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扬尘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23774发布日期:2022-01-15 10:22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扬尘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是一种建筑工程用扬尘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英文名:building engineering),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
3.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需要使用到飞尘处理装置进行处理,传统的飞尘处理装置的处理效率较低,处理的范围有限,使用时也不够稳定。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扬尘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扬尘处理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普通扬尘处理装置效率较低,处理范围较小的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扬尘处理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支撑台、转动台、输水机泵、万向轮、支撑结构、喷洒结构和稳定结构;
6.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处转动连接有转动台,所述转动台的上表面处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顶端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处设置有喷洒结构,所述固定底座的侧边处安装设置有稳定结构。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支撑台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延伸至转动台的底面处且与转动台之间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柱、升降块、固定杆、固定板、伺服驱动电机和螺纹杆,所述转动台的上表面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支撑柱的内腔中滑动设置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的上表面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杆的一端,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柱的内腔上壁且延伸至壁外,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的内腔底壁处固定安装有伺服驱动电机,所述伺服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处固定连接有螺纹杆的一端,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柱的内腔上壁处且与支撑柱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贯穿升降块且与升降块之间螺纹配合。
10.进一步地,所述喷洒结构包括固定管、水雾喷头a、支撑杆、固定块、球头、水雾喷头b和连接软管,所述固定管的两侧处均固定安装有水雾喷头a,所述固定管的上表面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杆的一端,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球头,所述球头的一端处固定连接有水雾喷头b,所述水雾喷头b的一端处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的一端,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管处且与固定管之间相互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的侧壁处螺纹设置有限位螺栓。
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处固定安装有输水机泵,所述输水机泵的输出端处固定连接有输送软管的一端,所述输送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管处且与固定管之间连通固定。
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的底面四角处均安装设置有万向轮。
14.进一步地,所述稳定结构包括矩形壳、电动推杆a和电动推杆b,所述固定底座的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矩形壳,所述矩形壳的内腔两侧中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a,两个所述电动推杆a的一端均贯穿矩形壳的侧壁壁外,所述电动推杆a的一端处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b。
15.进一步地,四个所述电动推杆b的底端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脚,所述固定脚的底面处设置有防滑纹。
16.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通过喷洒结构可以在建筑工地进行喷洒水雾对扬尘进行喷雾降尘处理,对扬尘进行抑制,同时本技术的喷洒范围较为广泛,喷洒的位置角度方便调整,使用较为灵活,本技术具有支撑结构,通过支撑结构可以使得本装置的喷洒高度进行灵活的调整,可以适用与不同的场景下使用,本装置具有稳定结构,通过稳定结构可以使得本装置在工作时进行稳定的放置,不易倾倒,稳定效果较好,同时又便于移动,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2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矩形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固定底座,2、支撑台,3、转动台,4、伺服电机,5、支撑柱,6、升降块,7、固定杆,8、固定板,9、伺服驱动电机,10、螺纹杆,11、固定管,12、水雾喷头a,13、支撑杆,14、固定块,15、球头,16、水雾喷头b,17、连接软管,18、限位螺栓,19、输水机泵,20、输送软管,21、万向轮,22、矩形壳,23、电动推杆a,24、电动推杆b,25、固定脚。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
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5.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6.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9.本实施例中的稳定结构可以适用于各种扬尘处理装置,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一种扬尘处理装置,本实施例中的稳定结构可以用来进行辅助稳定如下扬尘处理装置。
30.该扬尘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吸尘口和第一水箱,所述箱体外侧设置有放置架、推把、万向轮、卸料斗和固定套,且放置架之间设置有吸尘口,所述吸尘口下部安装有吸风机,吸尘口通过伸缩管与进料管连接在一起,吸尘口通过转轴与连接板相连接,所述连接板另一端连接有提杆,且提杆上安装有手持把,所述进料管右端从左向右依次固定有固定板、喷淋装置和水泵,进料管下方设置有集尘槽,且集尘槽外包裹有隔板,所述隔板右侧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有固定板、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左侧隔板上方设置有风扇,且风扇安装在固定件上,所述第一水箱通过滑槽安装在导轨之间,第一水箱内部设置有过滤网,第一水箱右侧设置有斜管,所述水泵底部连接有水管,且水管与第二水箱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箱体呈长方体状,箱体底面上安装都有万向轮,箱体顶面上固定有放置架,箱体右侧面上部安装有推把,箱体前侧面底部设置有卸料斗、水箱板和进水口,箱体后侧面上安装有固定套,且固定套上固定有提杆,优选的,所述吸尘口下部设置有吸风机,吸尘口底端连接有伸缩管,吸尘口左右两侧安装有转轴,且转轴上套装有连接板,转轴可放置在两个放置架之间,优选的,所述进料管左下方设置有风扇,风扇通过固定件固定在箱体左侧板上,进料管正下方设置有集尘槽,进料管右侧箱体顶板上固定有固定板,且固定板正下方的箱体底板上设置有固定板,上下两个固定板之间连接有纱网,优选的,所述第一水箱左右两侧中部设置有滑槽,第一水箱通过滑槽可在导轨上滑动,第一水箱前侧面位于水箱板后侧,第一水箱正上方设置有喷淋装置,且喷淋装置与水泵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第二水箱位于第一水箱右侧,第二水箱与第一水箱通过斜管相连通,第二水箱正上方设置有水泵,第二水箱前侧箱体上开设有进水口,优选的,所述导轨设置在箱体底板上的两个固定板内侧。
