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的上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27662发布日期:2021-12-11 11:5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的上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胶装置,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的上胶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上胶装置在对锡箔纸进行上胶过程中,易出现上胶不均匀的现象,在对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的上胶的过程中,上胶太少,影响复合箔的质量,上胶较多时,则会造成胶水的浪费,同时导致复合箔成型时间较长。
3.现有的通过人工对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进行上胶的过程中,上胶不均匀,且工作效率低,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的上胶装置,以期望解决现有的上胶装置在对纤维纸复合箔进行上胶过程中,上胶不均匀,造成胶水的浪费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的上胶装置,所述上胶装置包括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上方间隔设有承接台,所述承接台顶部安装有储液箱,所述承接台中部设有双向驱动装置,所述双向驱动装置两端分别安装有上胶组件,两组所述上胶组件分别管道连通于储液箱,所述承接台底部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一抹匀组件与第二抹匀组件。
7.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移动平台两侧分别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内可拆卸的安装有回收槽。
8.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胶组件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为中空的结构,所述连接块顶部管道连通于储液箱,所述连接块底部安装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底部两端分别安装有胶头滴管。
9.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抹匀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输出端可拆卸的安装有第一刮板,所述第一刮板底部安装有橡胶条。
10.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抹匀组件包括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输出端可拆卸的安装有第二刮板,所述第二刮板底部安装有转动辊。
11.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导流管两端分别安装有控制阀。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过在承接台中部安装双向驱动装置,同时在双向驱动装置的两个输出端分别安装上胶装置,并通过双向驱动装置驱动两组上胶装置移动,并由安装在导流管底部两端的胶头滴管进行滴加,并使得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表面的胶液的路径呈“s”形,避免胶液滴加过多,亦可通过控制阀调节胶液的滴加速率;同时通过调节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的高度,控制聚酰亚胺薄膜聚酯
纤维纸复合箔表面的胶液量,提高生产质量;同时在移动平台两端的让位槽内安装回收槽,用于通过回收槽将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表面多余的胶液进行回收,提高胶液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13.图1为说明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的上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胶装置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为上胶装置,2为移动平台,3为承接台,4为储液箱,5为双向驱动装置,6为上胶组件,7为第一抹匀组件,8为第二抹匀组件,9为回收槽,10为胶头滴管,11为第一伸缩杆,12为第一刮板,13为第二伸缩杆,14为第二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17.参考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的上胶装置,前述上胶装置1包括移动平台2,用于将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放置于移动平台2上,同时在前述移动平台2上方间隔设置承接台3,并在前述承接台3顶部安装有储液箱4,用于将胶液储存在储液箱4内,通过在前述承接台3中部设置双向驱动装置5,同时在前述双向驱动装置5两端分别安装有上胶组件6,用于通过双向驱动装置5分别驱动两组上胶组件6同时移动,并将两组前述上胶组件6分别管道连通于储液箱4,用于由储液箱4内的胶液通过管道流入至上胶组件6中,并通过上胶组件6对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进行上胶,在前述承接台3底部设置相互间隔的第一抹匀组件7与第二抹匀组件8,用于通过第一抹匀组件7将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表面的胶液进行初步抹匀,同时通过第二抹匀组件8对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表面的胶液进行再次抹匀,提高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表面胶液的均匀性,提高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生产的质量。
18.其中,前述双向驱动装置5为双向气缸,该双向气缸为市面上现有的产品,其型号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购。
19.参考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胶液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在前述移动平台2两侧分别设置让位槽,同时在前述让位槽内可拆卸的安装有回收槽9,用于通过第一抹匀组件7与第二抹匀组件8将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表面多余的胶液回收至回收槽9内,提高胶液的利用率。
20.参考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前述上胶组件6包括连接块,该连接块可拆卸的安装在双向驱动装置5的输出端,且前述连接块为中空的结构,同时将前述连接块顶部管道连通于储液箱4,用于由储液箱4内的胶液通过管道流入至连接块中,并通过连接块将胶液进行储存与中转,在前述连接块底部安装有导流管,前述导流管为倒置的t形导流管,用于通过导流管将连接块内的胶液进行导流,同时将前述导流管侧壁安装有胶头滴管10,用于由胶液通过胶头滴管10滴入至位于移动平台2上的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
21.参考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上胶的均匀性,前述第一抹匀组件7包括第一伸缩杆11,并在前述第一伸缩杆11的输出端可拆卸的安装有第一刮板12,用于通过第一伸缩杆11调节第一刮板12与位于移动平台2上的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之间的距离,前述第一刮板12与前述让位槽之间相互垂直,且前述第一刮板12的长度与前述移动平台2的宽度相同,同时在前述第一刮板12底部安装有橡胶条,用于通过橡胶条对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表面的胶体进行均匀、平整。
22.参考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表面胶液的均匀性,前述第二抹匀组件8包括第二伸缩杆13,用于通过第二伸缩杆13调节第二刮板14与位于移动平台2上的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之间的距离,且前述第二伸缩杆13与前述第一伸缩杆11之间间隔设置,前述第二伸缩杆13的输出端可拆卸的安装有第二刮板14,且前述第二刮板14与前述让位槽之间相互垂直,同时在前述第二刮板14底部安装有转动辊,前述转动辊的长度与前述第一刮板12的长度相同,用于通过转动辊对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表面的胶体进行进一步的均匀与平整,提高对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的上胶质量。
23.其中,前述第一伸缩杆11与前述第二伸缩杆13分别为液压杆,该液压杆为市面上现有的产品,其型号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购。
24.参考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胶头滴管10对胶液流速的控制,在前述导流管侧壁有控制阀,用于通过控制阀调节胶液从连接块的流出速率,并用于调节胶头滴管10的滴胶速率。
25.需要说明的是,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在移动平台2上匀速移动的过程中,双向驱动装置5驱动两组上交组件以垂直于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的移动方向移动,同时位于导流管底部两端的胶头滴管10对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表面滴加胶液,并使得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表面的胶液的路径呈“s”形,避免胶液滴加过多,通过安装在第一刮板12底部的橡胶条对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表面的胶液进行初步抹匀,再通过安装在第二刮板14底部的转动辊对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表面的胶液进行再次抹匀,提高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表面胶液的均匀性,提高聚酰亚胺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箔的生产质量。
26.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技术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27.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技术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技术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