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分类固液分离结构及承载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12043发布日期:2022-04-16 17:49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分类固液分离结构及承载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分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分类固液分离结构及承载体。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不可避免的将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最终造成城市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将未分类垃圾进行填埋不仅占用了大量空间,浪费了其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而且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3.垃圾分类过程中,根据垃圾中固相、液相的回收价值不同,液相垃圾中回收固相垃圾就需要舍弃液相垃圾,固相中回收液相就需要舍弃固相垃圾,基于此,需要将垃圾分离为固态垃圾和液态垃圾,以便在后续工序中对固态垃圾或液态垃圾进行进一步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分类固液分离结构及承载体,通过结合垃圾分类固液分离结构,可以有效将收集到的垃圾进行固、液相的划分,以满足不同需求下对于固、液相垃圾的收集目的。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分类固液分离结构,包括用于分离固、液垃圾的分离腔,分离腔上连通有用于注入固液垃圾的上料口,分离腔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网板,过滤网板可以做到对固态、液态垃圾进行分类,固态垃圾在过滤网板的作用下沉积在过滤网板的上方,而液态垃圾则通过过滤网板的网孔,从而对垃圾进行固态、液体的初步分离;分离腔的下方固定有用于盛放液态垃圾的储存箱,分离腔和储存箱上分别设置有放料阀,能够及时将分离腔中的固态垃圾或者储存箱中的液态垃圾进行排放;在具体设置过滤网板时,过滤网板的下方设有可实现转动的离心筛,具体的,离心筛通过马达实现转动,离心筛和马达之间具体通过链传动或者带传动的方式连接,离心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可以大大降低液态垃圾在离心筛中的存留量,降低后续离心筛清理大的难题以及离心筛上筛孔容易堵塞的弊端。为保证从离心筛中甩出的液态垃圾能够实现二次过滤,离心筛的筛孔上安装有筛网,液态垃圾在穿过筛孔的过程中,筛网能够对液态垃圾进行再次的过滤,确保垃圾实现充分固、液分离,增强本技术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6.考虑到固液垃圾在倾倒于分离腔后,难以做到仅靠液态垃圾的自身流动性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基于此,分离腔中设置有用于对垃圾进行压、挤的固液分离组件。作为一种实施例,固液分离组件包括压板,压板相互适配的置于分离腔中,且压板的顶部固定有用于升、降压板的提升臂;提升臂的另一端末与框架上沿高度方向延伸的滑道适配,框架与分离腔的就近壁面固定;置于框架内的提升臂端末上设有和螺杆相配合的螺纹孔,且螺杆穿过该螺纹孔并与框架的上、下两端转动连接。作为另一种实施例,固液分离组件包括两压板,固液分离组件包括两压板,两压板对称的设置于分离腔中,双螺纹杆设置于两压板的一侧,两压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和双螺纹杆两端相配合的螺纹孔,双螺纹杆两端的螺纹转向
相反,且双螺纹杆可实现转动。固液分离组件通过上述两种实施例,在实施、安装过程中的具有了多样性,确保本技术适应不同的场合。
7.在具体设置上述压板时,压板上活动设置有抵压柱,抵压柱上套装有弹性件,且弹性件的一端末与压板的就近端面抵触适配,保证压板在对固液态垃圾挤压过程中,在遇到坚硬的垃圾(例如骨头等)时能够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避免垃圾和该申请硬性接触时,坚硬的垃圾不会对该申请的壁面造成划伤或者损坏。
8.在具体设置上述抵压柱时,抵压柱靠近固液垃圾的端部设置有锥体,保证锥体能够顺利插入到固液垃圾的内部,提升本技术的固液分离组件对垃圾的脱水效果。
9.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承载体,包括板架,板架的底部安装有用于运输的滚轮,板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被牵引的拉架和用于人工推动的推架,储存箱固定于板架上。通过结合板架、滚轮、拉架、推架,确保该承载体能够将上述的垃圾分类固液分离结构实现有效运输、承载,保证了垃圾分类固液分离结构后续转运的便捷性。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以下几点:
11.第一,本技术通过结合分离腔、储存箱以及固液分离组件,确保在固液态垃圾静置后,液态垃圾可以靠自身的流动性实现固、液的分离,然后通过固液分离组件加速水分(液态垃圾)从固态垃圾中快速析出,增强了垃圾的固、液分离效果,后续工序过程中能够避免受固液分离不彻底带来的困扰。
12.第二,固液分离组件两种实施例的使用原理:第一实施例,通过控制第一电机的正反转,带动螺杆实现转动,转动的螺杆和框架的滑道共同限制提升臂实现上、下的升、降,最终确保压板在分离腔中实现升、降,在压板上升到分离腔的顶端后,可以方便固液垃圾能够顺利加入到分离腔中,在压板朝分离腔的底部运动过程中,压板实现对垃圾的挤压,固态垃圾之间的缝隙由于在压力作用下逐渐变窄,从而液态垃圾在借助上述挤压力和自身的流动性,液态的垃圾向分离腔的底部流动并从分离腔的底部排出。第二实施例,通过控制第二电机的转动,保证双螺纹杆实现转动,进而转动的双螺纹杆带动两端的压板实现相互靠近或者背离,两压板的间隙放有固液垃圾,当两压板相互靠近过程中,将垃圾中的水分(即液态垃圾)通过夹持、挤压析出,最终液态垃圾流向分离腔的底部并从分离腔的底端流出。
附图说明
13.图1为垃圾分类固液分离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垃圾分类固液分离结构的炸开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筛孔与筛网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固液分离组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固液分离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压板安装有抵压柱、弹簧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8为抵压柱和锥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9为承载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2.图10为承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分离腔1、上料口2、过滤网板3、储存箱4、放料阀5、离心筛6、筛网7、固液分离
组件8、压板8.1、提升臂8.2、框架8.3、螺杆8.4、双螺纹杆8.5、抵压柱9、弹簧10、锥体11、承载体12、板架12.1、滚轮12.2、拉架12.3、推架12.4。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清楚的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垃圾分类固液分离结构及承载体12进行详细说明。
25.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在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技术以下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
26.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一个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27.参考图1至图10,示意本技术中垃圾分类固液分离结构及承载体12,主要由垃圾分类固液分离结构和承载体12两部分组成,垃圾分类固液分离结构将收集到的垃圾首先进行固态和液态的划分,以便在后续工序中对固态垃圾或液态垃圾进行进一步处理,承载体12则可以为上述垃圾分类固液分离结构提供一个承载的平台,方便垃圾分类固液分离结构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牵引车挂牵、人力手动推运的方式实现运输。如图1、图2所示,垃圾分类固液分离结构包括用于分离固、液垃圾的分离腔1,分离腔1上连通有用于注入固液垃圾的上料口2,分离腔1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网板3,过滤网板3可以做到对固态、液态垃圾进行分类,固态垃圾在过滤网板3的作用下沉积在过滤网板3的上方,而液态垃圾则通过过滤网板3的网孔,从而对垃圾进行固态、液体的初步分离;分离腔1的下方固定(栓接、焊接、铆接、搭接等,本技术中采用搭接方式)有用于盛放液态垃圾的储存箱4,分离腔1和储存箱4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放出固态垃圾和液态垃圾的放料阀5,能够及时将分离腔1中的固态垃圾或者储存箱4中的液态垃圾进行排放;在具体设置过滤网板3时,过滤网板3的下方转接有离心筛6,离心筛6上传动连接有用于带动离心筛6实现转动的马达,其中,离心筛6和马达之间具体通过链传动或者带传动(图中未示出)的方式连接,在外界控制器的作用下,马达带动离心筛6实现转动,转动中的离心筛6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离心筛6中的液态垃圾从离心筛的筛孔甩出,大大降低液态垃圾在离心筛6中的存留量,降低后续离心筛6清理大的难题以及离心筛6上筛孔容易堵塞的弊端。