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布天鹅颈缓冲烟道烟气流场的烟风道结构和脱硝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01899发布日期:2022-04-06 17:14阅读:59来源:国知局
均布天鹅颈缓冲烟道烟气流场的烟风道结构和脱硝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机组脱硝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均布天鹅颈缓冲烟道烟气流场的烟风道结构和脱硝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机组脱硝装置几乎全部采用高温高尘的布置方式,随着运行时间的累积,脱硝系统出现催化剂飞灰堵塞,磨损穿孔、坍塌等现象,甚至导流板及烟道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问题,这些因粗颗粒飞灰引起的堵灰磨损问题直接影响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在脱硝灰斗上方设置天鹅颈缓冲烟道,如图1所示,以期除去部分进入脱硝反应器内的大颗粒飞灰。该种天鹅颈缓冲烟道一般设计在脱硝灰斗正上方,烟气下游布置脱硝喷氨格栅,因为烟道的转向及靠近后墙的猛烈渐缩,导致进入喷氨格栅前的速度分布不均,直接影响脱硝系统喷氨调整的难易程度,导致进入催化剂的烟气中nh3/no
x
浓度分布的均匀性较差;弯头出口处靠近后墙部位猛烈渐缩,造成烟气直接对冲后墙烟道,引起烟道阻力增加;脱硝系统烟气因在后墙部位渐缩导致形成高速区,极易产生烟道磨损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均布天鹅颈缓冲烟道烟气流场的烟风道结构和脱硝系统,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进入喷氨格栅前烟气的速度均匀性的同时,又能不堵塞脱硝灰斗落灰截面,保证正常落灰,使输灰系统可正常输走脱硝烟道里的飞灰。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均布天鹅颈缓冲烟道烟气流场的烟风道结构,包括烟道本体和导流板部件,烟道本体包括依次连通的烟风道入口、天鹅颈缓冲烟道和烟风道出口,导流板部件设置于天鹅颈缓冲烟道内,天鹅颈缓冲烟道的底部设置有脱硝灰斗;
6.导流板部件包括下开式天鹅颈烟道隔板、若干引流段导流板和若干校正段导流板;
7.若干引流段导流板在烟风道入口的截面上间隔分布,引流段导流板能将烟风道入口内的烟气引导给校正段导流板;
8.若干校正段导流板在烟风道出口的截面上间隔分布,若干校正段导流板能够将所有引流段导流板导出的烟气校正至在烟风道出口的截面上均匀分布;
9.引流段导流板与校正段导流板之间留有用于落灰的间距;
10.下开式天鹅颈烟道隔板与烟风道出口平行,下开式天鹅颈烟道隔板的一端连接天鹅颈缓冲烟道顶部拐点,下开式天鹅颈烟道隔板的另一端与脱硝灰斗入口之间留有用于落灰的间距。
11.优选的,校正段导流板的数量为引流段导流板数量的整数倍。
12.优选的,引流段导流板包括第一导入段和第一导出段,第一导入段和第一导出段
连接为一折板结构,第一导入段与烟风道入口的轴线平行,第一导出段朝向烟风道出口一侧倾斜,所有引流段导流板的第一导出段相互平行。
13.优选的,还包括导风板,导风板位于脱硝灰斗的上方,导风板的一端与烟风道入口下沿平齐,导风板的另一端指向下开式天鹅颈烟道隔板的下端,导风板与所述第一导出段平行。
14.优选的,所有第一导出段朝向烟风道出口的端部以及导风板朝向下开式天鹅颈烟道隔板的端部处在同一直线上;
15.所有引流段导流板的第一导入段和第一导出段连接的拐点以及导风板朝向烟风道入口的端部处在同一直线上;
16.所有第一导入段的长度相同。
17.优选的,所有引流段导流板的第一导入段在烟风道入口的截面上等间隔分布,导风板以及所有引流段导流板的第一导出段等间隔分布;
18.第一导出段与烟风道出口轴线之间的夹角以及导风板与烟风道出口轴线之间的夹角均不小于45
°

19.优选的,校正段导流板包括第二导入段和第二导出段,第二导入段和第二导出段连接为一折板结构,第二导出段与烟风道出口的轴线平行,第二导入段朝向烟风道入口一侧倾斜,所有校正段导流板的第二导出段相互平行;
20.第二导入段与第一导出段之间留有用于落灰的间距。
21.优选的,所有第二导出段朝向烟风道出口的端部处在同一直线上;
22.所有第二导入段长度相同,第二导入段与第一导出段平行;
23.所有校正段导流板的第二导入段和第二导出段连接的拐点处在同一直线上。
24.优选的,所有第二导出段在烟风道出口的截面上等间隔分布;
