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加热功能的蒸馏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23636发布日期:2022-01-15 10:2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带有加热功能的蒸馏塔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带有加热功能的蒸馏塔。


背景技术:

2.蒸馏塔是将混合液分离、提纯等常用的一种设备。目前蒸馏塔大多选用燃油导热油锅炉或燃煤导热油锅炉来进行循环加热,由于上述加热方式的升温速度慢,造成蒸馏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带有加热功能的蒸馏塔,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加热板进行加热,效率高,温控精准。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带有加热功能的蒸馏塔,包括塔体,所述的塔体内部下方设有储液区,储液区上方设有冷凝区,储液区与冷凝区通过上汽通道贯通连接,
6.塔体外部设有进液管、第一排液管、第二排液管。
7.进液管以及第一排液管分别与储液区贯通连接,第二排液管与冷凝区贯通连接。
8.所述的储液区内部设有蒸发装置,所述的蒸发装置包括蒸发板以及蒸发板顶面上镶设有的电加热板,蒸发板中心下方设有中心轴,中心轴两端穿设至塔体内壁中,中心轴的一端穿设至塔体外部、并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9.优选的,蒸发板与中心轴平行的两端均设有铲液板,铲液板与蒸发板之间的夹角大于120
°

10.优选的,蒸发板与铲液板的两侧均固定有一块墙板,墙板顶端与铲液板末端平齐。
11.优选的,所述的驱动装置采用伺服电机或液压马达。
12.优选的,所述的储液区顶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垂直布置的上汽通道与储液区的接口位于等腰三角形的最顶端。
13.优选的,所述的冷凝区的底面为斜面,中间位置高于两侧,上汽通道与冷凝区的接口位于冷凝区底面的最高点。
14.优选的,上汽通道与冷凝区接口周围围绕有垂直布置的隔离板。
15.优选的,冷凝区底面最低点处凹设有流出槽,第二排液管与流出槽贯通连接。
16.优选的,所述的冷凝区上方设有风腔,风腔与冷凝区之间通过冷凝板阻隔。
17.冷凝板位于风腔内部的端面上凸设有若干个翅片板。
18.塔体外部设有与风腔贯通连接的进风管以及排风管。
19.优选的,进液管与储液区上端贯通连接,第一排液管与储液区的接口位于储液区底面上。塔体下方设有若干个支撑腿。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21.(1)采用电加热板进行加热,升温快、温度控制更加精准。
22.(2)通过冷凝板对蒸汽进行冷却,冷凝快速、效果好。
23.(3)蒸发装置可左右摇摆,将液体抬起,然后沿倾斜的蒸发板向下流动,使液体逐步与蒸发板接触,提高蒸发效率。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加热功能的蒸馏塔第一外形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加热功能的蒸馏塔第二外形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加热功能的蒸馏塔局部剖视图,
28.图4为图3的侧视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加热功能的蒸馏塔蒸发板旋转后效果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加热功能的蒸馏塔蒸发板结构图。
31.图中:1-塔体、101-储液区、102-冷凝区、1021-流出槽、103-风腔、104-上汽通道、105-隔离板、2-蒸发装置、201-蒸发板、202-电加热板、203-铲液板、204-中心轴、205-墙板、3-驱动装置、4-进液管、5-第一排液管、6-第二排液管、7-冷凝板、701-翅片板、8-进风管、9-排风管、10-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32.附图为该带有加热功能的蒸馏塔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3.由附图1至附图6所示,带有加热功能的蒸馏塔,包括塔体1,所述的塔体1内部下方设有储液区101,储液区101上方设有冷凝区102,储液区101与冷凝区102通过上汽通道104贯通连接。所述的储液区101内部设有蒸发装置2,蒸发装置2对储液区101内部的液体进行加热,液体中一些组分达到沸点后蒸发,蒸汽向上移动,通过上汽通道104流入到冷凝区102内部,然后冷凝成液态,完成提纯或分离工艺。
34.由附图4所示,为了便于蒸汽流入到冷凝区102内部,所述的储液区101顶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垂直布置的上汽通道104与储液区101的接口位于等腰三角形的最顶端。所述的冷凝区102的底面为斜面,中间位置高于两侧,上汽通道104与冷凝区102的接口位于冷凝区102底面的最高点。
35.为了避免冷凝后的液体通过上汽通道104流入重新流入到储液区101内部,上汽通道104与冷凝区102接口周围围绕有垂直布置的隔离板105。冷凝区102的顶面也可以做成中间高两侧低的斜面,便于蒸汽分流,蒸汽离开中间高点后在开始冷凝,这样可有效避免冷凝后的液体回流。
36.塔体1外部设有进液管4、第一排液管5、第二排液管6,
37.进液管4以及第一排液管5分别与储液区101贯通连接,进液管4与储液区101上端贯通连接,第一排液管5与储液区101的接口位于储液区101底面上,塔体1下方设有若干个支撑腿10。
38.第二排液管6与冷凝区102贯通连接,为了冷凝区102内部的液体流入到第二排液管6内部,冷凝区102底面最低点处凹设有流出槽1021,第二排液管6与流出槽1021贯通连
接。
39.第一排液管5与储液区101接口处设有蝶阀,进液管4与第二排液管6上均设有电控阀门,同时第一排液管5与第二排液管6上串联有抽液泵。
40.所述的储液区101内部设有蒸发装置2,所述的蒸发装置2包括蒸发板201以及蒸发板201顶面上镶设有的电加热板202,蒸发板201中心下方设有中心轴204,中心轴204两端穿设至塔体1内壁中,中心轴204的一端穿设至塔体1外部、并与驱动装置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41.驱动装置3与塔体1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的驱动装置3采用伺服电机或液压马达或转缸,驱动装置3输出轴每次旋转角度为200
°
至240
°
之间,并做往复运动,使蒸发装置2像跷跷板一样移动。
42.蒸发板201与中心轴204平行的两端均设有铲液板203,铲液板203与蒸发板201之间的夹角大于120
°
。每次蒸发装置2转动到一端的末端时,铲液板203底面处于平行状态,并与储液区101底面接触。这样当蒸发装置2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铲液板203将一部分液体兜起来,当蒸发装置2转动过平行位置向另一方向倾斜时,液体沿蒸发板201下滑,使得与电加热板202接触的液体厚度薄,有利于其上方的液体蒸发,提高了蒸发效率。
43.为了避免液体从蒸发板201两侧流下,蒸发板201与铲液板203的两侧均固定有一块墙板205,墙板205顶端与铲液板203末端平齐。墙板205、蒸发板201以及铲液板203组合成一个槽体。
44.所述的冷凝区102上方设有风腔103,风腔103与冷凝区102之间通过冷凝板7阻隔,冷凝板7一侧端面位于冷凝区102内部上方,另一侧端面位于风腔103内部,冷凝板7位于风腔103内部的端面上凸设有若干个翅片板701,冷凝板7同样倾斜布置。本实施例中,冷凝板7与其正下方的领宁区102的底面平行布置。
45.塔体1外部设有与风腔103贯通连接的进风管8以及排风管9,进风管8上串联有风机。
46.塔体1外部还设有电控柜,电加热板202、驱动装置3以及各个管路上的抽液泵、风机、阀门均与电控柜电性连接。厂区电源为电控柜以及各个电器元件提供工作所需电源。
4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