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58677发布日期:2021-09-15 08:37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尘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尘器,属于除尘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下, 除尘装置(例如除尘车),将灰尘通过风机吸至一个容器或者腔体(即除尘腔)中,灰尘会在这个容器或者腔体中杂乱的漂浮,这会导致除尘装置的除尘腔内灰尘过多并会到处乱飞,这非常脏乱且影响使用寿命。
3.而专利申请号为201820440918.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工车间中央集尘装置的集尘房,涉及车间除尘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粉尘存储量较少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用于加工车间中央集尘装置的集尘房,包括集尘房本体、连通集尘房本体与加工车间的主管以及位于集尘房本体内的多个集尘袋,主管与集尘房本体顶端连通,集尘房本体墙面底端设置有抽风机,集尘房本体于主管出口端、抽风机入口端之间固定设置有水平板,水平板隔绝集尘房本体内上下空间,水平板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孔,各个集尘袋均为仅上端开口结构,且分别固定于相应通孔处。
4.上述专利的一种用于加工车间中央集尘装置的集尘房,具备较大的存储量,适用于整个车间的统一除尘;但是这种集尘房的集尘袋,一旦容量饱和之后则需要集体更换,不仅浪费时间以及人力,还大大提高了使用成本。
5.因此,为解决上述背景问题,研发适用于除尘腔内的一种集尘器是社会所需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问题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集尘器,它结构合理,制造成本低,能够有效收集除尘腔内飞舞的灰尘,只需清理更换总收集器,能够大大节约人力、时间和经济成本。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集尘器,包括设置在除尘腔内的集尘器本体,所述集尘器本体包括滑槽、收集器以及灰尘总收集器;
8.所述收集器设置在滑槽上,其底部出灰口与滑槽的滑道连通;
9.所述灰尘总收集器设置在滑槽的滑道底部。
10.所述收集器是顶部宽底部窄的桶状结构,其顶部为进灰口,底部为出灰口。
11.所述滑槽可以是带滑道的直板结构并在底部开口,为倾斜设置;
12.所述集尘器本体包括构成“v”字形的2个滑槽;
13.所述收集器有多个,多个收集器均布在滑槽的滑道上。
14.所述滑槽的滑道上匹配设置有限位圈;
15.多个收集器通过限位圈竖直安装在滑槽上;
16.所述滑槽通过支架支撑;
17.所述支架为带支腿的格栅结构,所述滑槽连接安装在格栅上。
18.在组成“v”字形的2个滑槽的底部交集点设置有灰尘总收集器,所述灰尘总收集器
为盒状结构。
19.所述滑槽的滑道上匹配设置有限位圈;
20.多个收集器通过限位圈竖直安装在滑槽上;
21.所述滑槽还可以是通过方管支撑;
22.组成“v”字形的2个滑槽的两侧与中间位置均竖直设置有方管;
23.所述方管的底部设置灰尘总收集器。
24.所述滑槽还可以为顶部圆形结构,圆形结构底部连接倾斜向下设置的滑道;
25.所述收集器有多个,多个收集器圆周状均布滑槽顶部。
26.所述滑槽顶部的圆形结构上匹配设置安装孔,并与收集器一一配对安装;
27.所述滑槽顶部的圆形结构四周还设置有支撑腿;
28.所述滑道底部交汇点处设置灰尘总收集器;
29.所述灰尘总收集器为中空的盒状结构。
30.所述滑槽还可以为带滑道的直板结构并且两端开口;
31.所述滑槽有多个,多个滑槽倾斜设置并构成正六边形结构;
32.所述正六边形结构的临边之间均设置有方管。
33.所述滑槽上匹配设置限位圈;多个收集器通过限位圈竖直安装在滑槽上;
34.倾斜设置滑槽其位于下方的开口与方管的连接处设置进灰开口;
35.所述方管底部设置灰尘总收集器。
3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3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尘器,它在灰尘通关风机吸至除尘腔后,将旋涡状回旋的灰尘收入收集器内,再通过与收集器相连的滑槽将灰尘送入灰尘总收集器内,大大减少了扬尘;同时,在后期的维护中,仅仅需要更换灰尘总收集器,而其余收集器和滑槽等仅需要简单清理,大大节约了人力、时间和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3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尘器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滑槽与收集器配合结构示意图。
3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尘器的收集器结构示意图。
