健康,且没有物品分类功能,不便寻找取用,因此亟需一种分子生物实验台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子生物实验台,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分子生物实验台,包括底座、电磁阀和控制器,所述底座底端固连有支撑脚,所述底座上端固连有存储柜,且存储柜上端固连有实验平台,所述实验平台前端铰接有柜门,所述实验平台内部由竖直分隔板和水平分隔板分隔成废料室、第一放置室和第二放置室,且第一放置室设置在第二放置室下方,所述废料室置于所述第一放置室和第二放置室两侧,所述废料室底端放置有废料收集瓶,且废料收集瓶上端连接有输流管一端,所述输流管另一端连接在收集池底端,且收集池开设有凹槽,所述输流管设置有电磁阀和连接器,且电磁阀设置在连接器下方,所述实验平台上端设置有安置板、收集池和控制器,且控制器置于所述水平分隔板和收集池后方,所述安置板由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隔成第三放置室、第四放置室、第五放置室、第六放置室和第七放置室,且第三放置室、第四放置室、第五放置室、第六放置室和第七放置室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设有收集装置,通过控制器操控电磁阀打开,将废液倒入凹槽内,凹槽通过输流管、电磁阀、连接器和收集池流入废料收集瓶内,再通过控制器操控电磁阀关闭,输流管通过连接器分离,从而可以处理废料收集瓶内的废料,这样设置有利于收集实验废料,并且防止长时间放置挥发对环境内的人员造成伤害。

2、该装置通过分类功能,可以通过第一放置室放置培养瓶,可以通过第二放置室放置培养皿,可以通过第一圆槽、第二圆槽、第三圆槽、第四圆槽和第五圆槽放置大小不同的培养管,这样设置有利于分类管理不同种类实验器具,并且便于寻找取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支撑脚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支撑脚分别固连在底座底端四个直角拐上,所述支撑脚底端呈圆锥形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稳定支撑实验台,维持实验台平衡。

进一步,所述废料室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废料室关于底座中轴线对称。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放置废料收集瓶,便于收集废料。

进一步,所述第一放置室底端放置有培养瓶,所述第二放置室底端放置有培养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为培养瓶和培养皿提供放置空间,并且便于分类摆放。

进一步,所述安置板镶嵌有两组收集池,且收集池底端呈弧形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倒入不同种类的废液,防止废液之间发生反应,并且便于废液流入输流管内。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置于所述收集池后方,且控制器电性连接电磁阀。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控制电磁阀开闭,防止废液挥发。

进一步,所述第三放置室底端开设与两组第一圆槽,所述第四放置室底端开设有四组第二圆槽,所述第五放置室底端开设有六组第三圆槽,所述第六放置室底端开设有十五组第四圆槽,所述第七放置室底端开设有三十二组第五圆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分类放置大小不同的实验管,并且便于取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子生物实验台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子生物实验台的打开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子生物实验台的左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子生物实验台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座;2、支撑脚;3、存储柜;4、实验平台;5、安置板;6、柜门;7、竖直分隔板;8、水平分隔板;9、废料室;10、第一放置室;11、第二放置室;12、培养瓶;13、培养皿;14、废料收集瓶;15、输流管;16、电磁阀;17、连接器;18、收集池;19、凹槽;20、控制器;21、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23、第三放置室;24、第四放置室;25、第五放置室;26、第六放置室;27、第七放置室;28、第一圆槽;29、第二圆槽;30、第三圆槽;31、第四圆槽;32、第五圆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子生物实验台,包括底座1、电磁阀16和控制器20,底座1底端固连有支撑脚2,底座1上端固连有存储柜3,且存储柜3上端固连有实验平台4,实验平台4前端铰接有柜门6,实验平台4内部由竖直分隔板7和水平分隔板8分隔成废料室9、第一放置室10和第二放置室11,且第一放置室10设置在第二放置室11下方,废料室9置于第一放置室10和第二放置室11两侧,废料室9底端放置有废料收集瓶14,且废料收集瓶14上端连接有输流管15一端,输流管15另一端连接在收集池18底端,且收集池18开设有凹槽19,输流管15设置有电磁阀16和连接器17,且电磁阀16设置在连接器17下方,该电磁阀16的型号为3v210-08,实验平台4上端设置有安置板5、收集池18和控制器20,且控制器20置于水平分隔板8和收集池18后方,安置板5由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分隔成第三放置室23、第四放置室24、第五放置室25、第六放置室26和第七放置室27,且第三放置室23、第四放置室24、第五放置室25、第六放置室26和第七放置室27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具体的,如图1所示,支撑脚2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支撑脚2分别固连在底座1底端四个直角拐上,支撑脚2底端呈圆锥形设置,有利于稳定支撑实验台,维持实验台平衡。

