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浓度废气处理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8805发布日期:2022-01-26 22:19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浓度废气处理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邻域,涉及一种高浓度废气处理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废气处理装置是人们为了转化有毒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使用的常用装置,科技在不停的发展,人们对废气处理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传统的废气处理装置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现有的废气处理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废气处理装置的功能比较单一,使得废气处理装置的实用性大大降低,不能方便工人对装置内部进行检查。废气处理装置对废气的处理不够充分,容易使造成处理不充分的问题。
3.现有技术对上述技术问题进行了改进研发,例如,专利申请号:cn202020600672.7 ;专利名称: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公开了:一种废气处理装置,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过滤塔,所述过滤塔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第三过滤器、第一循环水泵、第一循环水箱、第一出水管、第一喷头,所述第一循环水箱固定安装在所述过滤塔的底部,所述第一循环水箱上方依次是所述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三过滤器,所述第一循环水泵与所述第一循环水箱连通导接,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一循环水泵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一喷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喷头固定安放在所述第三过滤器内,废气在过滤塔内经过层层过滤,再排出大气中,对废气过滤的更彻底。
4.以及现有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1910358297.1;专利名称:一种具有溶剂分段回收功能的废气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公开了:一种具有溶剂分段回收功能的废气处理装置以及处理工艺,包括废气处理室、废气处理装置、引风机和烟囱,废气处理装置、引风机和烟囱设置在废气处理室内,并且废气处理装置、引风机和烟囱按照废气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其中,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管道喷淋装置、填料塔、溶剂池、冷冻机组和水泵,管道喷淋装置的一端与废气管道连通,填料塔通过管道和阀门与溶剂池连接,溶剂池与冷冻机组连接,填料塔的出气口与相邻的另一废气处理装置中的管道喷淋装置的进气口连通,一组废气处理装置中最末端的填料塔的出气口通过引风机与烟囱连通。本发明通过分段进行废气污染物的处理,大大提高了废气净化的效率,能够分阶段进行不同污染物成分的处理。
5.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废气处理装置中依然存在以下缺陷,第一,不具有前置的废气降尘塔,不便于对 ;第三,对降尘所使用的水不具有循环利用的功能;第四,在进行喷淋反应后没有设置对反应后的气体进行除湿处理;第五,不便于对处理后的剩余液体进行回收的功能;更不便于对剩余液体进行降温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浓度废气处理回收装置,具有良好的除尘、降温效果,以及优异的废气处理和循环回收利用的功能。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浓度废气处理回收装置,包括旋流降尘塔,所述旋流降尘塔的进气口一与引入废气的进气管连接,所述旋流降尘塔
的排气口一与若干个反应塔的进气口二连接,所述反应塔的排气口二与排气塔连接,所述旋流降尘塔内按废气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有初步降尘区、若干个旋流降尘区,且旋流降尘区内的流道错位排布,且所述初步降尘区、旋流降尘区位于进气口一和排气口一之间,所述旋流降尘塔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初步降尘区下方的蓄液区一,所述旋流降尘塔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初步降尘区和若干个旋流降尘区对应的喷淋机构,且所述旋流降尘区内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扰流的旋流板;所述反应塔内按气流产送方向依次设置有反应填料区、药剂喷洒机构、除湿填料区。
