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纳米材料的等离子体液体反应装置

文档序号:26606597发布日期:2021-09-10 23:4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制备纳米材料的等离子体液体反应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等离子体反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纳米材料的等离子体液体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2.等离子体辅助法合成纳米材料,利用等离子体

液体反应体系自身产生的活性自由基作为还原剂,在短时间内能够合成大量的纳米材料,是一种更经济高效,环保的合成方法。因此,利用等离子体辅助法高效的合成纳米材料成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
3.反应池是等离子体

液体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装置,通过施加高压会击穿气体分子,产生的等离子体与液体表面接触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达到合成纳米材料的目的。但是在反应过程中,放电电极与液面之间的距离不容易控制,且对于实验的结果影响很大,导致最终的合成产物不够理想且最终影响其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纳米材料的等离子体液体反应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装置放电液面距离不好控制使得反应合成产物质量降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纳米材料的等离子体液体反应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反应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外壳、可视窗和接地电极,所述外壳具有第一通孔、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布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可视窗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覆盖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接地电极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外壳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反应组件包括集气盒、气体导管和针电极,所述集气盒与所述外壳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针电极与所述集气盒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集气盒的一侧,所述气体导管与所述集气盒连通,并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杆、滑杆和气缸,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滑杆与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且与所述气体导管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滑杆固定连接。
6.其中,所述外壳具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分布于所述外壳靠近所述可视窗的一侧。
7.其中,所述反应组件还包括硅胶壳,所述硅胶壳与所述集气盒固定连接,并覆盖所述集气盒。
8.其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外壳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滑杆固定连接。
9.其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三个调节杆,三个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底座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
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制备纳米材料的等离子体液体反应装置,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布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反应的液体从所述
进液口进入,然后从所述出液口排出成品,所述可视窗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可视窗可以观察所述外壳内的反应情况;所述接地电极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外壳中的液体接地;所述集气盒与所述外壳滑动连接,所述针电极与所述集气盒固定连接,所述气体导管与所述集气盒连通,所述气体导管将气体传输至反应池内部,然后对所述针电极施加高压电源可以击穿气体产生等离子体,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滑杆与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且与所述气体导管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滑杆固定连接,启动所述气缸,所述滑杆可以在所述支撑杆的支撑下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气体导管、所述集气盒和所述针电极上下移动,从而可以方便准确地调整放电电极与液面之间的距离,使得反应生成的产物质量更好,从而解决现有装置放电液面距离不好控制使得反应合成产物质量降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制备纳米材料的等离子体液体反应装置的结构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制备纳米材料的等离子体液体反应装置的剖面图。
[0014]1‑
支撑组件、2

