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发酵液过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67655发布日期:2022-04-22 11:1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发酵液过滤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发酵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生物发酵液过滤设备。


背景技术:

2.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利用有益微生物经发酵制成的生物制剂,是有效解决疾病泛滥、病菌耐药、免疫能力下降、成活率降低、养殖效益下降的有效手段。在生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过程中,通常先将微生物大量培养,发酵产生代谢产物后再进行制剂的制备。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微生物发酵完成后,若将菌体和代谢产物混合在一起进行制剂制备,发酵液中的菌体会堵塞制剂加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降低添加剂的生产效率,因此需研究开发一种便于微生物发酵液过滤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发酵液过滤设备。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生物发酵液过滤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微生物发酵液过滤设备:包括与发酵罐连通的集液罐,集液罐内设有用于过滤发酵液的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离心桶和转动轴,离心桶侧壁开设有多个过滤孔,转动轴的顶部与离心桶底部螺纹连接,转动轴底部设有用于驱动转动轴转动的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与集液罐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集液罐与发酵罐连通,可使发酵完成的发酵液直接被注入集液罐内进行过滤,可减去工作人员收集发酵液后再注入集液罐进行过滤,可节省人力;通过第一驱动件带动离心桶进行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有效的将菌体与代谢产物分离,代谢产物通过过滤孔流入集液罐底部,该操作可有效地将菌体与代谢产物分离,减少直接将菌体进行制剂加工时对仪器造成堵塞,提高代谢产物的纯度,提高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生产效率;转动轴与离心桶螺纹连接,使得离心桶与转动轴为可拆卸连接,可便于将离心桶取下进行清理,该连接方式简单易操作。
8.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过滤膜,过滤膜置于离心桶的下方,过滤膜的轴线与离心桶轴线重叠,过滤膜上连接有挂钩,集液罐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挂钩与连接环配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膜可对代谢产物进行二次过滤,有效避免粒径较小的菌体随代谢产物一起流入集液罐底部,提高代谢产物的纯度,提高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质量;通过挂钩和连接环的配合,实现过滤膜与集液罐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对过滤膜的清洗,使得过滤膜可以多次重复利用,节约资源。
10.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电机,电机固定连接在集液罐的底部,电机的转轴穿设集液罐与转动轴固定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的设置可给离心桶提供恒定的驱动力,驱动离心桶稳速转动,节省人力,电机的转轴与转动轴固定连接,使得转动轴的安装较为牢固,不易从电机上脱落。
12.优选的,所述集液罐上设有用于清理离心桶内壁的清理组件,清理组件包括清理刷以及用于驱动清理刷在离心桶内移动的第二驱动件,清理刷与离心桶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驱动件与集液罐的顶部相对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发酵液的过程中,间断的关停电机,电机停止后启动第二驱动件,使得第二驱动件可以驱动清理刷沿着离心桶的内壁移动,清理刷将过滤孔内堵塞的菌体推动至离心桶的底部,减少对过滤孔的堵塞,提高发酵液的过滤效果。
14.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件为气缸,气缸与集液罐顶部相对连接,气缸的活塞杆穿设集液罐与清理刷固定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气缸连接在集液罐的顶部,在关闭气缸时,清理刷靠近集液罐的顶部,清理刷不影响离心桶的转动,待离心桶停止转动后,清理刷开始清理离心桶的内壁,气缸的动力稳定,节省人力的同时,清理刷可匀速移动进行清理。
16.优选的,所述集液罐包括罐盖和罐体,罐盖与罐体的顶部抵接,罐盖上插接有进料管,进料管的另一端与发酵罐连接,进料管上连接有液压泵,液压泵的进液端与发酵罐相对连接,液压泵的出液端与罐盖相对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管的两端分别与发酵罐、集液罐连接,通过液压泵的作用使得微生物发酵完成后可直接被输送至集液罐内,一方面可以省去通过人力搬运后再注入集液罐的操作,节省人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发酵液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减少污染,进而提高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质量。
