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侧旋转采血架

文档序号:26215539发布日期:2021-08-10 14:24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侧旋转采血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侧旋转采血架。



背景技术:

血标本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师判断病情进行诊治的重要依据之一。采集错误不但可以导致化验结果出现偏差、影响患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甚至延误抢救时机,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现在的采血工序包括主班护士打印条码、核对并粘贴;小夜护士核对;大夜护士再次核对、准备用物;次日晨核对采血;扫描腕带和条目确认;采血完毕,标本分类,再次核对。核对条码、粘贴放置于试管架是临床采血的重要步骤之一,稍有闪失,对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影响重大。

目前临床中应用的采血架,存在以下问题:不同患者的采血样品通常只有一层且多没有隔板,或者有些临床科室选用化验单作为分隔,不同患者的血标本通常隔行放置或者混杂放在一起,首先,导致采血架能放置的采血管变少,利用率低;其次,由于不同患者的采血管容易混淆,导致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容易出差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侧旋转采血架,用以解决现有的采血架存放采血管的利用率低、不同患者的采血管易混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侧旋转采血架,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所述第一旋转盘和所述第二旋转盘的中部均设有中心轴筒,所述第一旋转盘和所述第二旋转盘内设置有多个独立仓,多个所述独立仓围绕所述中心轴筒周向设置形成圆形,相邻的独立仓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和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分别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和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分别包括第一中心轴和第二中心轴;所述第一旋转盘和所述第二旋转盘的中心轴筒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中心轴和所述第二中心轴上,且能分别沿着所述第一中心轴和所述第二中心轴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立管、第一横杆和第一中心轴,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第二立管、第二横杆和第二中心轴,所述第一立管和所述第二立管分别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立管与所述第二立管内均设有固定轴,所述第一立管与所述第二立管内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横向插槽和下横向插槽,所述第一立管的背面与所述第二立管的前面分别设置有纵向连通槽,所述第一立管和所述第二立管的上横向插槽和下横向插槽之间通过所述纵向连通槽连通;所述第一立管与所述第二立管的固定轴上套设有轴套,所述第一立管的轴套与所述第二立管的轴套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中心轴和所述第二中心轴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的端部;所述第一立管的轴套与所述第二立管的轴套都能在其固定轴上下移动,当所述轴套移动至上横向插槽或下横向插槽处时,水平移动所述第一横杆或第二横杆,且能卡设于所述上横向插槽或所述下横向插槽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盘和所述第二旋转盘内设置有6个独立仓,所述独立仓内设置有若干个采集管底部放置槽,6个所述独立仓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盘和所述第二旋转盘分别配置有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所述第一顶盖和所述第二顶盖分别扣设于所述第一中心轴和所述第二中心轴上;所述第一顶盖和所述第二顶盖的中部均设有扣孔,所述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均通过该扣孔扣设与所述第一中心轴和所述第二中心轴上;所述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均设有扇形缺口,所述扇形缺口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独立仓的平面形状相同,当所述第一顶盖和所述第二顶盖分别盖设于所述第一旋转盘和所述第二旋转盘时,所述扇形缺口正对于其中一个所述独立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盘和所述第二旋转盘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的透明盘,所述第一顶盖和所述第二顶盖均为透明材质的顶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侧旋转采血架,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内设置有多个独立仓,相邻的独立仓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每个独立仓只放置一位患者的血标本,保证每次在拿取采血管时仅能拿出单个独立仓内的采血管,以避免差错,无须担心不同患者的采血管相互混淆;每个旋转盘可以放置多个患者的血标本,共有两个旋转盘可以用于存放采血管,提高了采血架存放采血管的数量。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双侧旋转采血架,根据独立仓将不同患者的血标本分别开来,使用方便,避免了不同患者间血标本混淆现象的出现,利于临床效率的提升和减少护士工作量,大大提高了采血架存放采血管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双侧旋转采血架正面三维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双侧旋转采血架的背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双侧旋转采血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不含有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的双侧旋转采血架的正面三维图;