25.下开式天鹅颈烟道隔板朝向脱硝灰斗的端部与所有校正段导流板的第二导入段和第二导出段连接的拐点处在同一直线上。
2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脱硝系统,该脱硝系统中设有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均布天鹅颈缓冲烟道烟气流场的烟风道结构。
2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8.本实用新型均布天鹅颈缓冲烟道烟气流场的烟风道结构中,通过若干引流段导流板能够使烟风道入口的烟气进行初步均匀,并将烟气进行导向、导到校正段导流板,使得校正段导流板接收到分布较为均匀的烟气,若干校正段导流板在烟风道出口的截面上间隔分布,若干校正段导流板能够将所有引流段导流板导出的烟气校正至在烟风道出口的截面上均匀分布,最终使得烟风道出口的烟气分布较为均匀;下开式天鹅颈烟道隔板的设计也有助于烟气在天鹅颈缓冲烟道的导向,防止烟气在天鹅颈缓冲烟道处发生较大的紊流;同时引流段导流板与校正段导流板之间留有用于落灰的间距,以及下开式天鹅颈烟道隔板与脱硝灰斗入口之间留有用于落灰的间距,均是为了保证正常落灰的需求。综上,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进入喷氨格栅前烟气的速度均匀性的同时,又能不堵塞脱硝灰斗落灰截面,保证顺畅落灰,使输灰系统可正常输走脱硝烟道里的飞灰。
附图说明
29.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均布天鹅颈缓冲烟道烟气流场的烟风道结构的示意图;
31.其中:1-烟风道入口,2-引流段导流板,2-1-第一导入段,2-2-第一导出段,2-3-导风板,3-校正段导流板,3-1-第二导入段,3-2-第二导出段,4-下开式天鹅颈烟道隔板,5-烟风道出口,6-第一脱硝灰斗落灰口1,7-第二脱硝灰斗落灰口,8-天鹅颈烟道空腔落灰口,9-脱硝灰斗,10-烟道本体,11-天鹅颈缓冲烟道。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技术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3.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均布天鹅颈缓冲烟道烟气流场的烟风道结构,包括烟道本体10和导流板部件,烟道本体10包括依次连通的烟风道入口1、天鹅颈缓冲烟道11和烟风道出口5,导流板部件设置于天鹅颈缓冲烟道11内,天鹅颈缓冲烟道11的底部设置有脱硝灰斗9;导流板部件包括下开式天鹅颈烟道隔板4、若干引流段导流板2和若干校正段导流板3;若干引流段导流板2在烟风道入口1的截面上间隔分布,引流段导流板2能将烟风道入口1内的烟气引导给校正段导流板3;若干校正段导流板3在烟风道出口5的截面上间隔分布,若干校正段导流板3能够将所有引流段导流板2导出的烟气校正至在烟风道出口5的截面上均匀分布;引流段导流板2与校正段导流板3之间留有用于落灰的间距;下开式天鹅颈烟道隔板4与烟风道出口5平行,下开式天鹅颈烟道隔板4的一端连接天鹅颈缓冲烟道11顶部拐点,下开式天鹅颈烟道隔板4的另一端与脱硝灰斗9入口之间留有用于落灰的间距。
3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校正段导流板3的数量为引流段导流板2数量的整数倍,在这样的情况下均能够保证烟气进入喷氨格栅前的速度均匀性。
3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引流段导流板2包括第一导入段2-1和第一导出段2-2,第一导入段2-1和第一导出段2-2连接为一折板结构,第一导入段2-1与烟风道入口1的轴线平行,第一导出段2-2朝向烟风道出口5一侧倾斜,所有引流段导流板2的第一导出段2-2相互平行。优选的,第一导入段2-1和第一导出段2-2连接处的拐角可设置于圆弧形,有助于降低烟气流动过程中的阻力。
3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还包括导风板2-3,导风板2-3位于脱硝灰斗9的上方,导风板2-3的一端与烟风道入口1下沿平齐,导风板2-3的另一端指向下开式天鹅颈烟道隔板4的下端,导风板2-3与所述第一导出段2-2平行。导风板2-3的设置既能够使得脱硝灰斗9上方的烟气得到导向,还能够保证正常落灰。
