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配件的喷涂工艺及其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99117发布日期:2021-09-04 01:34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配件的喷涂工艺及其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的喷涂工艺及其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2.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个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一种产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汽车逐渐进入到千家万户,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汽车行业的完善发展,汽车加工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大。随着汽车配件加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应用,以塑代钢趋势的不断深入,这一技术正引起汽车制造商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塑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已有50多年历史,作为生活和工业必不可少的材料,塑料材质轻、强度高;耐磨、减磨及绝缘;化学稳定性好、强度高;透光减震等特性。随着汽车向轻量化、节能环保的概念方向发展,对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1kg塑料可以代替2

3kg等更重的材料,而汽车自重每下降10%,油耗可以降低6

8%。在汽车制造流程中,塑料的表面处理技术作为确保产品外观质量的重要工序之一已不可或缺。在塑料表面喷涂一层或多层油漆的工艺最为广泛。在塑料零部件上喷涂合适的涂漆,不但可以延长使用寿命,还能达到外观高光泽、与车身同色或异色的高装饰性效果。此外,在塑料件上喷涂一层薄漆。能够提高汽车零部件的耐紫外线、耐溶剂、耐化学品、耐光老化等性能。涂漆不但能使汽车外形看起来更加靓丽.还能对塑料零部件起到保护作用。在喷涂的工艺中,喷漆前的处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占60%,喷涂中的工艺占20%,喷涂后处理的工艺20%;而且在现有的喷涂工艺中,对喷漆之后的零部件表面的薄漆需要进行烘干定型,但现在的烘干机为了实现对零部件的连续烘干,会使用传送带将零部件输送到烘干腔中进行加热烘干,但是这样的话烘干腔两端直接敞开,烘干腔内的热量容易从两端泄露,导致热力资源浪费严重并且烘干腔内的温度不容易保持恒定,影响烘干效果,由此有必要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附着力强、不易掉漆、漆膜厚度均匀、表面光滑,不容易出现裂纹的汽车配件的喷涂工艺以及能够对表面喷有涂料的零部件进行连续烘干并且能耗低,内部烘干温度能够保持恒定的生产设备。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配件的喷涂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s1、去脱模剂:采用去脱模制剂进行冲洗,直到脱模剂完全去除为止;
6.s2、清洁除油: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清洗5min、干燥5min后,用高压热水进行冲洗10min,高温干10min;
7.s3、打磨:将清洁除油后的塑料件放入到设备中,在水中加入打磨粉料,以合适的速率进行冲刷打磨5min;
8.s4、除静电:去除塑料上的静电;
9.s5、塑料底漆:采用小口径喷枪分两次喷涂底漆,控制喷涂压力0.45~0.55mpa,喷涂距离为10~18cm,角度根据产品的形状进行选择,喷角与平面之间呈75~82
°
,喷涂完后,晾干10min;
10.s6、中涂底漆:采用中口径喷枪分三次喷涂底漆,控制喷涂压力为0.65~0.75mpa,喷涂距离为22~30cm,角度根据产品的形状进行选择,喷角与平面之间呈75~85
°
,喷涂完后,晾干20min;
11.s7、打磨处理:将产品放进膏状摩擦剂中进行震动打磨,摩擦剂的大小为0.1~10um;
12.s8、面漆喷涂:采用小口径喷枪分三次喷涂底漆,控制喷涂压力为0.95~1.05mpa,喷涂距离为30~45cm,角度根据产品的形状进行选择,喷角与平面之间呈65~75
°
,喷涂完后,晾干30min;
13.s9、干燥定型:将产品放进干燥机中进行干燥定型30min;
14.s10、抛光处理:使用硬度比漆低的毛刷进行高速打磨;
15.s11、检验:检验喷漆的光洁度,附着强度,均匀性和表面强度。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去脱模剂:采用去脱模制剂进行冲洗,直到脱模剂完全去除为止;脱模剂主要包括硅系列、蜡系列、氟系列、表面活性剂系列、无机粉末系列和聚醚系列这五类组成,根据脱模剂的物理化学性质,采用不同的去脱模制剂进行冲洗;去脱模剂的方式和去除材料的选择对后续加工和最终质量的影响很大,应针对不同的脱模剂采用不同的去除材料和方法;清洁除油: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清洗5min、干燥5min后,用高压热水进行冲洗10min,高温干燥10min;有机溶剂能快速带走塑料表面和微小缝隙中的油脂,能方便塑料底漆的附着,轻易地渗透到微小缝隙中,不但增加漆的附着力,还能提高漆的强度;高压热水的冲洗和高温干燥不但能够带走残余的有机溶剂和油脂,还能在高温下消除塑料件的残余应力,防止塑料件在后期的干燥定型中产生裂纹,提高产品质量;打磨:将清洁除油后的塑料件放入到设备中,在水中加入打磨粉料,以合适的速率进行冲刷打磨5min;打磨能够去除一些影响质量的飞边和合模线,提高产品的美观程度和质量,且省去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加工速度和经济效益;提高塑料件的附着力,不易掉漆;除静电:去除塑料上的静电;防止静电对喷漆的均匀性造成影响,静电在尖角处的电场大,在喷漆的过程中,漆颗粒与空气的摩擦中会带上静电,在静电的相互作用下导致喷漆厚度不均匀;塑料底漆:采用小口径喷枪分两次喷涂底漆,控制喷涂压力为0.45~0.55mpa,喷涂距离为10~18cm,角度根据产品的形状进行选择,喷角与平面之间呈75~82
°
,喷涂完后,晾干10min;塑料底漆能够增强塑料件与中涂底漆之间的附着力,保证漆的牢固程度;采用此种喷涂工艺,不但能均匀地将漆附着在塑料件上,还能渗透进塑料件的微小裂缝中,增加塑料件和漆的强度;中涂底漆:采用中口径喷枪分三次喷涂底漆,控制喷涂压力为0.65~0.75mpa,喷涂距离为22~30cm,角度根据产品的形状进行选择,喷角与平面之间呈75~85
°
,喷涂完后,晾干20min;中涂底漆具有很高的结构强度,能增强塑料件的耐磨性,提高塑料件的使用寿命;打磨处理:将产品放进膏状摩擦剂中进行震动打磨,摩擦剂的大小为0.1~10um;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漆面的光洁程度,且省去了人工,提高了加工速度和经济效益;面漆喷涂:采用小口径喷枪分三次喷涂底漆,控制喷涂压力为0.95~1.05mpa,喷涂距离为30~45cm,角度根据产品的形状进行选择,喷角与平面之间呈65~75
°
,喷涂完后,晾干30min;高压下能将漆粉
碎成更加微小的颗粒,大的倾角有利于小颗粒的提前附着,这样就能提高漆的均匀程度和光洁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干燥定型:将产品放进干燥机中进行干燥定型30min;保证漆的结构强度;抛光处理:使用硬度比漆低的毛刷进行高速打磨;能进一步地提高产品的光洁程度;检验:检验喷漆的光洁度,附着强度,均匀性和表面强度。这样能发现产品的质量的优劣,并通过结果校正加工工艺,为工艺的改进提供技术资料。