8.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若干个旋流降尘区包括旋流降尘区一和旋流降尘区二,所述旋流降尘区一和旋流降尘区二之间预留有喷淋间隙一,且所述旋流降尘区一和旋流降尘区二内分别嵌设有旋流板,所述旋流板设置成螺旋形结构的扰流螺旋叶。
9.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旋流降尘区一和旋流降尘区二的旋流板内形成的导流流道相对错位排布。
10.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旋流降尘区一的旋流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旋流降尘区二的旋流板采用的是流线型的螺旋桨叶结构。
11.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喷淋机构包括与所述上水泵连接的水管,所述水管连接有引入所述初步降尘区内的第三喷淋组,和引入旋流降尘区一内的第二喷淋组,以及引入旋流降尘区二内的第一喷淋组;且第三喷淋组的喷淋头设置在所述初步降尘区的侧面,所述第二喷淋组的喷淋头与所述旋流降尘区一内的旋流板对应;所述第一喷淋组的喷淋头与所述旋流降尘区二内的旋流板对应。
12.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反应塔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蓄液区二、反应填料区、药剂喷洒机构、除湿填料区;
13.所述应塔内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置有与排气口一连接的进气口二以及与排气塔连接的排气口二,且所述反应填料区和除湿填料区位于进气口二和排气口二之间;
14.反应填料区和除湿填料区之间预留有喷淋间隙二,且喷淋间隙内设置有与所述反应填料区对应的药剂喷洒机构,且所述反应塔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蓄液区二连接的排液口二。
15.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蓄液区二的排液口二通过上液泵与所述换热器的进入口连接,经过换热器内的降温管后再通过排除口排除;或/和所述蓄液区一的排液口一通过上液泵与所述换热器的进入口连接,经过换热器内的降温管后再通过排除口引入循环上水机构。
16.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循环上水机构包括与所述旋流降尘塔内的蓄液区一连接的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上还设置有上水泵,所述上水泵通过水管与喷淋机构连通供水;且所述循环水箱内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分隔过滤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分隔设置在所述循环水箱与所述蓄液区一连接的一侧和循环水箱与上水泵连接的一侧,且所述循环水箱上还连接有带有阀门的引入水管和溢流管。
17.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旋流降尘区一的旋流板通过转轴与设置在旋流降尘区外部的电机驱动连接,且电机位于旋流降尘塔的底座内。
18.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蓄液区一和蓄液区二的底部设置成倾斜的导流斜面。
19.进一步的,导流斜面的低水位侧与对应的所述排液口一或排液口二邻近。
20.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技术背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21.本发明是一种高浓度废气处理回收装置,具有良好的除尘、降温效果,以及优异的废气处理和循环回收利用的功能。
22.第一,过将高浓度废气的废气经过多级降尘处理,在降尘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初步降尘区的第一喷淋组高温废气进行初步的降温,然后废气依次旋流降尘区一和旋流降尘区二内设置的旋流板,通过设置在旋流降尘区一和旋流降尘区二内的旋流板上的螺旋形流道对气流进行旋流扰动,同时通过设置的通孔对旋流板实现分散,并对旋流降尘区一和旋流降尘区二内扰动旋流引出的废气进行降尘处理。
23.第二,通过流道以及通孔的设置,便于反应的废液落入底部的蓄液区一内,通过循环水箱对蓄液区一内积聚的废液进行过滤后引入上水泵中,进行循环喷淋,提升水的循环利用率。
24.第三,将经过降尘以及初步降温的废气通过传输管引入反应塔内,废气经过由反应塔内的反应填料区,反应填料区通过上部对其喷淋的药剂喷洒机构在反应填料区内嵌设的填料上喷淋药剂,废气从下而上穿过反应填料上设置的中通的若干个空隙与填料空隙内喷淋的药剂反应。再将经过处理的废气经过除湿填料区内设置的除湿调料的空隙后进行除湿处理然后通过风机将处理后的废气从排气塔排出。
