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容量瓶的温度调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7532发布日期:2022-03-17 02:16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容量瓶的温度调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容量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容量瓶的温度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2.容量瓶是一种细颈梨形平底的容量器,带有磨口玻塞,颈上有标线,表示在所指温度下液体凹液面与容量瓶颈部的标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与瓶上标注的体积相等,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量、刻度线;
3.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3764287u公开了一种直链淀粉容量瓶加热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链淀粉容量瓶夹持板和用于放置直链淀粉容量瓶夹持板的置放架,所述夹持板由若干夹持条、两个夹持框及楔块组成,所述夹持条有两种,位于两端的夹持条内侧边设有若干与直链淀粉容量瓶瓶颈匹配的弧形凹口,位于中部的夹持条两侧边设有若干与直链淀粉容量瓶瓶颈匹配的弧形凹口,所述夹持框中间设有与若干夹持条总宽度相匹配的开槽,所述楔块的高度与夹持框开槽的高度一致,所述置放架中空且高度与直链淀粉容量瓶高度匹配,采用本实用新型加热时,直链淀粉容量瓶即很好的固定在加热容器内的水中,提高了直链淀粉加热的均匀,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在对容量瓶进行加热时仅通过将容量瓶固定在加热容器的水中,密封效果较低,从而容易造成温度发散速度快且温控效果不够理想,不能满足使用需求,降低了实验数据的精准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容量瓶的温度调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密封性较低,温度发散较快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容量瓶的温度调控装置,包括壳体、设在壳体中部的隔板、制冷装置、加温装置、密封装置以及用于控制制冷装置和加温装置的plc控制器,所述隔板将壳体内部分割为两个独立的空间分别为制冷室和加温室,所述制冷室内设有制冷装置和用于放置容量瓶的第一固定套,所述制冷室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制冷腔,所述第一固定套安装在制冷腔内部的顶端,所述加温室内设有加温装置和用于放置容量瓶的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二固定套设在加温室内部的顶端,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用放置容量瓶的开口,所述开口均设有密封装置。
6.优选的,所述制冷装置包括设在制冷室内部底端的微型制冷压缩机,微型制冷压缩机的出气口安装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两侧均安装有排气管,且排气管远离导气管的一端均与制冷腔的内部相连通,
7.优选的,所述制冷腔内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微型制冷压缩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8.优选的,所述加温装置包括设在加温室内部顶端的加热套,所述加热套的内部设置有水浴加热腔,且水浴加热腔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二固定套和第一固
定套内部的底端均设置有定位槽。
9.优选的,所述加热套的内部均匀安装有加热管,所述加热套内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加热管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所述壳体顶端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密封套,且第二密封套一侧的壳体的顶端均安装有第一密封套,所述第二密封套和第一密封套的外侧均安装有把手,所述壳体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的底端均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均与滑槽活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滑块和滑槽的剖面均呈弧形设计,所述滑块和滑槽设置有两组,且每组均设置有两个。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的内侧均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活动槽,且活动槽均设置在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的内部,所述活动槽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活动块,且活动块远离把手的一侧均安装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远离活动块的一侧均安装有密封垫,所述活动块远离密封环一侧的活动槽的内部皆均匀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密封环的顶端均安装有密封盖。
13.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套内部靠近第一密封套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容纳槽,且第一容纳槽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一磁贴,所述第一密封套内部靠近第二密封套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容纳槽,且第二容纳槽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二磁贴。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适用于容量瓶的温度调控装置不仅实现了便于提高控温效率的功能,而且实现了加强密封的功能,同时实现了温控调节的功能;
15.(1)通过将容量瓶放置在定位槽中后,同时推动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向内侧移动,当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相互靠近后,第一磁贴和第二磁贴产生磁性吸力使得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之间能够自动闭合,从而通过其闭合作用便于提高制冷和加热时的密封性能,增强温度调节效果,且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内侧与容量瓶瓶颈外壁贴合,定位槽与容量瓶瓶身贴合,从而通过对容量瓶的包裹作用以避免温度的发散,提高控温效率,当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移动时,通过滑块的同步滑动作用用以提高其移动的稳定性,且滑块和滑槽均呈弧形设计,有利于提高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移动时的便捷性和顺畅性,当需要取出容量瓶时,反向操作拉动把手将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分开即可,操作简单使用便捷,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16.(2)通过设置有密封机构,当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闭合后,密封垫首先与容量瓶接触并受力带动活动块在活动槽内移动,活动块带动压缩弹簧进行伸缩,以便通过压缩弹簧的伸缩作用使密封垫和密封环能够与容量瓶瓶颈部的外壁紧密贴合,从而起到加强容量瓶在制冷或加热时的密封效果,进一步增强装置的密封性能;
17.(3)通过启动微型制冷压缩机,微型制冷压缩机通过导气管将冷气分散至排气管中,并经由排气管将冷气均匀扩散至制冷腔中,同时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作用对制冷腔内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并由plc控制器显示操控,从而使得放置进第一固定套内的容量瓶能够处于低温状态,通过启动加热管,加热管产生热量用以使水浴加热腔中的水流进行升温,且加热水流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进行实时检测并由plc控制器显示操控,从而通过在同
