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水反冲布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4825发布日期:2021-09-25 09:4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水反冲布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水反冲布气装置。


背景技术:

2.水资源的利用通常会使用水处理设施,常用的手段主要有过滤池,过滤池是用来去掉低浓度悬浊液中微小颗粒的构筑物。过滤工艺包括过滤和反冲洗两个阶段。过滤阶段是废水由水管进入池内后,再流经滤料层和承托层,废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被截留于滤料表面和内层空隙中,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经过滤处理后的清液再由集水管收集后排出。反冲洗包括布气反冲、气水混合反冲和单水反冲三种方式,采用布气装置或配水系统进行配送气体或水体进入沉淀池内,再流过承托层和滤料层,冲走沉积于滤料层中的污物,并夹带着污物进入反冲排污管,排出池外。
3.以前的滤池,多采用短柄滤帽进行过滤和单水反冲,为了满足现在对水质越来越高的需求,也为了满足对滤料层更好的进行反冲,需要将单水反冲改为布气反冲,提高冲击效果,但以前的滤池中,滤板与滤池底部的距离较短,无法实现单独将短柄滤帽直接更换为长柄滤帽,需要将滤板及短柄滤帽全部更换,其基建成本投入较大,增加了更换投入,同时,改变了滤板与滤池底部的距离后,势必会影响滤料层的高度,进而影响对水的净化效果。
4.而采用传统的短柄滤头进行过滤,则不能同时兼顾气水反冲的需求,无法满足对水质的需求,这就导致对以前的滤池需要进行改造,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934819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高精密滤池,其中,公开了采用单独设置的布气管对水进行分散,其设置在滤板及滤水帽的上方,实现对滤料层的布气反冲,但是,长时间使用以后,滤料层中的滤料容易经承载层进入布气管的布气孔中,影响布气效果,同时,布气管与滤板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位于间隙中的滤料不能够被布气管进行布气反冲,且此间隙中的滤料靠近滤水帽,长时间不被布气反冲以后容易影响滤水帽的排水效果;而且,采用此种结构的布气装置,其靠近进气管位置处的布气管向外布气的速率大于周边布气管的布气速率,无法实现均匀布气,影响了反冲效果。
5.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满足传统短柄滤帽实现气水反冲,降低施工改造难度及成本投入,同时可以对滤料层均匀反冲、提高过滤效果的布气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水反冲布气装置,能够满足在短柄滤帽的安装条件下,实现对滤料层的气水反冲需求,降低了施工难度及成本投入,且布气均匀,能够对滤料层均匀反冲、提高过滤池的过滤效果。
7.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气水反冲布气装置,包括与外界气源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设置于过滤池内底部的若干布气管分别连通,若干所述布气管处于同一平面且均位于滤板的下方,所述滤板上均匀安装有若干短柄滤帽;
9.所述布气管包括布气总管,所述布气总管上横向垂直连通有若干布气支管,若干所述布气支管分设于所述布气总管的两侧,若干所述布气支管的底部沿轴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布气孔;
10.所述布气总管与所述过滤池的池壁固定连接,所述布气总管的两端部均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布气总管的两端部与所述进气管之间均设置有阀门。
11.优选的,所述滤板与所述布气支管之间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用于固定所述布气支管。
12.优选的,所述滤板与所述固定柱之间采用粘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布气支管之间采用粘接方式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14.优选的,位于相邻两所述布气总管之间的若干所述布气支管均匀布设。
15.优选的,所述外界气源为罗茨风机。
16.优选的,所述布气管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或pvc材质。
17.优选的,所述布气孔的直径为3~6mm,相邻两所述布气孔之间的孔距为80~110mm。
18.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通过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若干布气管,若干布气管均与进气管连通,进气管可以将外界气源产生的气体输送至布气管处,进行布气,其中,若干布气管均位于滤板的下方,布气管包括布气总管和布气支管,布气支管的底部沿轴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布气孔,布气孔对外向下布气,气体经短柄滤帽排出,在单独进行气体配送时,能够实现气冲,配合水体配送时,可以实现气水混合反冲,同时,短柄滤帽也可以在不进行气体配送的情况下,实现传统的单水反冲,满足了各种反冲的需求。通过将布气管设置在滤板的下方,且布气支管的底部开设有向下的布气孔,在布气的过程中受到水压的阻力,延缓了布气的速率,使布气更加均匀,满足了通过短柄滤帽进行布气的需求;同时,在布气总管的两端部与进气管之间均设置有阀门,现场人员通过控制两端部的阀门,能够根据现场情况,调节布气总管的进气量,进而调节布气孔的布气情况,相邻的布气总管上的阀门相互配和,实现对过滤池的均匀布气,提高了反冲效果。
20.通过在本实用新型中,滤板与布气支管之间固定安装有固定柱,固定柱能够对布气支管进行固定,防止布气支管的尾端下坠,与滤板之间的间距变大,影响位于布气支管尾端的布气孔的布气距离,进而影响此处滤板上的短柄滤帽的反冲效果,从而实现了均匀布气的需求,提高了布气的效果。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水反冲布气装置,能够满足在短柄滤帽的安装条件下,实现对滤料层的气水反冲需求,降低了施工难度及成本投入,且布气均匀,能够对滤料层均匀反冲、提高过滤池的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水反冲布气装置的俯视图;
24.图2是图1中的a部剖视放大图;
25.图中:
[0026]1‑
过滤池、2