17.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生产设备:所述干燥机包括带有加热件的烘干箱体、安装在烘干箱体一侧且前侧敞开的偏箱、两个可在烘干箱体内腔与偏箱内腔之间移动供零部件放置的置物箱,两个置物箱中一个位于内箱内腔中时,另一个位于偏箱内腔中,还包括用于驱动两个置物箱在外箱内腔与偏箱内腔之间移动的驱动组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加热件最先启动,对烘干箱体内进行预热,然后将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放置到置物箱中,通过驱动组件带动两个置物箱依次进入或者离开烘干箱体内腔,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置物箱位于烘干箱体内,待位于烘干箱体内腔中的一个置物箱内的零部件表面的底漆被烘干后,驱动组件启动,使位于烘干箱体内腔中承载着表面底漆被烘干的零部件的置物箱离开烘干箱体内腔,移动到偏箱内腔中,工作人员将置于其中表面底漆被烘干的零部件取出,再将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放置到该置物箱中,与此同时,另一个承载有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放置到置物箱已经进入烘干箱体内腔中,在加热件的持续工作下,使进入烘干箱体内腔中的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被烘干,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进行连续烘干,并且保证烘干箱体的密封性,减少热力资源的浪费,降低能源消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了对能源的消耗,更加高效与节能。
1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烘干箱体包括外箱和设置在外箱内腔中的内箱、上下对置设有两组每组为左右两个相对设置在内箱和外箱朝向偏箱内腔的侧壁上的进出口,所述进出口均用于供置物箱进出内箱内腔,所述内箱顶部外壁与外箱顶部内壁之间形成出风腔,所述内箱底部外壁与外箱底部内壁之间形成回风腔,所述内箱外侧壁与外箱内侧壁之间形成连通出风腔和回风腔的加热腔,所述加热件安装在加热腔中,所述内箱顶部设有出风槽用于连通内箱内腔和出风腔,所述内箱底部设置有通风孔用于连通内箱内腔和回风腔,所述出风槽中安装有通过第一电机带动旋转的风扇。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对烘干箱体内腔中进行加热时,加热件启动,使加热腔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第一电机同时运行,带动风扇在出风槽中转动,将出风槽中的空气排入出风腔中,使出风槽中形成负压,将内箱内腔中的空气吸入出风槽中,再排出到出风腔中,随着气流不断进入出风腔中,出风腔中的气流进入加热腔中,使加热腔中经加热件加热后的热空气不断向下流动形成热气流进入回风腔中,由于内箱内腔中的空气通过出风槽排除到出风腔中,使内箱内腔中形成负压,回风腔中的热气流便通过通风孔进入内箱内腔中,使内箱内腔中的温度提高,气流在内箱内腔、出风槽、出风腔、加热腔、回风腔和通气孔中循环流动,同时,加热腔中的热气流中的热量也通过内箱外壁传递到内箱内腔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内箱内腔中各处的温度均衡,使置于置物箱中进入内箱内腔中的零部件表面的底漆能够受热均匀,保证了烘干的效果,避免因烘干箱体内各处温度不均导致零部件表面的底漆受热不均,使底漆开裂,导致烘干效果不佳的现象发生。
2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个置物箱结构相同,均包括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通气槽
和安装槽的横移箱,两个横移箱朝向偏向前侧开口的一侧均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滑槽,所述安装槽中活动安装有顶部敞开且底部设有与通气槽连通的通气孔的置物抽槽,所述置物抽槽可以通过滑槽移入或者移出安装槽,各进出口上均设有与置物箱外壁配合用于防止外箱内腔中的热风泄露到外箱外的密封组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工作人员将未经烘干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放置到置物抽槽中,然后将置物抽槽通过滑槽插设到安装槽中,然后驱动装置运行使承载有该置物抽槽的横移箱通过进出口进入内箱内腔中,同时,另一个横移箱承载着内部装有表面底漆已经烘干的零部件的置物抽槽通过进出口移动到偏箱内腔中,工作人员将置物抽槽通过滑槽从安装槽中取出,将置于其中表面底漆已经烘干的零部件取出,然后往该置物抽槽中放入未经烘干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再将该置物抽槽通过滑槽插设到相应的安装槽中,同时,承载着内部装有表面底漆已经烘干的零部件的置物抽槽进入内箱内腔中后,从内箱内腔底部向出气槽移动的热气流依次经过通气槽和通气孔后对置于置物抽槽中的零部件进行烘干,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热气流流经零部件表面,提高热气流对零部件表面底漆的烘干效果,工作人员接触置物抽槽时,应穿戴防烫手套,避免手部被经内箱内腔的热气流加热后的置物抽槽烫伤,通过密封组件的设置,对位于内箱内腔中的横移箱的右端与两个相应的进出口之间进行密封,防止内箱内腔和加热腔中的热风通过进出口泄露到外箱外,同时,对位于偏箱内腔中的横移箱左端与两个相应的进出口之间进行密封,防止内箱内腔和加热腔中的热风通过进出口泄露到外箱外,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大程度避免外箱内的热风从进出口泄露,减少热风资源的浪费,保证外箱内的温度保持均衡,对零部件表面的底漆保持最佳的烘干效果。
23.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移箱内还设有用于对进入安装槽中的置物抽槽进行固定的快速固定组件,所述快速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横移箱内腔右侧的安装室、滑动安装在安装槽中的横移滑块、设置在安装室朝向置物抽槽的侧壁上沿横移箱宽度方向延伸的通槽、设置在横移滑块朝向置物箱一侧且通过通槽伸出到安装室外的三角形卡块、设置在置物抽槽外侧壁上供三角形卡块卡接配合的卡槽,所述安装室内沿横移箱宽度方向滑动安装有滑移板,所述滑移板的左侧与横移滑块右侧壁抵接,右侧与安装室内腔右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安装室内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支柱,所述横移滑块上设有供支柱滑动配合的斜槽,所述横移箱内安装有直行气缸用于推动横移滑块在安装槽中滑动。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当置物抽槽位于安装槽中时,三角形卡块插设在卡槽中,通过弹簧的设置,对滑移板和横移滑块提供压力,使设在横移滑块上的三角形卡块与卡槽保持紧密接触,置物抽槽受到相互配合的三角形卡块和卡槽相互卡接的限制,无法通过滑槽朝远离横移箱的方向滑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置物抽槽被固定在安装槽中,避免因置物抽槽在内箱内腔与偏箱内腔之间移动时,置物抽槽滑出滑槽外,与进出口发生碰撞,导致内箱、外箱、横移箱、置物抽槽或者驱动装置损坏的现象发生,需要将位于偏箱内腔中的置物抽槽从安装槽中取出时,直行气缸启动,将横移滑块朝远离槽口的方向推动,在支柱和斜槽的配合作用下,横移滑块与三角形卡块一同沿斜槽的延伸方向朝远离置物抽槽的方向滑动,三角形卡块在通槽中滑动,最终脱离卡槽,同时,滑动的横移滑块带动滑移板朝远离通槽的方向滑动,挤压弹簧发生变形,失去卡块与卡槽相互配合作用的限制后,工作人员便能够使置物抽槽通过滑槽朝远离横移箱的方向滑动,直至置物抽槽脱离安装槽和
