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拉的包裹式反渗透浓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97905发布日期:2021-11-03 13:0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提拉的包裹式反渗透浓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渗透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提拉的包裹式反渗透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2.反渗透装置是将原水经过多重过滤,通过泵加压,利用反渗透膜,使较高浓度的水变为低浓度水,同时将水中杂质全部隔离的设备,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目前,净水量越大的反渗透装置需要的反渗透膜也就越多,其安装方式为多个反渗透膜通过连接件首尾衔接,并设置在立方堆积的支撑膜壳内,这种排布方式保证足够净水量的同时,占据了最小的工作空间;就现有技术而言:定期更换大批量的反渗透膜需要人工从支撑膜壳的一端将多个反渗透膜依次抽出,在抽拉反渗透膜的过程中,多个反渗透膜与支撑膜壳间的摩擦力大,且立方堆积的支撑膜壳令工人的发力困难,导致反渗透膜的更换困难;安装和更换时的抽拉磨损使得反渗透浓缩装置的使用寿命短;另外,多个反渗透膜通过连接件首尾衔接,这种反渗透膜与连接件之间的过盈配合并不稳定,难以承受长距离的拖拽,容易造成反渗透膜的脱节,滞留在支撑膜壳中的反渗透膜因空间狭小,难以取出,导致反渗透膜的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提拉的包裹式反渗透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给水管路、安装底座、支撑膜壳、稳固基座、回水管、反渗透膜、连接件;所述安装底座呈货架结构,所述安装底座上安装稳固基座,所述稳固基座上设置有支撑膜壳,所述支撑膜壳的数量为n,n≧2,所述支撑膜壳的内部设置有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的数量为m,m≧2,所述反渗透膜的左端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下一个反渗透膜的右端连接,所述支撑膜壳在左部与右部分别与回水管连接,所述支撑膜壳的左端与给水管路连接,所述给水管路与外界高压水源连接;
4.所述反渗透膜由主连接杆、密封垫圈、指水带、ro膜、滑行环、反渗透膜主体、集水管、次连接杆组成,所述反渗透膜主体呈管状结构,所述反渗透膜主体的内部设置有ro膜,所述反渗透膜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被ro膜包裹,所述集水管上开设有集水孔,所述反渗透膜主体的左端与右端分别安装有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中部的孔与集水管连接,左端所述密封垫圈中部孔的边缘安装有主连接杆,所述主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右端所述密封垫圈中部孔的边缘安装有次连接杆,所述次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主连接杆的左端呈弧状结构,所述主连接杆的左部开设有锁止槽,所述次连接杆的右端面开设有配合槽,所述次连接杆的右部开设有锁块槽,所述次连接杆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配合槽相通,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锁止块,所述锁止块的底部呈弧状结构,所述锁止块的上部开设有回弹孔,所述锁块槽的左端面与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穿过回弹孔,并与锁块槽的右端面连接,所述反渗透膜主体外侧壁的左部与右部分别安装有滑行环,所
述滑行环由滑环主体、安装环、滑球、弹簧、滑球支座组成,所述滑环主体的外侧壁开设有滑行槽,所述滑行槽的侧壁开设有螺纹,所述滑行槽的数量为x,x≧3,所述滑行槽底部安装有滑球支座,所述滑球支座的上端呈凹球面结构,所述滑球支座的上端设置有滑球,所述滑球支座的外围缠绕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滑球接触,所述滑球的上方设置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侧壁呈π形结构,所述安装环的外侧壁开设有螺纹,所述安装环通过螺纹安装在滑环主体上,所述滑球从安装环的中部延伸至安装环的外部,所述反渗透主体的外侧壁安装有指水带,所述指水带安装在左部滑行环的左侧。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增设了滑行环,安装在反渗透膜外侧壁上的滑行环用滑球将拆装反渗透膜时,反渗透膜与支撑膜壳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使人工将多个反渗透膜依次从支撑膜壳内抽出的过程变得轻松省力,降低了发力角度对此操作的影响,使大批量更换反渗透膜变得简单,而且降低了抽拉磨损的程度,延长了反渗透浓缩装置的使用寿命;
6.本实用新型增设了主连接杆与次连接杆,两者配合使用,将抽拉反渗透膜过程中,反渗透膜与连接件间得过盈配合优化为机械配合,这种连接方式与传统连接方式相比,衔接稳定性更好,不会因外界拉力的影响而突然脱节,避免了反渗透膜滞留在支撑膜壳中的情况发生,使更换反渗透膜变得稳定有序,从而增强了反渗透膜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8.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半剖视图;
9.图3为本实用新型反渗透膜的局部剖视图;
1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图;
11.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b处的主剖视图;
12.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c处的主剖视图。
13.如图:1

