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芯片的操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41915发布日期:2021-12-01 12:57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流控芯片的操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操控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的操控装置。


背景技术:

2.微流控芯片技术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由于它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物、化学、医学、流体、电子、材料、机械等学科交叉的崭新研究领域。如专利申请号:201410433196.3,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上的多态操控装置,包括可调节转动速度的转动平台、设置在转动平台上的微流控芯片和雕刻在微流控芯片中的至少一条微流管道,还包括副转轴和限位结构,微流控芯片能围绕副转轴转动,通过转动平台的转动加速度来调整微流管道方向与转动平台径向之间夹角,使得微流管道中的液滴流向发生变化;限位结构用于使微流控芯片锁定在预设的至少2个不同角度状态。具备如下优点:克服了传统微流控中的微流管道单向流动特性,本装置通过调节转动平台加速或者减速时的加速度,用产生的欧拉力来操控微流控芯片相对于转动平台并围绕副转轴发生转动,当微流控芯片处在不同的角度状态时,微流管道中的液滴或者液流有不同的流动特性,并且能够根据转动加速度的变化改变微流管道中液体的流动状态,包括液流在管道内实现双向流动,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3.但该申请仍存在以下缺陷:转动平台为开放式工作状态,在高速旋转时,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在旋转的过程中,微流控芯片的表面容易混入空气中的灰尘或杂质。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的操控装置,提高了工作时的安全性,并且可以避免微流控芯片的表面混入空气中的灰尘或杂质。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微流控芯片的操控装置,包括转动平台、副转轴、主轴、锁位阀和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螺钉a安装在防护筒的底部,所述电机的上方为电机轴,所述防护筒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电机轴相对应的轴孔,所述转动平台、所述副转轴、所述主轴和所述锁位阀均位于所述防护筒的内侧,所述防护筒的前侧下方设有检修口,所述防护筒的前侧下方通过螺丝安装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位于所述检修口的前侧,所述防护筒的下方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包括立柱和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直径大于所述立柱的直径,所述立柱之间相互平行,所述支撑腿通过螺钉b安装在基板的上方,所述基板的上方焊接有定位台,所述定位台包括平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分别焊接在所述平板的下方左右两侧,所述平板的上方通过螺钉c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下方为升降轴,所述升降轴的底部螺接有过滤盖,所述过滤盖盖在所述防护筒的顶部,所述过滤盖的中部上方焊接有螺接套,所述过滤盖的表面分别卡装有滤网a和滤网b,所述滤网b位于所述滤网a的右侧,所述主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在所述电机轴的上方,微流控芯片通过所述副转轴安装在所述转动平台的上方,所述锁位阀分别设置在微流控芯片的两侧。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防护筒为顶部敞开式结构,所述防护筒的直径大于所述转动平台的直径。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检修门的左右两侧为安装块,所述检修门位于所述主轴的前侧。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腿与所述防护筒之间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所述固定块焊接在所述立柱的底部。
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基板与所述平板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电机与所述基板之间设有间距。
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液压缸位于所述过滤盖的上方,所述平板的表面设有与所述升降轴相对应的通孔。
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滤盖位于所述转动平台的上方,所述过滤盖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间隔。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防护筒的设置,提高了工作时的安全性,并且通过过滤盖的设置,可有效避免在旋转的过程中,微流控芯片的表面混入空气中的灰尘或杂质。
附图说明
1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盖、滤网a和滤网b连接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筒、检修门和支撑腿连接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号:1、转动平台;2、微流控芯片;4、副转轴;5、主轴;6、锁位阀;8、电机;100、防护筒;101、检修门;102、支撑腿;103、基板;104、定位台;105、液压缸;106、过滤盖;107、滤网a;108、滤网b。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0.请参考图1、图2和图3,一种微流控芯片的操控装置,包括转动平台1、副转轴4、主轴5、锁位阀6和电机8,所述电机8通过螺钉a安装在防护筒100的底部,所述电机8的上方为电机轴,所述防护筒100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电机轴相对应的轴孔,所述转动平台1、所述副转轴4、所述主轴5和所述锁位阀6均位于所述防护筒100的内侧,所述防护筒100的前侧下方设有检修口,所述防护筒100的前侧下方通过螺丝安装有检修门101,所述检修门101位于所述检修口的前侧,所述防护筒100的下方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撑腿102,所述支撑腿102包括立柱和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直径大于所述立柱的直径,所述立柱之间相互平行,所述支撑腿
102通过螺钉b安装在基板103的上方,所述基板103的上方焊接有定位台104,所述定位台104包括平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分别焊接在所述平板的下方左右两侧,所述平板的上方通过螺钉c安装有液压缸105,所述液压缸105的下方为升降轴,所述升降轴的底部螺接有过滤盖106,所述过滤盖106盖在所述防护筒100的顶部,所述过滤盖106的中部上方焊接有螺接套,所述过滤盖106的表面分别卡装有滤网a107和滤网b108,所述滤网b108位于所述滤网a107的右侧。
21.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防护筒100为顶部敞开式结构,所述防护筒100的直径大于所述转动平台1的直径。所述检修门101的左右两侧为安装块,所述检修门101位于所述主轴5的前侧。
22.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腿102与所述防护筒100之间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所述固定块焊接在所述立柱的底部。所述基板103与所述平板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电机8与所述基板103之间设有间距。
23.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液压缸105位于所述过滤盖106的上方,所述平板的表面设有与所述升降轴相对应的通孔。所述过滤盖106位于所述转动平台1的上方,所述过滤盖106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间隔。
24.实施例1:电机8通过螺钉a安装在防护筒100的底部,转动平台1、副转轴4、主轴5和锁位阀6均位于防护筒100的内侧,检修门101通过螺丝安装在防护筒100的前侧下方,支撑腿102分别设置在防护筒100的下方左右两侧,且之间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支撑腿102通过螺钉b安装在基板103的上方,定位台104焊接在基板103的上方,液压缸105通过螺钉c安装在平板的上方,过滤盖106螺接在升降轴的底部,滤网a107和滤网b108均卡装在过滤盖106的表面,滤网b108位于滤网a107的右侧。
25.实施例2:通过防护筒100的设置,提高了转动平台1在高速旋转时的安全性,不会出现伤人事件,并且在旋转的过程中,过滤盖106的滤网a107和滤网b108可以将空气中的灰尘或杂质隔离在防护筒100外,能够避免混入到微流控芯片2的表面,同时过滤盖106的开合,可以通过液压缸105控制,非常方便。
26.以上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