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蛋白溶浆的浓缩酶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24794发布日期:2021-11-29 15:05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蛋白溶浆的浓缩酶解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蛋白溶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蛋白溶浆的浓缩酶解系统。


背景技术:

2.蛋白肽产品是经压滤、浓缩脱盐脱水、三效浓缩、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得,所得小分子活性肽多由2

10个氨基酸组成,不需要消化可直接吸收发挥其功效。蛋白肽可作为饲料原料,富含多种功能性肽类,可提高动物体主动免疫力,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和功能性。
3.目前动物蛋白饲料原料加工生产线中需要先进行浓缩,再进行酶解,然后再进行浓缩,最后通过出料系统形成成品蛋白溶浆,但按现有的浓缩系统的浓缩工序进行,不仅导致降低了生产效率,还造成能源损耗浪费,使用不够灵活,同时酶解系统的温度控制不可靠,导致酶解效果差,同时出料系统出料不稳定,不均匀,导致出料产品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蛋白溶浆的浓缩酶解系统,在原料较少时,省略了不必要的工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能源损耗浪费,同时可根据实际产能需求来灵活调节浓缩工序,实用性较高,提高换热效率,保证酶解罐内反应环境始终处于需要的状态下,在出料时形成稳定、均匀出料,大大提高出料质量。
5.一种蛋白溶浆的浓缩酶解系统,包括浓缩系统、酶解系统和出料系统;其中,所述浓缩系统包括一效蒸发器、二效蒸发器和浓缩冷凝器,所述浓缩冷凝器用于与所述一效蒸发器和/或所述二效蒸发器进行热交换;所述酶解系统包括多个连接所述一效蒸发器的酶解罐,所述酶解罐下部缠绕设置有盘管式加热管,所述盘管式加热管用于对所述酶解罐进行换热,所述盘管式加热管首端连接有进液管组并且末端连接有出液管组,所述进液管组用于朝所述盘管式加热管内通入换热液体,所述出液管组用于从盘管式加热管中排出换热液体;所述出料系统包括连接所述浓缩系统的第一储存罐和第二储存罐,所述第一储存罐和所述第二储存罐用于储存成品蛋白溶浆,所述第一储存罐与所述第二储存罐之间设置有混合泵,所述混合泵用于将所述第二储存罐内的蛋白溶浆通入所述第一储存罐中,所述第一储存罐连接有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储存罐内成品蛋白溶浆进行出料处理。
6.优选地,一效蒸发器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连接有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二蒸发器连接有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与二效蒸发器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管与第二输送管连接,所述二效蒸发器连接有第三输送管,所述第三输送管与浓缩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与第三输送管之间连接有切换输送管,所述切换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所述切换输送管在第二输送管上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输送管与二效蒸发器之间;当所述第五控制阀打开,所述切换输送管接通所述第二输送管和所述第三输送管。通过在第二输送管与第三输送管之间连接切换输送管,当产能较低时,即原料量较少时,打开
第五控制阀,从而使第二输送管与第三输送管直接连通,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中的蒸汽或废气的热交换则无需经过二效蒸发器,可直接与浓缩冷凝器连通实现热交换,这个过程无需启用二效蒸发器,省略了不必要的工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能源损耗浪费,当原料量较大时,关闭第五控制阀,即可让蒸汽或废气继续通过第三蒸发器,从而实现使用灵活,可根据实际产能需求来灵活调节浓缩工序,提高实用性。
7.优选地,浓缩系统还包括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蒸发器。进料组件用于将制作蛋白溶浆的原料分别通入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中,或通入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蒸发器中。
8.优选地,第二蒸发器连接有第一泵组,所述第一泵组连接有多个酶解罐,所述多个酶解罐连接有暂存罐,所述暂存罐连接有第二泵组,所述第二泵组连接有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连接有第三泵组,所述第三泵组连接第一储存罐和第二储存罐。通过第一泵组,将经过第二蒸发器浓缩后的蛋白溶浆接入多个酶解罐中,酶解罐中完成酶解后的蛋白溶浆通过暂存罐中,再通过第二泵组,将暂存罐中的蛋白溶浆通入第一蒸发器,最后通过第三泵组,将经过第一蒸发器浓缩后的蛋白溶浆接入第一储存罐和第二储存罐中。
9.优选地,第一储存罐连接有第一出料管,所述第二储存罐连接有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二出料管上设置所述混合泵,所述混合泵连接有混合管,所述混合管接入所述第一储存罐,所述混合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第一出料管连接所述出料装置。在打开出料装置之前,先打开混合泵,让第二储存罐中的成品蛋白溶浆依次通过混合泵和混合管,并到达第一储存罐内,从而让第一储存罐和第二储存罐中的不同浓度成品蛋白溶浆进行充分混合,再在出料时通过出料装置进行出料,由于单向阀会阻止成品蛋白溶浆从混合管回流,因此实现只会从第一储存罐中出料,出料对象为混合后的成品蛋白溶浆,从而形成稳定、均匀的出料,大大提高出料质量。
10.优选地,出料装置包括出料泵、研磨机和浓缩过滤器。利用出料泵进行出料,再利用研磨机和浓缩过滤器进行最后的加工。
11.优选地,进液管组包括:连接所述盘管式加热管顶端的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的蒸汽进管;以及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冷水进管;其中,所述蒸汽进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冷水进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打开,冷水可以通过冷水进管进入到盘管式加热管内部,第一控制阀打开,高温蒸汽可以从蒸汽进管处进入到盘管式加热管内部;综上,能够形成双重稳定换热。
12.优选地,出液管组包括:连接所述盘管式加热管底端的出液管;连接所述连接管的蒸汽出管;以及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冷水出管;其中,所述蒸汽出管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所述冷水出管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在第二控制阀打开时,需要将第四控制阀打开,从而让冷水不断通过盘管式加热管,提高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同样的,在第一控制阀打开时,需要将第三控制阀打开,从而让高温蒸汽不断通过盘管式加热管,提高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4.在本实用新型中,这里一效蒸发器和二效蒸发器工作效率不同,一般情况下,只需要通过一效蒸发器对蛋白原液进行两次浓缩即可,但是当原料过多时,需要通过二效蒸发器进行第三次浓缩,但是现有的浓缩系统中,只能通过二效蒸发器来连接浓缩冷凝器进行热交换,不能通过一效蒸发器直接与浓缩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因此本技术中的浓缩冷凝器
能够自由地与一效蒸发器和/或二效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在原料较少时,省略了不必要的工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能源损耗浪费,同时可根据实际产能需求来灵活调节浓缩工序,实用性较高;而在酶解系统中,整个酶解罐加热和冷却共用一套盘管式加热管,提高利用率,整个盘管式加热管缠绕在酶解罐上,提高换热效率,保证酶解罐内反应环境始终处于需要的状态下;同时在出料系统中,进行出料前,先打开混合泵,让第二储存罐中的成品蛋白溶浆通过混合泵到达第一储存罐内,从而让第一储存罐和第二储存罐中的不同浓度成品蛋白溶浆进行充分混合,再在出料时只从第一储存罐内单独出料,从而形成稳定、均匀的出料,大大提高出料质量。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浓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酶解罐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
[0021]1‑
浓缩系统,11

