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油滚轮以及采用该涂油滚轮的涂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29503发布日期:2021-11-22 20:19阅读:85来源:国知局
涂油滚轮以及采用该涂油滚轮的涂油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涂油机领域,特别涉及涂油滚轮以及采用该涂油滚轮的涂油机。


背景技术:

2.涂油机应用在金属带料上涂抹润滑油,改善金属加工性能的作用,传统的涂油机包括支架、涂油滚轮和供油管路,所述涂油滚轮一上一下转动设置在支架上,涂油滚轮和涂油滚轮之间形成涂油间隙,涂油滚轮的距离无法调节,供应管路位于涂油滚轮上方,供油管路开有供油嘴,所述润滑油沿供油嘴掉落在涂油滚轮上润湿涂油滚轮。
3.现有技术润滑油通过位于涂油滚轮上方的供油管路的供油嘴,润滑油沿供油嘴滴在涂油滚轮上,实现涂油滚轮润湿。
4.但是,每个滴油嘴都有一个油阀,操作烦琐,整体流量不能精确量化,对于不同材料的涂装,需要大量时间重复调试,操作难以标准化。
5.而且,油滴滴在羊毛滚轮上表面还没有渗透均匀,就涂装在金属料带表面,材料表面油层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中调节、润滑油渗透均匀的一种涂油滚轮。
7.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油间隙可调节、适应带料浮动传输场景、涂油均匀的涂油机。
8.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9.一种涂油滚轮,包括转轴和涂油层,所述涂油层套置在转轴上,转轴超出涂油层的区域形成端头,所述转轴中心沿其长度方向开有进油通道,转轴内壁对应涂油层的区域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开有排油孔,所述排油孔一端连通进油通道,排油孔另一端连通涂油层。
10.当润滑油进入涂油滚轮的进油通道后,由于进油通道内壁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开排油孔,润滑油沿排油孔流入涂油层,润滑油均匀润湿涂油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润湿更均匀。
1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12.进一步地,所述涂油层为羊毛层。
13.进一步地,所述一端头堵塞,一端头开有供油入口,所述供油入口连通进油通道,供油入口处设置有控制进油量的油阀。所述油阀统一控制润滑油的供应量,单一油阀控制便于油量调节,建立操作标准,提高工作效率。
1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15.一种涂油机,包括两个涂油滚轮、支架、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座和拉簧,所述支架两侧开有安装槽,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呈一上一下放置在安装槽内,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沿安装槽上下滑行;
16.所述第一轴承置于第一轴承座内,所述涂油滚轮的端头插入对应的第一轴承内,涂油滚轮以第一端头为旋转中心旋转;
17.所述第二轴承置于第二轴承座内,另一个涂油滚轮的端头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二轴承内,涂油滚轮以第二端头为旋转中心旋转;
18.所述涂油滚轮一上一下安装在支架上,涂油滚轮之间形成涂油间隙;
19.所述拉簧一端连接涂油滚轮的端头,拉簧另一端连接另一个涂油滚轮的端头,涂油滚轮和涂油滚轮之间通过拉簧张紧,拉簧调节涂油间隙的距离。
20.由于第一涂油滚轮和第二涂油滚轮的位置可调节,涂油机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金属带料,而且金属带料伸入涂油间隙时,在拉簧的作用下,第一涂油滚轮和第二涂油滚轮始终紧贴金属带料,令金属带料的表面、底面始终均匀、连续涂油,避免金属加工性能失效,令涂油机可以对不同厚度的金属带料涂油,大大提高涂油机的适用范围。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座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二轴承安装座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拉簧一端钩挂在第一凸起,拉簧另一端钩挂在第二凸起,第一轴承安装座和第二轴承安装座通过拉簧张紧。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3.本实用新型,当润滑油进入涂油滚轮的进油通道后,由于进油通道内壁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开排油孔,润滑油沿排油孔流入涂油层,润滑油均匀润湿涂油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润湿更均匀。
24.本实用新型,所述油阀统一控制润滑油的供应量,单一油阀控制便于油量调节,建立操作标准,提高工作效率。
25.本实用新型,由于第一涂油滚轮和第二涂油滚轮的位置可调节,涂油机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金属带料,而且金属带料伸入涂油间隙时,在拉簧的作用下,第一涂油滚轮和第二涂油滚轮始终紧贴金属带料,令金属带料的表面、底面始终均匀、连续涂油,避免金属加工性能失效,令涂油机可以对不同厚度的金属带料涂油,大大提高涂油机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26.图1为涂油间隙可调的涂油机的第一涂油滚轮、第二涂油滚轮和拉簧连接示意图。
27.图2为涂油间隙可调的涂油机的第一涂油滚轮示意图。
28.图3为涂油间隙可调的涂油机的第二涂油滚轮示意图。
29.图4为图3的a

