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捕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89587发布日期:2021-10-24 16:41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氨气捕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氨气吸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氨气捕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化工等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氨气进行回收再利用,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为了便于处理市面上出现用丙酮溶液代替水对氨气进行收集的方法,但是现有的采用丙酮溶液吸收氨气的装置氨气的吸收效果较差,从氨气吸收塔内仍然会排出较多的未被吸收的氨气。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氨气捕集装置,旨在解决从氨气吸收塔内仍然会排出较多的未被吸收的氨气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氨气捕集装置,包括:
5.吸收塔,所述吸收塔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顶部连通有排气管;
6.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穿入所述吸收塔内,位于所述吸收塔内部的所述连接管周向安装有多个喷嘴,所述连接管用于向多个所述喷嘴输送低温的丙酮溶液;
7.壳体,位于所述吸收塔内,且套装在所述连接管的外侧,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连通腔,所述壳体的内壁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连通腔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壳体连通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贯穿所述吸收塔并用于向所述连通腔输送含氨气的气体;所述壳体顶部和底部均敞口设置;
8.多层换热网,设于所述壳体和所述连接管之间,用于提高丙酮溶液的温度。
9.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壳体的顶部扣设有罩体,所述罩体顶部的开口小于底部的开口。
10.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罩体套装在所述连接管的外侧,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罩体的顶部开口处安装有所述喷嘴。
11.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有多个用于定位所述换热网的支撑杆。
12.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吸收塔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固定有两个定位条,两个所述定位条端部间隔设置,所述壳体的外壁固定有两个凸耳,两个所述凸耳穿过两个所述定位条之间的间隙并抵靠在所述定位条上。
13.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输气管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
14.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吸收塔的内壁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保冷层。
15.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多层所述换热网沿所述连接管的径向间隔设置。
16.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换热网为铜材料制件。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氨气捕集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氨气捕集装置中在吸收塔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顶部连通有排气管。壳体内壁上开设的多
个与连通腔连通的出气口。输气管贯穿吸收塔并与壳体连通。在壳体和连接管之间设有多层换热网。
18.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连接管输送的低温的丙酮液体最终由多个喷嘴喷入吸收塔内,喷嘴喷出的低温的丙酮液体会直接喷射在多层换热网上,而输气管向连通腔输送的含氨气的气体最终由多个出气口排出,因此含氨气的气体与低温的丙酮溶液接触,借助多层换热网便于温度的热交换,同时气体向上运动时会与换热网上的丙酮溶液接触,从而提高了丙酮溶液对氨气的吸收效果,最终吸收了氨气的丙酮液体从吸收塔底部的出液管排出,而多余的气体从排气管排出。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氨气捕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吸收塔;2、排气管;3、输气管;4、连接管;5、出液管;6、换热网;7、喷嘴;8、凸耳;9、壳体;10、罩体;11、出气口;12、定位条;13、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请参阅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氨气捕集装置进行说明。氨气捕集装置,包括吸收塔1、连接管4、壳体9和多层换热网6。吸收塔1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5,顶部连通有排气管2。连接管4穿入吸收塔1内,位于吸收塔1内部的连接管4周向安装有多个喷嘴7,连接管4用于向多个喷嘴7输送低温的丙酮溶液。壳体9位于吸收塔1内,且套装在连接管4的外侧,壳体9内部开设有连通腔,壳体9的内壁开设有多个与连通腔连通的出气口11,壳体9连通有输气管3,输气管3贯穿吸收塔1并用于向连通腔输送含氨气的气体;壳体9顶部和底部均敞口设置。多层换热网6设于壳体9和连接管4之间,用于提高丙酮溶液的温度。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氨气捕集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氨气捕集装置中在吸收塔1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5,顶部连通有排气管2。壳体9内壁上开设的多个与连通腔连通的出气口11。输气管3贯穿吸收塔1并与壳体9连通。在壳体9和连接管4之间设有多层换热网6。
