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产物分离的萃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74898发布日期:2021-08-24 12:2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然产物分离的萃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产物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然产物分离的萃取装置。



背景技术:

天然产物是指动物、植物提取物或昆虫、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的组成成分或其代谢产物以及人和动物体内许许多多内源性的化学成分统称作天然产物,其中主要包括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核酸、各种酶类、单糖、寡糖、多糖、糖蛋白、树脂、胶体物、木质素、维生素、脂肪、油脂、蜡、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糖苷类、萜类、苯丙素类、有机酸、酚类、醌类、内酯、甾体化合物、鞣酸类、抗生素类等天然存在的化学成分,对天然产物进行分离提纯一般要进行萃取操作,萃取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即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溶质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的方法,萃取时要在萃取罐中加入一定量的萃取剂,在添加萃取剂时,现有的萃取装置,如果向萃取罐中添加了过多的萃取剂,就难以对萃取罐中萃取剂的量再进行调节,而导致天然产物萃取不彻底,造成资源浪费,另外在萃取完成后,进行分层收集,在收集到两层的交界处时,可能会将两层的物质同时进行收集,造成收集的物质不纯,影响其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天然产物分离的萃取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天然产物分离的萃取装置,包括支撑板、萃取罐、萃取剂储液罐、齿条,所述支撑板底部连接有四个支脚,所述支撑板顶部一端连接有所述萃取罐,所述萃取罐用于对天然产物进行萃取,所述萃取罐上设置有观察窗,添加萃取剂时,所述观察管用于观察液面高低,收集萃取后的物质时,所述观察窗用于观察所述主吸料管和所述副吸料管的位置,所述观察窗上设有刻度线,所述萃取罐顶部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顶部连接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与所述萃取罐接通,所述支撑板顶部并位于所述萃取罐下方连接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用于驱动搅拌棒进行搅拌,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搅拌棒,所述搅拌棒位于所述萃取罐内部,所述支撑板底部并位于所述搅拌电机一侧连接有回液管,通过所述回液管,所述萃取罐中的萃取剂能够回到萃取剂储液罐中,所述回液管与所述萃取罐接通,所述回液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回液管底端连接有所述萃取剂储液罐,所述萃取剂储液罐顶部连接有第二抽液泵,所述第二抽液泵用于将萃取剂抽至所述萃取罐中,所述第二抽液泵上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一端与所述萃取剂储液罐连接,所述进液管另一端与所述顶盖连接并与所述萃取罐接通,所述支撑板顶部远离所述萃取罐一端连接有两个第一抽液泵,所述第一抽液泵用于将萃取后的物质抽取出来,所述第一抽液泵上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一端外接收集设备,所述出料管另一端内部分别连接有主吸料管和副吸料管,所述主吸料管用于吸取高纯度的物质,所述副吸料管用于将分层处的物质吸出,所述主吸料管和所述副吸料管另一端贯穿所述顶盖并伸入所述萃取罐中,所述副吸料管位于所述萃取罐内的一端低于所述主吸料管,所述主吸料管和所述副吸料管底侧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底部连接有所述齿条,所述齿条用于带动所述主吸料管和所述副吸料管上下移动,所述支撑板顶部并位于所述萃取罐和所述出料管之间连接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前侧连接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用于驱动齿轮转动,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用于驱动所述齿条上下运动,所述齿轮位于所述齿轮箱内部,所述齿条伸入所述齿轮箱内并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轮箱和所述支撑板均设有通孔,通孔的位置与所述齿条相对应,以便于所述齿条上下移动。

上述结构中,根据天然产物的量,先确定好萃取剂的用量,然后由所述第二抽液泵将萃取剂抽至所述萃取罐中,通过所述观察窗观察液面高度,如果萃取剂过多,打开所述阀门,萃取剂将通过所述回液管流回至所述萃取剂储液罐中,调节好萃取剂的量后,从所述进料斗倒入研磨好的天然产物,通过所述搅拌电机驱动所述搅拌棒进行搅拌,搅拌完成后停止工作进行沉淀分层,然后通过所述升降电机驱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驱动所述齿条上下移动,进而调整所述主吸料管和所述副吸料管的高低,通过所述观察窗进行观察,将所述副吸料管的底端口调节至分层处,然后启动所述第一抽液泵,先通过所述主吸料管将上层的物质吸出,直至所述主吸料管无法再吸出物质,然后通过所述副吸料管将分层处的物质吸出,重复此操作即可。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脚焊接,所述萃取罐与所述支撑板焊接,所述顶盖与所述萃取罐焊接,所述进料斗与所述顶盖焊接,所述搅拌电机与所述支撑板螺栓连接,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搅拌棒通过联轴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回液管与所述支撑板焊接,所述回液管与所述萃取剂储液罐焊接,所述第二抽液泵与所述萃取剂储液罐螺栓连接,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萃取剂储液罐焊接,所述进液管与所述顶盖焊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抽液泵与所述支撑板螺栓连接,所述主吸料管和所述副吸料管与所述出料管滑动连接,所述主吸料管和所述副吸料管与所述顶盖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块与所述主吸料管和所述副吸料管焊接,所述齿条与所述支撑块焊接,所述齿轮箱与所述支撑板焊接,所述升降电机与所述齿轮箱螺栓连接,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齿轮键连接。