31.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用于辅助稳定其他结构的扬尘处理装置。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建筑工程用扬尘处理装置进行介绍。
32.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建筑工程用扬尘处理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支撑台2、转动台3、输水机泵19、万向轮21、支撑结构、喷洒结构和稳定结构;
33.所述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台2,所述支撑台2的上表面处转动连接有转动台3,所述转动台3的上表面处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顶端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的上表面处设置有喷洒结构,所述固定底座1的侧边处安装设置有稳定结构,本技术具有喷洒结构,通过喷洒结构可以在建筑工地进行喷洒水雾对扬尘进行喷雾降尘处理,对扬尘进行抑制,同时本技术的喷洒范围较为广泛,喷洒的位置角度方便调整,使用较为灵活,本技术具有支撑结构,通过支撑结构可以使得本装置的喷洒高度进行灵活的调整,可以适用与不同的场景下使用,本装置具有稳定结构,通过稳定结构可以使得本装置在工作时进行稳定的放置,不易倾倒,稳定效果较好,同时又便于移动,适合推广使用。
34.所述支撑台2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支撑台2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的输出轴末端延伸至转动台3的底面处且与转动台3之间固定连接,通过伺服电机4的工作可以带动转动台3进行转动;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柱5、升降块6、固定杆7、固定板8、伺服驱动电机9和螺纹杆10,所述转动台3的上表面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支撑柱5的内腔中滑动设置有升降块6,所述升降块6的上表面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杆7的一端,所述固定杆7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柱5的内腔上壁且延伸至壁外,所述固定杆7的顶端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通过升降块6的移动可以带动固定杆7进行移动,通过固定杆7的移动可以带动固定板8进行移动;所述支撑柱5的内腔底壁处固定安装有伺服驱动电机9,所述伺服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末端处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0的一端,所述螺纹杆10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柱5的内腔上壁处且与支撑柱5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10贯穿升降块6且与升降块6之间螺纹配合,通过伺服驱动电机9的工作可以带动螺纹杆10进行旋转,通过螺纹杆10的旋转可以带动升降块6进行移动;所述喷洒结构包括固定管11、水雾喷头a12、支撑杆13、固定块14、球头15、水雾喷头b16和连接软管17,所述固定管11的两侧处均固定安装有水雾喷头a12,所述固定管11的上表面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3的一端,所述支撑杆13的另一端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球头15,所述球头15的一端处固定连接有水雾喷头b16,所述水雾喷头b16的一端处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17的一端,所述连接软管17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管11处且与固定管11之间相互连接,通过水雾喷头b16的喷洒作用可以方便的进行喷雾降尘处理,同时通过球头15也可以方便的进行对水雾喷头b16的角度进行调整;所述固定块14的侧壁处螺纹设置有限位螺栓18,通过限位螺栓18可以用于对球头15进行固定;所述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处固定安装有输水机泵19,所述输水机泵19的输出端处固定连接有输送软管20的一端,所述输送软管20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管11处且与固定管11之间连通固定,通过输水机泵19的工作可以将水输送至固定管11内;所述固定底座1的底面四角处均安装设置有万向轮21,通过万向轮21可以较为方便的搬运移动本装置;所述稳定结构包括矩形壳22、电动推杆a23和电动推杆b24,所述固定底座1的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矩形壳22,所述矩形壳22的内腔两侧中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a23,两个所述电动推杆a23的一端均贯穿矩形壳22的侧壁壁外,所述电动推杆a23的一端处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b24,通过电动推杆a23的移动可以带动电动推杆b24进行移动;四个所述电动推杆b24的底端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脚25,所述固定脚25的底面处设置有防滑纹,通过电动推杆b24的伸长可以带动固定脚25向下移动,通过固定脚25抵在地面上并撑起本装
置,可以使得本装置较为稳定的进行工作。
35.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输水机泵19的输入端外接软管接至水源中,通过电动推杆a23的工作可以带动电动推杆b24进行移动,同时通过电动推杆b24的伸长可以带动固定脚25向下移动,通过固定脚25抵在地面上并撑起本装置,可以使得本装置较为稳定的进行工作,通过输水机泵19的工作可以将水输送至固定管11内,通过水雾喷头a12可以将水进行雾化喷出,通过水雾喷头b16的喷洒作用可以方便的进行喷雾降尘处理,同时通过球头15也可以方便的进行对水雾喷头b16进行调整,通过伺服电机4的工作可以带动转动台3进行转动,通过转动台3的转动可以带动固定管11进行转动,进而可以进行旋转喷洒,同时通过伺服驱动电机9的工作可以带动螺纹杆10进行旋转,通过螺纹杆10的旋转可以带动升降块6进行移动,通过升降块6的移动可以带动固定杆7进行移动,通过固定杆7的移动可以带动固定板8进行移动,调整喷洒的高度。
36.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37.1.本技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本技术具有喷洒结构,通过喷洒结构可以在建筑工地进行喷洒水雾对扬尘进行喷雾降尘处理,对扬尘进行抑制,同时本技术的喷洒范围较为广泛,喷洒的位置角度方便调整,使用较为灵活;
38.2.本技术具有支撑结构,通过支撑结构可以使得本装置的喷洒高度进行灵活的调整,可以适用与不同的场景下使用;
39.3.本装置具有稳定结构,通过稳定结构可以使得本装置在工作时进行稳定的放置,不易倾倒,稳定效果较好,同时又便于移动,适合推广使用。
40.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4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