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自动上料的化工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57489发布日期:2022-04-14 20:17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以自动上料的化工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以自动上料的化工用反应釜。


背景技术:

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现有的反应釜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不断的进行投料工作,这种方式过于繁琐,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生产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以自动上料的化工用反应釜。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自动上料的化工用反应釜,具备自动上料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反应釜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不断的进行投料工作,这种方式过于繁琐,会影响正常工作生产效率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以自动上料的化工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集料箱,所述集料箱的顶部中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筒体的内腔顶部左侧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绞龙叶,所述转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表面啮合连接有齿链,所述齿链的另一端啮合连接于第二齿轮的表面,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料板,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腔底部中端固定连接有排料口。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以自动上料的化工用反应釜,其中所述集料箱的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反应釜本体的内腔顶部左侧,通过导料管的设置,方便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排料,由投料盒和导料管的配合可将形成完整的投排料工作的进行。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以自动上料的化工用反应釜,其中所述集料箱的内腔底部中端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转轴的表面活动连接于壳体的内腔中,所述壳体的内腔两端均活动连接有滚珠,所述转轴的表面活动连接于滚珠的表面,通过滚珠的设置,可减少转轴的磨损,避免工作的过程中发生断裂的现象,提高了转轴的使用寿命。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以自动上料的化工用反应釜,其中所述固定架的底部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所述反应釜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通过支撑底座的设置,可对反应釜本体的底部进行支撑,避免工作的过程中排料口接触地面,导致工作的过程中无法进行排料工作。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以自动上料的化工用反应釜,其中所述筒体的内腔左侧固定连接有投料盒,所述投料盒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料板,通过导料板的设置,可将物料进行引导,避免发生堵塞的现象,提高自动上料的稳定性。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以自动上料的化工用反应釜,其中所述反应釜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与绞龙叶的相交处通过胶粘剂固定连接有密封条,通过观察窗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将反应釜本体的内部进行观察,提高反应釜本体工作时的稳定性,避免工作发生故障的现象。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投料盒将物料投入后由导料板进行引导,通过筒体将物料进行引导后,通过plc控制器启动电机工作,通过电机带动转轴工作,再由转轴带动第二齿轮和推料板进行旋转,通过第二齿轮带动齿链进行旋转工作,使得第一齿轮跟随齿链的旋转而转动,通过齿链带动转杆进行工作,使其转杆带动绞龙叶将物料提升,通过筒体上方的通槽将物料运输至集料箱的内部,通过推料板的不断旋转将物料由导料管运输至反应釜本体的内部,即可完成上料工作,达到了方便使用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反应釜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不断的进行投料工作,这种方式过于繁琐,会影响正常工作生产效率的问题。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料管的设置,方便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排料,由投料盒和导料管的配合可将形成完整的投排料工作的进行。
13.3、本实用新型通过滚珠的设置,可减少转轴的磨损,避免工作的过程中发生断裂的现象,提高了转轴的使用寿命,通过观察窗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将反应釜本体的内部进行观察,提高反应釜本体工作时的稳定性,避免工作发生故障的现象。
14.4、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底座的设置,可对反应釜本体的底部进行支撑,避免工作的过程中排料口接触地面,导致工作的过程中无法进行排料工作,通过导料板的设置,可将物料进行引导,避免发生堵塞的现象,提高自动上料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投料盒剖视图。
19.图中:1、反应釜本体;2、固定架;3、plc控制器;4、电机;5、集料箱;6、筒体;7、投料盒;8、隔板;9、排料口;10、支撑底座;11、绞龙叶;12、转杆;13、第一齿轮;14、齿链;15、第二齿轮;16、推料板;17、导料管;18、转轴;19、滚珠;20、壳体;21、导料板;22、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
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本体1、固定架2、plc控制器3、电机4、集料箱5、筒体6、投料盒7、隔板8、排料口9、支撑底座10、绞龙叶11、转杆12、第一齿轮13、齿链14、第二齿轮15、推料板16、导料管17、转轴18、滚珠19、壳体20、导料板21和观察窗22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24.请参阅图1-4,一种可以自动上料的化工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反应釜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2,固定架2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隔板8,隔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筒体6,筒体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集料箱5,集料箱5的顶部中端固定安装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8,转轴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5,筒体6的内腔顶部左侧活动连接有转杆12,转杆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绞龙叶11,转杆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3,第一齿轮13的表面啮合连接有齿链14,齿链14的另一端啮合连接于第二齿轮15的表面,转轴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料板16,反应釜本体1的内腔底部中端固定连接有排料口9。
25.集料箱5的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导料管17,导料管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反应釜本体1的内腔顶部左侧,通过导料管17的设置,方便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排料,由投料盒7和导料管17的配合可将形成完整的投排料工作的进行。
26.集料箱5的内腔底部中端固定连接有壳体20,转轴18的表面活动连接于壳体20的内腔中,壳体20的内腔两端均活动连接有滚珠19,转轴18的表面活动连接于滚珠19的表面,通过滚珠19的设置,可减少转轴18的磨损,避免工作的过程中发生断裂的现象,提高了转轴18的使用寿命。
27.固定架2的底部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10,反应釜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3,通过支撑底座10的设置,可对反应釜本体1的底部进行支撑,避免工作的过程中排料口9接触地面,导致工作的过程中无法进行排料工作。
28.筒体6的内腔左侧固定连接有投料盒7,投料盒7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料板21,通过导料板21的设置,可将物料进行引导,避免发生堵塞的现象,提高自动上料的稳定性。
29.反应釜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观察窗22,观察窗22与绞龙叶11的相交处通过胶粘剂固定连接有密封条,通过观察窗22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将反应釜本体1的内部进行观察,提高反应釜本体1工作时的稳定性,避免工作发生故障的现象。
30.使用时,通过投料盒7将物料投入后由导料板21进行引导,通过筒体6将物料进行引导后,通过plc控制器3启动电机4工作,通过电机4带动转轴18工作,再由转轴18带动第二齿轮15和推料板16进行旋转,通过第二齿轮15带动齿链14进行旋转工作,使得第一齿轮13跟随齿链14的旋转而转动,通过齿链14带动转杆12进行工作,使其转杆12带动绞龙叶11将物料提升,通过筒体6上方的通槽将物料运输至集料箱5的内部,通过推料板16的不断旋转将物料由导料管17运输至反应釜本体1的内部,即可完成上料工作,达到了方便使用的效
果,解决了现有的反应釜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不断的进行投料工作,这种方式过于繁琐,会影响正常工作生产效率的问题。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