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自动清除堵物式气水雾化喷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91467发布日期:2022-04-16 11:51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堵自动清除堵物式气水雾化喷嘴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堵自动清除堵物式气水雾化喷嘴。


背景技术:

2.粉尘是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各类物料在装载、卸货、转载、运输等主要环节都会引起粉尘对环境的污染及人身体健康的损伤,而气水雾化喷嘴因能有效对粉尘进行抑制,而被广泛用于电厂、矿山、钢铁、港口等行业粉尘的治理,但是应用现场大多环境恶劣,水质较差,导致喷嘴水流孔经常堵塞、堵死,进而使维护工作量巨大。
3.通过对一些钢铁企业气水雾化喷嘴的应用现场观察,气水雾化喷嘴的连接管路施工过程中未及时对管路进行清理、水过滤装置对水中小杂质过滤性较差或未及时进行维护保养、以及使用现场外部粉尘飞入喷嘴内,都会导致喷嘴水腔、水流量孔的堵塞、堵死,进而导致抑尘效果的变差,粉尘的扩散污染,而气水雾化喷嘴安装的地方,大多是粉尘浓度较高,安装位置逼仄或在高出,而使进入的维护人员操作、维护都要受到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以及粉尘带来的身体健康损伤,给企业和人员带来不必要的安全、健康隐患和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一项或多项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堵自动清除堵物式气水雾化喷嘴,能够在线自动清理喷嘴内的杂质,消除喷嘴内水流孔堵塞、堵死情况,降低喷嘴维护量。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堵自动清除堵物式气水雾化喷嘴,包括中空的壳体与流道组件;
6.所述流道组件设在壳体内部,所述流道组件上设有第一流道,所述流道组件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围成第二流道;
7.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入口、第二入口与喷雾出口,所述第一入口与第一流道的首端相通,所述第二入口与第二流道的首端相通,所述喷雾出口与第二流道的尾端连通;
8.所述第一流道的尾端设有混合器,所述混合器上设有贯穿所述混合器的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的首端与第一流道相通,所述第三流道的尾端朝向喷雾出口;所述混合器的外壁上设有导流槽;
9.所述混合器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
10.当所述混合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混合器与壳体的内壁接触相连,所述第三流道的尾端与喷雾出口重合,且所述混合器的外壁上对应导流槽的位置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围成第四流道,所述第四流道的首端与第二流道相通,所述第四流道的尾端与喷雾出口相通;
11.当所述混合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混合器与壳体的内壁相分离,所述第三流道的尾端与喷雾出口之间具有间隔。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道组件包括固定座、连接杆、弹簧;
13.所述固定座与壳体固定相连,所述固定座上设有贯穿所述固定座的第一贯穿通道,所述连接杆内设有贯穿所述连接杆的第二贯穿通道,所述第一贯穿通道与第二贯穿通道的贯穿方向相同;
14.所述固定座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凸台,所述连接杆的外壁设有与第一凸台对应的第二凸台,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在第一凸台上,另一端抵接在第二凸台上;
15.所述连接杆的首端位于第一贯穿通道内,所述连接杆的尾端位于第一贯穿通道的正下方且与所述混合器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贯穿通道与第二贯穿通道相连通的部分组成所述第一流道。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道组件还包括导流器;
17.所述导流器包括导流部、连通部与连接部,所述导流部为锥形结构,所述导流部的锥形端朝向第一贯穿通道的首端,所述导流部的底端与连通部的一端固定相连,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在连通部的另一端;
18.所述连通部的侧壁间隔设有若干导流入口,所述连接部的底部设有与各导流入口相通的导流出口,所述连接部固定嵌入连接在第二贯穿通道的首端,以连通搜书导流入口与第二贯穿通道。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的内壁与第二凸台的外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结构。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器包括圆柱部与圆台部,所述圆柱部的一端连接杆固定相连,所述圆台部的大面端与圆柱部的另一端固定相连,所述第三流道依次贯穿圆柱部、圆台部;
21.所述导流槽呈环形间隔设在圆台部的侧面上,所述圆柱部的侧壁上设有与导流槽首端相连的第一槽口,所述圆台部的小面端上设有与导流槽首端相连的第二槽口。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
23.所述第一入口与第二入口设在第一套筒的首端,所述第二套筒的首端与第一套筒的尾端可拆卸的固定相连,所述喷雾出口设在第二套筒的尾端。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套筒的首端与第一套筒的尾端之间的连接缝隙上设有第二密封结构。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振荡器,所述振荡器设在壳体上且位于喷雾出口的正下方。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荡器上设有朝向喷雾出口的凹槽。
