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48474发布日期:2021-11-29 19:10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气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工业废气的治理也愈发重要。在工业生产过程一般会产生各种废气,有的废气无毒无害,有的废气含有有机物,对于含有有机物的废气需要做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3.目前在很多化工单元操作中涉及到微正压气体输送,比如原料气输送、换热蒸汽输送、废气输送(含有机物)。绝大多数的气体输送都使用的离心机、鼓风机。这些设备由于密封性不佳,导致在运输时会发生气体泄漏的现象。一般性的气体泄漏,如无毒无害的原料气或换热蒸汽泄漏,仅仅是浪费了工艺的物料,增加了生产成本;但是,若含有有机物的废气发生泄漏时,轻则会使得操作空间内充满化学气味,影响现场的操作环境,重则危害人体的健康。因此,研究如何使废气能够尽可能不泄漏地输送至废气处理装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气体输送时,轴封气密性差,导致气体泄漏的问题,提供一种废气处理设备。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处理设备减少了废气处理时废气的泄漏,提高了生产运营的安全性。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一种废气处理设备,其包括中空筒体、废气吸收模块和锥形管;
7.所述中空筒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所在的水平面高于所述第二端所在的水平面;
8.所述锥形管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圆形截面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端的圆形截面的半径;
9.所述中空筒体的第一端的内部设有所述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第一端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中空筒体的第一端所在的平面重合,所述锥形管的第一端连接于废气吸收液的进液管;
10.所述中空筒体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废气吸收模块的进口端;
11.所述中空筒体上设有一气体吸入口,所述气体吸入口所在的水平面的位置低于所述锥形管的第二端所在的水平面的位置,所述气体吸入口连接于未经处理的废气进口管线。
12.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锥形管的锥角为25~35
°
,例如为30
°

13.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锥形管的第一端的圆形截面的半径为80~120cm,例如为100cm。
14.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锥形管的第二端的圆形截面的半径为10~40cm,例如
为25cm。
15.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锥形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垂直距离为235~285cm,例如为260cm。
16.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在使用时,所述废气吸收液经过所述锥形管的过程中,其流速不断增加,在所述锥形管的第二端处流速最大,此时,其产生的动压可自动吸入废气,防止废气泄漏,达到良好的效果。
17.在所述废气处理设备运行时,所述锥形管第一端的所述废气吸收液的流量一般可为60m3/h。
18.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气体吸入口的半径为100~150cm,例如为125cm。
19.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气体吸入口的进口端所在的圆形截面的中心与所述中空筒体靠近所述气体吸入口的一侧的垂直距离为100~200cm,例如为150cm。
20.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气体吸入口与所述中空筒体间的夹角为84~86
°
,例如为85
°

21.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气体吸入口的出口端所在的圆形截面的中心与所述锥形管的第二端的垂直距离为150~300cm,例如为240cm。
22.在所述废气处理设备运行时,所述气体吸入口内的气体流量一般可为2500m3/h。
23.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中空筒体的半径为100~200cm,例如为150cm。
24.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中空筒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垂直距离为2500~3500cm,例如为3000cm。
25.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可根据实际需要运输和处理的废气的体积,对所述锥形管和所述气体吸入口的尺寸进行调整。
2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废气吸收模块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所述废气吸收模块为废气吸收塔。
27.在所述废气处理设备运行时,所述废气吸收塔的工作条件一般可为:循环液饱和蒸汽压<30kpa,温度50℃。
28.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废气处理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废气吸收模块底端相连的废气吸收液循环模块。
29.所述废气吸收液循环模块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所述废气吸收液循环模块为泵。
30.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所述废气吸收液循环模块是用于将所述废气吸收模块底端的废气吸收液重新运输至所述废气吸收模块,进行重复利用。
31.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废气处理设备还包括废气吸收液回收管线,所述废气吸收液回收管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泵的出口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中空筒体的第一端;所述废气吸收液回收管线上设有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为换热器。
32.所述换热模块用于降低循环回用的废气吸收液的温度,使所述废气吸收液的循环液饱和蒸汽压一般地<30kpa。
33.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废气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废气吸收模块中上部的废气排出管线。所述废气排出管线用于运输经过所述废气吸收模块初步处理,回收了有机物的废气。
34.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废气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废气吸收模块中下部的吸收液补充管线。所述吸收液补充管线用于运输废气吸收液,所述废气吸收液可为本领域常规,例如为水或高沸点液体。
35.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废气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废气吸收模块底部的液体运输管线。所述液体运输管线用于运输吸收了废气中有机物的废气吸收液,将该吸收了废气中有机物的废气吸收液运输至制酸工艺。
36.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37.本实用新型的设备通过锥形管的结构使得废气处理设备具有大风量,小真空的特点,使得气体吸入口处形成的微负压吸入更多的气体,增加了废气运输时装置的密封性,减少了废气泄漏,提高了生产运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3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废气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废气处理设备中中空筒体段的局部放大图;
4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废气处理设备中锥形管的结构示意图。
41.附图标记:
[0042]1‑
废气吸收塔;2

