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基磺草酮用翻转式结晶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2120发布日期:2022-02-19 17:29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甲基磺草酮用翻转式结晶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一种甲基磺草酮用翻转式结晶反应釜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晶釜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甲基磺草酮用翻转式结晶反应釜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人们通常以2-硝基-4-甲砜基苯甲酸为原料,在先后经过酰氯化、酯化和催化重排之后,精制得到甲基磺草酮产品。由于反应温度和结晶温度的不一致,因此,中间等待釜内温度从反应温度降至结晶温度的过程较为耗费时间,且带来了热量的浪费,而更换反应釜又比较麻烦,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甲基磺草酮用翻转式结晶反应釜,能够在一个釜体内完成反应和结晶步骤,既节约了换热时间,又减少了热量浪费。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甲基磺草酮用翻转式结晶反应釜,包括釜体、支撑架、换热器、驱动器和控制器,所述釜体内设有隔板并将釜体的内腔分隔形成一上一下设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通道,所述通道可封闭,所述釜体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连通的放料口,两个所述换热器分别与釜体相连接并利用循环流动的冷媒或者热媒调节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的温度,所述釜体安装在支撑架之上并由驱动器驱动转动从而上下互换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位置,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釜体、换热器和驱动器电连接。
5.作为优选,所述釜体包括筒体、端封、料管、料阀、隔板、交换管和交换阀,两个所述端封分别封闭位于筒体上下两侧的开口,所述料管的一端与伸入端封之内并与第一腔室或第二腔室相连通而另一端则安装有料阀,所述隔板水平固定在筒体的内壁上,所述交换管固定在封板之上且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连通,所述交换阀安装在交换管之上,所述筒体的筒壁内设有供冷媒或者热媒流动的媒介腔,所述媒介腔的进口和出口处分别设有接管。
6.作为优选,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箱、换热管和换热泵,所述换热箱与釜体之间通过换热管相连接并形成供冷媒或者热媒循环流动的循环管路,所述换热泵安装在循环管路上。
7.作为优选,还包括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分别安装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内,所述搅拌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设有隔温材料。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在釜体内的带有可封闭通道的隔板,将釜体的内腔分隔形成一上一下设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再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上分别设置放料口,在工作期间,能够利用驱动器翻转釜体,交换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
位置,利用换热器分别调节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温度,从而在一个釜体内完成反应和结晶步骤,既节约了换热时间,又减少了热量浪费;通过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分别安装搅拌器,既能够使得原料充分相互接触,又能够根据所需调节结晶大小;通过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设置隔温材料,能够有效减少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的热量交互。
10.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甲基磺草酮用翻转式结晶反应釜的主视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甲基磺草酮用翻转式结晶反应釜的釜体的主视图。
13.图中:1-釜体、11-筒体、111-接管、12-端封、13-料管、14-料阀、15-隔板、16-交换管、17-交换阀、18-第一腔室、19-第二腔室、2-支撑架、3-换热器、31-换热箱、32-换热管、33-换热泵、4-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14.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甲基磺草酮用翻转式结晶反应釜,包括釜体1、支撑架2、换热器3、驱动器4和控制器,所述釜体1内设有隔板15并将釜体1的内腔分隔形成一上一下设置的第一腔室18和第二腔室19,所述隔板15上设有连通第一腔室18和第二腔室19的通道,所述通道可封闭,所述釜体1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腔室18和第二腔室19相连通的放料口,两个所述换热器3分别与釜体1相连接并利用循环流动的冷媒或者热媒调节第一腔室18和第二腔室19内的温度,所述釜体1安装在支撑架2之上并由驱动器4驱动转动从而上下互换第一腔室18和第二腔室19的位置,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釜体1、换热器3和驱动器4电连接。
15.所述釜体1包括筒体11、端封12、料管13、料阀14、隔板15、交换管16和交换阀17,两个所述端封12分别封闭位于筒体11上下两侧的开口,所述料管13的一端与伸入端封12之内并与第一腔室18或第二腔室19相连通而另一端则安装有料阀14,所述隔板15水平固定在筒体11的内壁上,所述交换管16固定在封板15之上且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腔室18和第二腔室19相连通,所述交换阀17安装在交换管16之上,所述筒体11的筒壁内设有供冷媒或者热媒流动的媒介腔,所述媒介腔的进口和出口处分别设有接管111。
16.所述换热器3包括换热箱31、换热管32和换热泵33,所述换热箱31与釜体1之间通过换热管32相连接并形成供冷媒或者热媒循环流动的循环管路,所述换热泵33安装在循环管路上。
17.还包括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分别安装在第一腔室18和第二腔室19之内,所述搅拌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18.所述第一腔室18和第二腔室19之间设有隔温材料。
19.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20.首先,打开位于釜体1下方的料阀14,并沿着料管13向第二腔室19内注入原料。接着,关闭位于釜体1下方的料阀14,并启动与第二腔室19相对应的换热器3,利用换热泵33泵使得热媒在釜体1和换热箱31之间循环流动,从而保持第二腔室19始终处于合适的反应温度,并逐渐反应制得所需产物。期间,还可启动位于第二腔室19内的搅拌器,从而使得原料之间充分接触。待反应结束后,利用驱动器4驱动釜体翻转180
°
,使得第一腔室18和第二腔
室19的位置上下互换。接着,打开交换阀17,使得位于第二腔室19内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沿着交换管16而进入第一腔室18之中。此时,启动与第一腔室18相对应的换热器3,利用换热泵33泵使得冷媒在釜体1和换热箱31之间循环流动,从而保持第一腔室18始终处于合适的结晶温度,并逐渐反应制得所需产物的结晶。此外,还可根据所需结晶颗粒的大小,选择是否启动位于第一腔室18内的搅拌器或者调解搅拌器的转速。
21.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在釜体内的带有可封闭通道的隔板,将釜体的内腔分隔形成一上一下设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再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上分别设置放料口,在工作期间,能够利用驱动器翻转釜体,交换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位置,利用换热器分别调节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温度,从而在一个釜体内完成反应和结晶步骤,既节约了换热时间,又减少了热量浪费;通过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分别安装搅拌器,既能够使得原料充分相互接触,又能够根据所需调节结晶大小;通过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设置隔温材料,能够有效减少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的热量交互。
22.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