2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堵自动清除堵物式气水雾化喷嘴,其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在喷嘴工作过程中,第一流道内通过通入气体,使得混合器在气压的作用下处于第一状态,并使气体经由第一流道与第三流道后流至喷雾出口,同时向第二通道内通入水,使得水经由第二流道与第四流道后流至喷雾出口并与气体混合,形成喷雾;而当第一流道内不再通入气体时,混合器处于第二状态,由于混合器与壳体处于分离状态,通过向第二流道内通入气体,即可将导流槽与壳体内壁上残留的杂质进行清扫,使其从喷雾出口掉落,进而消除喷嘴内水流孔堵塞、堵死情况,降低喷嘴维护量,从而降低企业安全方面、健康方面的成本,保证企业员工最小的健康损伤值。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混合器处于第一状态时喷嘴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3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混合器处于第二状态时喷嘴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3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座的剖视图;
3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杆的剖视图;
3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混合器的轴测图;
35.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流器的轴测图;
36.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嘴去除杂质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嘴喷雾时的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号说明:固定座1、第一贯穿通道101、第一凸台102、连接杆2、第二贯穿通道201、第二凸台202、密封槽203、密封胶圈204、弹簧3、混合器4、圆柱部401、圆台部402、第三流道403、导流槽404、第一槽口405、第二槽口406、导流器5、导流部501、连通部502、连接部503、导流入口504、导流出口505、第一套筒601、第二套筒602、第一入口603、第二入口604、喷雾出口605、第二密封结构606、掺混腔607、振荡器7、凹槽701、连接架702、第二流道8、水气控制装置9。
39.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1.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2.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3.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物理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4.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5.如图1-7所示为本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防堵自动清除堵物式气水雾化喷嘴,其具体包括中空的壳体与流道组件。具体地,壳体与流道组件均为回转体结构,且流道组件固定连接在壳体内部,流道组件的内部具有第一流道,流道组件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围成第二流道8,优选地,壳体的轴线与流道组件的轴线重合。壳体上设有第一入口603、第二入口604与喷雾出口605,第一入口603与第一流道的首端相通,第二入口604与第二流道8的首端相通,喷雾出口605与第二流道8的尾端连通;第一流道的尾端设有混合器4,混合器4上设有贯穿混合器4的第三流道403,第三流道403的首端与第一流道相通,第三流道403的尾端朝向喷雾出口605;混合器4的外壁上设有导流槽404。
46.进一步具体地,流道组件包括固定座1、连接杆2、弹簧3,其中,固定座1与连接杆2均为回转体结构。且固定座1上沿轴向设有贯穿固定座1的第一贯穿通道101,连接杆2上沿轴线设有贯穿连接杆2的第二贯穿通道201。具体地,固定座1的顶端与壳体通过螺纹固定相连。且固定座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凸台102,连接杆2的外壁设有与第一凸台102对应的第二凸台202,连接杆2插装在固定座1的第一贯穿通道101内,插装状态为连接杆2的首端位于第一贯穿通道101内,连接杆2的尾端位于第一贯穿通道101的正下方且,且弹簧3的一端抵接在第一凸台102上,另一端抵接在第二凸台202上,且此时弹簧3处于压缩状态,具有一定的预紧力使得第一凸台102与第二凸台202相互远离。连接杆2的尾端与混合器4固定相连,而第一贯穿通道101与第二贯穿通道201相连通的部分组成第一流道。
47.本实施例中,混合器4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具体地:
48.当混合器4处于第一状态时,混合器4与壳体的内壁接触相连,第三流道403的尾端与喷雾出口605重合,且混合器4的外壁上对应导流槽404的位置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围成第四流道,第四流道的首端与第二流道8相通,第四流道的尾端与喷雾出口605相通;
49.当混合器4处于第二状态时,混合器4与壳体的内壁相分离,第三流道403的尾端与喷雾出口605之间具有间隔。