一效蒸发器,111

第一蒸发器,1111

第一输送管,1112

第三泵组,112

第二蒸发器,1121

第二输送管,1122

第一泵组,12

二效蒸发器,121

第三输送管,1211

切换输送管,1212

第五控制阀,13

浓缩冷凝器,14

进料组件,2

酶解系统,21

酶解罐,211

盘管式加热管,212

出液管组,2121

出液管,2122

蒸汽出管,2122a

第三控制阀,2123

冷水出管,2123a

第四控制阀,213

进液管组,2131

连接管,2132

蒸汽进管,2132a

第一控制阀,2133

冷水进管,2133a

第二控制阀,22

暂存罐,221

第二泵组,3

出料系统,31

第一储存罐,311

第一出料管,32

第二储存罐,321

第二出料管,33

混合泵,331

混合管,332

单向阀,34

出料装置,341

出料泵,342

研磨机,343

浓缩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出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3]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
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6]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蛋白溶浆的浓缩酶解系统,包括浓缩系统1、酶解系统2和出料系统3;其中,浓缩系统1包括一效蒸发器11、二效蒸发器12和浓缩冷凝器13,浓缩冷凝器13用于与一效蒸发器11和/或二效蒸发器12进行热交换;酶解系统2包括多个连接一效蒸发器11的酶解罐21,酶解罐21下部缠绕设置有盘管式加热管211,盘管式加热管211用于对酶解罐21进行换热,盘管式加热管211首端连接有进液管组213并且末端连接有出液管组212,进液管组213用于朝盘管式加热管211内通入换热液体,出液管组212用于从盘管式加热管211中排出换热液体;出料系统3包括连接浓缩系统1的第一储存罐31和第二储存罐32,第一储存罐31和第二储存罐32用于储存成品蛋白溶浆,第一储存罐31与第二储存罐32之间设置有混合泵33,混合泵33用于将第二储存罐32内的蛋白溶浆通入第一储存罐31中,第一储存罐31连接有出料装置34,出料装置34用于对第一储存罐31内成品蛋白溶浆进行出料处理。
[0027]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一效蒸发器11和二效蒸发器12工作效率不同,一般情况下,只需要通过一效蒸发器11对蛋白原液进行两次浓缩即可,但是当原料过多时,需要通过二效蒸发器12进行第三次浓缩,但是现有的浓缩系统1中,只能通过二效蒸发器12来连接浓缩冷凝器13进行热交换,不能通过一效蒸发器11直接与浓缩冷凝器13进行热交换,因此本技术中的浓缩冷凝器13能够自由地与一效蒸发器11和/或二效蒸发器12进行热交换,在原料较少时,省略了不必要的工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能源损耗浪费,同时可根据实际产能需求来灵活调节浓缩工序,实用性较高;而在酶解系统2中,整个酶解罐21加热和冷却共用一套盘管式加热管211,提高利用率,整个盘管式加热管211缠绕在酶解罐21上,提高换热效率,保证酶解罐21内反应环境始终处于需要的状态下;同时在出料系统3中,进行出料前,先打开混合泵33,让第二储存罐32中的成品蛋白溶浆通过混合泵33到达第一储存罐31内,从而让第一储存罐31和第二储存罐32中的不同浓度成品蛋白溶浆进行充分混合,再在出料时只从第一储存罐31内单独出料,从而形成稳定、均匀的出料,大大提高出料质量。
[0028]
具体地,一效蒸发器11包括第一蒸发器111和第二蒸发器112,第一蒸发器111连接有第一输送管1111,第二蒸发器112连接有第二输送管1121,第二输送管1121与二效蒸发器12连接,第一输送管1111与第二输送管1121连接,二效蒸发器12连接有第三输送管121,第三输送管121与浓缩冷凝器13连接,第二输送管1121与第三输送管121之间连接有切换输送管1211,切换输送管1211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1212,切换输送管1211在第二输送管1121上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输送管1111与二效蒸发器12之间;当第五控制阀1212打开,切换输送管1211接通第二输送管1121和第三输送管121。
[0029]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第二输送管1121与第三输送管121之间连接切换输送管1211,当产能较低时,即原料量较少时,打开第五控制阀1212,从而使第二输送管1121与第三输送管121直接连通,第一蒸发器111和第二蒸发器112中的蒸汽或废气的
