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合成反应釜的精确控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09685发布日期:2022-02-12 14:5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聚酯合成反应釜的精确控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聚酯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聚酯合成反应釜的精确控温系统。


背景技术:

2.聚酯,由多元醇和多元酸缩聚而得的聚合物总称。主要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习惯上也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和聚芳酯等线型热塑性树脂。是一类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工程塑料,也可制成聚酯纤维和聚酯薄膜。聚酯包括聚酯树脂和聚酯弹性体。聚酯树脂又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和聚芳酯(par)等。聚酯弹性体(tpee)一般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4-丁二醇和聚丁醇聚合而成,链段包括硬段部分和软段部分,为热塑性弹性体,聚酯在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在反应之前需要加热、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而反应釜的温度又需要控制在60-100度之间,若温度过高则会出现不良反应,影响分子间的规则性,影响产品的质量及生产效率,所以合理控制反应釜的温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3.目前聚酯在生产合成时,目前的反应釜基本只有加热装置,不具有降温装置,对反应釜的降温大多是通过常温自然冷却,严重影响反应过程中的散热效果,导致反应温度较难控制,并且采用常温自然冷却的方式对反应釜进行降温,使得反应釜上的热能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
4.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有必要研发聚酯合成反应釜的精确控温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聚酯合成反应釜的精确控温系统。
6.为了实现的反应釜具有快速降温和避免在降温时反应釜上的热能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的聚酯合成反应釜的精确控温系统,包括:1、反应釜本体和设置在反应釜本体一侧的导热油箱,所述导热油箱一侧设置有热交换器,所述反应釜本体包括内罐和外罐,所述内罐套设在外罐内部,所述内罐周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由上至下呈螺旋状贴合内罐外壁设置,所述循环管两端均贯穿外罐并延伸至外罐一侧:
8.所述导热油箱内部填充有导热油,所述导热油箱内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板且所述导热板与导热油箱内壁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由所述导热板和导热油箱在所述导热油箱底端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加热机构。
9.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板,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轨,两个所述滑轨,所述加热板两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加热板通过滑杆与滑轨活动连接,所述加热板上设置有导热组件。
10.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块,所述导热块底部与加热板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上开设有多个限位槽口,所述导热块顶部设置有与限位槽口相匹配的限位部,所述限
位部嵌设在限位槽口内部。
11.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油箱内部设置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错位分布,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分别与导热油箱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与导热油箱一侧连通,所述第一导流管设置在第一隔板和导热油箱一侧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导流管设置在第三隔板和导热油箱一侧内壁之间。
13.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油箱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热交换器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介质进口、第一介质出口、第二介质进口和第二介质出口,所述第一介质进口与出油管连接,所述第一介质出口与第一介质进口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本体一侧设置有测量管,所述测量管一端一侧贯穿外罐和内罐并与内罐连通,所述测量管另一端向上延伸弯曲设置,所述测量管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温度感应器。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管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泵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流量阀,所述出油管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二循环泵上设置有第二流量阀,所述第二介质进口处设置有第三循环泵,所述第三循环本上设置有第三流量阀。
