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尘生物质燃烧颗粒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19265发布日期:2022-04-16 19:0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尘生物质燃烧颗粒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无尘生物质燃烧颗粒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2.生物质燃料由秸秆、稻草、稻壳、花生壳、玉米芯、油茶壳、棉籽壳等以及“三剩物”经过加工产生的块状环保新能源。生物质颗粒的直径一般为6~10毫米,中国也十分重视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将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使生物质能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但中国生物质能的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大中型畜禽场沼气工程技术、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和垃圾填埋发电技术等项目,对于生物质能颗粒燃料产品的生产加工与直接燃烧利用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同时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有着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如果直接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雾霾组成物,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秸秆、树枝和木屑等农林生物质压缩成成型燃料,燃烧剩余物少,燃烧过程排放出的空气污染物少。但现在的无尘生物质燃烧颗粒生产系统,缺少放泄系统,在设备内部的气压过高过低或者粉尘浓度过高时,容易产生爆炸,安全性能低。现在的无尘生物质燃烧颗粒生产系统,缺少粉尘回收的装置,粉尘堆积在设备内容易引起爆炸,直接吹出也浪费材料,影响生产效率。
3.现在的无尘生物质燃烧颗粒生产系统的缺点时:
4.1、现在的无尘生物质燃烧颗粒生产系统缺少放泄系统,在设备内部的气压过高过低或者粉尘浓度过高时,容易产生爆炸,安全性能低;
5.2、现在的无尘生物质燃烧颗粒生产系统,缺少粉尘回收的装置,粉尘堆积在设备内容易引起爆炸,直接吹出也浪费材料,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无尘生物质燃烧颗粒生产系统。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无尘生物质燃烧颗粒生产系统,包括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的内部设置有粉碎装置,所述粉碎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接口,所述进料管接口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部设置有螺栓及螺母,所述进料管接口通过螺栓及螺母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部设置有螺栓及螺母,所述进料管通过螺栓及螺母固定连接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形状为倒梯形棱台,所述除尘装置顶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全阀,所述除尘装置顶部的中部两侧设置有新风机组,所述除尘装置的底部的中部两侧设置有回风机组,所述除尘装置底部四个顶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
8.所述除尘装置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检修密封板,两个所述回风机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粉尘回收装置,所述粉尘回收装置顶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全阀,所述粉尘回收装
置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出风管。
9.可选的,所述除尘装置为中空框体结构,所述除尘装置顶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放泄孔,所述第一放泄孔内部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放泄孔通过第一卡槽与第一安全阀卡接,所述除尘装置顶部的中部开设有粉碎装置安装孔,所述粉碎装置安装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顶丝,所述粉碎装置安装孔通过第一顶丝与进料管接口固定连接,所述除尘装置顶部开设有两个新风安装孔,且两个所述新风安装孔对称分布于粉碎装置安装孔的前后两侧,每个所述新风安装孔内部设置有螺丝,所述新风安装孔通过螺丝与新风机组固定连接。
10.可选的,所述除尘装置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检修密封口,所述除尘装置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若干第一蝶形螺丝安装孔,若干所述第一蝶形螺丝安装孔均匀分布于检修密封口的四周,所述检修密封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蝶形螺丝,所述除尘装置通过第一蝶形螺丝与检修密封板固定连接,所述除尘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两个检修密封口的位置相垂直,所述除尘装置底部的中部开设有出料安装口,所述出料安装口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顶丝,所述出料安装口通过第二顶丝和粉碎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除尘装置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回风安装口,且两个所述回风安装口对称分布于出料安装口的前后两侧,每个所述风安装口的内部设置有螺丝,所述风安装口通过螺丝与回风机组固定连接。
11.可选的,所述粉碎装置包括进料管接口,所述进料管接口的底部焊接有粉碎箱体,所述粉碎箱体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滤网安装孔,所述粉碎箱体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若干第二蝶形螺丝安装孔,若干所述第二蝶形螺丝安装孔均匀分布于滤网安装孔的四周,所述第二蝶形螺丝安装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蝶形螺丝,所述粉碎箱体通过第二蝶形螺丝固定连接有粉尘滤网。
