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器反向清洗的降尘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35720发布日期:2021-09-22 22:1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器反向清洗的降尘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过滤器反向清洗的降尘喷雾装置,属于井下环境卫生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井下采煤基本是机械化作业。井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带起大量的煤尘在空气中飘荡,导致工人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
3.为减少煤尘在井下逸散,大部分机械作业设备上会配备喷雾降尘的装置。喷雾降尘装置末端多采用雾化喷头,井下水质较差,雾化喷头经过井下水直接喷洒容易堵塞。为了防止雾化喷头堵塞,保证设置正常运行,井下水进入雾化喷头之前需要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
4.大部分的喷雾降尘装置是无人值守的自动化运行,过滤器经过长时间使用后杂质拥堵,导致过滤效果降低、过滤水质下降,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清理,增加了维护过程、提高了维护频率和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过滤器可反向清洗的喷雾降尘装置。
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过滤器反向清洗的降尘喷雾装置,包括:清洗过滤模块,所述清洗过滤模块设置于降尘喷雾装置上,所述清洗过滤模块包括:过滤器、阀门a和阀门b,所述过滤器上设置有进液管、出液管和排污管,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阀门a,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阀门b;
8.所述过滤器包括:外壳和滤芯;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封闭空间,所述外壳上部与进液管连通,所述外壳下端与排污管连通,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滤芯,所述出液管贯穿外壳壁后与滤芯连通,所述外壳内液体经过滤芯进入出液管。
9.所述阀门a和阀门b均为电动球阀。
10.所述降尘喷雾装置还包括:主控模块、声控传感器、触控传感器和人体感应传感器;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若干声控传感器、若干触控传感器、若干人体感应传感器和清洗过滤模块电气连接,
11.若干触控传感器安装于传送皮带上方,触控传感器下端连接有触控杆,所述触控杆与传送皮带上的物料接触,若干人体感应传感器安装于巷道顶部,若干声控传感器安装于清洗过滤模块一侧。
12.所述滤芯包括:滤芯外壳、初级滤芯和二级滤芯,所述滤芯外壳上部为封闭壳体,滤芯外壳下部壳壁上设置有若干进水孔,所述滤芯外壳上端与出液管连通,所述滤芯外壳内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二级滤芯和初级滤芯,所述过滤器内液体依次经过进水孔、初级滤芯和二级滤芯后进入出液管。
13.所述初级滤芯采用不锈钢金属网,所述二级滤芯采用聚酯纤维滤芯。
14.所述阀门a和滤芯之间的出液管与进液管之间设置有连通旁路,所述连通旁路上
设置有阀门c。
15.所述触控杆为竖直设置的链条或者直杆,所述触控杆用于触碰传送皮带上的物料后将振动传递至触控传感器。
16.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的型号为grf12。
17.所述触控传感器的型号为zp

12c。
18.所述声控传感器的型号为zp

12s。
1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一、本实用新型采用阀门a、阀门b、出液管和排污管;实现自动截止出液管,打开排污管实现过滤器内堆积的杂质排除的目的,通过主控模块自动控制实现定期清理的效果。
21.二、本实用新型采用阀门c和连通旁路,实现对过滤器反向清洗的效果,彻底清除滤芯中聚集的杂质,防止滤芯堵塞,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22.三、本实用新型采用滤芯外壳、初级滤芯和二级滤芯,便于杂质聚集与滤芯外壳与外壳之间,方便杂质自排污口排放,便于自动清理。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清洗过滤模块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清洗过滤模块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器的滤芯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为过滤器,2为阀门a,3为阀门b,4为阀门c,11为外壳,12为滤芯,13为滤芯外壳,14为初级滤芯,15为二级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阐述:
30.实施例1:
31.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过滤器反向清洗的降尘喷雾装置,包括:清洗过滤模块,所述清洗过滤模块设置于降尘喷雾装置上,所述清洗过滤模块包括:过滤器1、阀门a2和阀门b3,所述过滤器1上设置有进液管、出液管和排污管,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阀门a2,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阀门b3;
32.所述过滤器1包括:外壳11和滤芯12;所述外壳11内设置有封闭空间,所述外壳11上部与进液管连通,所述外壳11下端与排污管连通,所述外壳11内设置有滤芯12,所述出液管贯穿外壳11壁后与滤芯12连通,所述外壳11内液体经过滤芯12进入出液管。
33.所述阀门a2和阀门b3均为电动球阀。
34.所述降尘喷雾装置还包括:主控模块、声控传感器、触控传感器和人体感应传感器;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若干声控传感器、若干触控传感器、若干人体感应传感器和清洗过滤模块电气连接,
35.若干触控传感器安装于传送皮带上方,触控传感器下端连接有触控杆,所述触控杆与传送皮带上的物料接触,若干人体感应传感器安装于巷道顶部,若干声控传感器安装
于清洗过滤模块一侧。
36.所述滤芯12包括:滤芯外壳13、初级滤芯14和二级滤芯15,所述滤芯外壳13上部为封闭壳体,滤芯外壳13下部壳壁上设置有若干进水孔,所述滤芯外壳13上端与出液管连通,所述滤芯外壳13内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二级滤芯15和初级滤芯14,所述过滤器1内液体依次经过进水孔、初级滤芯14和二级滤芯15后进入出液管。
37.所述初级滤芯14采用不锈钢金属网,所述二级滤芯15采用聚酯纤维滤芯。
38.所述触控杆为竖直设置的链条或者直杆,所述触控杆用于触碰传送皮带上的物料后将振动传递至触控传感器。
39.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的型号为grf12。
40.所述触控传感器的型号为zp