16.进一步的,所述内罐周表面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端与内罐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另一端与外罐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反应釜本体一侧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部设置有控制器。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第三循环泵、第一流量阀、第二流量阀、第三流量阀、稳定感应器和加热板上均设置有通信组件,所述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第三循环泵、第一流量阀、第二流量阀、第三流量阀、稳定感应器和加热板分别通过通信组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聚酯合成反应釜的精确控温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反应釜本体分为内罐和外罐,将内罐与外罐通过多个连接块连接,并且在内罐上由上至下螺旋环绕设置有循环管,当需要对反应釜本体升温时,首先启动控制箱控制加热板对导热油箱内部的导热油进行加热,然后依次启动第一循环泵、第一流量阀、第二循环泵、第二流量阀和温度感应器,使得导热油有沿着第一导流管、循环管、第二导流管和导热油箱形成循环的通路,由于反应釜本体一侧设置的测量管与内罐连通,通过u型管的原理使得,测量管上的温度感应器检测内罐的流体反应物的具体温度,并且循环管成螺旋状环绕设置,从而可以对反应釜内部的流体反应物进行均匀的加热,避免内罐的反应物受热不均匀;
20.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导热油箱一侧设置热交换器,进而当需要对反应釜进行降温时,通过控制箱控制加热板停止加热,然后依次启动第一循环泵、第一流量阀、第二循环泵、第二流量阀、第三循环泵、第三流量阀和温度感应器,并且在热交换器的第二介质出口和第二介质进口处连接外界水管,进而使得导热油有沿着第一导流管、循环管、第二导流管和导热油箱、出油管、进油管和热交换器形成循环的通路,进而通过热交换器对导热油进行降温,从而达到对反应釜本体进行降温处理,同时采用热交换器,避免了反应釜上的热能源
造成了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聚酯合成反应釜的精确控温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应釜本体的爆炸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热油箱的内部俯视剖视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导热油箱的侧视剖视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聚酯合成反应釜的精确控温系统的系统控制框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反应釜本体2、导热油箱3、热交换器4、内罐5、外罐6、循环管7、导热板8、密封垫9、空腔10、加热板11、滑轨12、滑杆13、导热块14、限位部15、第一隔板16、第二隔板17、第三隔板18、第一导流管19、第二导流管20、进油管21出油管、22、第一介质进口23、第一介质出口24、第二介质进口25、第二介质出口26、测量管27、温度感应器28、第一循环泵29、第二循环泵;30、第三循环泵、31、连接块、32、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30.参见图1~图5所示;
31.本实用新型的聚酯合成反应釜的精确控温系统,包括:1、聚酯合成反应釜的精确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本体1和设置在反应釜本体1一侧的导热油箱2,所述导热油箱2一侧设置有热交换器3,所述反应釜本体1包括内罐4和外罐5,所述内罐4套设在外罐5内部,所述内罐4周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循环管6,所述循环管6由上至下呈螺旋状贴合内罐4外壁设置,所述循环管6两端均贯穿外罐5并延伸至外罐5一侧:
32.所述导热油箱2内部填充有导热油,所述导热油箱2内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板7且所述导热板7与导热油箱2内壁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8,由所述导热板7和导热油箱2在所述导热油箱2底端形成空腔9,所述空腔9内部设置有加热机构。
33.优选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板10,所述空腔9内部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轨11,两个所述滑轨11,所述加热板10两侧固定连接有滑杆12,所述加热板10通过滑杆12与滑轨11活动连接,所述加热板10上设置有导热组件,加热板10两端固定连接有滑杆12,并且滑杆12与空腔9内部的滑轨11滑动连接,进而方便将空腔9内部的加热板10安装在导热油箱2内部,从而方便对加热板10进行更换或维修处理。
34.优选的,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块13,所述导热块13底部与加热板10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7上开设有多个限位槽口,所述导热块13顶部设置有与限位槽口相匹配的限位部
14,所述限位部14嵌设在限位槽口内部,导热块13的设置方便将加热板10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导热板7上,同时由于导热板7底部开设有与限位部14相匹配的限位槽口,限位槽口的设置对导热块13通过限位部14与导热板7之间的连接进行限位。
35.优选的,所述导热油箱2内部设置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6和第三隔板17,所述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6、第三隔板17错位分布,所述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6和第三隔板17分别与导热油箱2固定连接,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6、第三隔板17的错位分布使得导热油箱2内部的导热油得以均匀混合,避免发生局部导热油的稳定过低或过高。