4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尘器的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4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尘器的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4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尘器的第三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4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尘器的第三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尘器的第四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5.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尘器的第四种实施例的单边结构示意图。
46.其中:1、集尘器本体;2、支架;3、方管;
47.1.1、滑槽;1.2、收集器;1.3、灰尘总收集器;1.4、限位圈。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49.实施例1:
50.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尘器,包括设置在除尘腔内的集尘器本体1,所述集尘器本体1包括滑槽1.1、收集器1.2以及灰尘总收集器1.3;
51.所述收集器1.2设置在滑槽1.1上,其底部出灰口与滑槽1.1的滑道连通;
52.所述灰尘总收集器1.3设置在滑槽1.1的滑道底部。
53.所述收集器1.2是顶部宽底部窄的桶状结构,其顶部为进灰口,底部为出灰口。
54.所述滑槽1.1是带滑道的直板结构并在底部开口,为倾斜设置;
55.所述集尘器本体1包括构成“v”字形的2个滑槽1.1;
56.所述收集器1.2有多个,多个收集器1.2均布在滑槽1.1的滑道上。
57.所述滑槽1.1的滑道上匹配设置有限位圈1.4;
58.多个收集器1.2通过限位圈1.4竖直安装在滑槽1.1上;
59.所述滑槽1.1通过支架2支撑;
60.所述支架2为带支腿的格栅结构,所述滑槽1.1连接安装在格栅上。
61.在组成“v”字形的2个滑槽1.1的底部交集点设置有灰尘总收集器1.3,所述灰尘总收集器1.3为盒状结构。
62.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尘器,将2个滑槽1.1焊接固定在格栅状的支架2上,形成一个“v”字形。
63.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尘器其工作方法如下:
64.除尘装置将灰尘通过风机吸除尘腔体中,灰尘吸入腔体后,接触除尘腔的壁面,产生回旋从而形成螺旋状的风漩涡;
65.螺旋状盘旋的灰尘与桶状的收集器1.2内壁接触,就会使得灰尘被收集,然后从底部出口进入滑槽1.1;
66.最后,灰尘通关滑槽1.1滑入灰尘总收集器1.3,被收集起来,减少了除尘腔内的扬尘。
67.实施例2:
68.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尘器其滑槽1.1通过方管3支撑;
69.组成“v”字形的2个滑槽1.1的两侧与中间位置均竖直设置有方管3;
70.所述方管3的底部设置灰尘总收集器1.3。
71.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尘器,通过方管3支撑,方管3同时起到了收集灰尘和支撑的作用;同时,灰尘通关滑槽1.1滑入方管3,杜绝了灰尘被扬起的可能性;在后期的维护中,仅仅需要更换方管3底部的灰尘总收集器1.3,而其余部分收集器1.2和滑槽1.1仅需要简单清理,大大节约了人力、时间和经济成本。
72.实施例3:
73.如图5~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1.1的顶部为圆形结构,圆形结构底部连接倾斜向下设置的滑道;
74.所述收集器1.2有多个,多个收集器1.2圆周状均布滑槽1.1顶部。
75.所述滑槽1.1顶部的圆形结构上匹配设置安装孔,并与收集器1.2一一配对安装;
76.所述滑槽1.1顶部的圆形结构四周还设置有支撑腿;
77.所述滑道底部交汇点处设置灰尘总收集器1.3;
78.所述灰尘总收集器1.3为中空的盒状结构。
79.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尘器,整体俯视为一个圆形,灰尘螺旋状盘旋并与顶部收集器1.2内壁接触,使得灰尘被收集,然后从底部出口进入滑槽1.1;滑槽1.1为顶部圆形,底部斜坡的结构,因此灰尘通过底部的斜坡进入盒状的灰尘总收集器1.3。
80.实施例4:
81.如图7~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1.1为带滑道的直板结构并且两端开口;
82.所述滑槽1.1有多个,多个滑槽1.1倾斜设置并构成正六边形结构;
83.所述正六边形结构的临边之间均设置有方管3。
84.所述滑槽1.1上匹配设置限位圈1.4;多个收集器1.2通过限位圈1.4竖直安装在滑槽1.1上;
85.倾斜设置滑槽1.1其位于下方的开口与方管3的连接处设置进灰开口;
86.所述方管底部设置灰尘总收集器1.3。
87.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尘器整体俯视为一个正六边形,其滑槽1.1为倾斜设置,灰尘螺旋状盘旋并与顶部收集器1.2内壁接触,使得灰尘被收集,然后从底部出口进入滑槽1.1;
88.然后,倾斜的滑槽1.1将灰尘送入方管3,灰尘从方管3的进灰开口进入,掉入底部的灰尘总收集器1.3。
89.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