外界气源、3

进气管、4

布气管、41

布气总管、42

布气支管、43

布气孔、5

滤板、6

短柄滤帽、7

阀门、8

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8]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与外界气源2连通的进气管3,优选的,外界气源2为罗茨风机,进气管3与设置于过滤池1内底部的若干布气管4分别连通,若干布气管4处于同一平面且均位于滤板5的下方,滤板5上均匀安装有若干短柄滤帽6,优选的,布气管4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或pvc材质,不易生锈且不会污染水质。
[0029]
布气管4包括布气总管41,布气总管41上横向垂直连通有若干布气支管42,若干布气支管42分设于布气总管41的两侧,位于相邻两布气总管41之间的若干布气支管42均匀布设,优选的,位于一布气总管41一侧的若干布气支管42与位于另一布气总管41相对一侧的若干布气支管42交叉布设,实现均匀布气。
[0030]
若干布气支管42的底部沿轴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布气孔43,布气孔43的直径为3~6mm,相邻两布气孔43之间的孔距为80~110mm,优选的,布气孔的直径为4mm,相邻两布气孔之间的孔距为100mm。
[0031]
布气总管41与过滤池1的池壁固定连接,布气总管41的两端部均与进气管3连通,布气总管41的两端部与进气管3之间均设置有阀门7。
[0032]
通过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若干布气管4,若干布气管4均与进气管3连通,进气管3可以将外界气源2产生的气体输送至布气管4处,进行布气,其中,若干布气管4均位于滤板5的下方,布气管4包括布气总管41和布气支管42,布气支管42的底部沿轴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布气孔43,布气孔43对外向下布气,气体经短柄滤帽6排出,在单独进行气体配送时,能够实现气冲,配合水体配送时,可以实现气水混合反冲,同时,短柄滤帽6也可以在不进行气体配送的情况下,实现传统的单水反冲,满足了各种反冲的需求。通过将布气管4设置在滤板5的下方,且布气支管42的底部开设有向下的布气孔43,滤料层中的滤料不会经布气孔43进入布气管4中影响布气效果,且在布气的过程中受到水压的阻力,延缓了布气的速率,使布气更加均匀,满足了通过短柄滤帽6进行布气的需求;同时,在布气总管41的两端部与进气管3之间均设置有阀门7,现场人员通过控制两端部的阀门7,能够根据现场情况,调节布气总管41的进气量,进而调节布气孔43的布气情况,相邻的布气总管41上的阀门相互配和,实现对过滤池1的均匀布气,提高了反冲效果。
[0033]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滤板5与布气支管42之间固定安装有固定柱8,固定柱8用于固定布气支管42优选的,固定柱8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滤板5与固定柱8之间采用粘接方式固定连接,固定柱8与布气支管42之间采用粘接方式固定连接。
[0034]
通过在本实用新型中,滤板5与布气支管42之间固定安装有固定柱8,固定柱8能够对布气支管42进行固定,防止布气支管42的尾端下坠,与滤板5之间的间距变大,影响位于布气支管42尾端的布气孔43的布气距离,进而影响此处滤板5上的短柄滤帽6的反冲效果,
从而实现了均匀布气的需求,提高了布气的效果。
[0035]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外界气源2产生的气体经进气管3进入布气管4中进行布气,对过滤池1中的滤料层进行气水反冲,改变了原有采用设置在滤板5上方的布气管4进行布气反冲的方式,将布气管4设置于滤板的下方,在不改变原有短柄滤帽6及原有滤板5的基础上,满足气水反冲的需求,降低了改建成本和施工难度,实现了布气需求。
[003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水反冲布气装置,能够满足在短柄滤帽的安装条件下,实现对滤料层的气水反冲需求,降低了施工难度及成本投入,且布气均匀,能够对滤料层均匀反冲、提高过滤池的过滤效果。
[00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