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70551发布日期:2022-03-09 09:51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分离装置,用于分离比重不同又不相互溶解的两种液体。


背景技术:

2.在国家经济产业持续发展和规模扩大的过程中,煤化工项目不断增加,由此产生的焦油也成为一种广泛的化工原料。但目前煤气水分离工段送往成品罐区的焦油存在含水量大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主要靠无压重力沉降方式使两液体出现分层现象进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分离效果的好坏与停留时间密切相关,高负荷运行阶段,成品罐区将没有足够的静置分离时间,为尽快腾出罐容,必然要减少静置分离时间,加大返水量,返回煤气水分离的焦油分离水里面油的成分将会增高,将会导致煤气水分离系统水质恶化,进而导致酚氨回收装置不能正常运行。
3.为降低焦油含水量,目前很多企业常采用通过两个焦油储罐倒罐的方式将分离出来的煤气水送回煤气水分离工段,但这样的方式不仅影响油品外售还增加了煤气水分离工段的水处理压力。目前也有些企业采取增加中间缓冲罐的办法来降低焦油含水量,但是这种方法存在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分离装置,能够用于分离比重不同又不相互溶解的两种液体。
5.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进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液体分离装置,包括储槽和“几”字形管线,所述储槽的侧壁上端设有事故溢流口,所述“几”字形管线最高点低于所述事故溢流口的设置高度,所述事故溢流口上安装有事故溢流管线,所述储槽的底部为锥形,所述储槽的底部设有第一锥底直排管,所述第一锥底直排管上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锥底直排管的下方连接有第二锥底直排管,所述第二锥底直排管上安装有第三控制阀;
7.所述“几”字形管线包括第一水平横管、第二水平横管、第三水平横管、第一垂直竖管和第二垂直竖管,所述第一水平横管上安装有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一水平横管的一端与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之间的管路部分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垂直竖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垂直竖管的上端与第二水平横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水平横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垂直竖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垂直竖管的下端与第三水平横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水平横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之间的管路部分相连通。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事故溢流口距离“几”字形管线最高点的高度差h的计算公式如下:
9.ρ
焦油
×g×
h1=ρ

×g×
h2ꢀꢀꢀ
(1)
10.h=h
1-h2ꢀꢀꢀ
(2)
11.其中,ρ
焦油
为焦油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1为事故溢流口距离第四控制阀的高度差,ρ

为水的密度,h2为“几”字形管线高点距离第四控制阀的高度差,h为事故溢流口距离“几”字形管线高点的高度差。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水平横管的中部通过法兰连接有防虹吸管,所述防虹吸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槽的顶部连通。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虹吸管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所述储槽的侧壁上端设有溢流排水口,且所述溢流排水口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事故溢流口的设置高度,所述溢流排水口上设置有溢流排水管线。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溢流排水管线上设置有第六控制阀。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液体分离装置在降低焦油含水量中的应用。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消耗其它能源,节约资源,不需要辅助试剂,即可实现比重不同又不相互溶解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效率高,成本低,且不带来新的杂质。
18.(2)本实用新型能最大限度的使用储槽的有效容积,还能延长焦油在储槽中的静置时间,更好的进行油水分离,油品含水量降低后,为焦油随时外售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几”字形管线的上顶端增加一根与储槽顶部相连接的防虹吸管进行均压,可以有效的阻止虹吸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降低焦油1#的含水量时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降低焦油2#的含水量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1
27.如图1所示,一种液体分离装置,包括储槽15和“几”字形管线,所述储槽15的侧壁上端设有事故溢流口,所述“几”字形管线最高点低于所述事故溢流口的设置高度,所述事故溢流口上安装有事故溢流管线14,所述储槽15的底部为锥形,所述储槽15的底部设有第
一锥底直排管5,所述第一锥底直排管5上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第一控制阀1和第二控制阀3,所述第一锥底直排管5的下方连接有第二锥底直排管6,所述第二锥底直排管6上安装有第三控制阀4;
28.所述“几”字形管线包括第一水平横管7、第二水平横管9、第三水平横管11、第一垂直竖管8和第二垂直竖管10,所述第一水平横管7上安装有第四控制阀2,所述第一水平横管7的一端与第一控制阀1和第二控制阀3之间的管路部分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垂直竖管8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垂直竖管8的上端与第二水平横管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水平横管9的另一端与第二垂直竖管10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垂直竖管10的下端与第三水平横管1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水平横管11的另一端与第二控制阀3和第三控制阀4之间的管路部分相连通。
29.此可降低煤气水分离工段焦油含水量的装置所述第二水平横管9的中部通过法兰12连接有防虹吸管13,所述防虹吸管13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槽15的顶部连通。
30.所述事故溢流口距离“几”字形管线最高点的高度差h的计算公式如下:
31.ρ
焦油
×g×
h1=ρ

×g×
h2ꢀꢀꢀ
(1)
32.h=h
1-h2ꢀꢀꢀ
(2)
33.其中,ρ
焦油
为焦油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1为事故溢流口距离第四控制阀2的高度差,ρ

为水的密度,h2为“几”字形管线高点距离第四控制阀2的高度差,h为事故溢流口距离“几”字形管线高点的高度差。
34.实施例2
35.基于实施例1的结构基础上,在实施例2中,所述防虹吸管13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16,所述储槽15的侧壁上端设有溢流排水口,且所述溢流排水口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事故溢流口的设置高度,所述溢流排水口上设置有溢流排水管线17,所述溢流排水管线17上设置有第六控制阀18。
36.实施例3
37.实施例1中所述液体分离装置在降低焦油含水量中的应用。
38.如图2所示,在利用本实用新型降低密度小于水的焦油(简焦油1#)的含水量时,焦油1#在储槽15中静置分层,由于密度差焦油1#在上层水在下层,当储槽15连续进液时打开第一控制阀1和第四控制阀2,关闭第二控制阀3,下层的水靠罐内液体的重力压入第一锥底直排管5、第一水平横管7、第一垂直竖管8、第二水平横管9、第二垂直竖管10和第三水平横管11,然后打开第三控制阀4将储槽15内分离出的水排入污水槽,从而脱除焦油1#中的水分。这样在储槽15锥形底部的低点取样分析合格就能保证储槽15中的油品全部为含水量合格的焦油1#。
39.实施例4
40.实施例2中所述液体分离装置在降低焦油含水量中的应用。
41.如图3所示,在利用本实用新型降低密度大于水的焦油(简焦油2#)的含水量时,第一控制阀1和第五控制阀16处于关闭状态,打开第六控制阀18,焦油2#在储槽15内随着停留时间延长逐渐实现分离,密度较大的焦油2#沉降到下部,密度相对较小的水浮至储槽15的上部,随着液位上升,当水层达到储槽15上部的溢流排水口时,分离出来的水通过溢流排水管线17连续排入地管,直至溢流排水口排出焦油2#则说明整个罐内均是产品焦油2#,水已
全部排出。此时起泵外送可保证焦油2#含水含量合格。
42.本实用新型既可实现密度小于水的焦油(简称焦油1#)含水量的降低,又可用于密度大于水的焦油(简称焦油2#)含水量的降低,能够有效地解决煤气水分离工段焦油含水量高的问题,使得送往成品罐区的焦油的含水量降低,无需再次脱水就能达到外售标准,使得油品外售更加方便,而且投资小、见效快、无风险。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部件拆分或组合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