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工程用实验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56625发布日期:2021-09-08 00:57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工程用实验桌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工程用实验桌。


背景技术:

2.生物工程是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和能源学等各学科的结合,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医药、食品、农林、园艺、化工、冶金、采油、发酵罐新技术和新底物的环保等方面。许多现有的以微生物学为基础的工业,依靠基因工程、利用而得以改进,同时还缓解了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3.目前市场上已有的生物工程用实验桌,当实验做完之后,对桌面进行清理时,通常会对桌面上的实验器材移走,再对桌面进行清理,而工作人员刚刚做完实验,大脑刚刚放松下来还要将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搬走,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力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生物工程用实验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生物工程用实验桌。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工程用实验桌,包括桌体,桌体的右侧壁面固定安装有收集箱,收集箱的顶部壁面开设有矩形孔,桌体的顶部壁面后端固定安装有四组支撑杆,四组支撑杆呈矩体状,四组支撑杆从顶部看呈菱形状,桌体的顶部设置有两组放置盒,两组放置盒的底部壁面分别与靠近左侧两组支撑杆和靠近右侧的两组支撑杆的顶部壁面固定连接,桌体的顶部壁面后端固定有滑板,滑板的前侧壁面开设有t形槽,滑板的前侧壁面左端开设有矩形槽,滑板上矩形槽与t形槽相互连通,桌体的顶部壁面前端左侧固定安装有搭板,搭板的顶部壁面开设有弧形槽,桌体的顶部壁面左侧开设有矩形孔,桌体的顶端设置有后滑板,后滑板的后侧壁面固定安装有t形块,t形块侧壁与t形槽上对应位置壁面相互贴合,t形块可以在t形槽上前后移动,后滑板的前端设置有前滑板,前滑板的前侧的壁面固定安装有提杆,提杆的侧壁底端与搭板上弧形槽对应位置壁面相互贴合,后滑板与前滑板相趋近的一端相互贴合,后滑板和前滑板的前侧壁面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毛刷,后滑板和前滑板相趋近的一侧壁面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引导槽。
6.作为优选,所述后滑板和前滑板相趋近一侧壁面上的两组引导槽呈越趋近中心点后滑板和前滑板之间的距离越短的倾斜状,后滑板上两组引导槽对应位置中间位置均开设有卡槽,两组卡槽均呈三角形状。
7.作为优选,所述前滑板上两组引导槽对应位置中间位置均开设有限位槽,前滑板的后端设置有两组限位块,两组限位块的前端分别通过两组限位槽延伸至前滑板的内部。
8.作为优选,两组所述限位块的后端均呈三角形状,两组限位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弹簧,弹簧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一组限位槽上对应位置前侧壁面和相对应的一组限位块的前侧壁面固定连接。
9.作为优选,两组所述限位块的后端分别通过两组卡槽的前端延伸至后滑板的内部,后滑板和前滑板的底端通过桌体上矩形孔延伸至桌体的内部,t形块的侧壁与滑板上矩形槽相互贴合。
10.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工程用实验桌。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生物工程用实验桌,将后滑板沿着滑板上矩形槽向上移动,直至与t形槽的左端相互贴合,手握着搭板让后滑板和前滑板沿着t形槽向右侧移动毛刷对桌体的顶部壁面进行刷洗,当后滑板移动至支撑杆的侧壁时,引导槽将后滑板和前滑板向相远离的一端推移,因为限位块的后端呈三角形状,且支撑杆从顶部看呈菱形状,所以支撑杆的侧壁能将靠近右侧的限位块向前侧推移动,且受到支撑杆侧壁的影响,前滑板上左侧的引导槽会与后滑板上左侧的引导槽相互贴合,当靠近前侧的限位块移动至支撑杆的右端时,靠近右侧的弹簧将靠近右侧的限位块向后侧推移,将靠近右侧的限位块卡在靠近右侧的卡槽内部,前滑板右端的引导槽对应位置壁面会有后滑板右端上的引导槽对应位置壁面相互贴合,后滑板和前滑板之间始终处于连接状态,避免了清理桌面时需要将放置盒移走的情况发生。
13.(2)、该生物工程用实验桌,因为后滑板和前滑板相趋近的一侧壁面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引导槽,且后滑板和前滑板相趋近一侧壁面上的两组引导槽呈越趋近中心点后滑板和前滑板之间的距离越短的倾斜状,所以在清理桌体的顶部壁面时,当后滑板上引导槽对应位置壁面和前滑板上引导槽对应位置壁面相互贴合使,后滑板和前滑板之间会存在夹角,通过控制后滑板与前滑板之间的夹角的形状,使桌体顶部壁面上的残留的物品推进收集箱的内部,避免了残留在桌体顶部壁面上的物品被推到地面上的情况发生。
14.(3)、该生物工程用实验桌,当后滑板和前滑板移动至支撑杆与桌体顶部壁面之间的拐角处时,为了避免后滑板和前滑板之间断开,所以后滑板和前滑板上相趋近的一组的引导槽对应位置比壁面会相互贴合,增大后滑板和前滑板上的毛刷与支撑杆之间的摩擦力,使毛刷对支撑杆与桌体顶部壁面之间的拐角处清理效果,达到了提高桌面清理效果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物工程用实验桌主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滑板和前滑板主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滑板和前滑板剖视图。
18.图例说明:
19.1桌体、2收集箱、3支撑杆、4放置盒、5滑板、6t形槽、7搭板、8后滑板、9t形块、10前滑板、11提杆、12毛刷、13引导槽、14卡槽、15限位槽、16限位块、1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21.实施例:如图1