25.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连接管4输送的低温的丙酮液体最终由多个喷嘴7喷入吸收塔1内,喷嘴7喷出的低温的丙酮液体会直接喷射在多层换热网6上,而输气管3向连通腔输送的含氨气的气体最终由多个出气口11排出,因此含氨气的气体与低温的丙酮溶液接触,借助多层换热网6便于温度的热交换,同时气体向上运动时会与换热网6上的丙酮溶液接触,从而提高了丙酮溶液对氨气的吸收效果,最终吸收了氨气的丙酮液体从吸收塔1底部的出液管5排出,而多余的气体从排气管2排出。
2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氨气捕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壳体9的顶部扣设有罩体10,罩体10顶部的开口小于底部的开口。由于多层换热网6均竖直设置,其顶部敞口的区域较多,若吸收塔1的顶部仅连通排气管2,此时在吸收塔1顶部的内壁处会残留较多的氨气,若没有罩体10,无法使未被吸收的氨气全部从吸收塔1内排出。为此便于操作,因此在壳体9上罩设有罩体10,罩体10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口设置,从壳体9和连接管4之间排出的气体最终均会从罩体10的顶部开口处排出,而罩体10内壁的丙酮溶液,同样会沿罩体10的内壁向下流动,重新落入壳体9和连接管4之间,保证了氨气吸收的效果。
2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氨气捕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罩体10套装在连接管4的外侧,连接管4位于罩体10的顶部开口处安装有喷嘴7。为了能够充分对氨气进行吸收,罩体10的作用在于汇流,使得气体等其他物质均由壳体9的顶部开口处排出,此时可在连接管4位于罩体10的顶部开口处安装喷嘴7,喷嘴7能够对未被吸收的氨气再进行一次吸收,由于罩体10顶部的开口较小,此时氨气直接与喷嘴7喷出的低温的丙酮液体接触,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从排气管2排出氨气的含量。
2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氨气捕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壳体9的内壁固定有多个用于定位换热网6的支撑杆13。多层换热网6可以为一个卷绕为筒状结构的整体,此时换热网6仅有头部和尾部。多层换热网6也可为依次向外侧套装的多层结构。为了使多层换热网6能够定位在壳体9和连接管4之间,因此在壳体9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支撑杆13,多个支撑杆13一端固定在壳体9的内壁,另一端为悬空端并沿壳体9的径向连接管4延展,多个支撑杆13沿壳体9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支撑杆13均贯穿多层换热网6,多层换热网6可预先定位在多个定位针上。
29.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氨气捕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吸收塔1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固定有两个定位条12,两个定位条12端部间隔设置,壳体9的外壁固定有两个凸耳8,两个凸耳8穿过两个定位条12之间的间隙并抵靠在定位条12上。为了便于壳体9和吸收塔1的安装与定位,首先可在吸收塔1的内壁焊接固定两个定位条12,两个定位条12处于同一高度内,并且两个定位条12的两端均间隔设置,而在壳体9外壁固定有两个凸耳8,两个凸耳8均焊接固定在壳体9的外壁,并且两个凸耳8分布在壳体9的两侧。
30.在安装时,将壳体9从吸收塔1的底部向上穿入吸收塔1内,使得壳体9上的两个凸耳8分别穿过两个定位条12两端之间的间隙,在凸耳8高于定位条12后,转动壳体9从而使凸耳8能够抵靠在定位条12上,进而定位壳体9。
3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氨气捕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输气管3与壳体9螺纹连接。当壳体9安装在吸收塔1定位条12时,需要相对于吸收塔1转动,为了能够使壳体9与输气管3连通,吸收塔1的侧壁贯通开设有连接孔,输气管3贯穿连接孔,并与壳体9螺纹连接,也即需要在壳体9定位之后再连接输气管3,保证了连接的可靠。
3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氨气捕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吸收塔1的内壁与壳体9之间设置有保冷层。由于吸收塔1的侧壁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而吸收塔1内为低温的环境,为了避免外部的环境通过吸收塔1的侧壁对吸收塔1的内部进行加热,导致能源的消耗,为此在吸收塔1的内壁设置有保冷层,保冷层能够使吸收塔1内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
3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氨气捕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多层换热网6沿连接管4的径向间隔设置。为了避免当多个换热网6堆叠在一起时,由于阻力较大导致
丙酮液体或者氨气无法有效的穿过,进而导致混合不均匀。为此多层换热网6间隔设置,保证了每层换热网6均能够接触丙酮溶液和氨气,保证了对氨气完全的吸收。
3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氨气捕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换热网6为铜材料制件。本技术中吸收塔1竖直设置,因此换热网6同样竖直设置,换热网6为铜材料制件,一方面便于低温的丙酮溶液与氨气的热交换,促进氨气的液化,另一方面由于换热网6上开设有多个通孔,丙酮溶液会包裹在换热网6的表面,在重力的作用下多余的丙酮溶液向下流动,而多层的换热网6会对从出气口11排出的气体具有一定扰流的作用,未被吸收的氨气跟随气体向上运动,一直接触丙酮溶液,因此保证了氨气吸收的完全。
35.为了便于吸收塔1内液体和气体的排出,在排气管2上安装有抽风机,使得未被吸收的氨气和多余的气体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氨气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会继续与换热网6上的丙酮溶液吸收。
3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