12.可选的,所述粉碎装置内壁的两侧开设有若干刀轴安装孔,若干所述刀轴安装孔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粉碎刀具,所述粉碎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刀具电机组,若干所述粉碎刀具的一端与刀具电机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粉碎装置的底部固定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内部设置有顶丝,所述出料口通过顶丝与出料安装口固定连接。
13.可选的,所述支撑底座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有调平螺母,所述新风机组的一端的内部套接有进风口滤网,所述回风机组的一端的内部套接有回风口滤网。
14.可选的,所述粉尘回收装置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风管接口,每个所述风管接口的内部均套接有风管滤网,所述风管接口的内部设置有螺丝,所述风管接口通过螺丝与回风机组固定连接,所述粉尘回收装置顶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放泄孔,所述第二放泄孔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粉尘回收装置通过第二卡槽与第二安装阀卡接。
15.可选的,两个所述出风管的一侧内部设有螺丝,两个所述出风管通过螺丝与粉尘回收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出风管远离粉尘回收装置的一端内部套接有出风口滤网。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7.1、该无尘生物质燃烧颗粒生产系统,通过除尘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可对除尘装置内部的气压和粉尘浓度进行监测,当气压过高、气压过低或者粉尘浓度异常时,通过内部的系统控制第一安全阀打开,来放泄除尘装置内部的气体或粉尘,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18.2、该无尘生物质燃烧颗粒生产系统,物料通过进料斗沿着进料管进入粉碎装置内部,在刀具电机组的带动下通过碎刀具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生物质燃烧颗粒顺着出料口流
向下一道工序,在粉碎的同时新风机组和回风机组启动,将除尘装置腔体内部产生的粉尘吸入到粉尘回收装置的内部,进而达到除尘的功能。
19.3、该无尘生物质燃烧颗粒生产系统,粉尘在新风机组和回风机组的驱动下进入粉尘回收装置的内部,粉尘回收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水管和滤网,将粉尘聚集起来,风干后可继续利用,控制器也可对粉尘回收装置的内部进行监测,当粉尘回收装置的内部气压异常或者粉尘浓度异常时,远程控制第二安全阀打开,来平衡气压和粉尘浓度,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装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尘装置和粉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总装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总装剖面图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除尘装置,101-第一放泄孔,102-粉碎装置安装孔,103-新风安装孔,104-检修密封口,105-第一蝶形螺丝安装孔,106-控制器,107-出料安装口,108-回风安装口,2-粉碎装置,201-管接口,202-粉碎箱体,203-滤网安装孔,204-第二蝶形螺丝安装孔,205-粉尘滤网,206-第二蝶形螺丝,207-刀轴安装孔,208-粉碎刀具,209-刀具电机组,210-出料口,3-进料管,4-进料斗,5-第一安全阀,6-新风机组,601-进风口滤网,7-回风机组,701-回风口滤网,8-支撑底座,801-调平螺母,9-检修密封板,901-第一蝶形螺丝,10-粉尘回收装置,1001-风管接口,1002-风管滤网,1003-第二放泄孔,11-第二安全阀,12-出风管,1201-出风口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6.如图1-4所示,一种无尘生物质燃烧颗粒生产系统,它包括除尘装置1,除尘装置1的内部设置有粉碎装置2,粉碎装置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接口201,进料管接口20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部设置有螺栓及螺母,进料管接口201通过螺栓及螺母固定连接有进料管3,进料管3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的内部设置有螺栓及螺母,进料管3通过螺栓及螺母固定连接进料斗4,进料斗4的形状为倒梯形棱台,除尘装置1顶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全阀5,除尘装置1顶部的中部两侧设置有新风机组6,除尘装置1的底部的中部两侧设置有回风机组7,除尘装置1底部四个顶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8;
27.所述除尘装置1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检修密封板9,两个所述回风机组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粉尘回收装置10,所述粉尘回收装置10顶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全阀11,所述粉尘回收装置10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出风管12,通过除尘装置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06,可对除尘装置1内部的气压和粉尘浓度进行监测,当气压过高、气压过低或者粉尘浓度异常时,通过内部的系统控制第一安全阀5打开,来放泄除尘装置1内部的气体或粉尘,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除尘装置1为中空框体结构,所述除尘