图3所示,一种生物工程用实验桌,包括桌体1,桌体1 的右侧壁面固定安装有收集箱2,收集箱2的顶部壁面开设有矩形孔,桌体1 的顶部壁面后端固定安装有四组支撑杆3,四组支撑杆3呈矩体状,四组支撑杆3从顶部看呈菱形状,桌体1的顶部设置
有两组放置盒4,两组放置盒4的底部壁面分别与靠近左侧两组支撑杆3和靠近右侧的两组支撑杆3的顶部壁面固定连接,桌体1的顶部壁面后端固定有滑板5,滑板5的前侧壁面开设有t形槽6,滑板5的前侧壁面左端开设有矩形槽,滑板5上矩形槽与t形槽 6相互连通,桌体1的顶部壁面前端左侧固定安装有搭板7,搭板7的顶部壁面开设有弧形槽,桌体1的顶部壁面左侧开设有矩形孔,桌体1的顶端设置有后滑板8,后滑板8的后侧壁面固定安装有t形块9,t形块9侧壁与t形槽6上对应位置壁面相互贴合,t形块9可以在t形槽6上前后移动,后滑板 8的前端设置有前滑板10,前滑板10的前侧的壁面固定安装有提杆11,提杆 11的侧壁底端与搭板7上弧形槽对应位置壁面相互贴合,后滑板8与前滑板10相趋近的一端相互贴合,后滑板8和前滑板10的前侧壁面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毛刷12,毛刷12为已公开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后滑板8和前滑板10相趋近的一侧壁面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引导槽13,后滑板8和前滑板10相趋近一侧壁面上的两组引导槽13呈越趋近中心点后滑板8和前滑板10之间的距离越短的倾斜状,后滑板8上两组引导槽13对应位置中间位置均开设有卡槽14,两组卡槽14均呈三角形状,前滑板10上两组引导槽13对应位置中间位置均开设有限位槽15,前滑板10的后端设置有两组限位块16,两组限位块16的前端分别通过两组限位槽15延伸至前滑板10的内部,两组限位块16的后端均呈三角形状,两组限位槽15的内部均设置有弹簧17,弹簧17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一组限位槽15上对应位置前侧壁面和相对应的一组限位块16 的前侧壁面固定连接,两组限位块16的后端分别通过两组卡槽14的前端延伸至后滑板8的内部,后滑板8和前滑板10的底端通过桌体1上矩形孔延伸至桌体1的内部,t形块9的侧壁与滑板5上矩形槽相互贴合。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23.在使用时,将后滑板8沿着滑板5上矩形槽向上移动,直至与t形槽6 的左端相互贴合,手握着搭板7让后滑板8和前滑板10沿着t形槽6向右侧移动毛刷12对桌体1的顶部壁面进行刷洗,当后滑板8移动至支撑杆3的侧壁时,引导槽13将后滑板8和前滑板10向相远离的一端推移,因为限位块 16的后端呈三角形状,且支撑杆3从顶部看呈菱形状,所以支撑杆3的侧壁能将靠近右侧的限位块16向前侧推移动,且受到支撑杆3侧壁的影响,前滑板10上左侧的引导槽13会与后滑板8上左侧的引导槽13相互贴合,当靠近前侧的限位块16移动至支撑杆3的右端时,靠近右侧的弹簧17将靠近右侧的限位块16向后侧推移,将靠近右侧的限位块16卡在靠近右侧的卡槽14内部,前滑板10右端的引导槽13对应位置壁面会有后滑板8右端上的引导槽 13对应位置壁面相互贴合,后滑板8和前滑板10之间始终处于连接状态,避免了清理桌面时需要将放置盒移走的情况发生。
24.因为后滑板8和前滑板10相趋近的一侧壁面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引导槽 13,且后滑板8和前滑板10相趋近一侧壁面上的两组引导槽13呈越趋近中心点后滑板8和前滑板10之间的距离越短的倾斜状,所以在清理桌体1的顶部壁面时,当后滑板8上引导槽13对应位置壁面和前滑板10上引导槽13对应位置壁面相互贴合使,后滑板8和前滑板10之间会存在夹角,通过控制后滑板8与前滑板10之间的夹角的形状,使桌体1顶部壁面上的残留的物品推进收集箱2的内部,避免了残留在桌体1顶部壁面上的物品被推到地面上的情况发生。
25.当后滑板8和前滑板10移动至支撑杆3与桌体1顶部壁面之间的拐角处时,为了避免后滑板8和前滑板10之间断开,所以后滑板8和前滑板10上相趋近的一组的引导槽13对应位置比壁面会相互贴合,增大后滑板8和前滑板10上的毛刷12与支撑杆3之间的摩擦力,使
毛刷12对支撑杆3与桌体1 顶部壁面之间的拐角处清理效果,达到了提高桌面清理效果的效果。
26.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