滑槽,便能够将置物抽槽取下,然后直行气缸缩回复位,弹簧失去压力后推动滑移板朝通槽移动,滑移板朝通槽移动的同时带动横移滑块沿斜槽延伸方向朝靠近通槽的方向移动,最终,设置在横移滑块一侧的三角形卡块远离横移滑块的一端穿过通槽伸出安装室外,此时,工作人员将装有表面底漆未被烘干的零部件的置物抽槽通过滑槽往安装槽中滑动,置物抽槽在安装槽中滑动时,其朝向通槽的侧壁底部与三角形卡块的斜面接触,推动三角形卡块向安装室内移动,横移滑块和滑移板随之在安装室中向远离通槽的方向移动,挤压弹簧使其发生变形,待设置在置物抽槽侧壁底部的卡槽与三角形卡块相对应时,失去压力挤压的弹簧推动滑移板和横移滑块朝通槽滑动,三角形卡块在通槽中滑动,伸入卡槽中,与卡槽相互配合,对置物抽槽的位置进行限制,使置物抽槽无法再在安装槽中滑动。
2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组件包括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内箱外侧壁或外箱外侧壁上且底端倾斜设置伸入进出口中的簧片,所述簧片上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耐高温密封板,所述耐高温密封板的底端与置物箱顶部外壁抵接。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簧片为耐高温密封板提供弹力使其底端能够与横移箱顶部外壁保持紧密抵接,耐高温密封板的设置,能够承受外箱内腔中的高温,不会因高温发生变形而失去密封效果,当耐高温密封板底面在长时间与横移箱顶部外壁摩擦损耗过度而损坏时,工作人员使用扳手将用于将固定簧片的螺钉拆下,将簧片从外箱外侧壁或者内箱内侧壁上取下,然后再将用于固定耐高温密封板的螺钉拆下,使损坏的耐高温密封板与簧片分离,将新的耐高温密封板通过螺钉固定到簧片上,再将簧片通过螺钉重新安装到内箱外侧壁或者外箱外侧壁上,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进出口与横移箱外壁之间的密封效果并且方便对损坏的耐高温密封板进行拆卸更换。
2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对上下对置的滑轨,位于上方的一对滑轨的一端与偏箱内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上方两个进出口后与内箱内侧壁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一对滑轨的一端与偏箱内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下方两个进出口后与内箱内侧壁固定连接,两个置物箱分别滑动安装在上下两对滑轨上,上下两个置物箱的底部外壁和顶部外壁上均设有凹槽且两个凹槽相互对称,两个置物箱朝向偏箱内腔的外侧壁上均设有延伸部用于延长凹槽长度,两个凹槽和两个延伸部朝向的齿轮的一面上均设有齿牙,所述偏箱中安装有通过第二电机带动旋转的齿轮,所述齿轮同时与设置在其上下两侧齿牙相互啮合。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使置于内箱内腔中的置物箱移动至偏箱内腔中时,第二电机运行,齿轮转动,分别设置在上下两个置物箱上的齿牙与齿轮啮合,随齿轮的转动,位于内箱内腔中的置物箱通过设置在其凹槽中的齿牙与齿轮的配合,朝偏箱内腔方向移动,同时,另一个置物箱通过设置在其凹槽中的齿牙与齿轮的配合朝内箱内腔中移动,直至原本位于内箱内腔中的置物箱脱离内箱内腔进入偏向内腔中,原本位于偏箱内腔中的置物箱进入内箱内腔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两个置物箱的相对位置同时移动,并且当两个置物箱中的一个位于内箱内腔中时,另一个便会位于偏箱内腔中,工作人员便能够将从内箱内腔中移动到偏箱内腔中的置物箱内承载的表面底漆已经烘干的零部件从该置物箱中取出,然后向该置物箱内放入表面底漆未被烘干的零部件,然后随着第二电机带动齿轮转动,使其进入内箱内腔中,同时,另一个原本位于承载着表面底漆已经烘干的零部件的置物箱从内箱内腔中移动至偏箱内腔中,通过上下两组滑轨的设置,分别承载上
下两侧置物箱,使置物箱在内箱内腔与偏箱内腔之间移动时稳定流畅,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能够被连续烘干,使干燥机对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的烘干效率得到保障。
2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主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和第四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回风腔中,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内箱内腔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内箱内侧壁上下两侧,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四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偏箱内侧壁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四压力传感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加热件均与主控制器电连接。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四压力传感器的设置,对上下两个横移箱的位置进行检测,当第一压力传感器与上方横移箱左侧外壁接触,同时位于下方横移箱右端外壁上的延伸部远离下方横移箱的一端与第四压力传感器接触时,或者第三压力传感器与下方横移箱左侧外壁接触,同时位于上方横移箱右端外壁上的延伸部远离下方横移箱的一端与第二压力传感器接触时,第二电机停止运行,通过这样的方式,避免因人工控制第二电机的启动或者运行存在误差,使两个横移箱与内箱内壁或者两个延伸部与偏箱内壁发生碰撞,导致横移箱、延伸板内箱或者偏箱发生损坏的现象发生,通过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设置,对加热腔和内箱内腔中的温度进行检测并且发送电信号反馈到主控制器中,通过主控制器根据加热腔和内箱内腔中的温度变化控制第一电机的转速和加热件的开启、关闭或者功率,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外箱内腔中各处的温度保持均衡且恒定在恰当的温度区间,保证对零件表面底漆的烘干效果。
31.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2.a1、设备预热:启动第一电机带动风扇在出风槽中转动,使内箱内腔中的空气通过出风槽排出到出风腔中,经过加热腔经加热件加热后,依次经过回风腔和通风孔后返回内箱内腔中,使内箱内腔中的温度升高,同时,待主控制器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感应到内箱内腔中的温度升高至预设值时,进入步骤a2;
33.a2、取料:设置在位于偏箱内腔中的横移箱中的直行气缸启动,推动设置在该横箱内安装室中的横移滑块在该安装室中沿斜槽延伸方向朝远离置物箱的方向滑动,滑移板随横移滑块一同滑动使弹簧受挤压发生变形,直至三角形卡块脱离卡槽,将置物抽槽向远离置物箱的方向拉动,直至置物抽槽完全脱离安装槽和滑槽,将置物抽槽取下,直行气缸复位,弹簧在自身弹性下复原推动横移滑块和滑移板朝靠近通气槽方向移动,三角形卡块通过通槽伸出安装室外,进入步骤a3;