给水管路,2

安装底座,3

支撑膜壳,4

稳固基座,5
‑ꢀ
回水管,6

反渗透膜,61

主连接杆,611

锁止槽,62

密封垫圈,63
‑ꢀ
指水带,64

ro膜,65

滑行环,651

滑环主体,652

滑行槽,653
‑ꢀ
安装环,654

滑球,655

弹簧,656

滑球支座,66

反渗透膜主体,67
‑ꢀ
集水管,68

次连接杆,681

锁止块,682

弹簧,683

锁块槽,7

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14.实施例1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提拉的包裹式反渗透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给水管路1、安装底座2、支撑膜壳3、稳固基座4、回水管5、反渗透膜6、连接件7;安装底座2呈货架结构,安装底座2上安装稳固基座4,稳固基座4上设置有支撑膜壳3,支撑膜壳3的数量为 n,n≧2,支撑膜壳3的内部设置有反渗透膜6,反渗透膜6的数量为m,m≧2,反渗透膜6的左端安装有连接件7,连接件7与下一个反渗透膜6的右端连接,支撑膜壳3在左部与右部分别与回水管5连接,支撑膜壳3的左端与给水管路1连接,给水管路1与外界高压水源连接;
16.反渗透膜6由主连接杆61、密封垫圈62、指水带63、ro膜64、滑行环65、反渗透膜主体66、集水管67、次连接杆68组成,反渗透膜主体66呈管状结构,反渗透膜主体66的内部设
置有ro膜64,反渗透膜主体66的内部设置有集水管67,集水管67被ro膜64包裹,集水管67上开设有集水孔,反渗透膜主体66的左端与右端分别安装有密封垫圈62,密封垫圈62中部的孔与集水管67连接,左端密封垫圈62中部孔的边缘安装有主连接杆61,主连接杆61的数量为两个,右端密封垫圈62中部孔的边缘安装有次连接杆68,次连接杆68的数量为两个,主连接杆61的左端呈弧状结构,主连接杆61 的左部开设有锁止槽611,次连接杆68的右端面开设有配合槽,次连接杆68的右部开设有锁块槽683,次连接杆68的底部开设有通孔,通孔与配合槽相通,通孔内设置有锁止块681,锁止块681的底部呈弧状结构,锁止块681的上部开设有回弹孔,锁块槽683的左端面与弹簧682的一端连接,弹簧682的另一端穿过回弹孔,并与锁块槽 683的右端面连接,反渗透膜主体66外侧壁的左部与右部分别安装有滑行环65,滑行环65由滑环主体651、安装环653、滑球654、弹簧655、滑球支656座组成,滑环主体651的外侧壁开设有滑行槽652,滑行槽652的侧壁开设有螺纹,滑行槽的数量为x,x≧3,滑行槽652 底部安装有滑球支座656,滑球支座656的上端呈凹球面结构,滑球支座656的上端设置有滑球654,滑球支座656的外围缠绕有弹簧 655,弹簧655的上端与滑球654接触,滑球654的上方设置有安装环653,安装环653的侧壁呈π形结构,安装环653的外侧壁开设有螺纹,安装环653通过螺纹安装在滑环主体651上,滑球654从安装环的中部延伸至安装环653的外部,反渗透主体66的外侧壁安装有指水带63,指水带63安装在左部滑行环65的左侧。
17.实施例2
1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安装多个反渗透膜6时,用连接件7将反渗透膜6依次首尾连接,并输送至支撑膜壳3内,此过程需要将主连接杆61与次连接杆68对接,令锁止块681在弹簧682的助力下嵌入锁止槽611内,完成多个反渗透膜6间的稳定衔接;在拆卸多个反渗透膜6时,打开给水管路1将最始端的反渗透膜6向外抽拉,受滑行环65的减阻作用,多个反渗透膜6与支撑膜壳3间的摩擦极小,依次抽出反渗透膜6变得轻松省力,另外拆卸反渗透膜6时,只需将两个锁止块681上拉,取消机械连接即可,使用简单便捷。
1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提到的各个部件为现有领域常见技术,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