一壳体内部设置有制冷室和加温室两种可控制不同温度的区域,用以提高使用者实验操作的便捷性和实验数据的精准性,同时能够降低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机构仰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块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关系示意图。
24.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制冷室;3、制冷腔;4、第一固定套;5、微型制冷压缩机;6、导气管;7、排气管;8、第一温度传感器;9、隔板;10、加温室;11、水浴加热腔;12、第二温度传感器;13、定位槽;14、加热管;15、加热套;16、第二固定套;17、第一密封套;18、密封机构;1801、活动槽;1802、活动块;1803、密封环;1804、密封垫;1805、压缩弹簧;1806、密封盖;19、第二密封套;20、滑块;21、滑槽;22、第一磁贴;23、第一容纳槽;24、第二磁贴;25、第二容纳槽;26、把手;27、plc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适用于容量瓶的温度调控装置,包括壳体1;
27.壳体1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槽21,第一密封套17和第二密封套19的底端均安装有滑块20,滑块20均与滑槽21活动连接,滑块20和滑槽21的剖面均呈弧形设计,滑块20和滑槽21设置有两组,且每组均设置有两个;
28.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使用时,当第一密封套17和第二密封套19移动时,通过滑块20的同步滑动作用用以提高其移动的稳定性,且滑块20和滑槽21均呈弧形设计,有利于提高第一密封套17和第二密封套19移动时的便捷性和顺畅性;
29.壳体1内部远离制冷室2的一侧设置有加温室10,且加温室10内部的顶端安装有加热套15,加热套15的内部设置有水浴加热腔11,且水浴加热腔11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固定套16,第二固定套16和第一固定套4内部的底端均设置有定位槽13,加热套15的内部均匀安装有加热管14,加热套15内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2,该第二温度传感器12的
型号可为pt100,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2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27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加热管1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30.具体的,如图1所示,使用时,通过启动加热管14,加热管14产生热量用以使水浴加热腔11中的水流进行升温,且加热水流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12进行实时检测并由plc控制器27显示操控;
31.壳体1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plc控制器27,该plc控制器27的型号可为afp0hc32t,壳体1顶端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密封套19;
32.第二密封套19内部靠近第一密封套17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容纳槽23,且第一容纳槽23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一磁贴22,第一密封套17内部靠近第二密封套19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容纳槽25,且第二容纳槽25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二磁贴24;
33.具体的,如图2所示,使用时,通过同时推动第一密封套17和第二密封套19向内侧移动,当第一密封套17和第二密封套19相互靠近后,第一磁贴22和第二磁贴24产生磁性吸力使得第一密封套17和第二密封套19之间能够自动闭合,从而通过其闭合作用便于提高制冷和加热时的密封性能,增强温度调节效果;
34.且第二密封套19一侧的壳体1的顶端均安装有第一密封套17;
35.第一密封套17和第二密封套19的内侧均设置有密封机构18,密封机构18包括活动槽1801,且活动槽1801均设置在第一密封套17和第二密封套19的内部,活动槽1801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活动块1802,且活动块1802远离把手26的一侧均安装有密封环1803,密封环1803远离活动块1802的一侧均安装有密封垫1804,活动块1802远离密封环1803一侧的活动槽1801的内部皆均匀安装有压缩弹簧1805,所述密封环1803的顶端均安装有密封盖1806;
36.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时,当第一密封套17和第二密封套19闭合后,密封垫1804首先与容量瓶接触并受力带动活动块1802在活动槽1801内移动,活动块1802带动压缩弹簧1805进行伸缩,以便通过压缩弹簧1805的伸缩作用使密封垫1804和密封环1803能够与容量瓶瓶颈部的外壁紧密贴合,从而起到加强容量瓶在制冷或加热时的密封效果,进一步增强装置的密封性能;
37.第二密封套19和第一密封套17的外侧均安装有把手26,壳体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隔板9,壳体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制冷室2;
38.制冷室2内部的底端安装有微型制冷压缩机5,该微型制冷压缩机5的型号可为haf115dc24-l,且该微型制冷压缩机5通过导线连接有市电,且微型制冷压缩机5的出气口安装有导气管6,导气管6的两侧均安装有排气管7,且排气管7远离导气管6的一端均与制冷腔3的内部相连通,制冷腔3内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8,该第一温度传感器8的型号可为wrm-101,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8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2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27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微型制冷压缩机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39.具体的,如图1所示,使用时,通过启动微型制冷压缩机5,微型制冷压缩机5通过导气管6将冷气分散至排气管7中,并经由排气管7将冷气均匀扩散至制冷腔3中,同时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8的作用对制冷腔3内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并由plc控制器27显示操控,从而使得放置进第一固定套4内的容量瓶能够处于低温状态;
40.且制冷室2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制冷腔3,制冷腔3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第一固定套4。
41.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根据配备溶液所需要的的温度环境,将容量
瓶放置进相对应的定位槽13中,推动第一密封套17和第二密封套19向内侧靠近,通过第一磁贴22和第二磁贴24产生磁性吸力使第一密封套17和第二密封套19自动闭合,此时第一密封套17和第二密封套19内侧与容量瓶瓶颈外壁贴合,定位槽13与容量瓶瓶身贴合,从而通过对容量瓶的包裹作用避免温度的发散,提高制冷或加热时的密封性能;
42.其次,当第一密封套17和第二密封套19闭合时,密封垫1804首先与容量瓶接触并受力推动活动块1802挤压压缩弹簧1805,以便通过压缩弹簧1805的伸缩作用使密封垫1804能够与容量瓶瓶颈部的外壁紧密贴合,从而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密封效果,增强控温效果;
43.最后,在容量瓶放置完成后,如需调整至低温状态时,启动微型制冷压缩机5使冷气通过排气管7均匀扩散至制冷腔3中,同时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8对制冷腔3内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并由plc控制器27显示操控,如需对容量瓶进行加热时,启动加热管14,加热管14产生热量使水浴加热腔11中的水流进行升温,且加热水流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12进行实时检测并由plc控制器27显示操控,从而通过在同一壳体1内部设置有制冷室2和加温室10两种可控制不同温度的区域,用以提高使用者实验操作的便捷性和实验数据的精准性,同时能够降低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4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