装置1顶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放泄孔101,所述第一放泄孔101内部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放泄孔101通过第一卡槽与第一安全阀5卡接,所述除尘装置1顶部的中部开设有粉碎装置安装孔102,所述粉碎装置安装孔10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顶丝,所述粉碎装置安装孔102通过第一顶丝与进料管接口201固定连接,所述除尘装置1顶部开设有两个新风安装孔103,且两个所述新风安装孔103对称分布于粉碎装置安装孔102的前后两侧,每个所述新风安装孔103内部设置有螺丝,所述新风安装孔103通过螺丝与新风机组6固定连接。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除尘装置1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检修密封口104,所述除尘装置1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若干第一蝶形螺丝安装孔105,若干所述第一蝶形螺丝安装孔105均匀分布于检修密封口104的四周,所述检修密封板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蝶形螺丝901,所述除尘装置1通过第一蝶形螺丝901与检修密封板9固定连接,所述除尘装置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06,所述控制器106与两个检修密封口104的位置相垂直,所述除尘装置1底部的中部开设有出料安装口107,所述出料安装口107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顶丝,所述出料安装口107通过第二顶丝和粉碎装置2固定连接,所述除尘装置1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回风安装口108,且两个所述回风安装口108对称分布于出料安装口107的前后两侧,每个所述风安装口108的内部设置有螺丝,所述风安装口108通过螺丝与回风机组7固定连接,检修密封板9为不锈钢钢材质,可更换。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粉碎装置2包括进料管接口201,所述进料管接口201的底部焊接有粉碎箱体202,所述粉碎箱体202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滤网安装孔203,所述粉碎箱体202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若干第二蝶形螺丝安装孔204,若干所述第二蝶形螺丝安装孔204均匀分布于滤网安装孔203的四周,所述第二蝶形螺丝安装孔20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蝶形螺丝206,所述粉碎箱体202通过第二蝶形螺丝206固定连接有粉尘滤网205,粉尘滤网205可以吸收粉碎过程中产生的较大碎屑,粉尘滤网205可拆卸,在更换过程中也可回收部分燃烧颗粒。
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粉碎装置2内壁的两侧开设有若干刀轴安装孔207,若干所述刀轴安装孔207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粉碎刀具208,所述粉碎装置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刀具电机组209,若干所述粉碎刀具208的一端与刀具电机组20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粉碎装置2的底部固定有出料口210,所述出料口210的内部设置有顶丝,所述出料口210通过顶丝与出料安装口107固定连接,物料通过进料斗4沿着进料管3进入粉碎装置2内部,在刀具电机组209的带动下通过碎刀具208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生物质燃烧颗粒顺着出料口210流向下一道工序,在粉碎的同时新风机组6和回风机组7启动,将除尘装置1腔体内部产生的粉尘吸入到粉尘回收装置10的内部,进而达到除尘的功能。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底座8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有调平螺母801,所述新风机组6的一端的内部套接有进风口滤网601,所述回风机组7的一端的内部套接有回风口滤网701,进风口滤网601和回风口滤网701均可拆卸替换。
3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粉尘回收装置10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风管接口1001,每个所述风管接口1001的内部均套接有风管滤网1002,所述风管接口1001的内部设置有螺丝,所述风管接口1001通过螺丝与回风机组7固定连接,所述粉尘回收装置10顶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放泄孔1003,所述第二放泄孔1003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粉尘回收装置10通过第二卡槽与第二安装阀11卡接,粉尘在新风机组6和回风机组7的驱动
下进入粉尘回收装置10的内部,粉尘回收装置10的内部设置有水管和滤网,将粉尘聚集起来,风干后可继续利用,控制器106也可对粉尘回收装置10的内部进行监测,当粉尘回收装置10的内部气压异常或者粉尘浓度异常时,远程控制第二安全阀11打开,来平衡气压和粉尘浓度,提高安全性。
3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出风管12的一侧内部设有螺丝,两个所述出风管12通过螺丝与粉尘回收装置10固定连接,所述出风管12远离粉尘回收装置10的一端内部套接有出风口滤网1201。
35.综上所述:该无尘生物质燃烧颗粒生产系统,通过除尘装置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06,可对除尘装置1内部的气压和粉尘浓度进行监测,当气压过高、气压过低或者粉尘浓度异常时,通过内部的系统控制第一安全阀5打开,来放泄除尘装置1内部的气体或粉尘,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该无尘生物质燃烧颗粒生产系统,物料通过进料斗4沿着进料管3进入粉碎装置2内部,在刀具电机组209的带动下通过碎刀具208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生物质燃烧颗粒顺着出料口210流向下一道工序,在粉碎的同时新风机组6和回风机组7启动,将除尘装置1腔体内部产生的粉尘吸入到粉尘回收装置10的内部,进而达到除尘的功能;该无尘生物质燃烧颗粒生产系统,粉尘在新风机组6和回风机组7的驱动下进入粉尘回收装置10的内部,粉尘回收装置10的内部设置有水管和滤网,将粉尘聚集起来,风干后可继续利用,控制器106也可对粉尘回收装置10的内部进行监测,当粉尘回收装置10的内部气压异常或者粉尘浓度异常时,远程控制第二安全阀11打开,来平衡气压和粉尘浓度,提高安全性。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