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玻璃粉和调和溶剂融合的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14532发布日期:2021-12-11 10:16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玻璃粉和调和溶剂融合的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玻璃粉和调和溶剂融合的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2.玻璃粉为优合化工一种无机类方体硬质超细颗粒粉末,外观为白色粉末。生产中使用高温高纯氧化硅及氧化铝等原料,再经过超洁净的生产工艺,形成无序结构的粉体材料;玻璃粉是一种抗划高透明粉料,粒径小、分散性好、透明度高、防沉效果好;经过表面改进,具有良好的亲和能力,并且有较强的位阻能力,能方便地分散于涂料中,成膜后可增加涂料丰满度,制成的水晶透明度底漆类,既能保持清晰的透明度,又提供良好的抗刮性。在对玻璃粉和调和溶剂进行搅拌融合时,玻璃粉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使玻璃粉与调和溶剂充分融合。
3.现有技术中,用于玻璃粉和调和溶剂融合的搅拌装置的加热保温效果差,从而不能使玻璃粉与调和溶剂充分混合,从而会使搅拌后形成的混合溶液中容易出现颗粒现象,现有的搅拌装置在搅拌时筒体不能很好的限位,从而影响搅拌的平稳性,而且,现有的搅拌装置的搅拌效果也不够理想,从而不能使玻璃粉与调和溶剂混合均匀。
4.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玻璃粉和调和溶剂融合的搅拌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加热保温效果好、减少混合溶液中存在的颗粒现象、搅拌平稳、搅拌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玻璃粉和调和溶剂融合的搅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玻璃粉和调和溶剂融合的搅拌装置的加热保温效果差,从而不能使玻璃粉与调和溶剂充分混合,从而会使搅拌后形成的混合溶液中容易出现颗粒现象,现有的搅拌装置在搅拌时筒体不能很好的限位,从而影响搅拌的平稳性,而且,现有的搅拌装置的搅拌效果也不够理想,从而不能使玻璃粉与调和溶剂混合均匀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加热保温效果好、减少混合溶液中存在的颗粒现象、搅拌平稳、搅拌效果好等优点。
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玻璃粉和调和溶剂融合的搅拌装置,包括底板、竖杆、顶部开口的加热保温箱、搅拌筒和搅拌机构,竖杆竖直固定设置在底板顶部的后端,加热保温箱设置在底板顶部的前端,搅拌筒设置在加热保温箱的内腔中,搅拌机构可上下滑动安装在竖杆的顶部,搅拌机构向下滑动时可使其底部伸入搅拌筒的内腔中;加热保温箱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顶板,顶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搅拌筒的底部穿过通孔伸入加热保温箱的内腔中,搅拌筒的顶部位于顶板的上部,搅拌筒的底端与加热保温箱内腔的底壁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搅拌筒位于加热保温箱内腔中的部分的外侧与加热保温箱的内壁之间依次设置有导热板层、第一陶瓷板层、电阻丝、第二陶瓷板层和
保温棉层,电阻丝螺旋缠绕在第一陶瓷板层与第二陶瓷板层之间,搅拌筒的外壁与导热板层的内壁贴附;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框锚式搅拌头、搅拌叶浆和l形搅拌杆,竖杆的顶部滑动套装有滑套,滑套的外侧横向设置有螺栓,螺栓的端部螺穿滑套,滑套的前侧设置有固定板,搅拌电机固定安装在固定板的底端,搅拌电机的转轴端部向下与搅拌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框锚式搅拌头、搅拌叶浆和l形搅拌杆依次从下往上间隔设置在搅拌轴的外侧壁上,l形搅拌杆的一端与搅拌轴的外壁固定连接,l形搅拌杆的另一端先向外侧水平延伸,再向下竖直延伸,搅拌叶浆与框锚式搅拌头均位于l形搅拌杆的内侧,l形搅拌杆与搅拌轴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拨流片,l形搅拌杆的上部设置有盖板,盖板通过轴承转动套设在搅拌轴上,盖板的底端设置有环形槽,搅拌筒的顶部可插接在环形槽内。