如图3所示,为保证从离心筛6中甩出的液态垃圾能够实现二次过滤,离心筛6的筛孔上安装有筛网7,液态垃圾在穿过筛孔的过程中,筛网7能够对液态垃圾进行再次的过滤,确保垃圾实现充分固、液分离,增强本技术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28.考虑到固液垃圾在倾倒于分离腔1后,难以做到仅靠液态垃圾的自身流动性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基于此,分离腔1中设置有用于对垃圾进行压、挤的固液分离组件8。作为一种实施例,如图4,固液分离组件8包括压板8.1,压板8.1相互适配的置于分离腔1中,且压
板8.1的顶部固定有用于升、降压板8.1的提升臂8.2;提升臂8.2的另一端末与框架8.3上沿高度方向延伸的滑道适配,框架8.3通过栓接、焊接等方式与分离腔1的就近壁面固定;置于框架8.3内的提升臂8.2端末上设有和螺杆8.4相配合的螺纹孔,且螺杆8.4穿过该螺纹孔并与框架8.3的上、下两端转动连接,螺杆8.4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使用时,通过控制第一电机的正反转,带动螺杆8.4实现转动,转动的螺杆8.4和框架8.3的滑道共同限制提升臂8.2实现上、下的升、降,最终确保压板8.1在分离腔1中实现升、降,在压板8.1上升到分离腔1的顶端后,可以方便固液垃圾能够顺利加入到分离腔1中,在压板8.1朝分离腔1的底部运动过程中,压板8.1实现对垃圾的挤压,固态垃圾之间的缝隙由于在压力作用下逐渐变窄,从而液态垃圾在借助上述挤压力和自身的流动性,液态的垃圾向分离腔1的底部流动并从分离腔1的底部排出。作为另一种实施例,如图5,固液分离组件8包括两压板8.1,两压板8.1对称的设置于分离腔1中,双螺纹杆8.5设置于两压板8.1的一侧(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双螺纹杆8.5设置于两压板8.1的顶部),两压板8.1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和双螺纹杆8.5两端相配合的螺纹孔,双螺纹杆8.5两端的螺纹转向相反,且双螺纹杆8.5的一端末上传动连接有用于驱动双螺纹杆8.5进行转动的第二电机,通过控制第二电机的转动,保证双螺纹杆8.5实现转动,进而转动的双螺纹杆8.5带动两端的压板8.1实现相互靠近或者背离,两压板8.1的间隙放有固液垃圾,当两压板8.1相互靠近过程中,将垃圾中的水分(即液态垃圾)通过夹持、挤压析出,最终液态垃圾流向分离腔1的底部并从分离腔1的底端流出。固液分离组件8通过上述两种实施例,首先本技术在实施、安装过程中的具有了多样性,确保本技术适应不同的场合;在固液态垃圾静置后,液态垃圾可以靠自身的流动性实现固、液的分离,然后通过设置上述两种固液分离组件8,可以加速水分(液态垃圾)从固态垃圾中快速析出,增强了垃圾的固、液分离效果,后续工序过程中能够避免受固液分离不彻底带来的困扰。
29.如图6、图7,在具体设置上述压板8.1时,压板8.1上活动设置有抵压柱9,抵压柱9上套装有弹簧10(弹簧10可以为橡胶垫等其他弹性件),且弹簧10的一端末与压板8.1的就近端面抵触适配,保证压板8.1在对固液态垃圾挤压过程中,在遇到坚硬的垃圾(例如骨头等)时能够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避免垃圾和该申请硬性接触时,坚硬的垃圾不会对该申请的壁面造成划伤或者损坏。
30.如图8所示,在具体设置上述抵压柱9时,抵压柱9靠近固液垃圾的端部设置有锥体11,保证锥体11能够顺利插入到固液垃圾的内部,提升本技术的固液分离组件8对垃圾的脱水效果。
31.参考图9、图10所示,承载体12包括板架12.1,板架12.1的底部安装有用于运输的滚轮12.2,板架1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被牵引的拉架12.3和用于人工推动的推架12.4,上述提到的储存箱4通过栓接、焊接、铆接、搭接等固定方式设置于板架12.1上(具体的,储存箱4可以设置于板架12.1的上方、侧方等壁端)。通过结合板架12.1、滚轮12.2、拉架12.3、推架12.4,确保该承载体12能够将上述的垃圾分类固液分离结构实现有效运输、承载,保证了垃圾分类固液分离结构后续转运的便捷性,实施例1,通过牵引车的方式牵引承载体12上的拉架12.3实现转移、运输;实施例2,通过人力的方式推动承载体12上的推架12.4实现转移、运输。
32.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电器设备与发电装置、控制器电连接,发电
装置、控制器均为市面上常见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