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泥热脱附后不凝尾气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09888发布日期:2022-01-01 00:4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油泥热脱附后不凝尾气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油泥热脱附后不凝尾气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现已成为当今环境领域研究的新的热点。其中,热脱附处理技术因具有处理速度快、除油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而在石油污染土壤中广泛应用。油泥经过热解吸后会产生挥发份,挥发份在经过冷凝分离回收油类后,还会残余一些沸点低于室温的的不凝气,不凝气中含有无机污染物和少量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如粉尘、so2、no
x
、h2s等,有机污染物包括低沸点的有机物如短链醛、醇、酸、酚类(4

羟基3

甲基

正丁醛、乙酸、丁酸、苯乙烯、4

甲基

己醛、苯甲醛、3

甲基苯酚),这些不凝气不需经过复杂的尾气处理,只需经过脱硫除酸和催化氧化处理即可达标排放。而目前对不凝气的处理研究较少,多以传统的尾气处理方式对不凝气进行处理,而传统的尾气处理方式环节较多,处理过程较复杂,处理成本较高,不适用于不凝气的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油泥热脱附后不凝尾气的处理系统,缩减尾气处理流程,提高不凝气处理效率,使不凝气的处理效率提升20

30%,减少尾气处理成本,将尾气处理成本降低10

20%。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油泥热脱附后不凝尾气的处理系统,包括:除酸洗涤系统,所述除酸洗涤系统包括:喷淋除酸装置、循环碱液系统及催化氧化系统,所述喷淋除酸装置包括喷淋除酸装置壳体、入口烟道、出口烟道、填料层、喷淋母管、喷淋支管和喷淋器,所述循环碱液系统包括循环碱液箱、循环进液管、循环出液管、循环进液泵、循环出液泵和自动加碱装置,所述催化氧化系统包括催化氧化装置壳体、进风口、加热管、顶部电连接单元、催化氧化材料、底部电连接单元、出风口和支架。
5.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喷淋除酸装置壳体底部一侧设置有入口烟道,顶部设置有出口烟道,所述填料层对应设置于喷淋除酸装置壳体内侧,所述喷淋母管对应连接设置于喷淋除酸装置壳体内侧顶部和入口烟道上,所述喷淋除酸装置壳体内顶部和入口烟道内设置有与喷淋母管对应连接的喷淋支管,所述喷淋支管上设置有喷淋器。
6.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填料层自上而下对应设置有多层,任一所述填料层内填充设置有塑料空心球填料。
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碱液箱的底部一侧通过带循环进液泵的循环进液管与喷淋母管对应连接,所述循环碱液箱的侧边顶部通过带循环出液泵的循环出液管与喷淋除酸装置壳体底部的碱液出口对应连接,所述循环碱液箱顶部设置有自动加碱装置。
8.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喷淋器设置有多个并分别在喷淋除酸装置壳体内顶部和入口烟道的同一截面内均匀分布。
9.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碱液箱内侧壁设置有与自动加碱装置对应电性连接的ph检测传感器。
10.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催化氧化装置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催化氧化装置壳体的进风口与出口烟道对应连接,所述催化氧化装置壳体内纵向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催化氧化装置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与加热管上下端电性连接的顶部电连接单元和底部电连接单元,所述催化氧化装置壳体的出风口一侧设置有催化氧化材料,所述催化氧化装置壳体的底部对应设置有支架。
11.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设置有多个并等间隔分布排列。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缩减尾气处理流程,提高不凝气处理效率,使不凝气的处理效率提升20