50.通过上述结构设计,由于弹簧3的存在,因此在无外力介入的情况下,在弹簧3预紧力的作用下,混合器4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进而使得混合器4的顶端与连接杆2的底端接触相连,即使得混合器4处于上述的第二状态。而若是向第一流道内通入高压气体,在气压的作用下,连接杆2则会克服弹簧3的预紧力向下运动,使得混合器4与连接杆2分离,并进一步使得混合器4的底端与壳体的内壁接触相连,即使得混合器4处于上述的第一状态。在喷嘴工作过程中,第一流道内通过通入气体,使得混合器4在气压的作用下处于第一状态,并使气体经由第一流道与第三流道403后流至喷雾出口605,同时向第二通道内通入水,使得水经由第二流道8与第二流道8后流至喷雾出口605并与气体混合,形成喷雾;而当第一流道内不再通入气体时,混合器4处于第二状态,由于混合器4与壳体处于分离状态,通过向第二流道8内通入气体,即可将导流槽404与壳体内壁上残留的杂质进行清扫,使其从喷雾出口605掉落,进而消除喷嘴内水流孔堵塞、堵死情况,降低喷嘴维护量,从而降低企业安全方面、健康方面的成本,保证企业员工最小的健康损伤值。
51.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流道组件还包括导流器5,以使得连接杆2能够受到更高的
气体压力。本实施例中,导流器5包括导流部501、连通部502与连接部503,导流部501为锥形结构,导流部501的锥形端朝向第一贯穿通道101的首端,导流部501的底端与连通部502的一端固定相连,连接部503固定连接在连通部502的另一端;连通部502的侧壁间隔设有若干导流入口504,连接部503的底部设有与各导流入口504相通的导流出口505,导流入口504与导流出口505之间通过导流通道连通,该导流通道的截面为7形结构,连接部503固定嵌入连接在第二贯穿通道201的首端,以连通搜书导流入口504与第二贯穿通道201。当高压气体流入第一贯穿通道101后,由于锥形结构的导流部501的作用,使得气体在不降低流入的前提下流经连通部502的侧部,再经由导流通道流入第二贯穿通道201,此过程中由于导流通道的截面为7形结构,使得连接杆2能够受到更高的气体压力,进而使得连接杆2在气压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使得混合器4处于第一状态。
52.再进一步优选地,固定座1的内壁与第二凸台202的外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结构,具体地,在连接杆2插装在第一贯穿通道101上时,第二凸台202的外壁与固定座1的内壁接触相连。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结构为设在第二凸台202的侧壁上环形的密封槽203,以及设在密封槽203内的密封胶圈204。通过在固定座1的内壁与第二凸台202之间设置第一密封结构,不仅能够保持第一流道内的密封效果,同时还能使得连接杆2能够受到更高的气体压力。
53.本实施例中,混合器4包括顶端的圆柱部401与底端的圆台部402,圆柱部401的一端通过螺纹与连接杆2固定相连,圆台部402的大面端与圆柱部401的另一端固定相连,第三流道403依次贯穿圆柱部401、圆台部402。导流槽404呈环形间隔设在圆台部402的侧面上,且圆柱部401的侧壁上设有与导流槽404首端相连的第一槽口405,圆台部402的小面端上设有与导流槽404首端相连的第二槽口406,当混合器4处于第一状态时,圆台部402的壁面与壳体的内壁接触相连,即壳体的内壁上与混合器4接触的壁面同样也为锥形型面,进而使得经由导流槽404流出的水的方向是朝向喷雾出口605的,进而使得水与气体在喷雾出口605处具有更好的混合效果。
54.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壳体上对应喷雾出口605的位置具有一圆台结构的掺混腔607,该掺混腔607的圆台小面端在大面端的上方,且喷雾出口605即位于该掺混强的小面端上。通过设置掺混强,使得水与气体在喷雾出口605处具有更好的混合效果。
55.再进一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喷嘴还包括振荡器7,振荡器7通过连接架702固定设在壳体上,且位于喷雾出口605的正下方。其中优选地,振荡器7上设有朝向喷雾出口605的凹槽701。通过设置振荡器7,使得水与气体混合形成的超细水雾,进而提升喷嘴的除尘降尘效果。
56.本实施例中,壳体包括第一套筒601与第二套筒602;第一入口603与第二入口604设在第一套筒601的首端,第二套筒602的首端与第一套筒601的尾端可拆卸的固定相连,喷雾出口605设在第二套筒602的尾端。且第二套筒602的首端与第一套筒601的尾端之间的连接缝隙上设有第二密封结构606,第二密封结构606可以为密封胶圈204或密封带等。通过将壳体设置为第一套筒601与第二套筒602的组合结构,进而便于流道组件的组装与喷嘴的内部维护。
57.本实施例中,导流器5中的导流部501、连通部502与连接部503均一体成型,混合器4中的圆台部402与圆柱部401也一体成型。且导流器5、振荡器7、连接架702、壳体、混合器4
与固定座1均由不锈钢制成,连接杆2由黄铜制成。
58.下面对本实施例喷嘴的工作过程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59.当喷嘴未工作时,连接杆2因为弹簧3的作用,处入一个被顶升状态,混合器4顶部面与固定座1底面处于贴紧状态,混合器4上圆台部402上的锥面与壳体上的内锥面处于间隙状态,即图8所示,杂质颗粒物将通过混合器4底部的锥面与壳体内锥面之间的间隙,从喷雾出口605掉落到喷嘴外,当间隙内残留有颗粒杂质时,可通过水气控制装置9(该水气控制装置9所属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因此本实施例中不再过多赘述),将高压气通过水管打入第二流道8内,对残留颗粒杂质进行清扫;当喷嘴工作时,通过水气控制装置9先将高压气打入大一贯穿通道内,在气压的作用下,导流器5受到向下压力,将连接杆2从被顶升状态转变为被压下状态,使混合器4的底部锥面与壳体的内锥面处于贴紧状态,当高压水进入第二流道8时,对混合器4顶部面形成一个向下的压力,使得混合器4底部锥面与壳体内锥面同时在这两种压力下处于贴紧状态,即图9所示;水通过混合器4的导流槽404后与高压气混合形成水雾,在振荡器7的作用下形成超细水雾,对粉尘进行抑制;通过此喷嘴,以及水气控制箱对水气管路的转换和水气进入管道内的延迟控制,可有效在线自动清理水腔内杂质,消除喷嘴堵塞、堵死的问题,降低喷嘴维护量,从而降低企业安全方面、健康方面的成本,保证企业员工最小的健康损伤值。其中,图8-9中的空心箭头表示高压气,实心箭头表示水。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