12c。
41.所述声控传感器的型号为zp

12s。
42.实施例2:
43.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过滤器反向清洗的降尘喷雾装置,包括:清洗过滤模块,所述清洗过滤模块设置于降尘喷雾装置上,所述清洗过滤模块包括:过滤器1、阀门a2和阀门b3,所述过滤器1上设置有进液管、出液管和排污管,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阀门a2,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阀门b3;
44.所述过滤器1包括:外壳11和滤芯12;所述外壳11内设置有封闭空间,所述外壳11上部与进液管连通,所述外壳11下端与排污管连通,所述外壳11内设置有滤芯12,所述出液管贯穿外壳11壁后与滤芯12连通,所述外壳11内液体经过滤芯12进入出液管。
45.所述阀门a2和阀门b3均为电动球阀。
46.所述降尘喷雾装置还包括:主控模块、声控传感器、触控传感器和人体感应传感器;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若干声控传感器、若干触控传感器、若干人体感应传感器和清洗过滤模块电气连接,
47.若干触控传感器安装于传送皮带上方,触控传感器下端连接有触控杆,所述触控杆与传送皮带上的物料接触,若干人体感应传感器安装于巷道顶部,若干声控传感器安装于清洗过滤模块一侧。
48.所述滤芯12包括:滤芯外壳13、初级滤芯14和二级滤芯15,所述滤芯外壳13上部为封闭壳体,滤芯外壳13下部壳壁上设置有若干进水孔,所述滤芯外壳13上端与出液管连通,所述滤芯外壳13内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二级滤芯15和初级滤芯14,所述过滤器1内液体依次经过进水孔、初级滤芯14和二级滤芯15后进入出液管。
49.所述初级滤芯14采用不锈钢金属网,所述二级滤芯15采用聚酯纤维滤芯。
50.所述阀门a2和滤芯12之间的出液管与进液管之间设置有连通旁路,所述连通旁路上设置有阀门c4。
51.所述触控杆为竖直设置的链条或者直杆,所述触控杆用于触碰传送皮带上的物料后将振动传递至触控传感器。
52.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的型号为grf12。
53.所述触控传感器的型号为zp

12c。
54.所述声控传感器的型号为zp

12s。
55.实施例3:
56.以实施例2的基础,所述进液管和连通旁路连接点与过滤器1之间的进液管上设置有电动球阀d。
57.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58.所述阀门b3闭合,阀门a2打开,井下水自进液管进入过滤器1后通过出液管进入若干雾化喷头内,实现喷雾降尘功能;
59.当运行一段时间后,所述阀门b3打开,阀门a2闭合,聚集在过滤器1内的杂质通过排污管排放。
60.具有连通旁路的清洗过滤模块,打开阀门b3、闭合阀门a2以及打开阀门c4实现井下水自过滤器1的排水端和进水端同时进入或者井下水自过滤器1的排水端进入,自排污端排放,实现反向清洗。
61.上述实施方式仅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效果,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进。因此,凡举所述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