25.第四,在反应塔的排液口二与石墨换热器连接,便于将反应后的剩余液体进行降温处理,便于为后续的工序提供降温处理后的原材料,更有利于液体的传输。
附图说明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一中的一种高浓度废气处理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二中的一种高浓度废气处理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三中的一种高浓度废气处理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四中的一种高浓度废气处理回收装置的旋流降尘塔和循环上水机构组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四中的一种高浓度废气处理回收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四中的一种高浓度废气处理回收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33.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底座,10-传输管,11-电机,2-进气管,3-旋流降尘塔,31-蓄液区一,311-排液口一,32-初步降尘区,33-旋流降尘区一,331-旋流板,332-通孔,34-旋流降尘区二,35-排气口一,36-手孔,
34.4-循环上水机构,41-循环水箱,42-上水泵,43-水管,44-喷淋机构,441-第一喷淋组,442-第二喷淋组,443-第三喷淋组,46-格栅板,5-上料处理机构,51-药剂泵,52-药剂喷
洒机构,6-反应塔,61-蓄液区二,611-排液口二,62-反应填料区,63-除湿填料区,7-风机,8-排气塔,9-石墨换热器,91-上液泵,92-板式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35.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36.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底、顶等),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实施例一
38.如图1所示,一种高浓度废气处理回收装置,包括与引入废气的进气管2连接的旋流降尘塔3,旋流降尘塔3的排气口一35通过传输管10与反应塔6的进气口二连接,反应塔6的排气口二通过传输管10以及风机7与排气塔8连接。旋流降尘塔3和反应塔6均固定设置在用于支撑定位的底座1上。旋流降尘塔3和反应塔6上设置有多个手孔36,便于检修时手动打开进行安装检修操作。且为了提升旋流降尘塔3和反应塔6的安装检修的便捷性,旋流降尘塔3和反应塔6的顶部设置成能开合组装的结构,即将旋流降尘塔3和反应塔6设置成塔身与顶盖组装的结构,且在塔身和顶盖上均设置有手孔36便于检修。而顶盖的设置便于旋流降尘塔3和反应塔6内部的喷淋机构44、旋流板331、药剂喷洒机构52、反应填料、除湿填料的装卸更换。
39.旋流降尘塔3内按废气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有初步降尘区32、至少两个具有不同流向的旋流降尘区一33和旋流降尘区二34,旋流降尘区一33和旋流降尘区二34之间预留有喷淋间隙一。且初步降尘区32、旋流降尘区一33、旋流降尘区二34位于进气口一和排气口一35之间。旋流降尘塔3内还分别设置有分别与初步降尘区32、旋流降尘区一33、旋流降尘区二34对应的喷淋机构44。旋流降尘塔3内还设置有位于初步降尘区32下方的蓄液区一31。蓄液区一31的底部设置成倾斜的导流斜面,且导流斜面的低水位侧与排液口一311邻近,导流斜面的高水位侧与设置在旋流降尘塔3下部的循环水出口邻近,且循环水出口连接有循环上水机构4,通过循环上水机构4给喷淋机构44供水。
40.进一步的,旋流降尘区一33和旋流降尘区二34的旋流板331的扰流方向形成的导流方向错位分布。且旋流降尘区一33和旋流降尘区二34分别嵌设有至少一组旋流板331,旋流板331设置成围绕中心轴线螺旋排布的螺旋形结构的扰流螺旋叶,螺旋形结构的扰流螺旋叶;相邻的扰流螺旋叶之间形成螺旋流道。在本技术中,围绕中心轴线螺旋排布设置有四条扰流螺旋叶呈45度角间隔螺旋排布。实现旋流降尘区一33和旋流降尘区二34中气流的换
向分流扰动。旋流降尘区一33的旋流板33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332;旋流降尘区二34的旋流板331采用的是流线型的螺旋桨叶结构。
41.具体的,循环上水机构4包括与旋流降尘塔3内的蓄液区一31连接的循环水箱41,循环水箱41上还设置有上水泵42,上水泵42通过水管43与喷淋机构44连通供水;且循环水箱41内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分隔过滤的过滤板,过滤板分隔设置在循环水箱41与蓄液区一31连接的一侧和循环水箱41与上水泵42连接的一侧,且循环水箱41上还连接有带有阀门的引入水管43和溢流管。喷淋机构44包括与上水泵42连接的水管43,水管43连接有引入初步降尘区32内的第三喷淋组443,和引入旋流降尘区一33内的第二喷淋组442,以及引入旋流降尘区二34内的第一喷淋组441;且第三喷淋组443的喷淋头设置在初步降尘区32的侧面,第二喷淋组442的喷淋头与旋流降尘区一33内的旋流板331对应;第一喷淋组441的喷淋头与旋流降尘区二34内的旋流板331对应。
