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泵站臭气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35941发布日期:2021-08-20 16:50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泵站臭气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泵站臭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泵站是给排水系统中用于提高水体输送压力和流量的装置或工程,对城市排水系统而言,由于水中的有机质腐败会产生大量臭味气体,进而污染空气和周围环境。

随后发展出了用于解决泵站中散发臭气的相关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964602u、授权公告日为2020.07.1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泵站除臭装置,并具体公开了该除臭装置包括壳体、顶盖和滤料筒,壳体顶部开口,壳体底部与泵站口法兰连接,顶盖设于壳体上方,其包括顶盖顶板和顶盖侧板,顶盖顶板与壳体顶部留有一定间隙,顶盖侧板顶部与顶盖顶板相连,顶盖侧板与壳体侧壁留有一定间隙;滤料筒放置在壳体底部,其包括顶板、外筒、内筒和底板,外筒和内筒上均开设有若干供气体穿过的过滤孔,外筒和内筒之间放置有滤料,滤料的直径大于过滤孔的孔径,底板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位于内筒内腔底部,进气口与泵站口相连通。

现有技术中的一体化泵站除臭装置利用滤料筒中填充的滤料来吸附臭味气体,净化处理后的气体经顶盖和壳体之间的间隙向外排出。但是,仅靠气体本身流经滤料筒来实现除臭目的,除臭效率低,对臭味气体的处理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泵站臭气处理设备,以解决仅靠气体本身流经滤料筒来实现除臭目的,除臭效率低,对臭味气体的处理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泵站臭气处理设备得技术方案为:

新型泵站臭气处理设备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中的过滤罩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风机,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壳体的上部设有排气口,所述过滤罩结构扣装在所述进气口处;

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过滤罩结构的顶部,以对过滤后的气体形成向上抽吸作用,所述过滤罩结构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滤罩板和第二滤罩板,所述第二滤罩板套设在所述第一滤罩板的外部,所述第一滤罩板和第二滤罩板之间形成容纳吸附填料的环形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罩结构还包括环形底板,所述环形底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滤罩板的底部边缘和第二滤罩板的底部边缘之间,且所述第二滤罩板的顶部还设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处可拆安装有加料盖。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罩结构为锥形过滤结构,所述第一滤罩板为第一锥形滤板,所述第二滤罩板为第二锥形滤板;或者,所述过滤罩结构为弧形过滤结构,所述第一滤罩板为第一弧形滤板,所述第二滤罩板为第二弧形滤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锥形滤板的锥度大于1:1,所述第二锥形滤板的形状与第一锥形滤板的形状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下端设有用于与管道气孔对接的法兰盘,所述进气管的下端构成所述进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的上部延伸至所述壳体中形成内凸缘,所述过滤罩结构还包括环形底板,所述环形底板的下侧面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所述内凸缘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布置在所述排气口的正下方,且所述排气口上还设有挡雨盖板。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填料为活性炭填料,所述活性炭填料的颗粒度均大于所述第一锥形滤板的滤孔的孔径、所述第二锥形滤板的滤孔的孔径。

有益效果:该新型泵站臭气处理设备采用了壳体中安装有过滤罩结构的设计,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壳体的上部设有排气口,当臭味气体从壳体底部的进气口进入设备中时,臭味气体朝上流经过滤罩结构的第一滤罩板、吸附填料和第二滤罩板,由于过滤罩结构的厚度方向与臭味气体的流向倾斜,延长了臭味气体与吸附填料的接触时间,提高了吸附填料对臭味分子的吸附效果,确保了臭味气体中的臭味分子可被更加彻底地去除;而且,在所述过滤罩结构的顶部还安装有风机,利用风机对过滤后的气体形成向上抽吸作用,加速了气体的流动速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靠气体本身流经滤料筒来实现除臭目的,除臭效率更高,对臭味气体的处理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泵站臭气处理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中新型泵站臭气处理设备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1-壳体、10-进气管、11-进气口、12-排气口、13-法兰盘、14-挡雨盖板、2-过滤罩结构、20-吸附填料、21-第一滤罩板、22-第二滤罩板、23-加料盖、24-环形底板、25-密封垫、3-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泵站臭气处理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所示,新型泵站臭气处理设备包括壳体1、安装在壳体1中的过滤罩结构2,以及设置在壳体1中的风机3,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11,所述壳体1的上部设有排气口12,所述过滤罩结构2扣装在所述进气口11处;风机3安装在所述过滤罩结构2的顶部,以对过滤后的气体形成向上抽吸作用,所述过滤罩结构2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滤罩板21和第二滤罩板22,所述第二滤罩板22套设在所述第一滤罩板21的外部,所述第一滤罩板21和第二滤罩板22之间形成容纳吸附填料20的环形空间。

