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湖土著微生物填料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87469发布日期:2022-05-30 19:4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湖土著微生物填料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填料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河湖土著微生物填料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2.微生物填料是一种具有比表面积大、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的微生物挂膜载体,主要应用于污水的处理,填料类型有蜂窝状、网状等,由于比表面积大,填料上生物膜分布均匀,不产生明显积泥不产生凝团现象,空隙率较大,不会被生物膜堵塞,不易被水中油污粘住而影响处理效果,抗压强度高,有较高的耐盐、耐腐蚀性,亲水性能良好,微生物容易附着,对化学和生物稳定性强,不溶出有害物质产生二次污染,一般会使用河湖土著微生物填料搅拌装置来进行生产,现有的河湖土著微生物填料搅拌装置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的河湖土著微生物填料搅拌装置一般是通过步进电机带动搅拌叶进行搅拌的,由于微生物填料大多是软性和半软性材料,搅拌叶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发生弯折和变形,需要定期进行更换和检修,由于搅拌叶大多是套设在搅拌杆上的,当一片搅拌叶发生损坏后,需要将其他的几片搅拌叶也一同拆除,操作较为繁琐,装置的便捷性不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河湖土著微生物填料搅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湖土著微生物填料搅拌装置,通过设置的搅拌结构等,使搅拌叶能够在损坏后进行快速的更换,避免了当搅拌叶大多是套设在搅拌杆上的,当一片搅拌叶发生损坏后,需要将其他的几片搅拌叶也一同拆除,操作较为繁琐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湖土著微生物填料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罐盖、步进电机、搅拌杆和导料管,所述搅拌罐顶端设置有罐盖,且罐盖顶端设置的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上设置有搅拌杆,所述罐盖顶端贯穿有导料管,所述搅拌杆表面设置有若干组搅拌结构,所述搅拌结构包括套设在搅拌杆表面上的三组连接环、贯穿连接环中部的螺栓、开设在搅拌杆外壁表面上的螺纹槽、开设在连接环外壁表面上的两组滑槽、内嵌在滑槽内部的滑块、设置在滑块上下两端表面上的滚珠、设置在滑块外侧表面上的滑杆和设置在滑杆外侧表面上的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内侧末端开设有与螺栓相互配合的开口;
6.所述滑杆皆贯穿滑槽外侧表面;
7.所述螺栓皆与螺纹槽相互啮合。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块皆设置为弧形,所述滑槽皆设置为与滑块相互配合的弧形槽。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块上下两端表面皆以滚珠为媒介与
滑槽内壁接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杆皆设置为圆柱形,所述滑槽外侧表面皆开设有与滑杆相互配合的开孔。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料管通过连接结构固定在罐盖上,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套设在导料管表面上的连接板、贴合在连接板底端表面上的安装座、设置在安装座顶端表面上的若干组连接杆、设置在连接杆顶端表面上的限位块、开设在连接板底端表面上的限位槽和设置在限位槽内壁最下端上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表面开设有两端孔径不同的弧形孔。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块皆设置为圆柱形,所述限位槽皆设置为与限位块相互配合的弧形槽。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板表面开设的弧形孔的较大一端的内壁直径与限位块的外壁直径相同,所述限位板表面开设的弧形孔的较小一端的内壁直径与连接杆的外壁直径相同。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5.1、通过设置的搅拌结构等,有效避免了当搅拌叶大多是套设在搅拌杆上的,当一片搅拌叶发生损坏后,需要将其他的几片搅拌叶也一同拆除,操作较为繁琐的问题,通过转动螺栓,使螺栓不再配合螺纹槽对连接环的位置进行限制,一组连接环能够从搅拌杆表面移除,再拉动搅拌叶,使搅拌叶能够带动滑块从滑槽内部移出,损坏的搅拌叶都能够拆除,从而达到对搅拌叶进行快速拆除和更换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
