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溴甲烷净化用喷淋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65266发布日期:2021-12-12 22:17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溴甲烷净化用喷淋塔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喷淋塔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溴甲烷净化用喷淋塔。


背景技术:

2.溴甲烷,又称溴代甲烷、一溴甲烷或甲基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具有强烈的熏蒸作用,能高效的杀灭各种有害生物,可用作建筑物、船只和飞行器的消毒剂。
3.利用溴素法生产溴甲烷时,先由溴素与硫磺混合制备溴化硫,再将溴化硫滴入甲醇中,在50

60摄氏度反应,并连续蒸出反应物而得溴甲烷,溴甲烷气体经5%烧碱液的洗涤,又经硫酸的洗涤,再经无水氯化钙的干燥,最后压缩液化,得到产品溴甲烷。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利用碱液洗涤溴甲烷气体时,溴甲烷气体会带出大量的水汽,大量的水汽可能稀释硫酸溶液,进而影响溴甲烷气体后续的净化效果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溴甲烷气体后续的净化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溴甲烷净化用喷淋塔。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溴甲烷净化用喷淋塔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溴甲烷净化用喷淋塔,包括:
8.塔体,内部自上而下设有净化腔以及集液腔,且所述集液腔连通净化腔,且所述集液腔用于存放碱液;
9.喷淋装置,设于所述净化腔的顶部;
10.循环泵,进口连通所述集液腔,出口连通所述喷淋装置;以及
11.换热器,设于所述净化腔的周侧,以吸收所述净化腔的热量;
12.所述塔体的下部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连通净化腔,且所述进气口用于供溴甲烷气体进入;
13.所述塔体的上部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连通净化腔,且所述出气口用于供溴甲烷气体排出。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泵抽取碱液,碱液从喷淋装置喷洒而出,碱液在净化腔内向下洒落,并重新掉落至集液腔内,溴甲烷气体从塔体的下部进入,并沿净化腔上升,上升过程中,溴甲烷气体与掉落的碱液接触,溴甲烷气体中的杂质与碱液发生反应,进而达到利用碱液洗涤溴甲烷气体的目的;
15.杂质与碱液发生反应时会发热,进而导致净化腔的温度升高,此时,利用换热器控制净化腔的温度,降低碱液的温度,以减少碱液的蒸发作用,实现减少溴甲烷气体中携带的水汽量,以实现改善溴甲烷气体后续的净化效果。
16.优选的,所述换热器包括:
17.隔板,水平且并排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隔板之间以及塔体的内壁合围形成换热腔,所述换热腔用于存放冷却液;以及
18.换热管,竖直设于两个所述隔板之间,且所述换热管上下两端分别贯穿两个隔板,所述换热管的内部以及两个隔板相背的一侧形成所述净化腔;
19.所述塔体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通换热腔,且所述进水口用于供冷却液进入;
20.所述塔体上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通换热腔,且所述出水口用于供冷却液排出。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换热管缩小净化腔在水平面上的面积,有利于溴甲烷气体与碱液充分接触,进而实现利用碱液充分洗涤溴甲烷气体;同时,大部分杂质与碱液在换热管内发生反应,进而产生热量,换热管及时将热量传递至冷却液中,实现高效控制净化腔的温度。
22.优选的,所述换热器沿竖向设有多个。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换热器同时工作,保证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以实现控制净化腔的温度。
24.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器之间,位于上方的所述换热器的下端连通有储气腔,位于下方的所述换热器的上端连通有储液腔,所述储气腔连通储液腔。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储液腔暂缓碱液的掉落;同时,利用储气腔暂缓溴甲烷气体的上升,有利于碱液与溴甲烷气体中的杂质充分反应。
26.优选的,所述储液腔与储气腔之间水平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外周与塔体的内壁之间存在间距。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挡板进一步阻碍碱液的掉落,同时阻碍溴甲烷气体的上升,即减缓碱液的掉落速度以及溴甲烷气体的上升速度,有利于碱液与溴甲烷气体中的杂质充分反应,进而实现利用碱液充分洗涤溴甲烷气体。
28.优选的,所述挡板的上下两端均设置为锥面,并使得所述挡板的厚度呈中间厚四周薄。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碱液、溴甲烷气体分别沿两个锥面流动,避免碱液或溴甲烷气体在挡板处长期滞留。
30.优选的,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出气口,且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连通集液腔。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气液分离器进一步分离溴甲烷气体中携带的水汽、液滴,即减少溴甲烷气体中的杂质,以实现进一步改善溴甲烷气体后续的净化效果。
32.优选的,所述出气口位于喷淋装置的上方,所述进气口位于集液腔的上方。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碱液随气体通过出气口输出,避免气体随碱液进入循环泵内。
3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5.1.杂质与碱液发生反应时会发热,进而导致净化腔的温度升高,此时,利用换热器控制净化腔的温度,降低碱液的温度,以减少碱液的蒸发作用,实现减少溴甲烷气体中携带的水汽量,以实现改善溴甲烷气体后续的净化效果;
36.2.通过气液分离器进一步分离溴甲烷气体中携带的水汽、液滴,即减少溴甲烷气体中的杂质,以实现进一步改善溴甲烷气体后续的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3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剖切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是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39.图3是上下相邻换热器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40.图4是挡板以及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41.图5是用于展示挡板厚度的示意图。
42.附图标记说明:1、塔体;11、净化腔;12、集液腔;13、进气口;14、出气口;15、进水口;16、出水口;17、储气腔;18、储液腔;2、循环泵;3、喷淋装置;31、喷管;32、喷头;4、换热器;41、隔板;42、换热管;5、挡板;51、支撑杆;6、气液分离器;7、回流管;8、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4.利用溴素法生产溴甲烷时,先由溴素与硫磺混合制备溴化硫,再将溴化硫滴入甲醇中,在50