34.a3、装料:置物抽槽中有零部件时,先将零部件从置物抽槽中取出,然后将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放到置物抽槽中,当置物抽槽中无零部件时,直接将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放到置物抽槽中,然后将内部置有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的置物抽槽的一端对准滑槽,推动置物抽槽向安装槽中滑动,置物抽槽在安装槽中滑动时,其外侧壁与三角形卡块伸出安装室外的一端的倾斜面接触,推动三角形卡块带动横移滑块沿斜槽延伸方向朝远离置物抽槽的方向移动,滑移板随横移滑块一同滑动,挤压弹簧使其变形,直至置物抽槽完全
进入安装槽中,卡槽与三角形卡块对准,弹簧复位,推动滑移板和横移滑块沿斜槽延伸方向朝靠近置物抽槽的方向移动,三角形卡块插入卡槽中,进入步骤a4;
35.a4、进料:主控制器发送电信号启动第二电机,带动齿轮旋转,通过上下两侧与其配合的齿牙带动上下两侧横移箱朝相对的方向移动,使原本位于偏箱内腔中的横移箱沿滑轨滑动,经过进出口进入内箱的内腔中,同时,位于内箱内腔中的横移箱沿滑轨滑动,经过进出口进入偏箱内腔中,待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四压力传感器或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器同时被上方或者下方横移箱的左侧外壁和安装在横移箱另一侧的延伸部远离横移箱一端接触时,主控制器发送电信号关闭第二电机,返回步骤a2。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设备预热:启动第一电机带动风扇在出风槽中转动,使内箱内腔中的空气通过出风槽排出到出风腔中,经过加热腔经加热件加热后,依次经过回风腔和通风孔后返回内箱内腔中,使内箱内腔中的温度升高,使外箱内腔中的各个区域温度升高至预设温度,使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进入内箱内腔中时便能够直接进行烘干,提高对零部件表面底漆的烘干效率,然后,设置在位于偏箱内腔中的横移箱中的直行气缸启动,推动设置在该横箱内安装室中的横移滑块在该安装室中沿斜槽延伸方向朝远离置物箱的方向滑动,滑移板随横移滑块一同滑动使弹簧受挤压发生变形,直至三角形卡块脱离卡槽,将置物抽槽向远离置物箱的方向拉动,直至置物抽槽完全脱离安装槽和滑槽,将置物抽槽取下,直行气缸复位,弹簧在自身弹性下复原推动横移滑块和滑移板朝靠近通气槽方向移动,三角形卡块通过通槽伸出安装室外,置物抽槽中有零部件时,先将零部件从置物抽槽中取出,然后将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放到置物抽槽中,当置物抽槽中无零部件时,直接将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放到置物抽槽中,然后将内部置有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的置物抽槽的一端对准滑槽,推动置物抽槽向安装槽中滑动,置物抽槽在安装槽中滑动时,其外侧壁与三角形卡块伸出安装室外的一端的倾斜面接触,推动三角形卡块带动横移滑块沿斜槽延伸方向朝远离置物抽槽的方向移动,滑移板随横移滑块一同滑动,挤压弹簧使其变形,直至置物抽槽完全进入安装槽中,卡槽与三角形卡块对准,弹簧复位,推动滑移板和横移滑块沿斜槽延伸方向朝靠近置物抽槽的方向移动,三角形卡块插入卡槽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置物抽槽能够快速被固定在安装槽中并且能够在需要拆卸时快速拆卸,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装料与卸料,主控制器发送电信号启动第二电机,带动齿轮旋转,通过上下两侧与其配合的齿牙带动上下两侧横移箱朝相对的方向移动,使原本位于偏箱内腔中的横移箱沿滑轨滑动,经过进出口进入内箱的内腔中,同时,位于内箱内腔中的横移箱沿滑轨滑动,经过进出口进入偏箱内腔中,待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四压力传感器或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器同时被上方或者下方横移箱的左侧外壁和安装在横移箱另一侧的延伸部远离横移箱一端接触时,主控制器发送电信号关闭第二电机,通过这样的方式,根据两个横移箱的位置,自动关闭第二电机,避免因人工控制第二电机的启动或者运行存在误差,使两个横移箱与内箱内壁或者两个延伸部与偏箱内壁发生碰撞,导致横移箱、延伸板内箱或者偏箱发生损坏的现象发生。
3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温度控制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38.b1、温度监测:主控制器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内箱内腔和回风腔中的温度,产生一温度差值,当温度差值过大时,进入步骤b2;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感应到内箱内腔中的温度过高时,进入步骤b3;当第二传感器感应到内箱内腔中的温度过低
时,进入步骤b4;
39.b2、降低温差:主控制器发送电信号至第一电机,提高其转速,使风扇转速增加,使气流在内箱内腔、出风腔、加热腔、回风腔之间的循环流动速度加快,使内箱内腔和回风腔中的温度保持均匀,待主控制器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内箱内腔和回风腔中的温度温差值恢复预设值时,然后返回步骤b1;
40.b3、降低温度:主控制器发送电信号关闭加热件,主控制器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内箱内腔中的温度恢复预设值时,发送电信号打开加热件,然后返回步骤b1;
41.b4、升高温度:主控制器发送电信号加大加热件功率,主控制器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内箱内腔中的温度恢复预设值时,发送电信号使加热件功率恢复原有功率,然后返回步骤b1。
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温度监测:主控制器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内箱内腔和回风腔中的温度,产生一温度差值,当温度差值过大时,主控制器发送电信号至第一电机,提高其转速,使风扇转速增加,使气流在内箱内腔、出风腔、加热腔、回风腔之间的循环流动速度加快,使内箱内腔和回风腔中的温度保持均匀,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感应到内箱内腔中的温度过高时,主控制器发送电信号关闭加热件,主控制器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内箱内腔中的温度恢复预设值时,发送电信号打开加热件,当第二传感器感应到内箱内腔中的温度过低时,主控制器发送电信号加大加热件功率,主控制器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内箱内腔中的温度恢复预设值时,发送电信号使加热件功率恢复原有功率,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外箱内腔中各处的温度保持均衡且恒定在恰当的温度区间,保证对零件表面底漆的烘干效果。
附图说明
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4.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45.图2为图1中a