30%,减少尾气处理成本,将尾气处理成本降低10

20%。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油泥热脱附后不凝尾气的处理系统一较佳实施例的除酸洗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油泥热脱附后不凝尾气的处理系统一较佳实施例的催化氧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1结合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18.一种用于油泥热脱附后不凝尾气的处理系统,包括:
19.除酸洗涤系统,被配置为用于对油泥热脱附后挥发份中的不凝气进行碱洗以除去其中的so2、nox、h2s等酸性物质,其包括:
20.喷淋除酸装置,被配置为采用双重喷淋对尾气碱洗除酸,
21.循环碱液系统,被配置为循环提供对尾气喷淋的碱液;
22.催化氧化系统,被配置为用于对经过碱洗后的尾气进行催化氧化。
23.其中,所述喷淋除酸装置包括喷淋除酸装置壳体1、入口烟道2、出口烟道3、填料层4、喷淋母管5、喷淋支管6和喷淋器7。
24.所述喷淋除酸装置壳体1底部一侧设置有入口烟道2,用于通入废气,顶部设置有出口烟道3,用于排出碱洗后的废气。
25.所述填料层4在喷淋除酸装置壳体1内侧自上而下对应设置有多层,用于对废气进行分散与碱液接触。所述填料层4内填充设置有塑料空心球填料,增大气液接触面积,提高气体的停留时间,促进了碱液对尾气的喷淋效果。
26.所述喷淋母管5对应连接设置于喷淋除酸装置壳体1内顶部和入口烟道2上,用于将接收到的碱洗液进行输送。所述喷淋除酸装置壳体1内顶部和入口烟道2内设置有与喷淋母管5对应连接的喷淋支管6,用于将输送的碱洗液分散至喷淋支管6,所述喷淋支管6上设置有喷淋器7,所述喷淋器7设置有多个并分别在喷淋除酸装置壳体1内顶部和入口烟道2的同一截面内均匀分布,保证喷淋器7的喷淋范围100%覆盖喷淋除酸装置壳体1和入口烟道2的截面,实现了气液的全面接触。
27.所述循环碱液系统包括循环碱液箱8、循环进液管9、循环出液管10、循环进液泵11、循环出液泵12、ph检测传感器13和自动加碱装置14。
28.其中,循环碱液箱8内碱洗液为ph为9

11的氢氧化钠溶液,优选为ph为9

10的氢氧化钠溶液,碱洗液与废气的接触时间为5~15秒,液气体积比为(3~15):1。
29.所述循环碱液箱8的底部一侧通过带循环进液泵11的循环进液管9与喷淋母管5对应连接,通过循环进液泵11将循环碱液箱8内的碱洗液经过循环进液管9送入喷淋母管5内。
30.所述循环碱液箱8的侧边顶部通过带循环出液泵12的循环出液管10与喷淋除酸装置壳体1底部的碱液出口15对应连接,通过循环出液泵12将喷淋除酸装置壳体1内喷淋后的碱洗液经过循环出液管10回收至循环碱液箱8内,实现碱洗液的循环使用。
31.所述循环碱液箱8顶部设置有自动加碱装置14,用于对循环碱液箱8进行加碱。所述循环碱液箱8内侧壁设置有与自动加碱装置14对应电性连接的ph检测传感器13,ph检测传感器13实现对循环碱液箱8内的碱洗液ph进行实时监测,当ph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碱洗液的ph值低于设定值时,控制自动加碱装置14向循环碱液箱8内加碱,以将碱洗液ph调整至设定范围。
32.具体操作方式为:将尾气从喷淋除酸装置壳体底部一侧的入口烟道送入,在入口烟道内进行第一次喷淋碱洗除酸,尾气进入喷淋除酸装置壳体中被多层填料层分散,并于填料层上方喷淋器所喷淋的碱洗液接触进行第二次喷淋碱洗除酸,所得碱洗尾气从喷淋除酸装置壳体顶部的出口烟道送出,所得碱洗液从喷淋除酸装置壳体底部的碱液出口送出至循环碱液箱。双重喷淋方式有效避免塔内部气体短流现象的发生。
33.所述催化氧化系统包括催化氧化装置壳体16、进风口17、加热管18、顶部电连接单元19、催化氧化材料20、底部电连接单元21、出风口22和支架23。
34.所述催化氧化装置壳体1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17和出风口22,以方便进气和出气。所述催化氧化装置壳体16的进风口17与出口烟道3对应连接,以方便将碱洗后的尾气通入。
35.所述催化氧化装置壳体16内纵向设置有多个等间隔分布排列的加热管18,各加热管18之间的间隙形成加热空间,极大的增加了气体与加热管18的接触面积,可对尾气进行充分加热,加热管18数量可根据加热需求增加或减少。
36.所述催化氧化装置壳体1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与加热管18上下端电性连接的顶部电连接单元19和底部电连接单元21,以实现加热管的电路连通。
37.所述催化氧化装置壳体16的出风口22一侧设置有催化氧化材料20,用于对加热后
的尾气进行氧化,尾气经氧化分解后得到净化气,净化气从出风口22排出。催化氧化材料20为蜂窝状规整催化材料,材料长度为20

30cm/节,尾气在其内部穿过,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尾气的成分和(或)浓度选择一种或多种催化剂串联使用,气体在其内部的停留时间为3~4s/节。
38.所述催化氧化装置壳体16的底部对应设置有多个支架23用以支撑固定。
3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用于油泥热脱附后不凝尾气的处理系统,缩减尾气处理流程,提高不凝气处理效率,使不凝气的处理效率提升20

30%,减少尾气处理成本,将尾气处理成本降低10

20%。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