热交换则无需经过二效蒸发器12,可直接与浓缩冷凝器13连通实现热交换,这个过程无需启用二效蒸发器12,省略了不必要的工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能源损耗浪费,当原料量较大时,关闭第五控制阀1212,即可让蒸汽或废气继续通过第三蒸发器,从而实现使用灵活,可根据实际产能需求来灵活调节浓缩工序,提高实用性。
[0030]
具体地,浓缩系统1还包括进料组件14,进料组件14分别连接第一蒸发器111、第二蒸发器112和第三蒸发器。
[0031]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进料组件14用于将制作蛋白溶浆的原料分别通入第一蒸发器111、第二蒸发器112中,或通入第一蒸发器111、第二蒸发器112和第三蒸发器中。
[0032]
具体地,第二蒸发器112连接有第一泵组1122,第一泵组1122连接有多个酶解罐21,多个酶解罐21连接有暂存罐22,暂存罐22连接有第二泵组221,第二泵组221连接有第一蒸发器111,第一蒸发器111连接有第三泵组1112,第三泵组1112连接第一储存罐31和第二储存罐32。
[0033]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泵组1122,将经过第二蒸发器112浓缩后的蛋白溶浆接入多个酶解罐21中,酶解罐21中完成酶解后的蛋白溶浆通过暂存罐22中,再通过第二泵组221,将暂存罐22中的蛋白溶浆通入第一蒸发器111,最后通过第三泵组1112,将经过第一蒸发器111浓缩后的蛋白溶浆接入第一储存罐31和第二储存罐32中。
[0034]
具体地,第一储存罐31连接有第一出料管311,第二储存罐32连接有第二出料管321,第二出料管321上设置混合泵33,混合泵33连接有混合管331,混合管331接入第一储存罐31,混合管331上设置有单向阀332,第一出料管311连接出料装置34。
[0035]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打开出料装置34之前,先打开混合泵33,让第二储存罐32中的成品蛋白溶浆依次通过混合泵33和混合管331,并到达第一储存罐31内,从而让第一储存罐31和第二储存罐32中的不同浓度成品蛋白溶浆进行充分混合,再在出料时通过出料装置34进行出料,由于单向阀332会阻止成品蛋白溶浆从混合管331回流,因此实现只会从第一储存罐31中出料,出料对象为混合后的成品蛋白溶浆,从而形成稳定、均匀的出料,大大提高出料质量。
[0036]
具体地,出料装置34包括出料泵341、研磨机342和浓缩过滤器343。
[0037]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出料泵341进行出料,再利用研磨机342和浓缩过滤器343进行最后的加工。
[0038]
具体地,进液管组213包括:连接盘管式加热管211顶端的连接管2131;连接连接管2131的蒸汽进管2132;以及连接连接管2131的冷水进管2133;其中,蒸汽进管2132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冷水进管2133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0039]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控制阀打开,冷水可以通过冷水进管2133进入到盘管式加热管211内部,第一控制阀打开,高温蒸汽可以从蒸汽进管2132处进入到盘管式加热管211内部;综上,能够形成双重稳定换热。
[0040]
具体地,出液管组212包括:连接盘管式加热管211底端的出液管2121;连接连接管2131的蒸汽出管2122;以及连接连接管2131的冷水出管2123;其中,蒸汽出管2122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冷水出管2123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
[0041]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控制阀打开时,需要将第四控制阀打开,
从而让冷水不断通过盘管式加热管211,提高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同样的,在第一控制阀打开时,需要将第三控制阀打开,从而让高温蒸汽不断通过盘管式加热管211,提高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
[004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