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42464发布日期:2022-02-09 14:29阅读:34来源:国知局
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企业排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企业大多不做净化处理,或者仅仅做最基础的排污处理,使得排水的质量达不到国家要求,进而造成环境污染。
3.现有的企业用排污装置要么结构复杂,成本高昂,要么处理效果有限,达不到标准,仅能去除部分污染物,要么使用复杂,清理困难。
4.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污水处理装置成本高、处理效果有限、难以清理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桶体、与所述桶体连接的进水管、与所述桶体连接的出水管、设置在所述桶体内的第一去污装置和第二去污装置,所述第一去污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去污装置的上方,所述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桶体的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去污装置的上方,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桶体的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去污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一去污装置包括呈锥状的第一过滤网、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上方的第二过滤网,所述桶体内壁上向内凸设有支撑壁,所述第一去污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固定连接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自所述第一过滤网的顶部向外延伸以支撑在所述支撑壁上,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孔径小于第二过滤网的孔径。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去污装置还包括自所述第一过滤网顶部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和自所述第二过滤网顶部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部上设有拉手部,所述拉手部自所述支撑部向上设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手部设有两个,两个拉手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两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去污装置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滤芯,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均设有漏水孔。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滤芯包括设置在上方的重金属滤芯和设置在下方的有机物滤芯。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支撑板活动设置在所述桶体上,所述下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桶体上。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桶体包括位于上方呈圆柱状的第一桶体和位
于第一桶体下方呈圆锥状的第二桶体,所述出水管连接第二桶体的底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有用以控制水量的阀门。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水管与第二桶体的连接处设有流量监测装置。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去污装置和第二去污装置,从而可以将污泥以及离子污染物进行分别过滤,分别处理;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从而可以将不同的污泥进行分别过滤;将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设置为锥形,可以增加除污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装置,结构简单,除污效果好,方便清理。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19.如图1至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装置100,包括桶体1、与所述桶体1连接的进水管2、与所述桶体1连接的出水管3、设置在所述桶体1内的第一去污装置4和第二去污装置5。
20.所述所述进水管2与所述桶体1的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去污装置4的上方,所述出水管3与所述桶体1的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去污装置5的下方。所述进水管2和出水管3上均设有用以控制水量的阀门21。
21.所述桶体1包括位于上方呈圆柱状的第一桶体11和位于第一桶体11下方呈圆锥状的第二桶体12,所述出水管3连接第二桶体12的底部。所述第一去污装置4和第二去污装置5均设置在第一桶体11内。呈圆锥状的第二桶体12方便处理完成的水排出。
22.所述出水管3与第二桶体12的连接处设有流量监测装置6。通过设置所述流量监测装置6可以实时监测流速,若是流速太低,则意味可能有地方堵塞,需要人工进行清理。
23.所述第一去污装置4位于所述第二去污装置5的上方,所述第一去污装置4包括呈锥状的第一过滤网41、与所述第一过滤网4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41上方的第二过滤网42、自所述第一过滤网41顶部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部43和自所述第二过滤网42顶部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部44,所述第一连接部43和第二连接部44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24.所述第一过滤网41的孔径小于第二过滤网42的孔径,故污水经过所述第一去污装置4时,经过了两次过滤,两次过滤可以过滤掉不同粒径的污泥杂物等。较大的污泥颗粒或者垃圾可以由第二过滤网42进行过滤。如此可以方便对过滤出来的杂物进行分类处理,同时两次过滤可以延长处理第一去污装置4的时间间隔。将所述第一过滤网41和第二过滤网42均设置为锥形,一样可以增加过滤面积,且先积攒的杂物会自下而上集聚,同样可以延长处理第一去污装置4的时间间隔。
25.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43和第二连接部44,且通过螺纹固定,从而可以方便拆卸,方
便对第一过滤网41和第二过滤网42上的杂物进行分类处理。
26.所述桶体1内壁上向内凸设有支撑壁13,所述第一去污装置4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过滤网41固定连接的支撑部45,所述支撑部45自所述第一过滤网41的顶部向外延伸以支撑在所述支撑壁13上。
27.所述支撑部45上设有拉手部46,所述拉手部46自所述支撑部45向上设置。从而方便器械将所述第一去污装置4取出。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手部46设有两个,两个拉手部46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网41的两侧。
28.所述第二去污装置5包括上支撑板51、下支撑板52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51和下支撑板52之间的滤芯,所述上支撑板51和下支撑板52上均设有漏水孔。漏水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过滤网41和第二过滤网42的孔径。
29.所述滤芯包括设置在上方的重金属滤芯53和设置在下方的有机物滤芯54。从而可以将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都去除干净,当然,在所述上支撑板51和下支撑板52中也可以设置其他滤芯以去除其他污染源,具体需要根据污水的内的污染源决定。
30.所述上支撑板51活动设置在所述桶体1上,所述下支撑板52固定在所述桶体1上。当需要更换滤芯时,可以将上支撑板51取出,然后更换滤芯。
31.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装置100,通过设置第一去污装置4和第二去污装置5,从而可以将污泥以及离子污染物进行分别过滤,分别处理;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网41和第二过滤网42,从而可以将不同的污泥进行分别过滤;将所述第一过滤网41和第二过滤网42设置为锥形,可以增加除污效率;将第一去污装置4搭接在所述桶体1上可以方便将第一去污装置4取出进行清洗;通过设置流量监测装置6,从而可以通过流速判断除污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装置100,结构简单,除污效果好,方便清理。
3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