反应组件、3

驱动组件、11

底座、12

外壳、13

可视窗、14

接地电极、15

滑块、16调节杆、21

集气盒、22

气体导管、23

针电极、24

硅胶壳、25

出气阀、31

支撑杆、32

滑杆、33

气缸、121

第一通孔、122

进液口、123

出液口、124

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7]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制备纳米材料的等离子体液体反应装置:
[0018]
包括支撑组件1、反应组件2和驱动组件3,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底座11、外壳12、可视窗13和接地电极14,所述外壳12具有第一通孔121、进液口122和出液口123,所述进液口122和所述出液口123分布在所述第一通孔121的两侧,所述外壳12与所述底座1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11的一侧,所述可视窗13与所述外壳12固定连接,并覆盖所述第一通孔
121,所述接地电极14与所述外壳1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外壳12靠近所述底座11的一侧,所述反应组件2包括集气盒21、气体导管22和针电极23,所述集气盒21与所述外壳12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外壳12内,所述针电极23与所述集气盒2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集气盒21的一侧,所述气体导管22与所述集气盒21连通,并位于所述外壳12内,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支撑杆31、滑杆32和气缸33,所述支撑杆31与所述底座1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11的一侧,所述滑杆32与所述支撑杆31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杆31远离所述底座11的一侧,且与所述气体导管22固定连接,所述气缸33与所述支撑杆31固定连接,所述气缸33的伸缩杆与所述滑杆32固定连接。
[0019]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底座11、外壳12、可视窗13和接地电极14,所述外壳12具有第一通孔121、进液口122和出液口123,所述进液口122和所述出液口123分布在所述第一通孔121的两侧,所述外壳12与所述底座1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11的一侧,反应的液体从所述进液口122进入,然后从所述出液口123排出成品,所述可视窗13与所述外壳12固定连接,并覆盖所述第一通孔121,所述可视窗13为透明玻璃材质,通过所述可视窗13可以观察所述外壳12内的反应情况;所述接地电极14与所述外壳1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外壳12靠近所述底座11的一侧,用于将所述外壳12中的液体接地;所述反应组件2包括集气盒21、气体导管22和针电极23,所述集气盒21与所述外壳12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外壳12内,所述针电极23与所述集气盒2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集气盒21的一侧,所述气体导管22与所述集气盒21连通,并位于所述外壳12内,所述气体导管22将气体传输至反应池内部,并聚集在所述集气盒21中,然后对所述针电极23施加高压电源可以击穿气体产生等离子体,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支撑杆31、滑杆32和气缸33,所述支撑杆31与所述底座1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11的一侧,所述滑杆32与所述支撑杆31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杆31远离所述底座11的一侧,且与所述气体导管22固定连接,所述气缸33与所述支撑杆31固定连接,所述气缸33的伸缩杆与所述滑杆32固定连接,启动所述气缸33,所述滑杆32可以在所述支撑杆31的支撑下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气体导管22、所述集气盒21和所述针电极23上下移动,从而可以方便准确地调整放电电极与液面之间的距离,使得反应生成的产物质量更好,从而解决现有装置放电液面距离不好控制使得反应合成产物质量降低的问题。
[0020]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2具有刻度线124,所述刻度线124分布于所述外壳12靠近所述可视窗13的一侧。
[0021]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可视窗13,并参考所述刻度线124,可以直接观察到电极尖端位置以及距离溶液液面的距离,从而更加准确地驱动所述驱动器对所述集气盒21进行移动。
[0022]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组件2还包括硅胶壳24,所述硅胶壳24与所述集气盒21固定连接,并覆盖所述集气盒21。
[002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硅胶壳24固定包裹在所述集气盒21外圈,直径与所述外壳12内部直径相同,与所述集气盒21作为一个整体使反应池内部能够隔绝空气,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0024]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组件2还包括出气阀25,所述出气阀25与所述集气盒21连通,并位于所述集气盒21远离所述底座11的一侧。
[0025]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高压产生等离子体的过程中会增加反应池中的气压,从而使
得反应环境不稳定,因此设置所述出气阀25,当压力达到预定值后就向外排出气体,从而可以保持反应压力稳定。
[0026]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1还包括滑块15,所述滑块15与所述外壳12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外壳12内,且与所述滑杆32固定连接。
[0027]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块15可支撑所述滑杆32带动所述气体导管22更加稳定地移动,避免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
[0028]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1还包括三个调节杆16,三个所述调节杆16与所述底座11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11远离所述外壳12的一侧。
[0029]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11存在放置不水平的情况,使得所述外壳12中的液面不平,从而无法均匀地进行反应,因此增加三个所述调节杆16,在安装时可以将水平仪放置于所述底座11上,然后转动所述调节杆16进行调节,使得所述外壳12可以放置水平,从而使液体可以更加均匀地反应。
[003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从所述进液口122放入需要反应的液体,基于所述刻度线124,启动所述气缸33调整所述集气盒21与液面之间的距离,然后在所述气体导管22中通入气体,启动所述针电极23对气体进行电离,然后反应合成纳米材料,在内部气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开启所述出气阀25进行排气,从而使压力平衡,同时还通过所述硅胶壳24隔绝空气以提高生成产品的质量。
[0031]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