具体的,如图4所示,废料室9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废料室9关于底座1中轴线对称,有利于放置废料收集瓶14,便于收集废料。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放置室10底端放置有培养瓶12,第二放置室11底端放置有培养皿13,有利于为培养瓶12和培养皿13提供放置空间,并且便于分类摆放。

具体的,如图2所示,安置板5镶嵌有两组收集池18,且收集池18底端呈弧形设置,有利于倒入不同种类的废液,防止废液之间发生反应,并且便于废液流入输流管15内。

具体的,如图4所示,控制器20置于收集池18后方,且控制器20电性连接电磁阀16,该控制器,20的型号为pic16f684,有利于控制电磁阀16开闭,防止废液挥发。

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三放置室23底端开设与两组第一圆槽28,第四放置室24底端开设有四组第二圆槽29,第五放置室25底端开设有六组第三圆槽30,第六放置室26底端开设有十五组第四圆槽31,第七放置室27底端开设有三十二组第五圆槽32,有利于分类放置大小不同的实验管,并且便于取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根据附图1、附图2、附图3和附图4,当需要称量原辅料混合时,因为废料室9底端放置有废料收集瓶14,且废料收集瓶14上端连接有输流管15一端,且输流管15另一端连接在收集池18底端,收集池18开设有凹槽19,输流管15设置有电磁阀16和连接器17,且电磁阀16设置在连接器17下方,控制器20置于收集池18后方,且控制器20电性连接电磁阀16,所以通过控制器20操控电磁阀16打开,将废液倒入凹槽19内,凹槽19通过输流管15、电磁阀16、连接器17和收集池18流入废料收集瓶14内,再通过控制器20操控电磁阀16关闭,输流管15通过连接器17分离,从而可以处理废料收集瓶14内的废料。

根据附图1、附图2和附图4,当需要分类放置培养管和培养皿等时,因为实验平台4内部由竖直分隔板7和水平分隔板8分隔成废料室9、第一放置室10和第二放置室11,且第一放置室10设置在第二放置室11下方,废料室9置于第一放置室10和第二放置室11两侧,第一放置室10底端放置有培养瓶12,第二放置室11底端放置有培养皿13,实验平台4上端设置有安置板5、收集池18和控制器20,且控制器20置于水平分隔板8和收集池18后方,安置板5由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分隔成第三放置室23、第四放置室24、第五放置室25、第六放置室26和第七放置室27,且第三放置室23、第四放置室24、第五放置室25、第六放置室26和第七放置室27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第三放置室23底端开设与两组第一圆槽28,第四放置室24底端开设有四组第二圆槽29,第五放置室25底端开设有六组第三圆槽30,第六放置室26底端开设有十五组第四圆槽31,第七放置室27底端开设有三十二组第五圆槽32,所以可以通过第一放置室10放置培养瓶12,可以通过第二放置室11放置培养皿13,可以通过第一圆槽28、第二圆槽29、第三圆槽30、第四圆槽31和第五圆槽32放置大小不同的培养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