a方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46.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47.图4为图1中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48.图5为图1中d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49.图6为图2中e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50.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快速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51.图中标记表示为:
[0052]1‑
烘干箱体、101

外箱、102

内箱、103

进出口、104

出风腔、105

回风腔、106

加热腔、107

出风槽、108

通风孔、109

第一电机、110

风扇、2

加热件、3

偏箱、4

置物箱、401

通气槽、402

安装槽、403

横移箱、404

滑槽、405

通气孔、406

置物抽槽、5

驱动组件、501

滑轨、502

凹槽、503

延伸部、504齿牙、505

第二电机、506

齿轮、6

密封组件、601

簧片、602

耐高温密封板、7

快速固定组件、701

安装室、702

横移滑块、703

通槽、704

三角
形卡块、705

卡槽、706

滑移板、707

弹簧、708

支柱、709

斜槽、710

直行气缸、8

控制组件、801

第一温度传感器、802

第二温度传感器、803

第一压力传感器、804

第二压力传感器、805

第三压力传感器、806

第四压力传感器、9

导气腔、10

导气槽、11

导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4]
如图1

图7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配件的喷涂工艺,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0055]
s1、去脱模剂:采用去脱模制剂进行冲洗,直到脱模剂完全去除为止;
[0056]
s2、清洁除油: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清洗5min、干燥5min后,用高压热水进行冲洗10min,高温干10min;
[0057]
s3、打磨:将清洁除油后的塑料件放入到设备中,在水中加入打磨粉料,以合适的速率进行冲刷打磨5min;
[0058]
s4、除静电:去除塑料上的静电;
[0059]
s5、塑料底漆:采用小口径喷枪分两次喷涂底漆,控制喷涂压力0.45~0.55mpa,喷涂距离为10~18cm,角度根据产品的形状进行选择,喷角与平面之间呈75~82
°
,喷涂完后,晾干10min;
[0060]
s6、中涂底漆:采用中口径喷枪分三次喷涂底漆,控制喷涂压力为0.65~0.75mpa,喷涂距离为22~30cm,角度根据产品的形状进行选择,喷角与平面之间呈75~85
°
,喷涂完后,晾干20min;
[0061]
s7、打磨处理:将产品放进膏状摩擦剂中进行震动打磨,摩擦剂的大小为0.1~10um;
[0062]
s8、面漆喷涂:采用小口径喷枪分三次喷涂底漆,控制喷涂压力为0.95~1.05mpa,喷涂距离为30~45cm,角度根据产品的形状进行选择,喷角与平面之间呈65~75
°
,喷涂完后,晾干30min;
[0063]
s9、干燥定型:将产品放进干燥机中进行干燥定型30min;
[0064]
s10、抛光处理:使用硬度比漆低的毛刷进行高速打磨;
[0065]
s11、检验:检验喷漆的光洁度,附着强度,均匀性和表面强度。
[006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去脱模剂:采用去脱模制剂进行冲洗,直到脱模剂完全去除为止;脱模剂主要包括硅系列、蜡系列、氟系列、表面活性剂系列、无机粉末系列和聚醚系列这五类组成,根据脱模剂的物理化学性质,采用不同的去脱模制剂进行冲洗;去脱模剂的方式和去除材料的选择对后续加工和最终质量的影响很大,应针对不同的脱模剂采用不同的去除材料和方法;清洁除油: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清洗5min、干燥5min后,用高压热水进行冲洗10min,高温干燥10min;有机溶剂能快速带走塑料表面和微小缝隙中的油脂,能方便塑料底漆的附着,轻易地渗透到微小缝隙中,不但增加漆的附着力,还能提高漆的强度;高压热水的冲洗和高温干燥不但能够带走残余的有机溶剂和油脂,还能在
高温下消除塑料件的残余应力,防止塑料件在后期的干燥定型中产生裂纹,提高产品质量;打磨:将清洁除油后的塑料件放入到设备中,在水中加入打磨粉料,以合适的速率进行冲刷打磨5min;打磨能够去除一些影响质量的飞边和合模线,提高产品的美观程度和质量,且省去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加工速度和经济效益;提高塑料件的附着力,不易掉漆;除静电:去除塑料上的静电;防止静电对喷漆的均匀性造成影响,静电在尖角处的电场大,在喷漆的过程中,漆颗粒与空气的摩擦中会带上静电,在静电的相互作用下导致喷漆厚度不均匀;塑料底漆:采用小口径喷枪分两次喷涂底漆,控制喷涂压力为0.45~0.55mpa,喷涂距离为10~18cm,角度根据产品的形状进行选择,喷角与平面之间呈75~82
°
,喷涂完后,晾干10min;塑料底漆能够增强塑料件与中涂底漆之间的附着力,保证漆的牢固程度;采用此种喷涂工艺,不但能均匀地将漆附着在塑料件上,还能渗透进塑料件的微小裂缝中,增加塑料件和漆的强度;中涂底漆:采用中口径喷枪分三次喷涂底漆,控制喷涂压力为0.65~0.75mpa,喷涂距离为22~30cm,角度根据产品的形状进行选择,喷角与平面之间呈75~85
°
,喷涂完后,晾干20min;中涂底漆具有很高的结构强度,能增强塑料件的耐磨性,提高塑料件的使用寿命;打磨处理:将产品放进膏状摩擦剂中进行震动打磨,摩擦剂的大小为0.1~10um;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漆面的光洁程度,且省去了人工,提高了加工速度和经济效益;面漆喷涂:采用小口径喷枪分三次喷涂底漆,控制喷涂压力为0.95~1.05mpa,喷涂距离为30~45cm,角度根据产品的形状进行选择,喷角与平面之间呈65~75
°
,喷涂完后,晾干30min;高压下能将漆粉碎成更加微小的颗粒,大的倾角有利于小颗粒的提前附着,这样就能提高漆的均匀程度和光洁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干燥定型:将产品放进干燥机中进行干燥定型30min;保证漆的结构强度;抛光处理:使用硬度比漆低的毛刷进行高速打磨;能进一步地提高产品的光洁程度;检验:检验喷漆的光洁度,附着强度,均匀性和表面强度。这样能发现产品的质量的优劣,并通过结果校正加工工艺,为工艺的改进提供技术资料。
[0067]
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生产设备:所述干燥机包括带有加热件2的烘干箱体1、安装在烘干箱体1一侧且前侧敞开的偏箱3、两个可在烘干箱体1内腔与偏箱3内腔之间移动供零部件放置的置物箱4,两个置物箱4中一个位于内箱102内腔中时,另一个位于偏箱3内腔中,还包括用于驱动两个置物箱4在外箱101内腔与偏箱3内腔之间移动的驱动组件5。
[006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加热件2最先启动,对烘干箱体1内进行预热,然后将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放置到置物箱4中,通过驱动组件5带动两个置物箱4依次进入或者离开烘干箱体1内腔,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置物箱4位于烘干箱体1内,待位于烘干箱体1内腔中的一个置物箱4内的零部件表面的底漆被烘干后,驱动组件5启动,使位于烘干箱体1内腔中承载着表面底漆被烘干的零部件的置物箱4离开烘干箱体1内腔,移动到偏箱3内腔中,工作人员将置于其中表面底漆被烘干的零部件取出,再将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放置到该置物箱4中,与此同时,另一个承载有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放置到置物箱4已经进入烘干箱体1内腔中,在加热件2的持续工作下,使进入烘干箱体1内腔中的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被烘干,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进行连续烘干,并且保证烘干箱体1的密封性,减少热力资源的浪费,降低能源消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了对能源的消耗,更加高效与节能。
[0069]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烘干箱体1包括外箱101和设置在外箱101内腔中的内箱102、上下对置设有两组每组为左右两个相对设置在内箱102和外箱101朝向偏箱3内腔