42.反应塔6内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置有与排气口一35连接的进气口二以及与排气塔8连接的排气口二,且反应塔6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蓄液区二61、反应填料区62、药剂喷洒机构52、除湿填料区63。反应蓄液区二61、反应填料区62、药剂喷洒机构52、除湿填料区63均位于进气口二和排气口二之间。但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反应需求,设置多组反应填料区62和药剂喷洒机构52的反应组合,对废气进行多级反应处理。反应塔6的下部设置有与蓄液区二61连接的排液口二611;蓄液区二61的底部设置成倾斜的导流斜面,且导流斜面的低水位侧与排液口二611邻近。反应填料区62和除湿填料区63之间预留有喷淋间隙二,且喷淋间隙内设置有与反应填料区62对应的药剂喷洒机构52。药剂喷洒机构52通过设置在反应塔6外部的药剂液体箱以及药剂泵51组成的上料处理机构5提供药剂,通过药剂喷洒机构52中设置的喷淋头将药剂泵51抽取的药剂喷洒在反应填料区62内嵌设的反应填料上。喷淋的药剂渗透入反应填料的纵向贯穿在反应填料内的空隙中,待处理的废气能穿设过空隙。
43.实施例二
4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蓄液区二61的排液口二611通过上液泵91与石墨换热器9的进入口连接,经过石墨换热器9内的降温管后再通过排除口排除。石墨换热器9内设置有冷凝管,通过将冷凝液通入冷凝管中,对引入石墨换热器9内的排液口二611导出的反应后的液体进行冷却后备用。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将废气反应处理、反应后剩余的液体加工处理成肥料再利用。
45.实施例三
46.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旋流降尘区一33的旋流板331通过转轴与设置在旋流降尘区外部的电机11驱动连接,且电机11位于旋流降尘塔3的底座1内。
47.实施例四
48.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4~图6所示,采用了一组旋流降尘塔3的排气口一35依次和两组反应塔6的排气口二。在旋流降尘塔3的蓄液区一31的排液口一311通过板式换热器和循环上水机构4连接,将蓄液区一31内的液体导入循环上水机构4中实现循环供水。进一步的,在旋流降尘塔3内还嵌设有若干个格栅板47。但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旋流降尘塔3或反应塔6内嵌设有空心球除沫器实现辅助处理。
49.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50.如图1~图6所示,通过将高浓度废气的废气经过多级降尘处理,在降尘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初步降尘区32的第三喷淋组443对高温废气进行初步的降温,然后废气依次旋流降尘区一33和旋流降尘区二34内设置的旋流板331,通过设置在旋流降尘区一33内的旋流板331上的螺旋形流道,以及设置在旋流板331上的通孔332对气流进行旋流扰动,同时通过设置的通孔332对旋流板331实现分散操作,利用第二喷淋组442对旋流降尘区一33扰动旋流引出的废气进行降尘处理,再经过旋流降尘区二34对降尘的废气进行换角度分流,有利于改变气流的流道路径,再第一喷淋组441对旋流降尘区二34内扰动旋流引出的废气进行后级降尘处理,同时通过流道以及通孔332的设置,便于反应的废液落入底部的蓄液区一31内,通过循环水箱41对蓄液区一31内积聚的废液进行过滤后引入上水泵42中,进行循环喷淋,上水初期时能与进水管43协同,同时为喷淋机构44供水。后期达到平衡后,可以降低进水管43的水量引入。降尘一段时间后,还可以通过排液口一311进行污浊废液的排出。
51.将经过降尘以及初步降温的废气通过传输管10引入反应塔6内,废气经过由反应塔6内的反应填料区62,反应填料区62通过上部对其喷淋的药剂喷洒机构52在反应填料区62内嵌设的填料上喷淋药剂,废气从下而上穿过反应填料上设置的中通的若干个空隙与填料空隙内喷淋的药剂反应,空隙的设置可以采用纵向设置的波浪形的通槽或者是锯齿形的通槽结构,进一步提升废气在反应调料的空隙中穿流的时间和路径,提升废气与药剂的反应充分性。经过处理的废气经过除湿填料区63内设置的除湿调料的空隙后进行除湿处理然后通过风机7将处理后的废气从排气塔8排出。
52.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方案思想的具体支持,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本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等同变化或等效的改动,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