a剖示图。
30.图5为涂油间隙可调的涂油机的俯视图。
31.图6为涂油间隙可调的涂油机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3.实施例,结合图1到图6所示,一种涂油滚轮可移动的涂油机,包括第一涂油滚轮1、第二涂油滚轮2、油阀、第一轴承4、第一轴承安装座5、第二轴承6、第二轴承安装座7、拉簧8和支架9。
34.所述第一涂油滚轮1包括第一涂油层11和第一转轴12,所述第一涂油层11为羊毛
层,第一涂油层11套置在第一转轴12上,所述第一转轴12超出第一涂油层11的区域分别形成第一端头13,一端的第一端头13封堵,另一端的第一端头13开有供油入口14。
35.所述第一转轴12沿其长度方向开有进油通道121,第一转轴12内壁对应第一涂油层11的区域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开有排油孔122,所述排油孔122一端连通进油通道121,排油孔122另一端连通第一涂油层11。
36.所述供油入口14和进油通道121连通,所述油阀设置在供油入口14和进油通道121之间,油阀控制供油量。
37.所述第二涂油滚轮2包括第二涂油层21和第二转轴22,所述第二涂油层21为羊毛层,第二涂油层21套置在第二转轴22上,所述第二转轴22超出第二涂油层21的区域分别形成第二端头23,一端的第二端头23封堵,另一端的第二端头23开有供油入口14。
38.所述第二转轴22沿其长度方向开有进油通道121,第二转轴22内壁对应涂油层的区域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开有排油孔122,所述排油孔122一端连通进油通道121,排油孔122另一端连通第二涂油层21。
39.所述供油入口14和进油通道121连通,所述油阀设置在供油入口14和进油通道121之间,油阀控制供油量。
40.所述支架9两侧开有安装槽91,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座5和第二轴承安装座7呈一上一下放置在安装槽91内,第一轴承安装座5和第二轴承安装座7沿安装槽91上下滑行,而且第一轴承安装座5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二轴承安装座7设置有第二凸起。
41.所述第一轴承4置于第一轴承安装座5内,所述第一涂油滚轮1的第一端头13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一轴承4内,第一涂油滚轮1以第一端头13为旋转中心旋转。
42.所述第二轴承6置于第二轴承安装座7内,第二涂油滚轮2的第二端头23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二轴承6内,第二涂油滚轮2以第二端头23为旋转中心旋转。
43.所述第二涂油滚轮2位于第一涂油滚轮1下方,第一涂油滚轮1和第二涂油滚轮2之间形成涂油间隙10。
44.所述拉簧8一端钩挂在第一轴承安装座5的第一凸起51上,拉簧8另一端钩挂在第二轴承安装座7的第二凸起71上,第一轴承安装座5和第二轴承安装座7通过拉簧8张紧,
45.实现第一涂油滚轮1和第二涂油滚轮2通过拉簧8张紧。
46.工作原理:
47.均匀涂油原理:
48.金属带料穿过涂油间隙10,金属带料输送机带动金属带料传输,金属带料途径涂油间隙10时,由于第一涂油滚轮1和第二涂油滚轮2通过拉簧8张紧,第一涂油滚轮1和第二涂油滚轮2紧贴金属带料,第一涂油滚轮1对金属带料表面、第二涂油滚轮2对金属带料的底面进行均匀、连续涂油。
49.若金属带料传输过程中上下摆动,第一涂油滚轮1和第二涂油滚轮2跟随带料浮动,由于第一涂油滚轮1和第二涂油滚轮2通过拉簧8张紧,第一涂油滚轮1和第二涂油滚轮2通过各自的第一轴承安装座5和第二轴承安装座7在安装槽91内上下滑动,第一涂油滚轮1和第二涂油滚轮2始终紧贴金属带料,从而保证金属带料传输过程中,金属带料的表面、底面始终均匀、连续涂油,令涂油层均匀连续,避免金属加工性能失效。
50.进一步地,由于第一涂油滚轮1和第二涂油滚轮2的位置可调节,涂油机可以适用
于不同厚度的金属带料,而且金属带料伸入涂油间隙10时,在拉簧8的作用下,第一涂油滚轮1和第二涂油滚轮2始终紧贴金属带料,令金属带料的表面、底面始终均匀、连续涂油,避免金属加工性能失效,令涂油机可以对不同厚度的金属带料涂油,大大提高涂油机的适用范围。
51.供油原理:
52.所述油阀统一控制润滑油的供应量,单一油阀控制便于油量调节,建立操作标准,提高工作效率,当润滑油进入第一涂油滚轮1的进油通道121后,由于进油通道121内壁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开排油孔122,润滑油沿排油孔122流入第一涂油层11,润滑油均匀润湿第一涂油层11,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润湿更均匀。
53.所述油阀统一控制润滑油的供应量,单一油阀控制便于油量调节,建立操作标准,提高工作效率,当润滑油进入第二涂油滚轮2的进油通道121后,由于进油通道121内壁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开排油孔122,润滑油沿排油孔122流入第二涂油层21,润滑油均匀润湿第二涂油层21,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润湿更均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