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颤仪导电胶均匀涂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51469发布日期:2022-02-26 00:19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除颤仪导电胶均匀涂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颤仪导电胶均匀涂抹装置,属于医用器械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是治疗心室纤颤的有效方法。除颤仪是临床急救必备的急救设备,一般将除颤仪的电极板置于胸壁进行电击除颤。在使用除颤仪时需要在其电极板上涂抹导电胶,这样可以防止皮肤灼伤。目前临床工作中是将装在导电胶容器(罐装或袋装)内的导电胶直接挤到电极板上,其存在的缺陷是很难涂抹均匀,有时候为了节约抢救时间,操作者是将两个电极板互相摩擦来搓匀导电胶,但这样的动作容易造成意外放电和短路等危险。
3.鉴于以上的技术缺陷,申请人设计了一种能够方便、快捷、均匀且安全地在将导电胶涂抹在除颤仪电极板上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除颤仪导电胶均匀涂抹装置,其结构巧妙,设计合理,能够方便、快捷、均匀且安全地在将导电胶涂抹在除颤仪电极板上,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医疗风险。
5.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除颤仪导电胶均匀涂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盖、涂胶支架和涂胶辊,所述连接盖用于连接在导电胶容器的开口处,连接盖内壁设有与导电胶容器开口处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涂胶支架固定在连接盖的顶部,所述涂胶辊转动安装在涂胶支架上,涂胶辊内部设有空腔,该空腔与导电胶容器的出口通过出胶通路相连通,涂胶辊周面设有若干与空腔连通的渗胶小孔。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涂胶支架包括两条支腿和至少一个平辊轴,两条支腿对称设置并一体固定在连接盖的顶部,两条支腿内部分别设有支腿孔道,所述连接盖上设有出胶孔,所述出胶孔一端与导电胶容器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支腿孔道的下端连通;两条所述支腿的上端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平辊轴,所述平辊轴内部设有平辊轴孔道,所述平辊轴孔道两端分别与两条支腿内的支腿孔道相连通,所述平辊轴的中间部分开设有若干平辊轴径向通孔,所述平辊轴径向通孔的内端与平辊轴孔道连通,所述涂胶辊转动安装在平辊轴上,涂胶辊两端与平辊轴滚动密封配合,所述平辊轴径向通孔的外端与涂胶辊内部的空腔连通,所述出胶孔、支腿孔道、平辊轴孔道和平辊轴径向通孔构成所述出胶通路。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涂胶支架上设置有一上一下两个平辊轴,且两个平辊轴上各安装有一个涂胶辊,两个所述涂胶辊之间留有间隙。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涂胶辊上的渗胶小孔在涂胶辊的长度方向上呈交错分布。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涂胶辊两端内壁与平辊轴两端的外壁之间设有两道弹性密封圈。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盖顶部内表面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两个出胶孔之间,导流板的两个侧面均为弧面,且导流板的厚度自下向上逐渐增大。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涂胶支架为直辊轴,所述直辊轴一体固定在连接盖的顶部中心,直辊轴的中心线垂直于连接盖的顶面,直辊轴的中心设有直辊轴孔道,所述连接盖上设有出胶孔,所述直辊轴孔道下端与出胶孔直接相通,直辊轴孔道上端封闭,直辊轴表面开设有若干直辊轴径向通孔,所述直辊轴径向通孔的内端与直辊轴孔道连通,所述涂胶辊转动安装在直辊轴上,涂胶辊两端与直辊轴滚动密封配合,所述直辊轴径向通孔的外端与涂胶辊内部的空腔连通,所述出胶孔、直辊轴孔道和直辊轴径向通孔构成所述出胶通路。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涂胶辊的外径自上端向下端逐渐增大。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盖上还配有能够罩住涂胶支架和涂胶辊的密封罩盖。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5.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设计合理,通过设置连接盖、涂胶支架和涂胶辊,导电胶可以均匀分布在涂胶辊表面,这样利用涂胶辊就能够方便、快捷、均匀且安全地在将导电胶涂抹在除颤仪电极板上,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医疗风险。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外观结构主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18.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外观结构仰视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盖、1a-出胶孔、1b-导流板、2-涂胶支架、21-支腿、 21a-支腿孔道、22-平辊轴、22a-平辊轴孔道、22b-平辊轴径向通孔、23-直辊轴、23a-直辊轴孔道、23b-直辊轴径向通孔、3-涂胶辊、3a-空腔、3b-渗胶小孔、4