7.优选的,为了防止在搅拌的过程中,搅拌筒转动而影响搅拌的效果,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槽和限位棱柱,限位槽开设在搅拌筒的底端,限位棱柱与限位槽位置对应设置在加热保温箱内腔的底壁上,限位棱柱固定插接在限位槽内。
8.优选的,为了便于对搅拌轴进行安装与拆卸,搅拌电机的转轴端部固定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底端设置有螺孔,搅拌轴的顶部螺接固定在螺孔内。
9.优选的,为了便于对电阻丝进行固定,第一陶瓷板层的外壁与第二陶瓷板层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螺旋槽,电阻丝螺旋缠绕在螺旋槽内。
10.优选的,为了便于对加热保温箱进行固定以及拆卸,加热保温箱底端的四个拐角分别设置有卡块,底板的顶端与卡块位置对应设置有卡槽,卡块分别卡合在卡槽内。
11.优选的,为了便于在搅拌的过程中对搅拌筒的内壁进行清理,防止物料粘附在搅拌筒的内壁上,l形搅拌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搅拌筒内壁贴附的清理刷。
12.优选的,为了提高搅拌的效果,框锚式搅拌头为三片,三片框锚式搅拌头围绕搅拌轴均匀分布。
13.优选的,为了提高搅拌的效果,搅拌叶浆为两片,两片搅拌叶浆分别设置在搅拌轴的左右两侧,两片搅拌叶浆分别向搅拌轴的前后方向倾斜,并且两片搅拌叶浆之间的夹角为45度。
14.优选的,为了提高搅拌的效果,l形搅拌杆的个数为两个,两个l形搅拌杆关于搅拌轴对称设置。
15.优选的,导热板层采用铝板或者石墨板制成。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7.(1)本实用新型在搅拌筒位于加热保温箱内腔中的部分的外侧与加热保温箱的内壁之间依次设置有导热板层、第一陶瓷板层、电阻丝、第二陶瓷板层和保温棉层,电阻丝螺旋缠绕在第一陶瓷板层与第二陶瓷板层之间,搅拌筒的外壁与导板板层的内壁贴附,同时在搅拌筒的上部设置有盖板,盖板用于盖合搅拌筒的顶部开口,在加热时,给电阻丝通电,电阻丝产生热量并通过第一陶瓷板层和导热板层传递给搅拌筒,很好的对搅拌筒进行加热,同时也能够很好的进行保温,从而使玻璃粉可以与调和溶剂充分的融合,减少混合溶液中出现的颗粒现象,同时还能防止搅拌时液体飞溅出来;
18.(2)本实用新型在搅拌筒的底端与加热保温箱内腔的底壁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从而防止了搅拌筒在搅拌的过程中出现转动和晃动的情况,提高搅拌的平稳性;
19.(3)本实用新型中在搅拌轴上从下至上依次间隔设置有框锚式搅拌头、搅拌叶浆
和l形搅拌杆,框锚式搅拌头为三片,搅拌叶浆为两片并且两片朝相反的方向倾斜,l形搅拌杆的个数为两个且l形搅拌杆与搅拌轴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拨流片,框锚式搅拌头和搅拌叶浆对搅拌筒内腔中部的液体进行很好的搅动,l形搅拌杆对搅拌筒内壁附近的液体进行很好的搅动,从而提高了对搅拌筒内液体的搅拌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图;
21.图2为顶板俯视图;
22.图3为加热保温箱和搅拌筒中部截面图;
23.图4为第一陶瓷板层、电阻丝和第二陶瓷板层正面剖视图;
24.图5为固定板与竖杆连接结构俯视图。
25.图中:1、底板;11、卡槽;2、竖杆;3、加热保温箱;31、卡块;32、导热板层;33、第一陶瓷板层;34、电阻丝;35、第二陶瓷板层;36、保温棉层;4、搅拌筒;5、搅拌机构; 51、搅拌电机;52、搅拌轴;53、框锚式搅拌头;54、搅拌叶浆;55、l形搅拌杆;6、顶板;61、通孔;7、限位机构;71、限位槽;72、限位棱柱;8、螺旋槽;9、滑套;10、螺栓;100、固定板;110、连接块;120、螺孔;130、拨流片;140、清理刷;150、盖板;160、轴承; 170、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实施例1
28.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用于玻璃粉和调和溶剂融合的搅拌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底板1、竖杆2、顶部开口的加热保温箱3、搅拌筒4和搅拌机构5,竖杆2竖直固定设置在底板1顶部的后端,加热保温箱3设置在底板1顶部的前端,具体的,加热保温箱3底端的四个拐角分别设置有卡块31,底板1的顶端与卡块31位置对应设置有卡槽11,卡块31分别卡合在卡槽11内,搅拌筒4设置在加热保温箱3的内腔中,搅拌机构5可上下滑动安装在竖杆2的顶部,搅拌机构5向下滑动时可使其底部伸入搅拌筒4的内腔中;加热保温箱3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顶板6;如图2所示,顶板6的中部设置有通孔61;如图1和图2所示,搅拌筒4的底部穿过通孔61伸入加热保温箱3的内腔中,搅拌筒4的顶部位于顶板6的上部,搅拌筒4 的底端与加热保温箱3内腔的底壁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7,具体的,限位机构7包括限位槽 71和限位棱柱72,限位槽71开设在搅拌筒4的底端,限位棱柱72与限位槽71位置对应设置在加热保温箱3内腔的底壁上,限位棱柱72固定插接在限位槽71内;如图1和图3所示,搅拌筒4位于加热保温箱3内腔中的部分的外侧与加热保温箱3的内壁之间依次设置有导热板层32、第一陶瓷板层33、电阻丝34、第二陶瓷板层35和保温棉层36,电阻丝34螺旋缠绕在第一陶瓷板层33与第二陶瓷
