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降低地坑水雾、飞沫污染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7331发布日期:2021-12-22 16:02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降低地坑水雾、飞沫污染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电厂脱硫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降低地坑水雾、飞沫污染的装置。


背景技术:

2.据全球统计,80%的脱硫装置采用石灰石(石灰)

石膏湿法脱硫,它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多、最为成熟的技术,其吸收剂价廉易得、副产物便于利用、煤种适应范围宽,而石灰石(石灰)

石膏湿法脱硫系统中包含的排放系统的主要组成有地坑池、地坑泵、搅拌器等其他附属设备,在脱硫系统运行过程中,吸收塔的溢流浆液、浆液循环泵及其他浆液泵的冷却水和排放浆液、旋流器顶流浆液等均排放往地坑,再通过地坑泵往吸收塔内注入以循环利用,在往地坑池排放冷却水和浆液的过程中,由于浆液温度较高,在地坑池的人孔处会有大量水雾及带浆液颗粒飞沫往外冒出,会污染周边的设备及环境,对周边的设备卫生及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不利于节能环保。现有的除雾装置在使用时由于除雾装置内部除雾片与除雾片的距离都已固定,面对不同的外部通风口的方向不同,则气体流速不同,导致除雾片表面接触的雾不均匀,雾气在大量且高速移动过程中会直接通过除雾装置造成除雾失败,影响除雾装置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5.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个可以改变除雾片拦截位置的除雾装置,面对不同方向的通风口通过转动组件调节除雾片拦截位置,避免气体流速过快造成的雾气漏出,很好的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降低地坑水雾、飞沫污染的装置,包括:
7.壳体,
8.除雾组件,所述除雾组件设于壳体内部,所述除雾组件包括若干除雾片,设置在除雾片中心位置的转动孔,间隔设置在除雾片上的凹槽;
9.转动组件,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齿轮、与齿轮啮合的齿条、固定安装于齿条下表面的固定件、穿过所述传动孔的连接轴,所述齿轮与连接轴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降低地坑水雾、飞沫污染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除雾片包括第一聚液面和第二聚液面所述第一聚液面与第二聚液面由弧面过渡。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降低地坑水雾、飞沫污染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
其中:第一聚液面和第二聚液面弯折角处设置有拦截部,所述拦截部截面为弧形。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降低地坑水雾、飞沫污染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除雾组件还包括冷凝管,冷凝管横向设置在第一聚液面,所述冷凝管两端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降低地坑水雾、飞沫污染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凹槽沿直线延伸,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除雾片的宽度方向倾斜,凹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除雾片宽度的两个端面。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降低地坑水雾、飞沫污染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凹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除雾片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面。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降低地坑水雾、飞沫污染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除雾组件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三组位置相对的夹扣,每组夹扣的内侧开有与除雾片边缘相匹配的定位槽。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降低地坑水雾、飞沫污染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除雾片所有的弯折角均做倒圆角处理。
1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降低地坑水雾、飞沫污染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除雾组件还包括多孔泡沫层,所述多孔泡沫层设置在第二聚液面,多孔泡沫层为平板状。
1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降低地坑水雾、飞沫污染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壳体由螺栓固定安装在地坑池人孔的位置。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组件调节除雾片的拦截角度从而可以适应不同方向的气流,雾气流速大时,通过调节转动组件,使除雾片与气体的拦截面增大使气体使雾气能够与除雾片接触的更加充分,从而提升除雾效率,避免气体流速过快造成的雾气漏出,很好的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21.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除雾片上设置有凹槽,雾气在叶片本体上凝结成液体后,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流入凹槽内,并沿凹槽流动至除雾片的边缘处,最后再沿除雾片的边缘流下,在边缘设置收集装置使雾气凝结后的液体在收集时更加的方便;同时,凹槽的设置能够在不改变除雾片体积的情况下有效的增大除雾片的表面积,使雾气能够与叶片主体接触的更加充分,提升除雾效率。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降低地坑水雾、飞沫污染的装置的外部壳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降低地坑水雾、飞沫污染的装置的转动组件结构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降低地坑水雾、飞沫污染的装置的除雾片结构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降低地坑水雾、飞沫污染的装置的实施例2的除雾片结构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降低地坑水雾、飞沫污染的装置的夹扣结构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降低地坑水雾、飞沫污染的装置的一种凹槽开设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3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1.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32.再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33.实施例1