的侧壁上的进出口103,所述进出口103均用于供置物箱4进出内箱102内腔,所述内箱102顶部外壁与外箱101顶部内壁之间形成出风腔104,所述内箱102底部外壁与外箱101底部内壁之间形成回风腔105,所述内箱102外侧壁与外箱101内侧壁之间形成连通出风腔104和回风腔105的加热腔106,所述加热件2安装在加热腔106中,所述内箱102顶部设有出风槽107用于连通内箱102内腔和出风腔104,所述内箱102底部设置有通风孔108用于连通内箱102内腔和回风腔105,所述出风槽107中安装有通过第一电机109带动旋转的风扇110。
[007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对烘干箱体1内腔中进行加热时,加热件2启动,使加热腔106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第一电机109同时运行,带动风扇110在出风槽107中转动,将出风槽107中的空气排入出风腔104中,使出风槽107中形成负压,将内箱102内腔中的空气吸入出风槽107中,再排出到出风腔104中,随着气流不断进入出风腔104中,出风腔104中的气流进入加热腔106中,使加热腔106中经加热件2加热后的热空气不断向下流动形成热气流进入回风腔105中,由于内箱102内腔中的空气通过出风槽107排除到出风腔104中,使内箱102内腔中形成负压,回风腔105中的热气流便通过通风孔108进入内箱102内腔中,使内箱102内腔中的温度提高,气流在内箱102内腔、出风槽107、出风腔104、加热腔106、回风腔105和通气孔405中循环流动,同时,加热腔106中的热气流中的热量也通过内箱102外壁传递到内箱102内腔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内箱102内腔中各处的温度均衡,使置于置物箱4中进入内箱102内腔中的零部件表面的底漆能够受热均匀,保证了烘干的效果,避免因烘干箱体1内各处温度不均导致零部件表面的底漆受热不均,使底漆开裂,导致烘干效果不佳的现象发生。
[0071]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两个置物箱4结构相同,均包括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通气槽401和安装槽402的横移箱403,两个横移箱403朝向偏向前侧开口的一侧均设有与安装槽402连通的滑槽404,所述安装槽402中活动安装有顶部敞开且底部设有与通气槽401连通的通气孔405的置物抽槽406,所述置物抽槽406可以通过滑槽404移入或者移出安装槽402,各进出口103上均设有与置物箱4外壁配合用于防止外箱101内腔中的热风泄露到外箱101外的密封组件6。
[007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工作人员将未经烘干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放置到置物抽槽406中,然后将置物抽槽406通过滑槽404插设到安装槽402中,然后驱动装置运行使承载有该置物抽槽406的横移箱403通过进出口103进入内箱102内腔中,同时,另一个横移箱403承载着内部装有表面底漆已经烘干的零部件的置物抽槽406通过进出口103移动到偏箱3内腔中,工作人员将置物抽槽406通过滑槽404从安装槽402中取出,将置于其中表面底漆已经烘干的零部件取出,然后往该置物抽槽406中放入未经烘干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再将该置物抽槽406通过滑槽404插设到相应的安装槽402中,同时,承载着内部装有表面底漆已经烘干的零部件的置物抽槽406进入内箱102内腔中后,从内箱102内腔底部向出气槽移动的热气流依次经过通气槽401和通气孔405后对置于置物抽槽406中的零部件进行烘干,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热气流流经零部件表面,提高热气流对零部件表面底漆的烘干效果,工作人员接触置物抽槽406时,应穿戴防烫手套,避免手部被经内箱102内腔的热气流加热后的置物抽槽406烫伤,通过密封组件6的设置,对位于内箱102内腔中的横移箱403的右端与两个相应的进出口103之间进行密封,防止内箱102内腔和加热腔106中的热风通过进出口103泄露到外箱101外,同时,对位于偏箱3内腔中的横移箱403左端与两个
相应的进出口103之间进行密封,防止内箱102内腔和加热腔106中的热风通过进出口103泄露到外箱101外,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大程度避免外箱101内的热风从进出口103泄露,减少热风资源的浪费,保证外箱101内的温度保持均衡,对零部件表面的底漆保持最佳的烘干效果。
[0073]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横移箱403左侧内壁与置物抽槽406左侧外壁之间形成导风腔9,所述置物抽槽406底部左侧外壁上设有导气槽10用于连通导风腔9和通气槽1,所述置物抽槽406的一侧设有与导风腔9连通的导风孔11。
[007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热气流进入通气槽1进入通过通气孔405进入置物抽槽406中,从下而上吹向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还有部分热气流通过导气槽10进入导气腔9中,然后通过导风孔11进入置物抽槽406中从左到右吹向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纵横交错的热气流,提高对零部件表面底漆的烘干效果。
[0075]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横移箱403内还设有用于对进入安装槽402中的置物抽槽406进行固定的快速固定组件7,所述快速固定组件7包括设置在横移箱403内腔右侧的安装室701、滑动安装在安装槽402中的横移滑块702、设置在安装室701朝向置物抽槽406的侧壁上沿横移箱403宽度方向延伸的通槽703、设置在横移滑块702朝向置物箱4一侧且通过通槽703伸出到安装室701外的三角形卡块704、设置在置物抽槽406外侧壁上供三角形卡块704卡接配合的卡槽705,所述安装室701内沿横移箱403宽度方向滑动安装有滑移板706,所述滑移板706的左侧与横移滑块702右侧壁抵接,右侧与安装室701内腔右侧之间设置有弹簧707,所述安装室701内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支柱708,所述横移滑块702上设有供支柱708滑动配合的斜槽709,所述横移箱403内安装有直行气缸710用于推动横移滑块702在安装槽402中滑动。
[007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当置物抽槽406位于安装槽402中时,三角形卡块704插设在卡槽705中,通过弹簧707的设置,对滑移板706和横移滑块702提供压力,使设在横移滑块702上的三角形卡块704与卡槽705保持紧密接触,置物抽槽406受到相互配合的三角形卡块704和卡槽705相互卡接的限制,无法通过滑槽404朝远离横移箱403的方向滑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置物抽槽406被固定在安装槽402中,避免因置物抽槽406在内箱102内腔与偏箱3内腔之间移动时,置物抽槽406滑出滑槽404外,与进出口103发生碰撞,导致内箱102、外箱101、横移箱403、置物抽槽406或者驱动装置损坏的现象发生,需要将位于偏箱3内腔中的置物抽槽406从安装槽402中取出时,直行气缸710启动,将横移滑块702朝远离槽口的方向推动,在支柱708和斜槽709的配合作用下,横移滑块702与三角形卡块704一同沿斜槽709的延伸方向朝远离置物抽槽406的方向滑动,三角形卡块704在通槽703中滑动,最终脱离卡槽705,同时,滑动的横移滑块702带动滑移板706朝远离通槽703的方向滑动,挤压弹簧707发生变形,失去卡块与卡槽705相互配合作用的限制后,工作人员便能够使置物抽槽406通过滑槽404朝远离横移箱403的方向滑动,直至置物抽槽406脱离安装槽402和滑槽404,便能够将置物抽槽406取下,然后直行气缸710缩回复位,弹簧707失去压力后推动滑移板706朝通槽703移动,滑移板706朝通槽703移动的同时带动横移滑块702沿斜槽709延伸方向朝靠近通槽703的方向移动,最终,设置在横移滑块702一侧的三角形卡块704远离横移滑块702的一端穿过通槽703伸出安装室701外,此时,工作人员将装有表面底漆未被烘干的零部件的置物抽槽406通过滑槽404往安装槽402中滑动,置物抽槽406在安装槽402中
滑动时,其朝向通槽703的侧壁底部与三角形卡块704的斜面接触,推动三角形卡块704向安装室701内移动,横移滑块702和滑移板706随之在安装室701中向远离通槽703的方向移动,挤压弹簧707使其发生变形,待设置在置物抽槽406侧壁底部的卡槽705与三角形卡块704相对应时,失去压力挤压的弹簧707推动滑移板706和横移滑块702朝通槽703滑动,三角形卡块704在通槽703中滑动,伸入卡槽705中,与卡槽705相互配合,对置物抽槽406的位置进行限制,使置物抽槽406无法再在安装槽402中滑动。