板层35之间,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一陶瓷板层33的外壁与第二陶瓷板层35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螺旋槽8,电阻丝34螺旋缠绕在螺旋槽8内;如图1和图3所示,搅拌筒4的外壁与导热板层32的内壁贴附,导热板层32采用铝板或者石墨板制成;搅拌机构5包括搅拌电机51、搅拌轴52、框锚式搅拌头53、搅拌叶浆54和l形搅拌杆55;如图1和图5所示,竖杆2的顶部滑动套装有滑套9,滑套9的外侧横向设置有螺栓10,螺栓10的端部螺穿滑套9,旋紧螺栓10可使螺栓10的内端部与竖杆2的外壁顶紧,从而对滑套9以及搅拌机构5进行限位固定,旋送螺栓10后,可上下滑动滑套9进而对搅拌机构5的高度进行调节,滑套9的前侧设置有固定板100,搅拌电机51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00 的底端,搅拌电机51的转轴端部向下与搅拌轴52的顶端固定连接,搅拌电机51的型号为 sewr17,具体的,搅拌电机51的转轴端部固定设置有连接块110,连接块110的底端设置有螺孔120,搅拌轴52的顶部螺接固定在螺孔120内,框锚式搅拌头53、搅拌叶浆54和l形搅拌杆55依次从下往上间隔设置在搅拌轴52的外侧壁上,框锚式搅拌头53为三片,三片框锚式搅拌头53围绕搅拌轴52均匀分布,搅拌叶浆54为两片,两片搅拌叶浆54分别设置在搅拌轴52的左右两侧,两片搅拌叶浆54分别向搅拌轴52的前后方向倾斜,并且两片搅拌叶浆54之间的夹角为45度,l形搅拌杆55的个数为两个,两个l形搅拌杆55关于搅拌轴52 对称设置,l形搅拌杆55的一端与搅拌轴52的外壁固定连接,l形搅拌杆55的另一端先向外侧水平延伸,再向下竖直延伸,搅拌叶浆54与框锚式搅拌头53均位于l形搅拌杆55的内侧,l形搅拌杆55与搅拌轴52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拨流片130,l形搅拌杆55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搅拌筒4内壁贴附的清理刷140,l形搅拌杆55的上部设置有盖板150,盖板150 通过轴承160转动套设在搅拌轴52上,盖板150的底端设置有环形槽170,当松开螺栓10,向下滑动滑套9时,可以使框锚式搅拌头53、搅拌叶浆54和l形搅拌杆55向下进入搅拌筒 4的内腔中,并且使搅拌筒4的顶部插接在环形槽170内,从而在搅拌时通过盖板150对搅拌筒4的顶部开口进行盖合。
29.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本实用新型在搅拌筒4位于加热保温箱3内腔中的部分的外侧与加热保温箱3的内壁之间依次设置有导热板层32、第一陶瓷板层33、电阻丝34、第二陶瓷板层35和保温棉层36,电阻丝34螺旋缠绕在第一陶瓷板层33与第二陶瓷板层35之间,搅拌筒4的外壁与导板板层32的内壁贴附,同时在搅拌筒4的上部设置有盖板150,盖板150 用于盖合搅拌筒4的顶部开口,在加热时,给电阻丝34通电,电阻丝34产生热量并通过第一陶瓷板层33和导热板层32传递给搅拌筒4,很好的对搅拌筒4进行加热,同时也能够很好的进行保温,从而使玻璃粉可以与调和溶剂充分的融合,减少混合溶液中出现的颗粒现象,同时还能防止搅拌时液体飞溅出来;本实用新型在搅拌筒4的底端与加热保温箱3内腔的底壁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7,从而防止了搅拌筒4在搅拌的过程中出现转动和晃动的情况,提高搅拌的平稳性;本实用新型中在搅拌轴52上从下至上依次间隔设置有框锚式搅拌头53、搅拌叶浆54和l形搅拌杆55,框锚式搅拌头53为三片,搅拌叶浆54为两片并且两片朝相反的方向倾斜,l形搅拌杆55的个数为两个且l形搅拌杆55与搅拌轴52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拨流片130,框锚式搅拌头53和搅拌叶浆54对搅拌筒4内腔中部的液体进行很好的搅动, l形搅拌杆55对搅拌筒4内壁附近的液体进行很好的搅动,从而提高了对搅拌筒4内液体的搅拌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