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式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80263发布日期:2022-04-14 21:56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式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除尘系统,具体涉及到一种湿式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抛光机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粉尘。目前,对于抛光机所产生的粉尘通常采用引风吸尘直接排放,这对抛光机的操作人员会产生职业危害,而且,还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最为关键的是:现在这种排放方式也不能达到当今的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使粉尘环保达标排放的湿式除尘系统。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湿式除尘系统,包括:粉尘收集罩、一级湿式除尘塔、二级湿式除尘槽、出液控制泵和滤罐,粉尘收集罩的顶部设置有收集口,收集口上设置有粉尘收集管路,所述滤罐的具体结构包括:罐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罐体中的向上敞口的过滤筒,过滤筒中设置有滤袋,过滤筒的底壁上开设有过若干个过滤孔,所述罐体的上部开设有与过滤筒相通的进液口,所述罐体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的过滤孔相通的出液口;所述一级湿式除尘塔的具体结构包括:塔身,塔身中设置有粉尘导入筒,粉尘导入筒的顶部设置有封板,粉尘导入筒与所述塔身的侧壁之间形成环形上升通道,所述的塔身和粉尘导入筒上开设有相对应的收集过孔,所述的粉尘收集管路穿过塔身上的收集过孔后、穿设在粉尘导入筒的收集过孔中;所述塔身的顶部设置有其进风口与环形上升通道相连的引风机,塔身的底部设置有纵截面呈“v”字形的锥形过滤池,锥形过滤池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口,所述的塔身在靠近锥形过滤池处开设有回液口;所述锥形过滤池的出液口通过第二管路、以及设置在第二管路上的第一出液控制阀与所述出液控制泵的入口相连,出液控制泵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滤罐的进液口相连,滤罐的出液口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塔身上的回液口相连;所述的二级湿式除尘槽中设置有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有至少两块竖直布置的悬挂式隔板、从而形成至少三个湿式除尘室,二级湿式除尘槽上还设置有与首个湿式除尘室相通的进风口,二级湿式除尘槽在进风口的下方设置有进液口,二级湿式除尘槽在其底部设置有二级过滤池,二级过滤池的底部沿着粉尘的流动方向设置有斜向上的斜坡,所述引风机的出风口与二级湿式除尘槽的首个湿式除尘室相连;所述锥形过滤池的出液口在经过第一出液控制阀后、通过第五管路、以及设置在第五管路上的第二出液控制阀与所述二级湿式除尘槽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的二级湿式除尘槽在最后一个湿式除尘室的顶部开设有尾气排放口。
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一种湿式除尘系统中,所述的过滤筒中设置有至少一块竖直方向布置的站立式隔板,从而将过滤筒隔成至少两个独立的过滤区,每个过滤区中均设置有滤袋。
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一种湿式除尘系统中,所述湿式除尘塔的塔顶呈圆
台状,所述的引风机设置在塔顶上。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一种湿式除尘系统中,所有的悬挂式隔板相互平行。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一种湿式除尘系统中,所述的出液控制泵为隔膜泵。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级湿式除尘塔在引风机旋转时产生的负压气流的作用下,将抛光机抛光时产生的粉尘收集至粉尘导入筒中,该粉尘在一级湿式除尘塔底部的锥形过滤池的液体中沉淀,然后,经过180度和90度二次曲线缓冲沉降,然后通过管道进入二级湿式除尘槽中,部分未沉淀的湿式粉尘气流经二级湿式除尘槽中悬挂式隔板的至少三次180度和1次90度撞击、曲线降速后,大约98%的粉尘沉入至二级湿式除尘槽底部的液体中,一级湿式除尘塔和二级湿式除尘槽内的废水经过隔膜泵进入滤罐,粉尘颗粒物截留在滤罐的滤袋内,废水重新回入一级湿式除尘塔和二级湿式除尘槽内循环回用,滤袋内的粉尘收集物作为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在加装了本实用型所述的湿式除尘系统后,在尾气排放口实现了达标排放。