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乙烯酮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74996发布日期:2022-06-21 21:1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乙烯酮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双乙烯酮蒸发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乙烯酮蒸发器。


背景技术:

2.双烯酮的反应能力很强,可衍生多种产品,是精细化学品染料、医药、农药、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助剂等的原料,双烯酮和二乙胺反应得到的乙酰乙酰二乙胺是有机磷杀虫剂磷胺的中间体;而与一甲胺反应得到的乙酰乙酰甲胺则是久效磷的中间体。
3.双乙烯酮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双乙烯酮进行加热蒸发,并对双乙烯酮进行提纯,通过使用蒸发器配合输入的蒸气来完成对双乙烯酮的蒸发。
4.在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号中“201710553648.5”中提出了一种双乙烯酮蒸发器,通过对液体进行两次分散,有效提高了液体蒸发的效率,但是该蒸发器的蒸气只能从一个开口输入到蒸发器的内部,蒸气无法直接喷到液滴上,需要等待蒸气在蒸发器内部扩散才能完成蒸发,不能均匀快速的完成对蒸发器内部液体的蒸发。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双乙烯酮蒸发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乙烯酮蒸发器,解决了双乙烯酮蒸发器需要等待蒸气在蒸发器内部扩散才能完成蒸发,不能均匀快速的完成对蒸发器内部液体的蒸发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乙烯酮蒸发器包括:壳体;
8.分散装置,所述分散装置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分散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离心甩盘;
9.两个蒸发装置,两个所述蒸发装置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蒸发装置包括环形蒸发管,所述环形蒸发管的内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蒸发气孔,并且环形蒸发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外部蒸气输入的蒸气进入管。
10.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均匀固定有多个将所述环形蒸发管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卡紧件。
11.优选的,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并且壳体的顶部位于所述电机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
12.优选的,所述环形蒸发管贴合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所述蒸气进入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壳体且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13.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气体出料口,并且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废液出料口。
14.优选的,所述蒸气进入管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蒸气冷凝水回流的滴落管,所述滴落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15.优选的,还包括处理装置固定于所述壳体一侧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过滤管,所述u型过滤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通软管。
16.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下方设置有废液回收箱,所述废液回收箱的一侧和所述连通软管固定连接,并且废液回收箱通过废液出料口和所述壳体相连通。
1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乙烯酮蒸发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乙烯酮蒸发器,通过在环形蒸发管内壁设置的一圈蒸发气孔可以使得蒸气被均匀喷在壳体内部,蒸气可以直接被喷在液体上,无需等待蒸气在壳体的内部扩散即可对液体进行烘干,降低热量散失,方便对液滴均匀快速的烘干。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乙烯酮蒸发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蒸发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乙烯酮蒸发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号:
23.1、壳体;
24.2、分散装置,21、电机,22、转动轴,23、离心甩盘;
25.3、蒸发装置,31、环形蒸发管,32、蒸发气孔,33、蒸气进入管;
26.4、卡紧件,5a、第一进料管,5b、第二进料管;
27.6、气体出料口,7、废液出料口,8、滴落管,9、控制阀;
28.10、连接杆,11、u型过滤管,12、连通软管,13、废液回收箱。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0.第一实施例
31.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乙烯酮蒸发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蒸发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双乙烯酮蒸发器包括:壳体1;
32.分散装置2,所述分散装置2固定于所述壳体1上,所述分散装置2包括电机21,所述电机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22,所述转动轴22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离心甩盘23;
33.两个蒸发装置3,两个所述蒸发装置3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蒸发装置3包括环形蒸发管31,所述环形蒸发管31的内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蒸发气孔32,并且环形蒸发管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外部蒸气输入的蒸气进入管33。
34.电机21外接电源且在外部设置有对应的控制开关,壳体1的顶部有开口,方便转动轴22穿过壳体1伸入到壳体1的内部,电机21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1的顶部,蒸气进入管33位于壳体1外部的一端和外部的蒸气管道连接,方便输入蒸气进行蒸发。
35.当启动电机21时,电机21带动转动轴22转动,转动轴22带动离心甩盘23转动,使得落入到离心甩盘23上的液体形成雾滴并落到壳体1的内表面上,方便加速蒸发。
36.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均匀固定有多个将所述环形蒸发管31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部的卡紧件4。
37.通过卡紧件4将环形蒸发管31固定在壳体1的内部,使得环形蒸发管31和壳体1的内壁贴合在一起。
38.所述电机21固定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并且壳体1的顶部位于所述电机2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进料管5a和第二进料管5b。
39.通过第一进料管5a和第二进料管5b,方便液体进入到壳体1的内部,并落到离心甩盘23的内部。
40.所述环形蒸发管31贴合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所述蒸气进入管33的一端贯穿所述壳体1且延伸至所述壳体1的外部。
41.蒸气进入管33和壳体1之间不产生缝隙。
42.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气体出料口6,并且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废液出料口7。
43.所述蒸气进入管33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蒸气冷凝水回流的滴落管8,所述滴落管8上设置有控制阀9。
44.通过设置滴落管8,可以使得停止蒸发时,环形蒸发管31和蒸气进入管33内部还存在蒸气,当蒸气冷却后形成液滴可以最终流入到滴落管8的内部,防止停止蒸发时液滴积蓄在环形蒸发管31的内部影响到蒸气的输送,同时打开控制阀9即可将滴落管8内部的液体排出。
4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乙烯酮蒸发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46.当外接蒸气通过蒸气进入管33时,蒸气会流入到环形蒸发管31的内部。并且通过环形蒸发管31上均匀设置蒸发气孔32可以使得蒸气可以分流成多股气流在壳体1内部均匀喷出,对壳体1内壁上的液滴进行均匀烘干。
4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乙烯酮蒸发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8.通过在环形蒸发管31内壁设置的一圈蒸发气孔32可以使得蒸气被均匀喷在壳体1内部,蒸气可以直接被喷在液体上,无需等待蒸气在壳体1的内部扩散即可对液体进行烘干,降低热量散失,方便对液滴均匀快速的烘干。
49.第二实施例
50.请结合参阅图3,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双乙烯酮蒸发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基于双乙烯酮蒸发器。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51.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双乙烯酮蒸发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基于双乙烯酮蒸发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1一侧的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过滤管11,所述u型过滤管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通软管12。
52.通过连接杆10将u型过滤管11固定在壳体1的一侧,u型过滤管11的内部有清水。
53.所述壳体1的下方设置有废液回收箱13,所述废液回收箱13的一侧和所述连通软管12固定连接,并且废液回收箱13通过废液出料口7和所述壳体1相连通。
54.通过废液出料口7可以使得落下的废液流入到废液回收箱13的内部。
5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乙烯酮蒸发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6.通过设置废液回收箱13对通过废液出料口7流下的液体进行回收,并且通过连通软管12对废液回收箱13和u型过滤管11进行连通,使得废液回收箱13内部的废液产生的气体可以被u型过滤管11内部的清水吸收,对废液进行初步净化。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
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