60摄氏度反应,并连续蒸出反应物而得溴甲烷,溴甲烷气体经5%烧碱液的洗涤,又经硫酸的洗涤,再经无水氯化钙的干燥,最后压缩液化,得到产品溴甲烷。
4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溴甲烷净化用喷淋塔。
46.参照图1,一种溴甲烷净化用喷淋塔包括塔体1、循环泵2以及喷淋装置3。
47.塔体1内部自上而下设有净化腔11以及集液腔12,集液腔12内存放有碱液;循环泵2的进口连通集液腔12,其出口连通喷淋装置3;且喷淋装置3设于净化腔11的顶部,循环泵2抽取碱液,碱液从喷淋装置3喷洒而出,碱液在净化腔11内向下洒落并重新掉落至集液腔12内。
48.且本实施例中,喷淋装置3包括环状的喷管31以及间隔设于喷管31上的喷头32,且喷管31连通至循环泵2的出口,使得碱液从喷头32喷洒而出。
49.塔体1的下部且位于集液腔12的上方设有进气口13,塔体1的上部且位于喷淋装置3的上方设有出气口14,溴甲烷气体从塔体1的下部进入,并沿净化腔11上升,上升过程中,溴甲烷气体与掉落的碱液接触,溴甲烷气体中的杂质与碱液发生反应,进而达到利用碱液洗涤溴甲烷气体的目的。
50.参照图1、2,塔体1内还设有多个换热器4,本实施例以三个为例,且三个换热器4沿竖向排布,每个换热器4包括隔板41以及换热管42。
51.隔板41水平且并排设有两个,两个隔板41之间以及塔体1的内壁合围形成换热腔,换热腔用于存放冷却液,塔体1上设有进水口15,进水口15连通换热腔,以供冷却液进入;塔体1上设有出水口16,出水口16连通换热腔,以供冷却液排出;且上下相邻两个换热器4之间,下方换热器4的出水口16通过管道连通至上方换热器4的进水口15。
52.换热管42设有多个,且换热管42竖直设于两个隔板41之间,换热管42上下两端分别贯穿两个隔板41,换热管42的内部、两个隔板41相背的一侧以及塔体1的内壁合围形成净化腔11。
53.同时,连通管3采用碳化硅材质,其具有耐腐蚀、耐高温、高热导等优良特性。
54.溴甲烷气体中的杂质与碱液在换热管42内发生反应,进而产生热量,换热管42及时将热量传递至冷却液中,实现高效控制净化腔11的温度,降低碱液的温度,以减少碱液的
蒸发作用,实现减少溴甲烷气体中携带的水汽量。
55.参照图1、3,上下相邻两个换热器4之间,位于上方的换热器4的下端连通有储气腔17,位于下方的换热器4的上端连通有储液腔18;塔体1内且位于储液腔18与储气腔17之间水平设有挡板5,挡板5的外周与塔体1的内壁之间存在间距,该间距用于供碱液或溴甲烷气体流动。
56.参照图3、4,挡板5的外周沿周向间隔设有支撑杆51,支撑杆51的一端连接至塔体1的内壁,以实现支撑挡板5。
57.利用储液腔18暂缓碱液的掉落、并利用储气腔17暂缓溴甲烷气体的上升,同时,利用挡板5进一步阻碍碱液的掉落,并阻碍溴甲烷气体的上升,实现减缓碱液的掉落速度以及溴甲烷气体的上升速度,有利于碱液与溴甲烷气体中的杂质充分反应,进而实现利用碱液充分洗涤溴甲烷气体。
58.参照图4、5,挡板5的上下两端均设置为锥面,并使得挡板5的厚度呈中间厚四周薄,避免碱液或溴甲烷气体在挡板5处长期滞留。
59.参照图1,出气口14处还连通有气液分离器6,气液分离器6上设有回流管7,回流管7的另一端通过控制阀连通集液腔12。
60.通过气液分离器6进一步分离溴甲烷气体中携带的水汽、液滴,即减少溴甲烷气体中的水汽,且分离出的水汽、液滴通过回流管7再次回流至集液腔12,进而参与喷淋洗涤溴甲烷气体。
61.回流管7上且位于控制阀的上方设有观察窗8,观察窗8采用透明材质,以供操作人员透过观察窗8查看液体回流状况。
6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溴甲烷净化用喷淋塔的实施原理为:循环泵2抽取集液腔12内的碱液,并使得碱液从喷淋装置3喷洒而出,碱液在净化腔11内向下洒落,并重新掉落至集液腔12内,溴甲烷气体从塔体1的下部进入,并沿净化腔11上升,上升过程中,溴甲烷气体与掉落的碱液接触,溴甲烷气体中的杂质与碱液发生反应,进而达到利用碱液洗涤溴甲烷气体的目的;
63.洗涤溴甲烷气体时,溴甲烷气体中的大部分杂质与碱液在换热管42内发生反应,进而产生热量,换热管42及时将热量传递至冷却液中,实现高效控制净化腔11的温度,降低碱液的温度,以减少碱液的蒸发作用,实现减少溴甲烷气体中携带的水汽量;
64.同时,在出气口14处连通的气液分离器6,进一步分离溴甲烷气体中携带的水汽、液滴,即减少溴甲烷气体中的水汽,以实现改善溴甲烷气体后续的净化效果。
6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