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式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98867发布日期:2021-11-03 13:1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式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式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2.室内空气的质量对人体的健康有重大的影响,在一些人员众多的场所,如车站、医院、污水处理厂、实验室内,对人体有益的氧气含量稀少,负氧离子浓度则很低,而对人体有害的粉尘、病菌、化学气体成分则特别高,这种情况对人体的健康极为不利。因此,当前如何改善空气质量的问题已经成为环保部门的一项重要问题。
3.离子法是目前在空气净化中应用的一种方法,依靠离子的强氧化能力,可在短时间内使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发生氧化降解反应,最后生成水、二氧化碳等对人体无害的小分子化合物。现在市场上应用离子法净化空气的装置多是由离子发射管、供能装置、风机及管道组成,其离子量和风量由设计决定,在使用中不可调整。由于实际中有害气体的浓度是不断变化的,经常会出现离子量不足和过剩的状况。
4.而依靠固态介质通过简单吸附空气颗粒物来进行空气初级净化的方法,仅能实现对空气中较大颗粒的单一吸附,且吸附介质若不能及时更换则会滋生有害物质,经过循环路径造成空气二次污染。因此亟需一种吸附介质可循环使用的湿式空气净化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附介质更换简单且介质可循环使用的湿式空气净化器。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湿式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具有排风口,壳体的底部可抽拉的设置有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与水池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风扇、喷淋装置、纱网以及漏斗,漏斗的底部连接有回流软管,回流软管的底部插入水池的内部并悬空设置,水池的内部还设置有与上水软管相连的水泵,上水软管的自由端连接至喷淋装置,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进风口,且进风口位于漏斗与纱网之间。
7.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为沿周向设置在壳体外壁上的蜂窝状结构。
8.进一步的,所述漏斗的顶部内缘设置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水平挡板。
9.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在进风口的正上方设置有挡水板,挡水板倾斜向下设置,且挡水板的最低端不低于进风口的最低端。
10.进一步的,所述水池的顶部可打开的设置有水池盖,回流软管和上水软管的底端均贯穿水池盖后插设在水池的内部,上水软管的自由端依次贯穿漏斗和纱网后连接至喷淋装置。
11.进一步的,所述上水软管在与漏斗和水池盖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
12.进一步的,所述水池的内部还设置有液位计,壳体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用于观察液位计状态的观察窗,壳体的底部另一侧设置有可打开与闭合的门。
13.进一步的,所述漏斗的底部具有回流口,回流软管的顶部连接至漏斗的底部且回流口位于回流软管的内侧,回流软管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检测该空气净化器是否发生倾斜的断电检测装置。
14.进一步的,所述断电检测装置为漏水检测传感器。
15.进一步的,所述回流软管的底部设置有与回流软管相配合的阀板,阀板的其中一端铰接至回流软管,阀板依靠浮力可将回流软管的底部闭合。
16.进一步的,所述风扇的一侧设置有电源,风扇、水泵以及断电检测装置均通过电源线并联至电源的两端。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水池中的吸附介质从上水软管进入喷淋装置并从喷淋装置中喷出,同时,室内的空气从进风口源源不断的进入壳体的内部,下落的吸附介质与空气接触后,对空气中的颗粒物、病菌以及有害气体进行净化,净化后的空气经过纱网的缓冲、减速后从排风口重新进入室内,回流的吸附介质从漏斗底部开设的回流口流入回流软管,并最终重新进入水池内进行循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吸附介质可循环使用,当需要添加或更换吸附介质时,只需将水池抽出,添加或更换吸附介质即可。