34.参照图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降低地坑水雾、飞沫污染的装置,其能够调节除雾片拦截角度,使雾气与除雾片接触更加充分,除雾效率高。
35.其中,包括壳体100,设于壳体内部的除雾组件200,除雾组件包括若干除雾片201,除雾片201中心位置设有转动孔,除雾片上间隔设置有凹槽203,凹槽203增加了与气体接触的表面积,当气体撞击到凹槽203时,夹带的液滴从气体中分离出来并附着于凹槽203内壁上,并沿凹槽203加速聚并,沿着凹槽槽往下滴落,从而进一步降低了雾沫夹带;
36.其次,还包括转动组件300,转动组件300包括齿轮301、与齿轮301啮合的齿条302,固定安装于齿条下表面的固定件303、穿过传动孔的连接轴304,齿轮301与连接轴304连接。通过设置固定件303,使其紧靠在齿条302背面,使齿条302与齿轮301啮合传动,齿轮301通过连接轴304与除雾片转动孔302穿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可摆动的结构,通过摆动调整除雾片201与除雾片201之间形成的气体过流通道位置,使除雾组件200能适应不同方向的雾气流,当雾气流速大时,通过调节转动组件300,使除雾片与气体拦截面增大使雾气与除雾片接触更加充分,避免气体漏出。
37.工作原理:通过设置凹槽203时,当气体撞击到凹槽203时,气体遇到阻碍向上偏移,夹带的液滴飞沫分离出来附着在凹槽203内壁上,进一步提升了除雾效率,通过设置转动组件300,将转动组件300和除雾片201连接,调整除雾片201拦截位置,使除雾片201与气体拦截面增大使雾气与除雾片201接触更加充分,避免气体漏出。
38.实施例2
39.参照图3~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且与上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其中,除雾片201包括第一聚液面201a和第二聚液面201b,第一聚液面201a与第二聚液面201b连接面由弧面过度,第一聚液面201a横向设置有冷凝管202,冷凝管202两端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在冷凝管202内通入冷却水,能够降低冷凝管202的表面温度,雾气经过冷凝管202时产生冷凝而液化,使绝大多数小体积的雾气因遇冷而冷凝液化,最终形成水滴而落入第一聚液面201a内。
40.进一步,第一聚液面201a与第二聚液面201b弯折角处设置拦截部204,增加了水雾和飞沫被捕集的机会,当气体沿着第一聚液面201a上升至拦截部204,雾气撞击拦截部204,夹带的液滴从气体中分离出来并附着于拦截部204内壁,气体沿着拦截部204内壁右侧向外流动,拦截部204设置为弧面,增加了拦截面积。
41.较佳的,除雾组件200上下两侧还设置有三组位置相对的夹扣400,夹扣400的内侧开有与除雾片201边缘相匹配的定位槽401,当通过转动组件300调整好除雾片201拦截位置后,用夹扣400进行固定,避免除雾片201松动移位。
42.进一步,除雾片201的所有弯折角均做倒圆角处理,可使气流平滑流过除雾片表面,减少气体中夹带的尘粒、飞沫的磨损,延长除雾器使用寿命。
43.工作原理:通过在第一聚液面201a设置冷凝管202,在冷凝管202内通入冷却水,能够降低冷凝管202的表面温度,雾气经过冷凝管202时产生冷凝而液化,使绝大多数小体积的雾气因遇冷而冷凝液化,最终形成水滴而落入第一聚液面201a内,第一聚液面201a与第二聚液面201b弯折角处设置拦截部204,增加了水雾和飞沫被捕集的机会,雾气撞击拦截部204,夹带的液滴从气体中分离出来并附着于拦截部204内壁,气体沿着拦截部204内壁右侧向外流动,当转动组件300调整好除雾片201拦截位置后,用夹扣400进行固定,避免除雾片201松动移位。
44.实施例3
45.参照图3、图4、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且与上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其中,除雾组件200还包括多孔泡沫层500,多孔泡沫层500设置在第二聚液面201b,多孔泡沫层500为平板状,气体通过拦截部204后,由于改变了方向,会在第二聚液面201b和多孔泡沫层500碰撞,液体会被多孔泡沫层500拦截住,被拦截的液滴在除雾片201表面汇集,在重力作用下沿凹槽203流动至除雾片201边缘处流下;
46.进一步,在除雾片201设置的凹槽203可以是沿除雾片201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凹槽20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除雾片201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使凹槽203形成开通的状态,让液体能够沿凹槽203的两个端面流出凹槽203。这样设置凹槽203呈基本水平的状态,当雾气在除雾片201凝结成液体后,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流入凹槽203内,并沿凹槽203流动至除雾片201的边缘处,最后在凹槽203两端边缘处流下,在边缘处设置收集装置,收集会更加方便;凹槽203在本实施例中为多条,沿除雾片20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凹槽203的设置既能够方便集水,又能够在不改变除雾片201主体体积的情况下有效的增大除雾片201的表面积,使雾气能够与除雾片接触的更加充分,提升除雾效率。
47.进一步,在除雾片201设置的凹槽203还可以是沿竖直延伸,所述凹槽20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除雾片201的宽度方向倾斜,凹槽20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除雾片201宽度的两
个端面。这样设置可以让在除雾片201不同位置凝结出来的液体可以让在除雾片201不同位置凝结出来的液体流入凹槽203后,均会朝向凹槽203的同一端流动,并汇聚到除雾片201的同一侧,只需在除雾片201的一个侧边上设置收集装置即可对全部的液体进行集中收集,从而提升液体收集的便利性。并且液体会更加快速的从凹槽203流出。
48.工作原理:气体的惯性撞击作用,水雾和飞沫与除雾片201相碰撞而被聚集的液滴大到其自身产生的重力超过气体的上升力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时,液滴就从除雾片表面上被分离下来。
49.工作过程:将装置放置到地坑池人孔处,当含有水雾和飞沫的气体流经除雾片201时,首先接触到第一聚液面201a,第一聚液面201a横向设置有冷凝管202,通入冷却水,能够降低冷凝管202的表面温度,雾气经过冷凝管202时产生冷凝而液化,使绝大多数小体积的雾气因遇冷而冷凝液化,最终形成水滴而落入第一聚液面201a内;然后当含有小部分水雾和飞沫气体沿着第一聚液面201a上升至拦截部204,雾气撞击拦截部204,夹带的液体飞沫从气体中分离出来并附着于拦截部204内壁,气体沿着拦截部204内壁右侧向外流动,通过拦截部204后,由于改变了方向,会在第二聚液面201b和多孔泡沫层500碰撞,残余的液体飞沫会被多孔泡沫层500拦截住,被拦截的液滴飞沫在除雾片201表面汇集,在重力作用下沿凹槽203流动至除雾片201边缘处流下;最后在凹槽203边缘处设置收集装置,回收至地坑池内重新利用。
50.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技术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51.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52.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53.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