有益效果在于:该萃取装置,能够方便的对萃取罐中萃取剂的量进行调节,避免出现萃取剂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另外,在进行收集操作时,能够避免两层物质的交界处被同时收集出来,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天然产物分离的萃取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天然产物分离的萃取装置的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天然产物分离的萃取装置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天然产物分离的萃取装置的萃取罐内部结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天然产物分离的萃取装置的齿轮箱内部结构前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支脚;2、支撑板;3、第一抽液泵;4、出料管;5、主吸料管;6、副吸料管;7、支撑块;8、齿条;9、齿轮箱;10、升降电机;11、萃取罐;12、顶盖;13、进料斗;14、搅拌电机;15、观察窗;16、萃取剂储液罐;17、第二抽液泵;18、进液管;19、回液管;20、阀门;21、搅拌棒;22、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天然产物分离的萃取装置,包括支撑板2、萃取罐11、萃取剂储液罐16、齿条8,支撑板2底部连接有四个支脚1,支撑板2顶部一端连接有萃取罐11,萃取罐11上设置有观察窗15,观察窗15上设有刻度线,萃取罐11顶部连接有顶盖12,顶盖12顶部连接有进料斗13,进料斗13与萃取罐11接通,支撑板2顶部并位于萃取罐11下方连接有搅拌电机14,搅拌电机14的输出轴连接有搅拌棒21,搅拌棒21位于萃取罐11内部,支撑板2底部并位于搅拌电机14一侧连接有回液管19,回液管19与萃取罐11接通,回液管19上设置有阀门20,回液管19底端连接有萃取剂储液罐16,萃取剂储液罐16顶部连接有第二抽液泵17,第二抽液泵17上连接有进液管18,进液管18一端与萃取剂储液罐16连接,进液管18另一端与顶盖12连接并与萃取罐11接通,支撑板2顶部远离萃取罐11一端连接有两个第一抽液泵3,第一抽液泵3上连接有出料管4,出料管4一端外接收集设备,出料管4另一端内部分别连接有主吸料管5和副吸料管6,主吸料管5和副吸料管6另一端贯穿顶盖12并伸入萃取罐11中,副吸料管6位于萃取罐11内的一端低于主吸料管5,主吸料管5和副吸料管6底侧连接有支撑块7,支撑块7底部连接有齿条8,支撑板2顶部并位于萃取罐11和出料管4之间连接有齿轮箱9,齿轮箱9前侧连接有升降电机10,升降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有齿轮22,齿轮22位于齿轮箱9内部,齿条8伸入齿轮箱9内并与齿轮22啮合,齿轮箱9和支撑板2均设有通孔,通孔的位置与齿条8相对应。

上述结构中,根据天然产物的量,先确定好萃取剂的用量,然后由第二抽液泵17将萃取剂抽至萃取罐11中,通过观察窗15观察液面高度,如果萃取剂过多,打开阀门20,萃取剂将通过回液管19流回至萃取剂储液罐16中,调节好萃取剂的量后,从进料斗13倒入研磨好的天然产物,通过搅拌电机14驱动搅拌棒21进行搅拌,搅拌完成后停止工作进行沉淀分层,然后通过升降电机10驱动齿轮22转动,齿轮22驱动齿条8上下移动,进而调整主吸料管5和副吸料管6的高低,通过观察窗15进行观察,将副吸料管6的底端口调节至分层处,然后启动第一抽液泵3,先通过主吸料管5将上层的物质吸出,直至主吸料管5无法再吸出物质,然后通过副吸料管6将分层处的物质吸出,重复此操作即可。

优选地,支撑板2与支脚1焊接,萃取罐11与支撑板2焊接,顶盖12与萃取罐11焊接,进料斗13与顶盖12焊接,搅拌电机14与支撑板2螺栓连接,搅拌电机14的输出轴与搅拌棒21通过联轴器连接,回液管19与支撑板2焊接,回液管19与萃取剂储液罐16焊接,第二抽液泵17与萃取剂储液罐16螺栓连接,进液管18与萃取剂储液罐16焊接,进液管18与顶盖12焊接,第一抽液泵3与支撑板2螺栓连接,主吸料管5和副吸料管6与出料管4滑动连接,主吸料管5和副吸料管6与顶盖12滑动连接,支撑块7与主吸料管5和副吸料管6焊接,齿条8与支撑块7焊接,齿轮箱9与支撑板2焊接,升降电机10与齿轮箱9螺栓连接,升降电机10的输出轴与齿轮22键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