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酵素原料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86655发布日期:2022-06-04 11:18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酵素原料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酵素原料粉碎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酵素原料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2.酵素相当于“酶”,也称为生物催化酶。生物体代谢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需要“酶”的催化。酵素是一个日语单词,汉语的规范名称是酶。酶可以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可以促进细胞同时进行各种降解代谢,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酶是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存在于活细胞内是维持身体正常功能、消化食物、修复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是由蛋白质构成的,目前已知的酵素有数千种,每一种酵素在体内都有特定的功能。在日本,酵素的概念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发酵的食物,这种发酵的食品对肠道有一个保护作用。
3.目前,为满足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需要,酵素拥有良好的优势。有益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酶、蛋白酶等,可促进水产动物的消化吸收,显著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加快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饲料经过生物发酵后还可产生乙酸、乳酸等多种有机酸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芳香酸,具有特殊的香气和良好的适口性,可显著刺激水产动物的食欲,增加摄食量。发酵形成的有机酸在肠道中产生了酸性环境,有利于钙、磷、铁元素和维生素d的有效吸收与运用。生物饲料中的有益菌属于高蛋白质,可以形成众多对动物营养消化有利的有益因子,增加鱼、虾的体重,加快其发育速度。
4.在制造酵素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发酵前的处理工作,前处理需要进行除梗、破碎等,破碎后的原料立即将原料液与原料渣分离,防止原料渣中的物质溶出,而现有的原料破碎装置不具备原料液与原料渣分离的功能,使得原料渣与原料液一同流出,在对其进行分离工作,导致劳动工人工作繁重、劳动效率低,并且现有的破碎装置并不具备压榨功能,导致原料内的原料液处理不彻底,浪费原料的同时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酵素原料分离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6.一种酵素原料分离装置,包括机架、机壳、进料管道、导料板、第一驱动电机、破碎机体、过滤筒、第二驱动电机、主动传动齿轮和毛刷,机架的顶部横向设有机壳,机壳为一端开口、内部中空结构,机壳的端部设有进料管道,进料管道呈倾斜状,进料管道的下方设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破碎机体绕自身中心轴转动,机壳的中心轴线设有破碎机体,机壳的开口端设有向下倾斜的导料板,过滤筒沿轴向套设于破碎机体外侧并夹设于破碎机体和机壳二者之间,机壳的顶部设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过滤筒绕自身中心轴转动,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套设有主动传动齿轮,机壳内横向设有毛刷,毛刷与过滤筒外表面相配适。
7.机壳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出料口,机壳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口,机壳内设有导料坡,导料坡的低端与出液口导通,机壳的端部沿周向方向开设有环形限位槽。
8.破碎机体由转轴、搅动轴和压辊三部分连接组成,搅动轴为圆锥形结构,搅动轴的
外侧绕设有螺旋状挤料叶片,压辊的圆周面上沿圆母线方向均匀分布有直角梯形状宽齿。
9.进一步的,挤料叶片沿螺旋线向外凸起有若干切割片,切割片的下表面与挤料叶片的倾斜角为30
°
~60
°
,切割片的三条边线均设有刀刃。
10.进一步的,过滤筒沿管沿方向圆周分布有若干漏筛孔,过滤筒的端部沿周向方向套设有从动传动齿轮,从动传动齿轮的齿部与主动传动齿轮啮合传动。
11.进一步的,毛刷上设有若干毛,毛接触过滤筒外表面。
12.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破碎机体绕自身中轴线发生转动,使得挤料叶片对原料进行破碎工作,同时压辊的宽齿将破碎的原料挤压揉搓,有效提高原料的出液量;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过滤筒转动,过滤筒与破碎机体反方向转动,从而使原料在破碎过程中绕破碎机体转动,有效增强原料的粉碎效果;