16.2、通过设置的连接结构等,有效避免了导料管在进行注料时由于压力过大,导致脱落的问题,通过移动导料管,使导料管带动连接板与安装座贴合,限位块插入限位槽内部,再转动导料管,使导料管带动限位槽在限位块的限制下转动,限位块配合限位槽和限位板对连接板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达到对导料管的位置进行限制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搅拌结构连接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搅拌结构滑槽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解除状态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限位状态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其中:1、搅拌罐;2、罐盖;3、步进电机;4、搅拌杆;5、导料管;6、搅拌结构;61、连接环;62、螺栓;63、螺纹槽;64、滑槽;65、滑块;66、滚珠;67、滑杆;68、搅拌叶;7、连接结构;71、连接板;72、安装座;73、连接杆;74、限位块;75、限位槽;76、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
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6.实施例:
27.请参阅图1-图7,一种河湖土著微生物填料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1、罐盖2、步进电机3、搅拌杆4和导料管5,搅拌罐1顶端设置有罐盖2,且罐盖2顶端设置的步进电机3,步进电机3的输出端上设置有搅拌杆4,罐盖2顶端贯穿有导料管5,搅拌杆4表面设置有若干组搅拌结构6,搅拌结构6包括套设在搅拌杆4表面上的三组连接环61、贯穿连接环61中部的螺栓62、开设在搅拌杆4外壁表面上的螺纹槽63、开设在连接环61外壁表面上的两组滑槽64、内嵌在滑槽64内部的滑块65、设置在滑块65上下两端表面上的滚珠66、设置在滑块65外侧表面上的滑杆67和设置在滑杆67外侧表面上的搅拌叶68,搅拌叶68内侧末端开设有与螺栓62相互配合的开口;
28.滑杆67皆贯穿滑槽64外侧表面;
29.螺栓62皆与螺纹槽63相互啮合。
30.当需要拆除并更换搅拌叶68时,通过转动搅拌叶68,使搅拌叶68带动通过滑杆67带动滑块65在滑槽64内部移动,搅拌叶68移动至任意两组连接环61上,再转动螺栓62,使螺栓62从螺纹槽63内部移出,螺栓62不再对连接环61的位置进行限制,使连接环61从搅拌杆4上拆除,再转动搅拌叶68,使搅拌叶68带动滑块65从其他两组滑槽64中移出,并使新的搅拌叶68带动滑块65反向操作插入滑槽64内部,再将拆除的连接环61重新安装在搅拌杆4上,搅拌叶68更换完成。
31.在其他实施例中,滑块65皆设置为弧形,滑槽64皆设置为与滑块65相互配合的弧形槽;
32.通过该设计,使滑块65能够在滑槽64内部移动,且能够从一组滑槽64中移动至另一滑槽64内,从而达到通过滑块65对搅拌叶68的位置进行调整的目的。
33.在其他实施例中,滑块65上下两端表面皆以滚珠66为媒介与滑槽64内壁接触;
34.通过该设计,使滑块65能够通过滚珠66在滑槽64内部移动,从而达到减少滑块65在滑槽64内部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的目的。
35.在其他实施例中,滑杆67皆设置为圆柱形,滑槽64外侧表面皆开设有与滑杆67相互配合的开孔;
36.通过该设计,使滑杆67能够在滑槽64外侧表面开设的开口内转动,从而达到调整滑杆67的角度的目的。
37.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料管5通过连接结构7固定在罐盖2上,连接结构7包括套设在导料管5表面上的连接板71、贴合在连接板71底端表面上的安装座72、设置在安装座72顶端表面上的若干组连接杆73、设置在连接杆73顶端表面上的限位块74、开设在连接板71底端表面上的限位槽75和设置在限位槽75内壁最下端上的限位板76,限位板76表面开设有两端孔径不同的弧形孔;
38.当需要安装导料管5时,通过移动导料管5,使导料管5带动连接板71移动,安装座
72上的限位块74贯穿限位板76并插入限位槽75内部,再转动导料管5,使导料管5带动连接板71转动,连接板71带动限位槽75在限位块74的限制下转动,连接板71转动至合适位置后,连接杆73内壁与限位板76内壁贴合,限位块74配合限位槽75和限位板76对连接板71的位置进行限制,导料管5的位置被限制。
39.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块74皆设置为圆柱形,限位槽75皆设置为与限位块74相互配合的弧形槽;
40.通过该设计,使限位槽75能够在限位块74的限制下转动,从而达到对限位板76与限位块74的位置进行调整的目的。
41.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板76表面开设的弧形孔的较大一端的内壁直径与限位块74的外壁直径相同,限位板76表面开设的弧形孔的较小一端的内壁直径与连接杆73的外壁直径相同;
42.通过该设计,使限位块74能够通过限位板76表面开设的弧形孔的较大一端插入限位槽75内部,限位块74转动至限位板76表面开设的弧形孔的较小一端上时,连接杆73能够与限位板76内壁贴合,从而达到对限位块74的位置进行限制的目的。
4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