[0077]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组件6包括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内箱102外侧壁或外箱101外侧壁上且底端倾斜设置伸入进出口103中的簧片601,所述簧片601上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耐高温密封板602,所述耐高温密封板602的底端与置物箱4顶部外壁抵接。
[007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簧片601为耐高温密封板602提供弹力使其底端能够与横移箱403顶部外壁保持紧密抵接,耐高温密封板602的设置,能够承受外箱101内腔中的高温,不会因高温发生变形而失去密封效果,当耐高温密封板602底面在长时间与横移箱403顶部外壁摩擦损耗过度而损坏时,工作人员使用扳手将用于将固定簧片601的螺钉拆下,将簧片601从外箱101外侧壁或者内箱102内侧壁上取下,然后再将用于固定耐高温密封板602的螺钉拆下,使损坏的耐高温密封板602与簧片601分离,将新的耐高温密封板602通过螺钉固定到簧片601上,再将簧片601通过螺钉重新安装到内箱102外侧壁或者外箱101外侧壁上,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进出口103与横移箱403外壁之间的密封效果并且方便对损坏的耐高温密封板602进行拆卸更换。
[0079]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两对上下对置的滑轨501,位于上方的一对滑轨501的一端与偏箱3内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上方两个进出口103后与内箱102内侧壁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一对滑轨501的一端与偏箱3内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下方两个进出口103后与内箱102内侧壁固定连接,两个置物箱4分别滑动安装在上下两对滑轨501上,上下两个置物箱4的底部外壁和顶部外壁上均设有凹槽502且两个凹槽502相互对称,两个置物箱4朝向偏箱3内腔的外侧壁上均设有延伸部503用于延长凹槽502长度,两个凹槽502和两个延伸部503朝向的齿轮506的一面上均设有齿牙504,所述偏箱3中安装有通过第二电机505带动旋转的齿轮506,所述齿轮506同时与设置在其上下两侧齿牙504相互啮合。
[008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使置于内箱102内腔中的置物箱4移动至偏箱3内腔中时,第二电机505运行,齿轮506转动,分别设置在上下两个置物箱4上的齿牙504与齿轮506啮合,随齿轮506的转动,位于内箱102内腔中的置物箱4通过设置在其凹槽502中的齿牙504与齿轮506的配合,朝偏箱3内腔方向移动,同时,另一个置物箱4通过设置在其凹槽502中的齿牙504与齿轮506的配合朝内箱102内腔中移动,直至原本位于内箱102内腔中的置物箱4脱离内箱102内腔进入偏向内腔中,原本位于偏箱3内腔中的置物箱4进入内箱102内腔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两个置物箱4的相对位置同时移动,并且当两个置物箱4中的一个位于内箱102内腔中时,另一个便会位于偏箱3内腔中,工作人员便能够将从内箱102内腔中移动到偏箱3内腔中的置物箱4内承载的表面底漆已经烘干的零部件从该置物箱4中取出,然后向该置物箱4内放入表面底漆未被烘干的零部件,然后随着第二电机505带动齿轮506转动,使其进入内箱102内腔中,同时,另一个原本位于承载着表面底漆已经烘干的零部件的置物箱4从内箱102内腔中移动至偏箱3内腔中,通过上下两组滑轨501的设置,分
别承载上下两侧置物箱4,使置物箱4在内箱102内腔与偏箱3内腔之间移动时稳定流畅,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能够被连续烘干,使干燥机对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的烘干效率得到保障。
[0081]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电机505可以通过皮带传动、齿轮传动或者在其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通过转轴直接与齿轮506固定连接等方式与齿轮506传动连接。
[008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第二电机505可以通过皮带传动、齿轮传动或者在其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通过转轴直接与齿轮506固定连接等方式,带动齿轮506进行旋转,只要能够实现通过第二电机505运行而带动齿轮506旋转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使用本领域其它惯用手段替换皮带传动、齿轮传动或者在其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通过转轴直接与齿轮506固定连接等方式,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使用已有的零部件或机械结构将第二电机505与齿轮506进行传动连接。
[0083]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组件8,所述控制组件8包括主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801、第二温度传感器802、第一压力传感器803、第二压力传感器804、第三压力传感器805和第四压力传感器806,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801安装在回风腔105中,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802安装在内箱102内腔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803和第三压力传感器805分别安装在内箱102内侧壁上下两侧,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804和第四压力传感器806分别安装在偏箱3内侧壁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801、第二温度传感器802、第一压力传感器803、第二压力传感器804、第三压力传感器805、第四压力传感器806、第一电机109、第二电机505、加热件2均与主控制器电连接。
[008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803、第二压力传感器804、第三压力传感器805、第四压力传感器806的设置,对上下两个横移箱403的位置进行检测,当第一压力传感器803与上方横移箱403左侧外壁接触,同时位于下方横移箱403右端外壁上的延伸部503远离下方横移箱403的一端与第四压力传感器806接触时,或者第三压力传感器805与下方横移箱403左侧外壁接触,同时位于上方横移箱403右端外壁上的延伸部503远离下方横移箱403的一端与第二压力传感器804接触时,第二电机505停止运行,通过这样的方式,避免因人工控制第二电机505的启动或者运行存在误差,使两个横移箱403与内箱102内壁或者两个延伸部503与偏箱3内壁发生碰撞,导致横移箱403、延伸板内箱102或者偏箱3发生损坏的现象发生,通过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802的设置,对加热腔106和内箱102内腔中的温度进行检测并且发送电信号反馈到主控制器中,通过主控制器根据加热腔106和内箱102内腔中的温度变化控制第一电机109的转速和加热件2的开启、关闭或者功率,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外箱101内腔中各处的温度保持均衡且恒定在恰当的温度区间,保证对零件表面底漆的烘干效果。
[0085]
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操作方法,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0086]
a1、设备预热:启动第一电机109带动风扇110在出风槽107中转动,使内箱102内腔中的空气通过出风槽107排出到出风腔104中,经过加热腔106经加热件2加热后,依次经过回风腔105和通风孔108后返回内箱102内腔中,使内箱102内腔中的温度升高,同时,待主控制器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802感应到内箱102内腔中的温度升高至预设值时,进入步骤a2;
[0087]
a2、取料:设置在位于偏箱3内腔中的横移箱403中的直行气缸710启动,推动设置在该横箱内安装室701中的横移滑块702在该安装室701中沿斜槽709延伸方向朝远离置物