18.而且,由于漏斗的回流口位于回流软管的内侧,因此,回流的吸附介质会从回流软管的中心落下,不会触发断电检测装置,一旦该空气净化器发生倾斜,回流的吸附介质将触发断电检测装置,断电检测装置工作后,风扇与水泵因短路而停止工作,从而可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湿式空气净化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电源、风扇以及水泵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21.图中标记:1、排风口,2、壳体,3、电源,4、风扇,5、喷淋装置,6、纱网,7、挡水板,8、进风口,9、漏斗,10、水平挡板,11、回流软管,12、断电检测装置,13、水池盖,14、观察窗,15、水池,16、液位计,17、上水软管,18、水泵,19、阀板,20、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一种湿式空气净化器,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2,壳体2的顶部具有排风口1,壳体2的底部可抽拉的设置有水池15,排风口1与水池15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风扇4、喷淋装置5、纱网6以及漏斗9,漏斗9的底部连接有回流软管11,回流软管11的底部插入水池15的内部并悬空设置,水池15的内部还设置有与上水软管17相连的水泵18,水泵18非固定的设置在水池的内部,上水软管17的自由端连接至喷淋装置5的进水端,壳体2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进风口8,且进风口8位于漏斗9与纱网6之间。本实施例中,进风口8为沿周向设置在壳体2外壁
上的蜂窝状结构。
24.水池15的顶部可打开的设置有水池盖13,回流软管11和上水软管17的底端均贯穿水池盖13后插设在水池15的内部,上水软管17的自由端依次贯穿漏斗9和纱网6后连接至喷淋装置5的出水端。上水软管17在与漏斗9和水池盖13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密封圈在本领域较为常规,故未在图1中示出密封圈的位置。水池15的内部还设置有液位计16,壳体2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用于观察液位计状态的观察窗14,壳体2的底部另一侧设置有可打开与闭合的门20。当需要添加吸附介质如水时,依次打开门20和水池盖13,将水池15抽出,完成添加后,将水池15重新送入壳体2内。
25.为了防止该空气净化器倾斜导致回流的水倒流以及从进风口8逸出,本实用新型在漏斗9的顶部内缘设置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水平挡板10。进一步的,壳体2在进风口8的正上方设置有挡水板7,挡水板7倾斜向下设置,且挡水板7的最低端不低于进风口8的最低端。
26.本实用新型漏斗的底部具有回流口,为了及时发现该空气净化器的倾斜情况,防止漏水对设备造成损坏,本实用新型将回流软管11的顶部连接至漏斗9的底部且回流口位于回流软管11的内侧,回流软管1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检测该空气净化器是否发生倾斜的断电检测装置12,本实施例中,断电检测装置为漏水检测传感器,且漏水检测传感器嵌设在回流软管11的内壁,仅用于检测的电极露出。
27.进一步的,风扇4的一侧设置有电源3,如图2所示,风扇4、水泵18以及断电检测装置12均通过电源线并联至电源3的两端,其中,电源所在的并联支路上还串接有空气开关s1,为了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与水泵18相连的电源线在穿过水池盖13和漏斗9时要用密封垫或者密封胶密封。
28.本实施例中,电源3、风扇4、纱网6、喷淋装置5、上水软管17、回流软管11、电源线以及水泵18均为可拆卸的安装,以便于后期进行维修更换。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电源3优先采用12v电源。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水泵18和风扇4开始工作后,水池15中的吸附介质如水从上水软管17进入喷淋装置5,并从喷淋装置5中均匀喷出,同时,室内的空气从进风口8源源不断的进入壳体2的内部,需要说明的是,吸附介质可以为水、高浓度的杀菌溶液以及高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其中,高浓度的杀菌溶液除了对颗粒物进行吸附外,还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如果是高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则还可以很好的吸附空气中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因此,下落的吸附介质与空气接触后,对空气中的颗粒物、病菌以及有害气体进行净化,净化后的空气经过纱网6的缓冲、减速后从排风口1重新进入室内;回流的吸附介质如水从漏斗底部开设的回流口流入回流软管11,并最终重新进入水池15内进行循环,当该空气净化器工作一段时间后,需要将水池抽出,进行清洗。
30.由于回流口位于回流软管11的内侧,因此,回流的吸附介质从回流软管11的中心落下,不会触发断电检测装置12,一旦该空气净化器发生倾斜,回流的吸附介质将触发断电检测装置12,断电检测装置12工作后,风扇4与水泵18因短路而停止工作,从而可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3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
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