15.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过滤筒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毛刷对其进行清理,防止破碎后的原料堵塞漏筛孔,影响过滤筒过滤原料液。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酵素原料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酵素原料分离装置的剖面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破碎机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破碎机体的局部放大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酵素原料分离装置中部分结构剖面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机架,2、机壳,3、进料管道,4、导料板,5、第一驱动电机,6、破碎机体,7、过滤筒,8、第二驱动电机,9、主动传动齿轮,10、毛刷,
23.201、进料口,202、出料口,203、出液口,204、导料坡,205、限位槽,
24.601、转轴,602、搅动轴,603、挤料叶片,604、压辊,605、宽齿,
25.6031、切割片,
26.701、漏筛孔,702、从动传动齿轮,
27.1001、毛。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29.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30.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
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31.实施例1,结合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酵素原料分离装置,包括机架1、机壳2、进料管道3、导料板4、第一驱动电机5、破碎机体6、过滤筒7、第二驱动电机8、主动传动齿轮9和毛刷10,本结构中第一驱动电机5驱动破碎机体6绕自身中轴线发生转动,第二驱动电机8驱动过滤筒7转动,同时过滤筒7与破碎机体6处于反方向转动,从而使得原料在破碎过程中绕破碎机体6转动,有效增强原料的粉碎效果。
32.结合图2,机壳2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201、出料口202,机壳2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口203,机壳2内设有导料坡204,导料坡204的低端与出液口203导通,机壳2的端部沿周向方向开设有环形限位槽205,本结构中导料坡204设置为半圆形状,且从机壳2一端向出液口203方向倾斜,使得进料口201进入的原料经破碎后的液体顺着导料坡204流至出液口203,有效防止液体积存在机壳2的内部。
33.结合图5,过滤筒7沿管沿方向圆周分布有若干漏筛孔701,过滤筒7的端部沿周向方向套设有从动传动齿轮702,机壳2内横向设有毛刷10,毛刷10与过滤筒7外表面相配适,毛刷10上设有若干毛1001,毛1001接触过滤筒7外表面,本结构中通过从动传动齿轮702的齿部与主动传动齿轮9啮合传动,从而使过滤筒7发生转动,过滤筒7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毛刷10的毛1001对过滤筒7外表面进行清理,防止破碎后的原料堵塞漏筛孔701,影响过滤筒7过滤原料液。
34.实施例2,结合图3,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酵素原料分离装置,破碎机体6由转轴601、搅动轴602和压辊604三部分连接组成,搅动轴602为圆锥形结构,搅动轴602的外侧绕设有螺旋状挤料叶片603,压辊604的圆周面上沿圆母线方向均匀分布有直角梯形状宽齿605,本结构通过第一驱动电机5驱动破碎机体6转动,搅动轴602的外侧焊接的螺旋状挤料叶片603对经过机壳2内部的原料进行破碎运送,运送至压辊604外侧时,通过宽齿605对其进行挤压作业,最后挤压后的液体从出液口203排出,原料渣从出料口202顺着导料板4导出,有效提高原料的破碎分离工作,脱水效率高。
35.结合图4,挤料叶片603沿螺旋线向外凸起有若干切割片6031,切割片6031的下表面与挤料叶片603的倾斜角为30
°
~60
°
,切割片6031的三条边线均设有刀刃,本结构中通过挤料叶片603上焊接的切割片6031进一步对原料进行破碎作业,还可防止较长原料缠绕在破碎机体6上,有效增强原料的粉碎效果。
36.实施例3,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内容,提供了一种酵素原料分离装置的使用方法。
37.在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从进料口201投入原料,然后开启第一驱动电机5和第二驱动电机8,使得第一驱动电机5驱动破碎机体6绕自身中轴线发生转动,第二驱动电机8驱动过滤筒7转动,过滤筒7与破碎机体6处于反方向转动,搅动轴602的外侧焊接的螺旋状挤料叶片603对经过机壳2内部的原料进行破碎运送,挤料叶片603上焊接的切割片6031进一步对原料进行破碎作业,运送至压辊604外侧的原料,通过宽齿605对其进行挤压作业,最后挤压后的液体从出液口203排出,原料渣从出料口202顺着导料板4导出,完成原料液和原料渣的分离工作,同时过滤筒7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毛刷10的毛1001对过滤筒7外表面进行清理,防止破碎后的原料堵塞漏筛孔701,影响过滤筒7过滤原料液。
38.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