图5为图4中a-a向剖视图;

图6为图4中b-b向剖视图;

图7为图4中c-c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前”、“后”、“左”、“右”均是针对说明书附图而言。

实施例1

实施例1提供一种双侧旋转采血架,下面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3,该一种双侧旋转采血架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第一旋转盘41和第二旋转盘42。

第一旋转盘41和第二旋转盘42的中部均设有中心轴筒40,第一旋转盘41和第二旋转盘42内设置有多个独立仓7,多个独立仓7围绕中心轴筒40周向设置形成圆形,相邻的独立仓7之间通过隔板隔开;

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分别固定于底座1的两侧,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分别包括第一中心轴310和第二中心轴320;

第一旋转盘41和第二旋转盘42的中心轴筒分别套设于第一中心轴310和第二中心轴320上,且能分别沿着第一中心轴310和第二中心轴320旋转。

为了实现第一旋转盘41和第二旋转盘42之间的上下层切换,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立管21、第一横杆31和第一中心轴310,第二支撑机构包括第二立管22、第二横杆32和第二中心轴320。

参考图4至图7,第一立管21和第二立管22分别固定于底座1的左右两侧;第一立管21与第二立管22内均设有固定轴50,第一立管21与第二立管22内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横向插槽61和下横向插槽62,第一立管21的背面与第二立管22的前面分别设置有纵向连通槽63,第一立管21和第二立管22的上横向插槽61和下横向插槽62之间通过纵向连通槽63连通;第一立管21与第二立管22的固定轴50上套设有轴套51,第一立管21的轴套51与第二立管22的轴套51分别与第一横杆31和第二横杆32固定连接;第一中心轴310和第二中心轴320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第一横杆31和第二横杆32的端部;第一立管21的轴套51与第二立管22的轴套51都能在其固定轴50上下移动,当轴套51移动至上横向插槽61或下横向插槽62处时,水平移动第一横杆31或第二横杆32,且能卡设于上横向插槽61或下横向插槽62上。

作为一种提高采血架利用率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旋转盘41和第二旋转盘42内设置有6个独立仓7,独立仓7内设置有若干个采集管底部放置槽70,6个独立仓7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即要求每一个独立仓7的平面形状为60度的扇形。将旋转盘分隔为6个相互独立的独立仓7,6个独立仓7围绕中心轴筒40周向设置形成圆形,每个独立仓7呈现为类扇形,最大程度保证其稳定性和空间利用性。每个旋转盘可以放置6个患者的血标本,共可以放置12个患者的血标本,大大提高了采血架放置采血样品的利用率。

为了保护独立仓7内的采血管避免污染,第一旋转盘41和第二旋转盘42分别配置有第一顶盖8和第二顶盖,第一顶盖8和第二顶盖分别扣设于第一中心轴310和第二中心轴320上。当采集完所有病人的标本,可直接打开顶盖,取出所有采血管。

为了保证每次在拿取采血管时仅能拿出单个独立仓7内的采血管,以避免差错。第一顶盖8和第二顶盖的中部均设有扣孔,第一顶盖8和第二顶盖均通过该扣孔扣设与第一中心轴310和第二中心轴320上;第一顶盖8和第二顶盖均设有扇形缺口80,扇形缺口80的形状和大小与独立仓7的平面形状相同,当第一顶盖8和第二顶盖分别盖设于第一旋转盘41和第二旋转盘42时,扇形缺口80正对于其中一个独立仓7。其中,有五个独立仓7为封闭状态,仅有一个独立仓7在上方开扇形缺口80,进一步保证了每一个独立仓7的独立性,便于存放同一患者的采血管。

为了便于观察采血管的存放情况,第一旋转盘41和第二旋转盘42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的透明盘,第一顶盖8和第二顶盖均为透明材质的顶盖。

为了保证使用过程中采血架放置平稳,底座1为采用防滑材料制成的防滑底座。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