该新型泵站臭气处理设备采用了壳体1中安装有过滤罩结构2的设计,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11,壳体1的上部设有排气口12,当臭味气体从壳体1底部的进气口11进入设备中时,臭味气体朝上流经过滤罩结构2的第一滤罩板21、吸附填料20和第二滤罩板22,由于过滤罩结构2的厚度方向与臭味气体的流向倾斜,延长了臭味气体与吸附填料20的接触时间,提高了吸附填料20对臭味分子的吸附效果,确保了臭味气体中的臭味分子可被更加彻底地去除。而且,在所述过滤罩结构2的顶部还安装有风机3,利用风机3对过滤后的气体形成向上抽吸作用,加速了气体的流动速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靠气体本身流经滤料筒来实现除臭目的,除臭效率更高,对臭味气体的处理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罩结构2还包括环形底板24,所述环形底板24连接于所述第一滤罩板21的底部边缘和第二滤罩板22的底部边缘之间,且所述第二滤罩板22的顶部还设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处可拆安装有加料盖23。在第二滤罩板22的顶部设计加料口,便于工作人员根据使用需求,向过滤罩结构2中添加吸附填料20,或者,在吸附填料20失效后将其从过滤罩结构2中倒出,以更换新的吸附填料20,确保了过滤罩结构2可对臭味气体起到有效的净味处理作用。

其中,所述过滤罩结构2为锥形过滤结构,所述第一滤罩板21为第一锥形滤板,所述第二滤罩板22为第二锥形滤板。并且,第一锥形滤板的锥度大于1:1,所述第二锥形滤板的形状与第一锥形滤板的形状相同。具体的,第一锥形滤板的锥度为1:2,即过滤罩结构2的锥面倾斜角度更高,进一步增大了臭味气体与吸附填料的接触时间。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可对过滤罩结构进行灵活设计,所述过滤罩结构为弧形过滤结构,所述第一滤罩板为第一弧形滤板,所述第二滤罩板为第二弧形滤板,同样可延长了臭味气体与吸附填料的接触时间,提高吸附填料对臭味分子的吸附效果。

在壳体1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进气管10,所述进气管10的下端设有用于与管道气孔对接的法兰盘13,所述进气管10的下端构成所述进气口11。并且,在进气管10的上部延伸至所述壳体1中形成内凸缘,所述环形底板24的下侧面设有密封垫25,所述密封垫25与所述内凸缘密封配合。通过设计密封垫25来确保过滤罩结构2与进气管10之间密封效果,防止臭味气体从滤罩结构2与进气管10之间的缝隙中泄露至壳体1中,避免了臭味气体因缺少吸附而直接外排,确保了过滤罩结构2对臭味气体起到高效的净味处理作用。

另外,风机3为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布置在所述排气口12的正下方,且所述排气口12上还设有挡雨盖板14,利用挡雨盖板14来防止雨水直接淋入而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并且,所述吸附填料20为活性炭填料,所述活性炭填料的颗粒度均大于所述第一锥形滤板的滤孔的孔径、所述第二锥形滤板的滤孔的孔径,防止活性炭填料从滤孔中掉落出去,吸附可靠性和稳定性更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