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醛分解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829053发布日期:2021-12-07 21:45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甲醛分解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甲醛分解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甲醛分解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针对于甲醛的处理室内净化行业里一般运用的方法有:传统除醛技术有化学除醛、光触媒除醛、负离子除醛、臭氧除醛、空气净化器除醛等技术;新型除醛技术一般为植物除醛技术。传统除醛:化学除醛采用化工制品,化工制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毒性,很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清除甲醛的同时引入其他对人体会产生危害的有毒有害气体,一般市面上比较常用的为氯化铵除醛;光触媒除醛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光触媒必须经过高温煅烧、纳米处理之后形成高活性的纳米级别光触媒才具有除甲醛的功效,而且对光线的要求也很高,普通的自然光基本无法激活纳米光触媒的活性;负离子除醛、臭氧除醛、空气净化器除醛一般运用于除去游离状态的甲醛,但是甲醛在室内有三种存在形式:游离状态、吸附状态、结合状态,甲醛的挥发周期达到3

15年,无法做到彻底根除甲醛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持续净化效果好、无毒无害的甲醛分解剂。
4.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甲醛分解剂的制备方法,以保证上述方法在实际中的实现。
5.在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甲醛分解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绿萝根茎部提取物10

15份、苹果提取物8

10份、植物活性酶2

5份、钾钠离子螯合物5

10份、表面活性剂1

5份、食用盐1

2份、食用碱1

2份、去离子水50

60份。
6.优选地,所述绿萝根茎部提取物为绿萝植物根茎醇溶液提取物,所述苹果提取物为苹果果肉的醇溶液提取物。
7.优选地,所述植物活性酶包括纤维素酶及蛋白酶,所述纤维素与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

3:1。
8.优选地,所述钾钠离子螯合物包括由碳酸钠及螯合剂制得的钠离子螯合物以及有碳酸钾及螯合剂制得的钾离子螯合物,所述钠离子螯合物及钾离子螯合物的质量比为1:1。
9.在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甲醛分解剂的制备方法:
10.s1、将绿萝根茎及苹果果肉分别通过醇溶液进行提取制得绿萝根茎部提取物及苹果提取物,其中醇溶液的的浓度为体积百分比为90%

95%,体积为被提取物的2

3倍,提取方式选用超声或低温萃取的其中一种;
11.s2、将碳酸钾及螯合剂混合制得钾离子螯合物,将碳酸钠与螯合剂混合制得钠离子螯合物,其中,所述螯合剂为饱和乙二胺四乙酸溶液,且体积为碳酸钾或碳酸钠的3

5倍;
12.s3、将绿萝根茎部提取物、苹果提取物、植物活性酶、钾钠离子螯合物、表面活性剂及去离子水在40

60℃的温度下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13.s4、待冷却至室温后加入食用盐及食用碱,并混合均匀。
14.本工艺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15.1.甲醛分解剂为纯植物提取,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盐、食用碱作为防腐剂,不添加任何对人体有毒有害的化学制品,可以到达食用级别的除醛制品,对人的耳鼻喉,皮肤等没有任何的刺激作用;
16.2.本发明利用植物提取物混合物在活性酶的充分酶解作用下,生成一种高活性的胺基衍生物,该胺基衍生物与另一特定的植物提取物的胺基产生协同作用生成高活性的胺基衍生物,并在金属离子的作用下,产生高活性的带有一定电负性的亲核反应点,对甲醛的醛基碳产生极强亲核吸附反应力从而生成对甲醛产生源源不断的吸附反应点,并在反应的同时由于活性点强烈的电负性产生强烈的传递反应性,发生分子内重排,使首次亲核吸附破坏的羰基碳再次成为一个具有强亲核吸附反应力的传递活性点,将反应后的甲醛固化成长链大分子化合物,以达到持续清除净化甲醛的目的。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一种甲醛分解剂的反应原理图。
18.如图所示:n、活性引发点,r、正电性活性基团,m、负电性基团,n、长链链接数。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型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0.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接下来以在实际加工过程中本发明所采用的一种甲醛分解剂进行详细介绍。
21.实施例1:
22.甲醛分解剂的制备例,具体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绿萝根茎部提取物15份、苹果提取物10份、植物活性酶3份、钾钠离子螯合物8份、表面活性剂4份、食用盐2份、食用碱2份、去离子水60份。
23.具体地制备步骤为:
24.s1、将含水率低于60%的绿萝根茎放入2倍体积的95%浓度的乙醇溶液内进行提取,并且通过超声提取仪进行提取,提取至少提取3次,每次提取30min。苹果提取物依照绿萝根茎部提取物的方式进行提取,可以得到液态的绿萝根茎部提取物和苹果提取物。
25.s2、将粉末状碳酸钾及液态螯合剂混合制得钾离子螯合物,其中,所述螯合剂为饱和乙二胺四乙酸溶液,且体积为碳酸钾3倍;同样地,将粉末状的碳酸钠与液态螯合剂混合制得钠离子螯合物。
26.s3、将上述获得的绿萝根茎部提取物、苹果提取物、植物活性酶、钾钠离子螯合物、表面活性剂及去离子水在40℃的温度下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此时可以获得甲醛分解剂的预制液。其中植物活性酶包括比重相同的纤维素酶和植物蛋白酶,用于酶解植物提取物以生成胺基衍生物,因为本方案制得产物需要喷涂,因此还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选用诸如聚乙二醇类的水溶性表面活性剂。
27.s4、最后为了使其能够长时间保存,还需要待冷却至室温后加入食用盐及食用碱。
其中食用盐为氯化钠晶体,食用碱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28.参见图三,本甲醛分解剂的反应原理为:利用甲醛为强极性分子、羰基碳原子极性强的性质,其使氧原子电负性、碳原子正电性表现明显,极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因此在使用的绿萝根茎部提取物,使其在活性酶的充分酶解作用下,会生成一种高活性的胺基衍生物。该胺基衍生物与另一苹果提取物的胺基产生协同作用,在钠钾螯合物及食用盐中的金属离子作为活性引发点的激发作用下,产生高活性的带有一定电负性的亲核反应点,该反应点对甲醛的醛基碳产生极强亲核吸附反应力,并在反应的同时由于活性点强烈的电负性产生强烈的传递反应性,发生分子内重排,使首次亲核吸附破坏的羰基碳再次成为一个具有强亲核吸附反应力的传递活性点,从而生成对甲醛产生源源不断的吸附反应点,并将反应后的甲醛固化成长链大分子化合物,以达到清除净化甲醛的目的。
29.本甲醛分解剂对甲醛的分解实验效果可以参照表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采用喷涂覆盖的方式使用。
30.检测方法包括:
31.1.在两个1.5立方米测试舱内进行,一个为样品仓一个为空白仓。
32.2.将本甲醛分解剂500ml喷涂到3张1平方米的纸基上,第一遍自然晾干后喷涂第二遍,挂置在样品舱内。
33.3.将相同的甲醛释放源分别放置在两舱内,开启风扇,使释放源与舱内空气混合均匀,趋于平衡,关闭风扇,采样检测舱内空中中甲醛浓度为初始浓度。
34.4.24h后分别采样并检测两舱内空气甲醛浓度值。
35.5.去除效果计算公式:y=[(ca

cb)/ca]*100%
[0036]
式中:y

去除率,%;ca

24h空白舱污染物浓度值,mg/m3;cb

24h样品舱污染物浓度值,mg/m3。
[0037]
表1:甲醛分解剂检测结果表
[0038][0039]
以上对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