箱4的方向滑动,滑移板706随横移滑块702一同滑动使弹簧707受挤压发生变形,直至三角形卡块704脱离卡槽705,将置物抽槽406向远离置物箱4的方向拉动,直至置物抽槽406完全脱离安装槽402和滑槽404,将置物抽槽406取下,直行气缸710复位,弹簧707在自身弹性下复原推动横移滑块702和滑移板706朝靠近通气槽401方向移动,三角形卡块704通过通槽703伸出安装室701外,进入步骤a3;
[0088]
a3、装料:置物抽槽406中有零部件时,先将零部件从置物抽槽406中取出,然后将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放到置物抽槽406中,当置物抽槽406中无零部件时,直接将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放到置物抽槽406中,然后将内部置有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的置物抽槽406的一端对准滑槽404,推动置物抽槽406向安装槽402中滑动,置物抽槽406在安装槽402中滑动时,其外侧壁与三角形卡块704伸出安装室701外的一端的倾斜面接触,推动三角形卡块704带动横移滑块702沿斜槽709延伸方向朝远离置物抽槽406的方向移动,滑移板706随横移滑块702一同滑动,挤压弹簧707使其变形,直至置物抽槽406完全进入安装槽402中,卡槽705与三角形卡块704对准,弹簧707复位,推动滑移板706和横移滑块702沿斜槽709延伸方向朝靠近置物抽槽406的方向移动,三角形卡块704插入卡槽705中,进入步骤a4;
[0089]
a4、进料:主控制器发送电信号启动第二电机505,带动齿轮506旋转,通过上下两侧与其配合的齿牙504带动上下两侧横移箱403朝相对的方向移动,使原本位于偏箱3内腔中的横移箱403沿滑轨501滑动,经过进出口103进入内箱102的内腔中,同时,位于内箱102内腔中的横移箱403沿滑轨501滑动,经过进出口103进入偏箱3内腔中,待第一压力传感器803和第四压力传感器806或第二压力传感器804和第三压力传感器805同时被上方或者下方横移箱403的左侧外壁和安装在横移箱403另一侧的延伸部503远离横移箱403一端接触时,主控制器发送电信号关闭第二电机505,返回步骤a2。
[009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设备预热:启动第一电机109带动风扇110在出风槽107中转动,使内箱102内腔中的空气通过出风槽107排出到出风腔104中,经过加热腔106经加热件2加热后,依次经过回风腔105和通风孔108后返回内箱102内腔中,使内箱102内腔中的温度升高,使外箱101内腔中的各个区域温度升高至预设温度,使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进入内箱102内腔中时便能够直接进行烘干,提高对零部件表面底漆的烘干效率,然后,设置在位于偏箱3内腔中的横移箱403中的直行气缸710启动,推动设置在该横箱内安装室701中的横移滑块702在该安装室701中沿斜槽709延伸方向朝远离置物箱4的方向滑动,滑移板706随横移滑块702一同滑动使弹簧707受挤压发生变形,直至三角形卡块704脱离卡槽705,将置物抽槽406向远离置物箱4的方向拉动,直至置物抽槽406完全脱离安装槽402和滑槽404,将置物抽槽406取下,直行气缸710复位,弹簧707在自身弹性下复原推动横移滑块702和滑移板706朝靠近通气槽401方向移动,三角形卡块704通过通槽703伸出安装室701外,置物抽槽406中有零部件时,先将零部件从置物抽槽406中取出,然后将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放到置物抽槽406中,当置物抽槽406中无零部件时,直接将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放到置物抽槽406中,然后将内部置有表面喷涂有底漆的零部件的置物抽槽406的一端对准滑槽404,推动置物抽槽406向安装槽402中滑动,置物抽槽406在安装槽402中滑动时,其外侧壁与三角形卡块704伸出安装室701外的一端的倾斜面接触,推动三角形卡块704带动横移滑块702沿斜槽709延伸方向朝远离置物抽槽406的方向移动,滑移板706随横移滑块702一同滑动,挤压弹簧707使其变形,直至置物抽槽406完全进入安装槽402
中,卡槽705与三角形卡块704对准,弹簧707复位,推动滑移板706和横移滑块702沿斜槽709延伸方向朝靠近置物抽槽406的方向移动,三角形卡块704插入卡槽705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置物抽槽406能够快速被固定在安装槽402中并且能够在需要拆卸时快速拆卸,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装料与卸料,主控制器发送电信号启动第二电机505,带动齿轮506旋转,通过上下两侧与其配合的齿牙504带动上下两侧横移箱403朝相对的方向移动,使原本位于偏箱3内腔中的横移箱403沿滑轨501滑动,经过进出口103进入内箱102的内腔中,同时,位于内箱102内腔中的横移箱403沿滑轨501滑动,经过进出口103进入偏箱3内腔中,待第一压力传感器803和第四压力传感器806或第二压力传感器804和第三压力传感器805同时被上方或者下方横移箱403的左侧外壁和安装在横移箱403另一侧的延伸部503远离横移箱403一端接触时,主控制器发送电信号关闭第二电机505,通过这样的方式,根据两个横移箱403的位置,自动关闭第二电机505,避免因人工控制第二电机505的启动或者运行存在误差,使两个横移箱403与内箱102内壁或者两个延伸部503与偏箱3内壁发生碰撞,导致横移箱403、延伸板内箱102或者偏箱3发生损坏的现象发生。
[0091]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温度控制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0092]
b1、温度监测:主控制器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80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802检测内箱102内腔和回风腔105中的温度,产生一温度差值,当温度差值过大时,进入步骤b2;当第二温度传感器802感应到内箱102内腔中的温度过高时,进入步骤b3;当第二传感器感应到内箱102内腔中的温度过低时,进入步骤b4;
[0093]
b2、降低温差:主控制器发送电信号至第一电机109,提高其转速,使风扇110转速增加,使气流在内箱102内腔、出风腔104、加热腔106、回风腔105之间的循环流动速度加快,使内箱102内腔和回风腔105中的温度保持均匀,待主控制器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80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802检测到内箱102内腔和回风腔105中的温度温差值恢复预设值时,然后返回步骤b1;
[0094]
b3、降低温度:主控制器发送电信号关闭加热件2,主控制器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802检测到内箱102内腔中的温度恢复预设值时,发送电信号打开加热件2,然后返回步骤b1;
[0095]
b4、升高温度:主控制器发送电信号加大加热件2功率,主控制器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802检测到内箱102内腔中的温度恢复预设值时,发送电信号使加热件2功率恢复原有功率,然后返回步骤b1。
[009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温度监测:主控制器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80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802检测内箱102内腔和回风腔105中的温度,产生一温度差值,当温度差值过大时,主控制器发送电信号至第一电机109,提高其转速,使风扇110转速增加,使气流在内箱102内腔、出风腔104、加热腔106、回风腔105之间的循环流动速度加快,使内箱102内腔和回风腔105中的温度保持均匀,当第二温度传感器802感应到内箱102内腔中的温度过高时,主控制器发送电信号关闭加热件2,主控制器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802检测到内箱102内腔中的温度恢复预设值时,发送电信号打开加热件2,当第二传感器感应到内箱102内腔中的温度过低时,主控制器发送电信号加大加热件2功率,主控制器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802检测到内箱102内腔中的温度恢复预设值时,发送电信号使加热件2功率恢复原有功率,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外箱101内腔中各处的温度保持均衡且恒定在恰当的温度区间,保
证对零件表面底漆的烘干效果。
[009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