36.优选的,所述循环管6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流管18和第二导流管19,所述第一导流管18和第二导流管19与导热油箱2一侧连通,所述第一导流管18设置在第一隔板15和导热油箱2一侧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导流管19设置在第三隔板17和导热油箱2一侧内壁之间,第一导流管18和第二导流管19的设置使得循环管6与导热油箱2内部形成一个循环通路,并且在第一导流管18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泵28和第一流量阀,进而方便控制导热油沿着第一导流管18的方向进入循环管6内部。
37.优选的,所述导热油箱2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油管20和出油管21,所述热交换器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介质进口22、第一介质出口23、第二介质进口24和第二介质出口25,所述第一介质进口22与出油管21连接,所述第一介质出口23与第一介质进口22连接,热交换器3上的第二介质进口24和第二介质出口25可与外界水管连接,进而当对反应釜进行降温时,启动第一循环泵28、第一流量阀、第二循环泵29、第二流量阀、第三循环泵30、第三流量阀和温度感应器27,使得导热油有沿着第一导流管18、循环管6、第二导流管19和导热油箱2、出油管21、进油管20和热交换器3形成循环的通路,进而通过热交换器3对导热油进行降温。
38.优选的,所述反应釜本体1一侧设置有测量管26,所述测量管26一端一侧贯穿外罐5和内罐4并与内罐4连通,所述测量管26另一端向上延伸弯曲设置,所述测量管26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温度感应器27,由于反应釜本体1一侧设置的测量管26与内罐4连通,通过u型管的原理使得,测量管26上的温度感应器27检测内罐4的流体反应物的具体温度,温度感应器型号为kzwb/p-230,控制器的型号为kzwb/p-230。
39.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管18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泵28,所述第一循环泵28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流量阀,所述出油管21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泵29,所述第二循环泵29上设置有第二流量阀,所述第二介质进口24处设置有第三循环泵30,所述第三循环本上设置有第三流量阀,第二循环泵29和第二流量阀的设置方便控制进入导热油箱2内部的导热油进入热交换器3,与热交换器3形成循环通路,第二循环泵29和第二流量阀方便控制热交换器3内部的换热介质,即即控制对反应釜本体1降温的速度。
40.优选的,所述内罐4周表面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块31,所述连接块31一端与内罐4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31另一端与外罐5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反应釜本体1一侧设置有控制箱32,所述控制箱32内部设置有控制器,连接块31的设置使得内罐4与外罐5之间的连接更稳固。
41.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泵28、第二循环泵29、第三循环泵30、第一流量阀、第二流量阀、第三流量阀、稳定感应器和加热板10上均设置有通信组件,所述第一循环泵28、第二循环泵29、第三循环泵30、第一流量阀、第二流量阀、第三流量阀、稳定感应器和加热板10分别
通过通信组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42.实施方式具体为:首先将导热油箱2中注入导热油,由于反应釜本体1一侧设置的测量管26与内罐4连通,通过u型管的原理使得,测量管26上的温度感应器27检测内罐4的流体反应物的具体温度,当需要对反应釜本体1进行升温时,首先启动控制箱32控制加热板10对导热油箱2内部的导热油进行加热,然后依次启动第一循环泵28、第一流量阀、第二循环泵29、第二流量阀和温度感应器27,使得导热油有沿着第一导流管18、循环管6、第二导流管19和导热油箱2形成循环的通路,循环管6呈螺旋状环绕设置在内罐4外侧,从而可以对反应釜内部的流体反应物进行均匀的加热,直至将反应釜本体1内的流体反应物加热至所以稳定,可通过温度感应器27实时检测流体反应物的温度,当需要对反应釜本体1进行降温时,通过控制箱32控制加热板10停止加热,然后依次启动第一循环泵28、第一流量阀、第二循环泵29、第二流量阀、第三循环泵30、第三流量阀和温度感应器27,并且在热交换器3的第二介质出口25和第二介质进口24处连接外界水管,进而使得导热油有沿着第一导流管18、循环管6、第二导流管19和导热油箱2、出油管21、进油管20和热交换器3形成循环的通路,进而通过热交换器3对导热油进行降温,从而达到对反应釜本体1进行降温处理。
4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聚酯合成反应釜的精确控温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反应釜本体1分为内罐4和外罐5,将内罐4与外罐5通过多个连接块31连接,并且在内罐4上由上至下螺旋环绕设置有循环管6,当需要对反应釜本体1升温时,首先启动控制箱32控制加热板10对导热油箱2内部的导热油进行加热,然后依次启动第一循环泵28、第一流量阀、第二循环泵29、第二流量阀和温度感应器27,使得导热油有沿着第一导流管18、循环管6、第二导流管19和导热油箱2形成循环的通路,由于反应釜本体1一侧设置的测量管26与内罐4连通,通过u型管的原理使得,测量管26上的温度感应器27检测内罐4的流体反应物的具体温度,并且循环管6成螺旋状环绕设置,从而可以对反应釜内部的流体反应物进行均匀的加热,避免内罐4的反应物受热不均匀;
4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导热油箱2一侧设置热交换器3,进而当需要对反应釜进行降温时,通过控制箱32控制加热板10停止加热,然后依次启动第一循环泵28、第一流量阀、第二循环泵29、第二流量阀、第三循环泵30、第三流量阀和温度感应器27,并且在热交换器3的第二介质出口25和第二介质进口24处连接外界水管,进而使得导热油有沿着第一导流管18、循环管6、第二导流管19和导热油箱2、出油管21、进油管20和热交换器3形成循环的通路,进而通过热交换器3对导热油进行降温,从而达到对反应釜本体1进行降温处理,同时采用热交换器3,避免了反应釜上的热能源造成了浪费的问题。
46.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