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油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32369发布日期:2021-07-27 13:40阅读:86来源:国知局
硅油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硅油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蒸发器是化工行业的重要设备之一,其决定了蒸馏的速度,并由此决定了生产线的产量。

在硅油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中均是使用内置蒸馏部件来实现蒸馏。但是,这种内置蒸馏部件受热面积小,与真空接触面积不够,由此造成蒸馏时间长,并进一步导致硅油中环体含量较高,造成产品质量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硅油生产装置,其解决了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硅油生产装置,其包括生产设备和组合式闪蒸器;

所述生产设备包括内置的蒸馏部件,所述生产设备的下端的排液口连接有输送泵;

所述输送泵通过第一管路连接于所述生产设备的第一进液口;所述输送泵还通过第二管路连接于组合式闪蒸器;

所述组合式闪蒸器通过第二管路连接于生产设备的第二进液口。

可选的,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和/或,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

可选的,所述组合式闪蒸汽为真空闪蒸器。

可选的,所述生产设备的上端还开设有真空抽气口,所述真空抽气口连接于抽真空设备,以使得内部蒸馏部件实现真空蒸馏。

可选的,所述组合式闪蒸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盘式闪蒸组件和列管式闪蒸组件;所述组合式闪蒸器的进液口位于所述盘式闪蒸组件的上方,以使得液体进入组合式闪蒸器之后,首先通过盘式闪蒸组件真空蒸发;

所述列管式闪蒸组件位于所述盘式闪蒸组件的下方,以使得通过盘式闪蒸组件真空蒸发后的液体进入列管式闪蒸组件进行二次蒸发;

所述壳体的下端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通过第二管路连接于所述生产设备。

可选的,所述盘式闪蒸组件包括上固定板、中固定板、支撑杆和至少一个蒸发盘组件;

所述上固定板和中固定板之间通过该支撑杆固定;

所述至少一个蒸发盘组件均水平设置,并且固定于所述支撑杆。

可选的,所述蒸发盘组件包括上蒸发盘和下蒸发盘,所述下蒸发盘上形成有圆形凹槽,所述下蒸发盘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上蒸发盘的直径小于所述圆形凹槽的直径,并使得从所述上蒸发盘流出的液体能够进入所述圆形凹槽内,以此使得液体能够在上蒸发盘和下蒸发盘上实现蒸发。

可选的,所述上固定板和/或所述中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

可选的,所述组合式闪蒸器还包括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和中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并且所述下固定板的通孔和中固定板的通孔通过列管连通。

可选的,所述上固定板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上固定板的上方,以使得通过进液管进入的液体被输送至位于最上端的蒸发盘组件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硅油生产装置,可以根据市场的质量需求,选择使用内置蒸馏部件和组合式闪蒸器中的一个或两个,由此大大缩短了单批次产品的生产时间,而且产品的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硅油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闪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生产设备;2-输送泵;3-组合式闪蒸器。1-生产设备;2-输送泵;3-组合式闪蒸器;31-壳体;32-上固定板;33-中固定板;34-支撑杆;35-上蒸发盘;36-下蒸发盘;37-下固定板;38-列管;39-进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硅油生产装置,其包括生产设备1(设备名称)和组合式闪蒸器3。

所述生产设备1包括内置的蒸馏部件,所述生产设备1的下端的排液口连接有输送泵2,以通过所述输送泵2将生产设备1内的液体向外输送。

所述输送泵2通过第一管路连接于所述生产设备1的第一进液口,并且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当所述第一开关阀打开时,所述输送泵2将生产设备的液体输送至内置蒸馏部件;当所述第一开关阀关闭时,将所述第一管路关闭。

所述输送泵2还通过第二管路连接于组合式闪蒸器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组合式闪蒸器3为真空闪蒸器,所述组合式闪蒸器3通过第二管路连接于生产设备1的第二进液口,并且该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以当第二开关阀打开时,将组合式闪蒸器3接入生产设备,并且将组合式闪蒸器3蒸馏之后的液体送入内置蒸馏部件;当第二开关阀关闭时,将所述第二管路关闭。

而且,所述生产设备1的上端还开设有真空抽气口,所述真空抽气口连接于所述抽真空设备,以使得内部蒸馏部件实现真空蒸馏。

优选地,所述组合式闪蒸器3包括壳体31以及设置在壳体31内的盘式闪蒸组件和列管38式闪蒸组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组合式闪蒸器的进液口位于所述盘式闪蒸组件的上方,以使得液体进入组合式闪蒸器之后,首先通过盘式闪蒸组件真空蒸发。

另一方面,所述列管38式闪蒸组件位于所述盘式闪蒸组件的下方,以使得通过盘式闪蒸组件真空蒸发后的液体进入列管38式闪蒸组件进行二次蒸发,从而提高组合式闪蒸器的蒸发效果。

所述壳体31的下端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通过第二管路连接于所述生产设备。

所述盘式闪蒸组件包括上固定板32、中固定板33、支撑杆34和至少一个蒸发盘组件;

所述上固定板32和中固定板33之间通过该支撑杆34固定;

所述至少一个蒸发盘组件均水平设置,并且固定于所述支撑杆34。

所述蒸发盘组件包括上蒸发盘35和下蒸发盘36,所述下蒸发盘36上形成有圆环形凹槽,所述下蒸发盘36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上蒸发盘35的直径小于所述圆环形凹槽的直径,并使得从所述上蒸发盘35流出的液体能够进入所述圆环形凹槽内,以此使得液体能够在上蒸发盘35和下蒸发盘36上实现蒸发。

优选地,所述上固定板32和/或所述中固定板33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

所述组合式闪蒸器还包括下固定板37,所述下固定板37和中固定板33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并且所述下固定板37的通孔和中固定板33的通孔通过列管38连通。

所述上固定板32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31上设置有进液管39,所述进液管39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31的外部,所述进液管39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上固定板32的上方,以使得通过进液管39进入的液体被输送至位于最上端的蒸发盘组件上。

另一方面,位于最下方的蒸发盘组件可以不包括下蒸发盘36,即仅包括上蒸发盘35即可。

所述组合式闪蒸器还包括夹套40,所述夹套40套设在所述真空薄膜蒸发器的外侧,并且所述夹套40和壳体之间具有预设间隙,以使得加热壳体的液体从夹套40的进入口流入夹套40和壳体之间的空间,并从夹套40的流出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硅油生产装置,可以根据市场的质量需求,选择使用内置蒸馏部件和组合式闪蒸器中的一个或两个,由此大大缩短了单批次产品的生产时间,而且产品的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

在实际生产中,单批次产品的时间最短降至4小时,最长耗时6小时,使得生产时间成倍缩短,装置产能及产品技术指标成倍增加,提高了企业的时长竞争力。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