3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所有第一导出段2-2朝向烟风道出口5的端部以及导风板2-3朝向下开式天鹅颈烟道隔板4的端部处在同一直线上;所有引流段导流板2的第一导入段2-1和第一导出段2-2连接的拐点以及导风板2-3朝向烟风道入口1的端部处在同一直线上;所有第一导入段2-1的长度相同。上述结构设计均是为了保证各个通道阻力相近,流量相近,确保烟气流动过程中的均匀性。
3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所有引流段导流板2的第一导入段2-1在烟风道入口1的截面上等间隔分布,导风板2-3以及所有引流段导流板2的第一导出段2-2等间隔分
布,该结构设计能够保证烟气流动过程中的均匀性;第一导出段2-2与烟风道出口5轴线之间的夹角以及导风板2-3与烟风道出口5轴线之间的夹角均不小于45
°
,这种结构设计有助于防止积灰,保证正常落灰。
3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校正段导流板3包括第二导入段3-1和第二导出段3-2,第二导入段3-1和第二导出段3-2连接为一折板结构,第二导出段3-2与烟风道出口5的轴线平行,第二导入段3-1朝向烟风道入口1一侧倾斜,所有校正段导流板3的第二导出段3-2相互平行;第二导入段3-1与第一导出段2-2之间留有用于落灰的间距,以保证正常的落灰。优选的,第二导入段3-1和第二导出段3-2连接处的拐角可设置于圆弧形,有助于降低烟气流动过程中的阻力。
4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所有第二导出段3-2朝向烟风道出口5的端部处在同一直线上;所有第二导入段3-1长度相同,第二导入段3-1与第一导出段2-2平行;所有校正段导流板3的第二导入段3-1和第二导出段3-2连接的拐点处在同一直线上。上述结构设计均是为了保证各个通道阻力相近,流量相近,保证确保烟气流动过程中的均匀性。
4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所有第二导出段3-2在烟风道出口5的截面上等间隔分布;下开式天鹅颈烟道隔板4朝向脱硝灰斗9的端部与所有校正段导流板3的第二导入段3-1和第二导出段3-2连接的拐点处在同一直线上。上述结构设计均是为了保证各个通道阻力相近,流量相近,保证确保烟气流动过程中的均匀性。
4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脱硝系统,该脱硝系统中设有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均布天鹅颈缓冲烟道烟气流场的烟风道结构。
43.实施例
44.参照图2,本实施例均布天鹅颈缓冲烟道烟气流场的烟风道结构中,引流段导流板2在“天鹅颈”烟风道入口1截面上等距分布,最底部一块引流段导流板(即导风板2-3)不设水平直段(即第一导入段2-1),不堵塞脱硝灰斗入口落灰截面,保证第一脱硝灰斗落灰口6可顺畅落灰;最底部一块引流段导流板(即导风板2-3)与下开式天鹅颈烟道隔板4下部端不连接,并保持足够的间距,保证脱硝灰斗落灰口2可顺畅落灰;校正段导流板3在烟风道出口5截面上等距分布;校正段导流板3的数量根据流场模拟结果,与引流段导流板2的数量相等,或为其整数倍;引流段导流板2出口角度(即第一导出段2-2)与校正导流板3入口角度(即第二导入段3-2)一致;引流段导流板2及校正段导流板3将烟风道截面划分为几个相同的通道,并且每个转向角度保持一致,阻力系数一致,因而各个通道的流量基本相同,保证烟风道出口的流速均匀性;引流段导流板2及校正段导流板3转向角度(即第一导出段2-2与烟风道出口轴线(图2中的竖向)之间的夹角)宜保证在45度以上,保证烟气飞灰在导流板上可顺利滑落至脱硝灰斗;下开式天鹅颈烟道隔板4的上端部连接天鹅颈烟道顶部拐点,下开式天鹅颈烟道隔板4的下端部与校正段导流板3弯折点在一条直线上,但下开式天鹅颈烟道隔板4的下端与脱硝灰斗9之间留有落灰的间距,使得下开式天鹅颈烟道隔板4未封堵住天鹅颈烟道空腔落灰口8,保证飞灰正常落入脱硝灰斗,整体保持与烟风道竖直出口平行。
45.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保留了原天鹅颈烟道及脱硝灰斗的收灰效果。天鹅颈缓冲烟道优化后的导流板作用下,进出口处整体流线分布规整,出口流速分布均匀,进入喷氨格栅前的速度分布均匀性良好,提高脱硝系统喷氨调整能力,进入催化剂的烟气中nh3/no
x
浓度布均匀。通过设置该种导流板结构,降低原天鹅颈烟道阻力,取得降阻效果。综上,本实用新型
均布天鹅颈缓冲烟道烟气流场的烟风道结构克服了现存技术的缺点,该结构在保证进入喷氨格栅前的速度均匀性的同时,又能不堵塞脱硝灰斗落灰截面,保证顺畅落灰,输灰系统可正常输走脱硝烟道里的飞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