18.优选的,所述罐体上开设有窗口,窗口内固定连接有玻璃板。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离心桶转动的过程中,可便于工作人员对离心桶的状态进行观察,时时监控集液罐的运行情况,在清理刷的清理过程中,也可观察清理状况,更便于工作人员对过滤过程的操控,除此,在使用完成后对集液罐的清理过程中,可通过窗口的观察将集液罐的内壁清理的更加干净。
20.优选的,所述离心桶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提拉环。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拆卸离心桶后,可通过提拉环作用与离心桶,便于将离心桶将集液罐内拆下,也便于对离心桶的安装。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通过第一驱动件带动离心桶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菌体与代谢产物分离,代谢产物通过过滤孔流入集液罐底部,有效地将菌体与代谢产物分离,减少直接将菌体进行制剂加工时对仪器造成堵塞,提高代谢产物的纯度,进而提高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生产效率;
24.2、通过气缸驱动清理刷在离心桶的内壁移动,清理刷将菌体推动至离心桶的底部,减少菌体对过滤孔的堵塞,提高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旨在显示集液罐内部的剖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发酵罐;2、集液罐;21、罐盖;211、进料管;2111、液压泵;22、罐体;221、窗口;
222、出料管;223、连接环;3、过滤组件;31、离心桶;311、过滤孔;312、提拉环;32、转动轴;321、电机;33、过滤膜;331、挂钩;4、清理组件;41、清理刷;42、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发酵液过滤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与发酵罐1连通的集液罐2,集液罐2内设有用于过滤发酵液的过滤组件3,过滤组件3上连接有用于清理菌体的清理组件4。在过滤发酵液的过程中,将发酵液注入集液罐2内,通过过滤组件3将菌体和代谢产物分离,为了避免菌体堆积影响发酵液的过滤效率,可间歇使用清理组件4清理菌体。
31.如图1和图2所示,集液罐2包括罐盖21和罐体22,罐盖21与罐体22抵接,罐盖21上插接有进料管211,进料管211的另一端与发酵罐1连接,进料管211上连接有液压泵2111,液压泵2111的进液端与发酵罐1相对连接,液压泵2111的出液端与罐盖21相对连接,罐盖21与清理组件4连接;罐体22的侧壁上开设有窗口221,窗口221内固定连接有玻璃板,罐体22的底部插接有出料管222。
32.过滤发酵液之前,先将连接有液压泵2111的进料管211的两端分别插接在发酵罐1和罐盖21上,连接进料管211后开启液压泵2111,发酵罐1中的发酵液被输送至罐体22内,通过过滤组件3过滤后,代谢产物从罐体22底部的出料管222排至罐体22外,收集过滤后的代谢产物。
33.如图2所示,过滤组件3包括离心桶31、转动轴32和过滤膜33,离心桶31置于罐体22内,并且靠近罐体22的顶部,离心桶31通过转动轴32与罐体22转动连接,离心桶31的侧壁开设有过滤孔311,过滤孔311沿着离心桶31的侧壁等间距排列,并且靠近离心桶31的底部,离心桶31与清理组件4连接,离心桶31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提拉环312,两个提拉环312关于离心桶31的轴线对称设置;转动轴32竖直设置,转动轴32的顶端穿设过滤膜33与离心桶31底部螺纹连接,转动轴32底端连接有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为电机321,电机321与集液罐2的底面固定连接,电机321的转轴穿设罐体22与转动轴32固定连接。
34.如图2所示,过滤膜33为圆形,过滤膜33水平置于离心桶31的下方,并且过滤膜33的轴线与离心桶31轴线重叠,过滤膜33上连接有关于转动轴32对称的两个挂钩331,集液罐2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环223,两个连接环223关于转动轴32对称,并且与过滤膜33在同一水平面,挂钩331与连接环223配合,过滤膜33设置有两个,两个过滤膜33的轴线重叠。
35.将发酵液通过进料管211注入离心桶31内后,电机321驱动转动轴32带动离心桶31转动,转动过程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菌体堆积在离心桶31的侧壁上,代谢产物依次通过过滤孔311、过滤膜33后流入罐体22底部,经过出料管222排出罐体22,进行代谢产物的收集。
36.如图2所示,清理组件4包括清理刷41和第二驱动件,清理刷41与离心桶31的侧壁滑动连接,第二驱动件为气缸42,气缸42与罐盖21固定连接,气缸42的活塞杆穿设罐盖21与清理刷41固定连接,清理组件4关于离心桶31的轴线对称设置有两组。
37.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将连接有液压泵2111的进料管211的两端分别与发酵罐1、罐盖21连接,开启液压泵2111,发酵罐1中的发酵液被输送至离心桶31内,启动电机321,电机321驱动离心桶31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菌体堆积在离心桶31的侧壁上,代谢产
物依次通过过滤孔311、过滤膜33后流入罐体22底部,经过出料管222排出罐体22;其次,为了减少过滤孔311内菌体的堆积,提高过滤效率,在过滤发酵液的过程中,间歇地关停电机321,电机321停止转动后,启动气缸42,气缸42驱动清理刷41沿着离心桶31的侧壁向靠近离心桶31的底部方向移动,清理刷41将过滤孔311内堵塞的菌体推动至离心桶31的底部,待发酵液过滤完成后,再进行菌体和离心桶31内壁的清洗。
38.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