换热器;3

泵;4

中空筒体;5

气体吸入口;6

锥形管;7

吸收液补充管线;8

液体运输管线;9

废气吸收液回收管线;10

未经处理的废气进口管线;11

废气排出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0044]
实施例1
[0045]
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废气处理设备,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中空筒体段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所示,锥形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废气处理设备包括废气吸收塔1、中空筒体4和锥形管6,中空筒体4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所在的水平面高于第二端所在的水平面;锥形管6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的圆形截面的半径大于第二端的圆形截面的半径;中空筒体4的第一端的内部设有锥形管6,锥形管6的第一端所在的平面与中空筒体4的第一端所在的平面重合,锥形管6的第一端连接于废气吸收液的进液管;中空筒体4的第二端连接于废气吸收塔1的进口端;中空筒体4上设有气体吸入口5,气体吸入口5所在的水平面的位置低于锥形管6的第二端所在的水平面的位置,气体吸入口5连接于未经处理的废气进口管线10。
[0046]
在废气处理设备中,设有与废气吸收塔1的底部相连的废气吸收液循环泵3,用于将废气吸收塔1底端的废气吸收液经过废气吸收液回收管线9和中空筒体4重新运输至废气吸收塔1内进行重复利用;在废气吸收液回收管线9上还设有换热器2,该换热器2用于降低循环回用的废气吸收液的温度,使废液吸收液的循环液饱和蒸汽压<30kpa,再将废气吸收液通过中空筒体4,运输至废气吸收塔1;废气吸收塔1的中上部设有废气排出管线11,用于运输经过废气吸收塔初步处理,回收了有机物的废气;废气吸收塔1的中下部设有吸收液补充管线7,用于运输废气吸收液,废气吸收液为自来水;废气吸收塔1的底部设有液体运输管
线8,用于运输吸收了废气中有机物的废气吸收液,将该吸收了废气中有机物的废气吸收液运输至制酸工艺。
[0047]
该废气处理设备中的锥形管6的锥角为30
±1°
,锥形管6第一端的圆形截面的半径为100cm,锥形管6第二端的圆形截面的半径为25cm,锥形管6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垂直距离为260cm。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在使用时,废气吸收液经过该锥形管6的过程中,随着锥形管6的管径逐渐减小,废气吸收液的流速不断增加,在出口处流速达到最大,此时,其产生的动压可自动吸入废气,防止废气泄漏。在废气设备运行时,锥形管6第一端的废气吸收液的流量为60m3/h,锥形管6第一端的压力为0.3mpa。该废气处理设备中的气体吸入口5的半径为125cm,气体吸入口5的进口端所在的圆形截面的中心与中空筒体4靠近气体吸入口5的一侧的垂直距离为150cm,气体吸入口5与中空筒体4的夹角为84
°
,气体吸入口5的出口端所在的圆形截面的中心与锥形管6的第二端所在水平面的垂直距离为240cm,在废气设备运行时,气体吸入口5内的气体流量为2500m3/h。该废气处理设备中的中空筒体4的半径为150cm,中空筒体4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垂直距离为3000c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