‑ꢀ
弹性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4.实施例1
25.如图1~图4所示,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除颤仪导电胶均匀涂抹装置,包括连接盖1、涂胶支架2和涂胶辊3,所述连接盖1用于连接在导电胶容器的开口处,连接盖1内壁设有与导电胶容器开口处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涂胶支架2固定在连接盖1的顶部,所述涂胶辊3转动安装在涂胶支架2上,涂胶辊3内部设有空腔3a,该空腔3a与导电胶容器的出口通过出胶通路相连通,涂胶辊3周面设有若干与空腔3a连通的渗胶小孔3b。
26.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涂胶支架2包括两条支腿21和一个平辊轴22,两条支腿21对称设置并一体固定在连接盖1的顶部,两条支腿21 内部分别设有支腿孔道21a,所述连接盖1上设有出胶孔1a,所述出胶孔1a一端与导电胶容器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
支腿孔道21a的下端连通;两条所述支腿21的上端之间设有一个平辊轴22,所述平辊轴22内部设有平辊轴孔道22a,所述平辊轴孔道22a两端分别与两条支腿21内的支腿孔道21a相连通,所述平辊轴22的中间部分开设有若干平辊轴径向通孔22b,所述平辊轴径向通孔22b 的内端与平辊轴孔道22a连通,所述涂胶辊3转动安装在平辊轴22上,涂胶辊 3两端与平辊轴22滚动密封配合,所述平辊轴径向通孔22b的外端与涂胶辊3 内部的空腔3a连通,所述出胶孔1a、支腿孔道21a、平辊轴孔道22a和平辊轴径向通孔22b构成所述出胶通路。
27.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连接盖1顶部内表面设有导流板 1b,所述导流板1b位于两个出胶孔1a之间,导流板1b的两个侧面均为弧面,且导流板1b的厚度自下向上逐渐增大。如此设置,在挤出导电胶时,导流板1b 的存在会使得导电胶自动向两个出胶孔1a处流动,使得挤捏操作更为省力。
28.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涂胶辊3两端内壁与平辊轴22两端的外壁之间设有两道弹性密封圈4。如此设置,既可以让涂胶辊3能够自如转动,又可以避免导电胶从涂胶辊3两端的缝隙渗露。
29.本实施例1的具体情况如下:
30.在实施电除颤的涂胶操作时,通过挤压导电胶容器,使导电胶从容器的出口依次经过出胶孔1a、支腿孔道21a、平辊轴孔道22a和平辊轴径向通孔22b 进入到涂胶辊3内部的空腔3a中,然后从涂胶辊3周面的渗胶小孔3b均匀溢出并分布在涂胶辊3表面,然后利用涂胶辊3涂抹在除颤仪的电极板上,既方便快捷又可均匀涂抹,无须再以电极板互相摩擦的方式来搓匀导电胶,规避了意外放电和短路的风险,保护仪器,均匀涂抹的导电胶后期铲除也更为轻松,方便清洗。
31.实施例2
32.如图5所示,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除颤仪导电胶均匀涂抹装置,其与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涂胶支架2上设置有一上一下两个平辊轴22,且两个平辊轴22上各安装有一个涂胶辊3,两个所述涂胶辊3之间留有间隙。通过设置两个涂胶辊3,且两个涂胶辊3之间留有设定间隙,这样在涂抹导电胶时,可以确保涂胶辊3粘附的导电胶量更为均匀一致,进一步保证了导电胶涂抹在电极板上更为均匀。
3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2中,两个所述涂胶辊3上的渗胶小孔3b在涂胶辊 3的长度方向上呈交错分布。如此设置,使得两个涂胶辊3表面的胶量分布可以互补,进一步提升导电胶涂抹的均匀性。
34.实施例2
35.如图6所示,实施例3公开了一种除颤仪导电胶均匀涂抹装置,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涂胶支架2为直辊轴23,所述直辊轴23一体固定在连接盖1的顶部中心,直辊轴23的中心线垂直于连接盖1的顶面,直辊轴23的中心设有直辊轴孔道23a,所述连接盖1上设有出胶孔1a,所述直辊轴孔道23a 下端与出胶孔1a直接相通,直辊轴孔道23a上端封闭,直辊轴23表面开设有若干直辊轴径向通孔23b,所述直辊轴径向通孔23b的内端与直辊轴孔道23a连通,所述涂胶辊3转动安装在直辊轴23上,涂胶辊3两端与直辊轴23滚动密封配合,所述直辊轴径向通孔23b的外端与涂胶辊3内部的空腔3a连通,所述出胶孔1a、直辊轴孔道23a和直辊轴径向通孔23b构成所述出胶通路。如此设置,在实施电除颤的涂胶操作时,挤压导电胶容器可使导电胶从容器的出口依次经过出胶孔1a、直辊轴孔道23a和直辊轴径向通孔
23b进入到涂胶辊3内部的空腔3a中,然后从涂胶辊3周面的渗胶小孔3b均匀溢出并分布在涂胶辊3表面,然后利用涂胶辊3涂抹在除颤仪的电极板上。本实施例3中的涂抹装置结构简单,比较适于袋装的导电胶容器安装使用。
36.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3中,所述涂胶辊3的外径自上端向下端逐渐增大。如此设置,一方面是由于导电胶的量自下端向上端逐渐减少,这样的结构设置有利于保证涂胶辊3外壁上渗出的导电胶量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也方便实施涂抹导电胶操作。
3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盖1上还优选配有能够罩住涂胶支架2和涂胶辊3 的密封罩盖,涂胶完成后就将密封罩盖装上,可以避免导电胶风干导致堵塞。如果较长时间不用(下班期间),则将涂抹装置取下清洗备用。
38.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