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炭混合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43289发布日期:2022-04-07 07:1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性炭混合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性炭混合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2.活性炭是一种经特殊处理的炭,将有机原料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以减少非碳成分,然后与气体反应,表面被侵蚀,产生微孔发达的结构,由于活化的过程是一个微观过程,即大量的分子碳化物表面侵蚀是点状侵蚀,所以造成了活性炭表面具有无数细小孔隙。活性炭表面的微孔直径大多在2~50nm之间,即使是少量的活性炭,也有巨大的表面积,每克活性炭的表面积为500~1500m2,活性炭的一切应用,几乎都基于活性炭的这一特点。
3.现有专利(cn205146068u)公开了一种喷淋式铅炭电池活性炭混合搅拌装置,包括内筒体、外筒体、搅拌桨、盖板和循环喷淋系统,所述内筒体设在外筒体内,且内筒体的侧壁设有多个孔洞;所述盖板与外筒体铰接;所述循环喷淋系统包括设在盖板上多个喷头、设在外筒体底部的混合液出口,以及设在外部的循环液泵,所述循环液泵通过管道分别于喷头和混合液出口连通形成循环,所述喷头还连接有甲醇进口管道和硝酸进口管道;所述搅拌桨竖直设在内筒体内并由电机带动旋转。本实用新型通过喷淋方式能快速压制活性炭的粉尘飞扬,更重要的是在搅拌桨的作用下,明显提高了活性炭在甲醇和硝酸分散率,避免活性炭的局部团聚;同时利用循环喷淋的方式提高物料的混合均匀度。然而该装置搅拌效率较低,并且操作不方便,而且难以定量投放辅料。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活性炭混合搅拌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性炭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箱,所述搅拌箱的开口处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上端面靠两侧处均固定设置有支撑腿,两个所述支撑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定量箱,所述定量箱的出料口处固定设置有出料管;
6.所述横板下端面靠近搅拌箱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油缸,所述油缸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密封座,所述密封座的两侧中心处均开设有一号固定孔,两个所述一号固定孔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二号轴承,两个所述二号轴承的内部均固定套设有二号横杆,两个所述二号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二号锥齿轮和搅拌叶片;
7.所述密封座的下端面中心处开设有二号固定孔,所述二号固定孔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一号轴承,所述一号轴承的内部固定套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号锥齿轮,所述搅拌箱的下端面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护壳,所述护壳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动机,所述转动杆下端贯穿搅拌箱与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杆身中部固定套设有稳固套,所述稳固套的两侧中心处均固定设置有一号横杆;
8.所述搅拌箱的出料口处通过合页固定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上端固定设置
有磁力块。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搅拌箱的下端面靠两侧处均固定设置有伸缩杆,两个所述伸缩杆的下端均固定设置有自锁万向轮。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搅拌箱的两侧中心处均固定设置有手杆。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定量箱的前侧中心处固定设置有刻度线。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出料管的下端贯穿横板通至搅拌箱的内部,位于横板与定量箱之间的出料管管身上固定设置有阀门。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两个所述二号锥齿轮均位于密封座的内部,两个所述搅拌叶片均位于密封座的外侧。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0.所述一号锥齿轮位于密封座的内部,两个所述二号锥齿轮分别与一号锥齿轮啮合连接。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2.两个所述一号横杆远离稳固套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搅拌板。
2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活性炭混合搅拌装置,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只需要启动一个电动机即可在搅拌箱内进行多方位进行搅拌,这样不仅搅拌效率更加高,而且还能够节省设备,节能环保。
2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活性炭混合搅拌装置,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能够通过定量箱对辅料进行定量投放,其投放精确,操作简单,从而使得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更加方便。
2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活性炭混合搅拌装置,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能够通过油缸的伸缩调节搅拌高度,进而使得该装置在进行搅拌的时候更加方便。
27.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活性炭混合搅拌装置,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能够通过一号轴承和二号轴承使得转动杆和二号横杆在转动的时候更加省力和稳定,进而使得该装置更加耐用。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活性炭混合搅拌装置的轴侧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活性炭混合搅拌装置的正剖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活性炭混合搅拌装置的b处放大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活性炭混合搅拌装置的a处放大示意图。
32.图例说明:
33.1、搅拌箱;2、手杆;3、阀门;4、固定螺栓;5、出料管;6、定量箱;7、刻度线;8、支撑
腿;9、自锁万向轮;10、伸缩杆;11、护壳;12、稳固套;13、一号横杆;14、油缸;15、横板;16、搅拌叶片;17、二号横杆;18、搅拌板;19、转动杆;20、电动机;21、一号轴承;22、二号轴承;23、一号固定孔;24、一号锥齿轮;25、密封座;26、二号锥齿轮;27、二号固定孔;28、磁力块;29、密封板;30、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活性炭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箱1,搅拌箱1的开口处通过固定螺栓4固定设置有横板15,横板15的上端面靠两侧处均固定设置有支撑腿8,两个支撑腿8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定量箱6,定量箱6的出料口处固定设置有出料管5。
37.横板15下端面靠近搅拌箱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油缸14,油缸14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密封座25,密封座25的两侧中心处均开设有一号固定孔23,两个一号固定孔23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二号轴承22,通过二号轴承22使得二号横杆17转动的更加方便,两个二号轴承22的内部均固定套设有二号横杆17,两个二号横杆17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二号锥齿轮26和搅拌叶片16,搅拌叶片16用于搅拌的作用。
38.密封座25的下端面中心处开设有二号固定孔27,二号固定孔27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一号轴承21,一号轴承21的内部固定套设有转动杆19,转动杆19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号锥齿轮24,搅拌箱1的下端面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护壳11,护壳11用于保护电动机20的作用,护壳1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动机20,转动杆19下端贯穿搅拌箱1与电动机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转动杆19的杆身中部固定套设有稳固套12,稳固套12用于固定连接的作用,稳固套12的两侧中心处均固定设置有一号横杆13。
39.搅拌箱1的出料口处通过合页30固定设置有密封板29,密封板29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磁力块28,通过磁力块28方便密封板29密封出料口。
40.搅拌箱1的下端面靠两侧处均固定设置有伸缩杆10,两个伸缩杆10的下端均固定设置有自锁万向轮9,通过自锁万向轮9使得该装置移动的更加方便,搅拌箱1的两侧中心处均固定设置有手杆2,定量箱6的前侧中心处固定设置有刻度线7,通过刻度线7便于定量的
作用,出料管5的下端贯穿横板15通至搅拌箱1的内部,位于横板15与定量箱6之间的出料管5管身上固定设置有阀门3,阀门3用以控制下料,两个二号锥齿轮26均位于密封座25的内部,两个搅拌叶片16均位于密封座25的外侧,一号锥齿轮24位于密封座25的内部,两个二号锥齿轮26分别与一号锥齿轮24啮合连接,两个一号横杆13远离稳固套12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搅拌板18,搅拌板18用于搅拌的作用。
41.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时,启动电动机20,电动机20的输出端转动带动转动杆19转动,转动杆19转动通过稳固套12带动一号横杆13转动,一号横杆13转动即可通过搅拌板18进行搅拌,在此过程中转动杆19转动带动一号锥齿轮24转动,一号锥齿轮24转动带动两个二号锥齿轮26转动,二号锥齿轮26转动带动二号横杆17转动,二号横杆转动17即可通过搅拌叶片16进行搅拌,从而进行多方位搅拌,其搅拌效率高。
4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