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湿式除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图1中滤罐的局部剖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2.图1至图2中的附图标记分别为;1、抛光机,2、粉尘收集罩,3、粉尘收集管,4、一级湿式除尘塔,40、塔身,41、粉尘导入筒,411、环形上升通道,42、环形上升通道,43、塔顶,44、锥形过滤池,5、出液控制泵,6、滤罐,60、罐体,61、过滤筒,611、站立式隔板,62、滤袋,63、进液口,64、出液口,7、二级湿式除尘槽,701、悬挂式隔板,70、二级过滤池,71、第一湿式除尘室,72、第二湿式除尘室,73、第三湿式除尘室,74、第四湿式除尘室,8、引风机,91、第一管路,92、第二管路,921、第一出液控制阀,93、第三管路,94、第四管路,95、第五管路,951、第二出液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湿式除尘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
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湿式除尘系统,包括:粉尘收集罩2、一级湿式除尘塔4、二级湿式除尘槽7、出液控制泵5和滤罐6,粉尘收集罩2的顶部设置有收集口,收集口上设置有由多根粉尘收集管3(粉尘收集管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构成的粉尘收集管路,如图2所示,所述滤罐6的具体结构包括:罐体60、以及设置在罐体60中的向上敞口的过滤筒61,过滤筒61中设置有竖直方向布置的站立式隔板611,从而将过滤筒61隔成两个独立的过滤区,每个过滤区中均设置有滤袋62,所述过滤筒61的底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过滤孔(属于本领域的惯常技术,在此不再展开描述),所述罐体60的上部开设有与过滤筒61相通的进液口63,所述罐体60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过滤筒61底壁上的过滤孔相通的出液口64;所述一级湿式除尘塔4的具体结构包括:塔身40,塔身40中设置有粉尘导入筒41,粉尘导入筒41的顶部设置有封板(属于本领域的惯常技术,在此不再展开描述),粉尘导入筒41与所述塔身40的侧壁之间形成环形上升通道411,所述的塔身40和粉尘导入筒41上开设有相对应的收集过孔,所述的粉尘收集管3穿过塔身40上的收集过孔后、从粉尘导入筒41的收集过孔穿入粉尘导入
筒41中;所述塔身40的顶部设置有其进风口与环形上升通道411相连的引风机8,所述塔身40的底部设置有纵截面呈“v”字形的锥形过滤池44,锥形过滤池44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口,所述的塔身40在靠近锥形过滤池44处开设有回液口;所述锥形过滤池44的出液口通过第二管路92、以及设置在第二管路92上的第一出液控制阀921与所述出液控制泵5的入口相连,出液控制泵5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93与所述滤罐6的进液口63相连,滤罐6的出液口通过第四管路94与所述塔身40上的回液口相连;所述的二级湿式除尘槽7中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有三块竖直布置的相互平行的悬挂式隔板701、从而形成第一湿式除尘室71、第二湿式除尘室72、第三湿式除尘室73和第四湿式除尘室74共四个湿式除尘室;二级湿式除尘槽7上还设置有与首个湿式除尘室即第一湿式除尘室71相通的进风口,二级湿式除尘槽7在进风口的下方设置有进液口,二级湿式除尘槽7在其底部设置有二级过滤池70,二级过滤池70的底部沿着粉尘的流动方向设置有斜向上的斜坡,所述引风机8的出风口通过第一管路91与二级湿式除尘槽7的进风口相连;所述锥形过滤池44的出液口在经过第一出液控制阀921后、通过第五管路95、以及设置在第五管路95上的第二出液控制阀951与所述二级湿式除尘槽7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的二级湿式除尘槽7在最后一个湿式除尘室即第四湿式除尘室74的顶部开设有尾气排放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湿式除尘塔4的塔顶43呈圆台状,所述的引风机8设置在塔顶43上;所述的出液控制泵5为隔膜泵。
1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级湿式除尘塔4在引风机8旋转时产生的负压气流的作用下,将抛光机1抛光时产生的粉尘收集至粉尘导入筒41中,该粉尘在一级湿式除尘塔4的锥形过滤池44的液体中沉淀,再经过180度和90度二次曲线缓冲沉降后,通过管道进入二级湿式除尘槽7中,部分未沉淀的湿式粉尘气流经二级湿式除尘槽7中的三个悬挂式隔板的三次180度和1次90度撞击、曲线降速后,大约98%的粉尘沉入二级湿式除尘槽7底部的液体中,一级湿式除尘塔4和二级湿式除尘槽7内的废水经过出液控制泵5进入滤罐6中,将粉尘颗粒物截留在滤罐6的滤袋62内,废水重新回入一级湿式除尘塔4和二级湿式除尘槽7内循环重复使用,滤袋62内的粉尘收集物作为一般工业固废处置。
16.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